实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启示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建构培训感想

幼儿园课程建构培训感想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和实施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幼儿园课程建构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育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要关注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详细讲解了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我了解到,课程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观察、分析、反思和创造的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

其次,培训让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专家们以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将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家园共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方法让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培训还让我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建构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培训中,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课程建议,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家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困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交流让我意识到,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还要关注同行的发展,共同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对幼儿园课程建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明白了课程建构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以幼儿为本,以课程为核心,以教育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幼儿创造一个快乐、和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总之,这次幼儿园课程建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好处

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好处

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好处
幼儿阶段是个体认识自我与外界的最佳时期,而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
探究、认知和表现的有力工具,主要通过手工制作、拼积木和搭建模
型等活动实现,有助于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发展。

以下是
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好处:
1. 增强认知能力
建构活动让幼儿把视觉、听觉、感觉和触觉等各种感知信息结合起来,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探索世界。

通过建构活动,幼儿不仅能提高形状、颜色、尺寸等基本概念的认识能力,还能发展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有无限创造的空间,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把零散的材料和构件组合在一起,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图样和形象,并能享受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3. 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可以同伴一起创造、交流,互相评价以及协作完
成一个大型项目。

这样可以增强其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提升自己的社交层面。

4. 提升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
建构活动让幼儿用手拿着各种零碎的物品,拼凑、创造和设计,异样的手感和运用让幼儿开动手脑。

在这种活动中往往包含了一些策略和技巧,幼儿若想要完成作品自然需要去探索,去思考,而这样的行为的朔造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5. 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自主制定。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仅供参考)。

幼儿园建构探索: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美文分享

幼儿园建构探索: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美文分享

标题:幼儿园建构探索: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美文共享正文:一、引言:幼儿园建构探索的意义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幼儿园建构探索已经逐渐成为教育者们研究和探讨的焦点。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孩子通过参与和亲身经历来积累知识和理解世界,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幼儿园建构探索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来建构知识、塑造自己的世界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建构探索的意义,并提供一些美文共享,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二、幼儿园建构探索的深度意义1. 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会主动地思考、观察和实践,这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勇气。

3. 通过建构探索,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4. 幼儿园建构探索也是一种社交化的过程,孩子可以通过合作、共享和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美文共享:孩子们的建构探索之旅小明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每天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各种建构活动。

有一次,他们用积木搭建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小明兴奋地告诉老师:“我想成为建筑师,我要设计更多更漂亮的城堡!”在这个过程中,小明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另外,小花是一位外向活泼的女孩,她喜欢用多彩的泥巴塑造各种有趣的形状。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会了用泥巴塑造小动物、植物等,还发明了一个“泥巴世界”。

这个过程中,小花不仅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审美,也感受到了自己创造的乐趣。

四、总结回顾:幼儿园建构探索的启示通过以上的美文共享,我们见证了孩子们在幼儿园建构探索活动中所展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建构探索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建构探索活动。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读后感仔细研读了《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中的序、概述和目标等内容,使我对建构式课程有了更全面科学的了解。

在“序”中明确指出,从课程内容讲,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要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我们在教育中应从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创设使幼儿有话说、想说、能够说并能得到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也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切入点。

从课程的活动过程看,教师虽然应该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但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因预先的设计而限定儿童,而是在交互主体的互动中,引导自由、积极的生成,根据教育情境和生成不断调整预设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概述中,对于这一点也进行了详尽的诠释,通过对“跑到行进”和“草坪戏耍”这两种典型的教育活动,透彻的分析了教师在教育中易陷入的误区,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既不完全以教育者的思想支配幼儿,也不是对幼儿的教育听之任之,应该“既是儿童感兴趣的,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儿童一生的生存、学习、发展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的”。

在课程活动方式上,应该注意探索的、亲身体验的、问题*的、合作*的学习,并使正式与非正式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回顾幼儿的教育过程,凡是让幼儿通过动一动,做一做获得的知识经验总是能够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此外我们所用的问难教学法,正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合作解决来引导幼儿思考学习。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

纵观整本书,建构式课程进行的是多种教育活动的整合,即主题线索、区角活动、日常生活多项活动的有机整合,五大领域联结整合。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从幼儿早晨入园至下午离园这整个期间都渗透着教育的整合,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并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将教育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总之,建构式课程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但不轻视学习结果、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活动;而是让过程和结果、生成和预设、互动与主动、*和合作辩*地统一起来,使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都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创新与启发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创新与启发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创新与启发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是一种既具有创新性又能够启发幼儿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创新的游戏设计,幼儿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的创新和启发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启发幼儿的潜能。

2. 创新性的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在幼儿园教育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游戏设计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紧密相关,以保证他们能够融入游戏情境并乐于参与。

设计师应该不断更新游戏主题,保持新颖性,让幼儿在不同的主题中得到不同的启发和体验。

创新性的游戏设计需要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体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3. 启发幼儿思维的游戏设计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

