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十六讲--BOBATH技术(基本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Bobath技术》课件

Bobath技术的评估与治疗
评估部分
运动评估、平衡评估和功能评估,帮助康复师了解 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对象的现状。
治疗部分
介绍蹄状核生理机制、配合锻炼和特殊技术,通过 神经可塑性理论促进患者康复。
Bobath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1
儿童脑瘫康复
Bobath技术在婴儿和幼儿的脑瘫康复中应用广泛,可以改善运动和日常生活技能, 促进儿童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作用
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各种疾 病的患者,以及预防康复后 的余症。
Bobath技术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可塑性理论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适当的外部刺激,引起大脑生理和解剖变化,从而改善功能。
2
运动控制理论
运动是大脑、神经系统和肢体肌肉之间密切相互作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收集反馈信息,进行交换、处理、判断和制定适当反应,保证身 体随时始终保持平衡。
2 Bobath技术未来的发展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Bobath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在评估技 术和康复技术上的创新。
结束语
Bobath技术是神经康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 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Bobath技术将走向更完 善和更广泛的应用。
2
脑卒中康复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如肌肉痉挛、 平衡和协调障碍等。
3
外伤康复
Bobath技术可缓解外伤后存在的肌肉损伤、疼痛和运动障碍,提高康复效果。
结论与展望
1 Bobath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适用广泛、康复效果显著。缺点:治疗周期需要较长、需要高质量的操作技能。
Bobath技术完整版 ppt课件

4
5
Bobath技术完整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obath技术完整版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13.09.2020
16
Bobath技术完整版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13.09.2020
27
Bobath技术完整版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13.09.2020
28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13.09.2020
23
Bobath技术完整版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13.09.2020
24
Bobath技术完整版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 痉挛
32
Bobath技术完整版
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 挛
33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 治疗中和日常生活中采用RIP或TIP对抗痉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康复目标
具有重要影响。 ➢ 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
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 等。 ➢ 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躯干 ➢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 ➢ 肩部→肩胛带,骨盆→骨盆 ➢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肢、手部 ➢ 足→下肢、足
➢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 的运动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
训练而获得。 • 反复学习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
常运动的感觉。 •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
动作的学习。
治疗原则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运动模式
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 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等模式为基础而发生的。
治疗原则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
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结合
ADL进行训练。 训练下肢时候,要抑制上肢痉挛的出现。
四、常用治疗技术
➢ 反射性抑制模式 ➢ 关键点的控制 抑制痉挛 ➢ 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肢体的负重 ➢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 拍打叩击 ➢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病例
•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 治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 0.5×1.0cm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 核区脑出血。
•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 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
病例
• 运动功能检查: •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
碰到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 及背后; • 手呈钩状抓握; •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屈髋达10度, 坐位髋膝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
Bobath技术PPT优质课件

由于患侧背阔肌、肩关节下降肌的痉挛,常使 患侧的躯干短缩并向后旋
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 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者身后,
一手扶其肩部,另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 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
13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 伸腕,伸指,外展拇指,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 挛模式
16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17
3.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
(1)调正反应
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 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发自头部,作用于躯干 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 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 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30
(二)痉挛期的治疗
坐位训练 从坐到站的训练 步行训练
摆动相 支撑相
俯卧和跪位的训练
四点跪位训练 双膝跪位训练 单膝跪位训练-跪位、立位
31
手臂控制的训练 肘关节的控制训练 患者需在家做的训练
32
(三)相对恢复期的治疗
改善步态的训练 上臂和手的训练 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的整合
33
34
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 训练计划需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 强调“运动发育控制理论”但不机械照搬
2.运动感觉学习理论
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动作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 的感觉
训练的活动必须要给患者重复运动的机会 只有正常的感觉反馈本身,方可教会病人重新学会正
常运动
8
3.掌握技巧性动作
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 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者身后,
一手扶其肩部,另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 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
13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 伸腕,伸指,外展拇指,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 挛模式
16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17
3.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
(1)调正反应
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 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发自头部,作用于躯干 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 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 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30
(二)痉挛期的治疗
坐位训练 从坐到站的训练 步行训练
摆动相 支撑相
俯卧和跪位的训练
四点跪位训练 双膝跪位训练 单膝跪位训练-跪位、立位
31
手臂控制的训练 肘关节的控制训练 患者需在家做的训练
32
(三)相对恢复期的治疗
改善步态的训练 上臂和手的训练 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的整合
33
34
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 训练计划需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 强调“运动发育控制理论”但不机械照搬
2.运动感觉学习理论
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动作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 的感觉
训练的活动必须要给患者重复运动的机会 只有正常的感觉反馈本身,方可教会病人重新学会正
常运动
8
3.掌握技巧性动作
最新《Bobath技术》PPT课件