通过游戏设计,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实物模拟和情景再现,能够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游戏设计还可以引导幼儿积极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创新的游戏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而启发性的游戏设计则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在玩耍中成长。

我认为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是一种充满可能性和挑战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5. 总结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设计的创新和启发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因此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重视。

创新性的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性的设计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丰富、更有启发性的教育体验,使他们在玩耍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建构区培训感想

幼儿园建构区培训感想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材料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对建构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建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概念形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

通过搭建各种建筑物,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

其次,培训让我对建构区游戏材料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游戏材料的特点、配置和运用场景。

例如,点、线、面、轴、齿等基本元素在建构游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这些元素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建构游戏中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环境和材料。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感想:1. 建构游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作。

3. 建构游戏材料的配置要合理,既要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4.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分步教学等,提高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学习效果。

5. 建构游戏要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对建构游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建构游戏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幼儿建构 活动感想

幼儿建构 活动感想

幼儿建构活动感想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建构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建构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交发展和情感发展。

参与建构活动的幼儿在尝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幼儿建构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幼儿建构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体验世界的机会。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操作和实践来探索世界,获得直观的认识和经验。

例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学习认识形状、颜色、大小,以及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来实现他们的构思。

在模型制作活动中,他们可以自己动手裁剪、粘贴,实际操作中体验材料的特性和工具的使用,增加对材料和技能的认识和掌握。

其次,幼儿建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建构活动中,往往需要多个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任务,他们需要互相协作、共同制定计划并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与他人协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友谊,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同伴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再次,幼儿建构活动让孩子们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建构活动中,孩子们需要遇到并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既是知识的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搭建积木时,孩子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如何搭建更高的结构、如何解决积木不够的问题。

这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幼儿建构活动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们在进行建构活动时,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作品,自由发挥,创造独特的作品。

这种创造性的实践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从自我感觉中去发挥天马行空的想法。

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艺术修养和审美观。

幼儿园创意建构: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反思

幼儿园创意建构: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反思

幼儿园创意建构: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反思1. 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重要使命。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创意建构教育作为一种注重儿童自主体验和探索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幼儿园创意建构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的教育反思和探索。

2. 幼儿园创意建构的重要性幼儿园创意建构教育强调儿童在游戏和探索中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和形成积极态度,是一种基于儿童学习发展理论的教育方式。

通过创意建构教育,幼儿可以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探索和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 游戏中学习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学习规则、扩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搭积木、涂鸦等方式,探索和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应该重视游戏中学习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机会。

4. 游戏中成长的教育反思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思考如何将游戏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发挥游戏在幼儿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引导儿童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

游戏中也应该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创意建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得到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中学习和游戏中成长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和学习。

6. 结语幼儿园创意建构教育需要注重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探索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和学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启示三门县中心幼儿园王玲玉高怡芬【摘要】《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理论依据来自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儿童发展为本”为宗旨,是一门时兴的幼儿园课程。

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从课程中目标的拟定、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的选取、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等方面,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有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幼儿建构式课程启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我国幼教改革的热点和核心。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最近几年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而实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最早源自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学术学说。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特别重视情景教育。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在我国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有三年之余了。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实践,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在目标的拟定、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的选取、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等更具有独特的个性,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启示一:强调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主旨,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之中。

课程的结构,以主题为主线,并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它显示出浓厚的人性化教育,把幼儿园的教育行为、策略必须与幼儿的需求、兴趣、学习之间相适应。

通过课程来关注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即“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同时不仅显示出幼儿园课程的自身特点,而且能确切地与中小学等其他阶段的课程区别开来。

很明显,以前传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只重视集体教学,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既重视集体教学,也注重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家园共育和日常活动,并且把它们列为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活动进行的,是在有形和无形的环境中诱发的,是在家园的互相合作过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所以,任何目标的达成不是“外加”的,而是根据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在多种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自我建构而实现的。

儿童作为课程主体,在幼儿园生活学习获得自身发展,他既受到同伴、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主动地与这一切发生着互动,这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建构发展的过程。

启示二:强调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设计者开始设计主题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幼儿的方方面面:如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原有认识水平,与幼儿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幼儿所处的人文地域等状况,尤其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纵观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我们发现了诸多让幼儿感兴趣,切合幼儿实际,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生活化的主题。

如《红彤彤的年》、《亮眼看世界》《红黄蓝绿》、《石头大玩家》、《小小蛋儿把门开》、《好伙伴们》等等,让我们看见了设计者们把立足点确确实实地转移到了儿童生活的范围内。

“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使幼儿已有的浅显的生活经验能得到更好地表现。

同时又注重幼儿动手、动脑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如“切片花盘”,就是幼儿将五颜六色的蔬菜(黄瓜、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切成圆形、长方形、细条等各种形状,让幼儿在白色的盘子里排出各种漂亮的图案;“给动物园装电话”更是把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数的概念与活动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使幼儿从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入手,利用数字卡片,将数字组合成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生活中的数字”更是让幼儿观察、捕捉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如生日、门牌号、电话号码、星期几、今天是几月几日等,而将抽象的数字通过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