反复、多次正确活动模式训练,减少偏差,利于 突触和潜伏通路动用、发芽;
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触觉代 替视觉);
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CNS功能和帮助个体 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
Bobath技术
一、概述
1、背景
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根据英 国神经学家Jach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 论”经过多年康复治疗实践而创立的。
3、目的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反射, 按发育顺序促进正常的运动。
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功能。
4、途径
维持正常姿势控制; 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 控制痉挛。
5、特点
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 能障碍的训练方法。
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
神经功能替代
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 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
美国Wisconsin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66 岁梗塞,每日3h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 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3年,72岁 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3%保留完好。健侧代 偿,双重支配。
周围完整存活神经细胞功能替代
正
确
刺 激
各级 神经原
兴 奋 性
的 运 动
输
出
2、主要代表方法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运动再学习技术
3、共同特点
强调手法治疗 强调患者主动配合 一对一治疗 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 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础
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按照个 体发育的正常顺序,通过对外周(躯干和 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 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 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触觉代 替视觉);
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CNS功能和帮助个体 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
Bobath技术
一、概述
1、背景
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根据英 国神经学家Jach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 论”经过多年康复治疗实践而创立的。
3、目的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反射, 按发育顺序促进正常的运动。
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功能。
4、途径
维持正常姿势控制; 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 控制痉挛。
5、特点
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 能障碍的训练方法。
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
神经功能替代
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 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
美国Wisconsin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66 岁梗塞,每日3h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 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3年,72岁 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3%保留完好。健侧代 偿,双重支配。
周围完整存活神经细胞功能替代
正
确
刺 激
各级 神经原
兴 奋 性
的 运 动
输
出
2、主要代表方法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运动再学习技术
3、共同特点
强调手法治疗 强调患者主动配合 一对一治疗 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 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础
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按照个 体发育的正常顺序,通过对外周(躯干和 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 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 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PPT课件

多途径感觉输入,提高中枢醒觉水平,兴奋性增 加,利于唤醒休眠神经元和功能代偿; 反复、多次正确活动模式训练,减少偏差,利于 突触和潜伏通路动用、发芽; 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 ( 触觉代 替视觉); 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CNS功能和帮助个体 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
Bobath技术
刺 激
各级 神经原
兴 奋 性
正 确 的 运 动 输 出
2、主要代表方法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运动再学习技术
3、共同特点
强调手法治疗 强调患者主动配合 一对一治疗 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 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础
1、翻正反应(righting reaction)
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 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 动作,即头部位置、头部对躯干位置,四 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的一系列反应。 翻正反应的控制是通过改变身体之间的位 置来诱发躯体的运动。如改变头部的位置, 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现胸、腰和下肢转动。
神经再生包括芽变、新生,只有具备以下 4 个条件才具备功能联系
回到原来失去神经支配的区域 建立新的联系即芽变和其他神经元之间发生联 接 功能恢复与上述生物学恢复相一致 再次切断组织后再次出现相关的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替代
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 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 美国 Wisconsin 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 66 岁梗塞,每日 3h 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 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3年,72岁 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3%保留完好。健侧代 偿,双重支配。
《Bobath技术》课件

总结和展望
Bobath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和功能障碍。未 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的康复技术,以提升治疗效果。
《Bobath技术》PPT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Bobath技术,包括定义、原理、应用领域、优点、训练方法、 案例分享以及总结和展望。
什么是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改善运动和功能障碍。它通过改 变肌肉张力、重建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以及提高运动控制来促进康复。
Bobath技术的原理
3
康复训练
通过定向练习、功能性训练和重复训练来促进恢复。
Bobath技术的案例分享
中风患者康复
通过Bobath技术,中风患者恢复了 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功能能力。
脑瘫儿童康复
使用Bobath技术帮助脑瘫儿童提高 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
脊髓损伤复
通过Bobath技术,脊髓损伤患者恢 复了行走和平衡能力。
Bobath技术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创造适当的环境和应用正确的刺激, 促进大脑重新组织和修复受损的神经回路。
Bobath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中风康复
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脑瘫病患
帮助脑瘫儿童改善姿势控制、平衡以及运动协调。
脊髓损伤
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行走、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Bobath技术的优点
1 个性化
2 综合性
3 促进自主性
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独特的 康复计划。
综合运用不同治疗手段,包 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 业治疗。
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独立生活 的能力。
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1
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史、现状和康复目标。
Bobath技术.ppt