启示三:强调选材的适宜性和挑战性并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幼儿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虽然不能只重视结果,要看重学习过程,然而我们知道,幼儿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经验、水平进入学习情境的。

我们在选材时,既要选择适合幼儿原有的经验,又要照顾其现有的水平,同时又要选择带有一定挑战性的教材。

那是最适宜的,也是较难的。

但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就符合了这一要求。

一方面体现在整个主题里活动前后的安排,如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在家过完暑假,欢呼雀跃地来到幼儿园时,发现活动室变换了、发现同伴们有的长高了,有的长胖了、还发现幼儿园里又多了一群可爱的小弟弟小妹妹、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大班的哥哥姐姐啦。

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也在发生变化。

大班上册《你变我变大家变》的主题中,就设计了“暑假生活”→“幼儿园变了”→“你变我变大家变”→“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主题脉络。

一系列快乐有趣的主题活动,使小朋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他们在体验自身变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用眼睛去捕捉、用情感去体验每一件事物的变化:当小弟弟、小妹妹哭闹时,会去关心、帮助他们;当同伴之间发生争执时,会学着去宽容和理解他人;当遇到困难时,会学着去独立面对和克服。

另一方面体现在某一具体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如“颜色对对碰”,这是一个认识颜色变化的活动,他打破了以往让幼儿认识颜色、教师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幼儿再次实验验证这样的思维路径,充分考虑幼儿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已经具有关于颜色变化的一些经验,吸取“做中学”的教育策略,让幼儿先猜测,再动手实验验证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已经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师已得出结论的实验,而独立展开一种全新的探索,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像这样的设计在建构式课程中比比皆是。

启示四: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儿童发展有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充分地让幼儿主动建构”。

它强调是主动建构,冲击传统的灌输教育。

如小班下册主题《小小蛋儿把门开》,幼儿非常熟悉蛋,他们经常吃蛋,但是因为生蛋容易被打破,处理也麻烦,所以家长很少让孩子接触没有烧熟的蛋;再说,没有几位家长能为了孩子,刻意去收集不同品种的蛋。

正因为这样,孩子对蛋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我们根据主题的要求,为孩子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鸵鸟蛋),让孩子们对蛋的大小、颜色主动进行观察比较。

并且让每一个孩子从家里带两个蛋(一个生的,一个煮熟的),让孩子玩。

为什么蛋会滚动会旋转?为什么生蛋打破了会流出液体,熟蛋打破了不会流出液体?为什么蛋可以做出各种好吃的菜?为什么蛋还可以做出各种蛋制品?为什么蛋会孵出小鸡、小鸭……这一个个疑问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又充满了无穷的奥秘。

于是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区别生蛋、熟蛋的不同,主动品尝各种蛋制品,主动在蛋壳上画画,主动表演小鸡出壳的情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通过感受、体验、理解、反思、领悟,自然而然地获取了与蛋紧密相关联的知识,并启迪了自身的智慧。

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学习脉络中,课程中选择小乌龟这一容易获得的资源,让小乌龟以“客人”的身份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情境。

幼儿在饲养乌龟的过程中,通过喂食、清理污水等亲近乌龟的活动,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用绘画、游戏、故事等方式来表现、表达自己对乌龟的喜爱。

这是直接作用而不是单纯讲解、传授的学习活动,幼儿从中不但熟悉乌龟、亲近乌龟,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乌龟,走进小乌龟的生活世界。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件逐渐带领孩子们主动走进整个动物世界,发展了他们的认知结构。

启示五:强调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与以往的课程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有很大的转变,强调教学的方法、手段的巧妙使用。

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呈步步递进的关系。

如“站到高处看一看”,在操场上→在大型运动器具上→在楼顶上,你分别看到了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如果同看一棵树,为什么不一样→从观察的角度引申到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日常活动,都非常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

动静交替,既体现了快乐学习,又锻炼了身体;在教学具的选用上强调实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一物多用等。

如“纸棍造型”中的纸棍,就是利用旧挂历制成的,它既是指挥棒、金箍棒、宝剑,又是双折棍、滑雪撑竿、船篙……教学策略的转变还体现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上。

新《纲要》强调指出“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我们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幼儿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如自主性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基本的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及图形的不同组合、各种实物图形的认知与几何图形的转换等。

如画熊猫,可以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椭圆形来组合,画小鸟可以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来组合。

采用这种教法,幼儿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它能帮助幼儿把智力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最后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技巧,且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但任何一种课程指导都不是“万精油”,由于受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对每一个实践个体来说,都存有缺陷和不足,现炒现卖,完全照搬肯定是行不通的。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选择、可利用的资源,课程的最终选择与设计都只有通过教师根据幼儿与班级的实际进行优化整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1] 孙浣敬等主编.《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上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4] 张博.《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导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