• 17、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n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20.8.520.8.511:01:1911:01:19August 5, 2020
❖ 1.控制关键点 --操作核心
▪ 通过关键点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 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 衡反应。
▪ 中心关键点:胸骨中下段 ▪ 近端关键点:头部、肩部、骨盆 ▪ 远端关键点:上肢的拇指,下肢的姆趾
2.反射性抑制
❖ 反射性抑制(RIP)
▪ 抑制异常活动和异常姿势反射的方法
四、Bobath的评定技术
❖ (一)姿势紧张及运动模式的评定 ❖ (二)感觉缺失及其对运动的影响 ❖ (三)肌张力及姿势反应的检查 ❖ (四)特殊的运动检查(表格)
❖ (四)特殊的运动检查
▪ 1.运动模式质量的检查
❖ 肩胛带与上臂的检查 ❖ 腕与指的检查 ❖ 骨盆、腿与足的检查
▪ 俯卧 ▪ 仰卧 ▪ 坐位 ▪ 站位
• •
谢谢观看 12、Treat other people as you hope they will treat you.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11时3分11时3分5-Aug-208.5.2020
13、To do whatever needs to be done to preserve this last and greatest bastion of freedom. (Ronald Reagan , American President )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最伟大的自由堡垒,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Bobath技术
25.02.2021
.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理论基础 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一、基本概念
五、刺激固有感受器和
二、治疗原则
体表感受器
第二节 基本技术 第三节 临床应用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治 二、影响张力性姿势 疗 25.三02.20、21 关键点的控制 二.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2
.
14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 1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25.02.2021
.
15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2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保持反应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 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
4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 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 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 肢的屈曲痉挛模式;患侧下 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 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 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25.02.2021
.
5
反射抑制性模式3
肩的抗痉挛模式
肩部向前、向上方伸 展
25.02.2021
.
6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th握手
并处于负重位
25.02.2021
.
7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25.02.2021
.
8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5.02.2021
.
9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25.02.2021
.
10
关键点的控制3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25.02.2021
.
11
关键点的控制4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
基本技术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25.02.2021
.
3
反射抑制性模式 1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25.02.2021
曲占优势 站位时成后仰姿势,全身伸展模式 站位时成前倾姿势,全身屈曲模式
25.02.2021
.
12
关键点的控制5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控制拇指可缓解手部的 痉挛
踝关节处于背屈及外展 位,能缓解下肢伸肌痉 挛
25.02.2021
.
13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25.02.2021
25.02.2021
.
16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3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
肌紧张的方法
25.02.2021
.
17
25.02.2021
.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理论基础 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一、基本概念
五、刺激固有感受器和
二、治疗原则
体表感受器
第二节 基本技术 第三节 临床应用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治 二、影响张力性姿势 疗 25.三02.20、21 关键点的控制 二.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2
.
14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 1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25.02.2021
.
15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2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保持反应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 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
4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 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 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 肢的屈曲痉挛模式;患侧下 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 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 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25.02.2021
.
5
反射抑制性模式3
肩的抗痉挛模式
肩部向前、向上方伸 展
25.02.2021
.
6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th握手
并处于负重位
25.02.2021
.
7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25.02.2021
.
8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5.02.2021
.
9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25.02.2021
.
10
关键点的控制3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25.02.2021
.
11
关键点的控制4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
基本技术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25.02.2021
.
3
反射抑制性模式 1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25.02.2021
曲占优势 站位时成后仰姿势,全身伸展模式 站位时成前倾姿势,全身屈曲模式
25.02.2021
.
12
关键点的控制5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控制拇指可缓解手部的 痉挛
踝关节处于背屈及外展 位,能缓解下肢伸肌痉 挛
25.02.2021
.
13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25.02.2021
25.02.2021
.
16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3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
肌紧张的方法
25.02.202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