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及其德育思想(深圳大学)18页PPT
教育学PPT大纲——墨子

墨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墨子的生平事迹第二章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三章墨子的教育思想第四章教育教学的原则和经验第五章墨子的教育思想对于现在的意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
生在周贞定王初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死在周安王中叶,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享寿八十岁左右。
墨子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人物。
他创立的墨家学派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两家。
墨子早年曾受过儒家的教育,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发觉儒家非常强调礼乐,主张厚葬久丧,不利于人民,因而不满儒家所提倡的繁琐的礼乐,于是弃儒而去,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第二章墨子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第一节有道者劝以教人因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乱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同上),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要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教育就肩负着了重大的使命。
墨子认为,教育是一种「为义」的活动。
《尚贤下》篇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然而,相比之下,「有道者劝以教人」比其它两种显得更重要。
这是因为,教育可以培育出有德之人,使人认识义的重要性。
当人们意识行义不但能使自我受益,也可以给整个社会带来公义,那么人们也就会乐于从事行义的活动了。
墨子举例说: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栗。
籍而以为得一升栗,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
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
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
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
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
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
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
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
墨家思想学说要点课件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 有曹锦炎先生整理所提《鬼神之明》 篇名的竹简文:
• “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则以其 赏善罚暴也。”是篇认为禹、汤仁义 圣知,天下法之。此以贵为天子富有 天下。是鬼神之赏也。桀、受、幽、 厉,焚圣人,贼百姓,乱邦家,生前 为天下笑,又不得好死,是鬼神之罚 也。
墨家思想学说要点
• 1、“兼爱”思想:
• 《兼爱》上篇云:“圣人以治天下 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 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 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 起?起不相爱。”
•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恶施不孝?……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 为了达成尚贤的理想,墨子又提出了 “尚同”的主张。
• 《尚同上》篇载:从最低层的百姓尚起, 经过里长、乡长、国君、天子,纷纷尚同, 天子一同天下之义,才能把天下治理好, 社会才能安定。墨子所提出的“尚同”, 必须有“贵义”,从百姓到天子都以“义” 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否则就不能称为“尚 同”。
• 墨子为了实现尚同主张,将社会分成不同 的阶级,希望建立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政 府组织,建设兼相爱的国家,进而发展天 下太平的世界。
• 墨子认为提倡节俭符合圣人之务“先 质后文”:
•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长暖, 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 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 之务。”(《说苑·反质篇》引墨子 语)
• 墨子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精神。
• 4、《天志》《明鬼》与竹简《鬼 神之明》
• 《天志》篇谈到“天帝”的存在,天 帝爱人,天帝的意志是一切人要彼此 相爱。天帝还经常监察人的行为,特 别是统治者的行为。他以祸惩罚那些 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 意的人。除天帝外还有一些鬼神,也 具有天帝的权能,奖赏那些实行兼爱 的人,惩罚那些交相“别”的人。
墨子及其德育思想(深圳大学)

意义三
鉴于高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或者知彼行此的问题,在 借鉴与继承墨家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应提倡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张岱年 先生曾强调说:“道德一词包含两层意义:一层是行为准则,一层是这些准 则在实际行动上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理解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准 则,这是‘知’的方面;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些准则而行动,这是‘行’ 的方面,改革具备两个方面,才可以称为有道德的人。” 道德首先是一种体验, 其中关键是内心的感悟而不是外部的驱动。 因此,高校道德教育必须从知与行两方面入手,将老师课堂授课与日常生 活的点滴细节结合起来,德育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进行,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在“学”与 “干”、“知”与“行”的良性互动中逐步接近真理。学生通过在活动 中进行的情感体验,经过自我心理建构,最终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转化 为道德行为。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义五
墨子认为人性的善恶并不是先验的,而是得之于后天。而且在诸多 后天的因素中,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环境塑造出具 有不同品质的人。墨子指出:“人之初,性本灵,染于苍,入于黄。”即是说, 人的本性或品德,本来并没有善恶的区别,而是后天“所染”,即受环境、 师长、朋友的影响、教育熏染的结果。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 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了什么色的丝. 墨子的人性如素丝论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 更离不开学校德育环境.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学校首先要营造 一个良好的隐性的德育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抓好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其次是应着重抓 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群体的建设,它包括班集体、宿舍群体、 大学生友伴群体等,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使其形成一个有利于 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内部环境.
墨子及其思想简介.ppt

墨子的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兼以易别”是他的社 会政治”是 天赋人权、制约君主 “兼以易别” 思想的具体行 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动纲领 清廉俭朴 反对音乐 反对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① 兼爱非攻 ② 天志明鬼 ③ 尚同尚贤 ④ 节用节葬 ⑤ 非乐 ⑥ 非命
墨子的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 —— 认识论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 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 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 的为依据。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 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 报你李子。
《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 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 的直接材料。也有人认为其中的《经上》、 《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 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学问 ,显学更接近于现在 的科学物理研究,被称为 实践学派 。
谢谢。
墨
子
墨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何雨濛 田 雪
思路
墨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墨子》一书 墨子的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墨子的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 翟,今山东省滕州市人(鲁国人),汉 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于《墨子》一书
第三讲 墨子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7
一、墨子生平
(五)《墨子》与《墨经》 ▪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流传下
来的只有53篇。其中《经上》、《经下》 《经说上》、《经说下》称为《墨经》。 ▪ 《墨经》连同《大取》、《小取》成为《墨 辩》。
最新版整理ppt
8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18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三)尚贤
2、如何尚贤 ▪ 从“农与工肆”中选拨人才。 ▪ “使能”要“置三本”:职位、待遇、实权。
爵位不高,百姓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优厚, 百姓就不信任他;权力不大,百姓就不畏惧 他。——《尚贤上》
最新版整理ppt
19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四)尚同
▪ 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人们的想法不同, 就会发生冲突与争斗。避免争斗的最好方式就是全 社会用一张嘴说话,用一个大脑来说话。
4
一、墨子生平
(二)墨子的学术来源与特点
▪ 墨子与鲁班的技艺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
南子·要略》 ▪ “背周道而用夏政”——《庄子·天下》
▪ 以大禹为榜样:艰苦朴素、事必躬亲、舍己 为人。
最新版整理ppt
5
一、墨子生平
(三)行大义于天下 ▪ 舍己为人,践行大义:能谈辩者谈辩,能说
1、为什么要尚贤
▪ 尊贤与亲亲任人唯亲与尚贤使能
▪ 裁缝、屠夫与“尚贤使能为政”。
▪ 国家向贤人开放政治权力,就好像“有力者疾以助 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尚贤下》
▪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可以治国者使治国,可
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尚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强调逻辑与推理
墨家认为逻辑和推理是获取真 理的重要手段,提倡严谨的思
维方式和辩论技巧。
重视道德教育
墨家强调道德教育,认为道德 是人的本质属性,应该通过教 育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墨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传承
对儒家思想形成挑战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曾对儒家思想形 成挑战,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重要 力量。
的道德标准。
节用思想
墨家强调节俭和实用, 反对奢侈和浪费,认为 财富应该用于改善人民
的生活。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 存在分歧,如对仁爱和礼乐的看
法。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一些方面有 相似之处,如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 而治。
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一些方面相 互影响,如对法律和秩序的看法。
02
墨家的核心观点
兼爱非攻
总结词
墨家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详细描述
墨家认为,爱是人的本性,应该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不分 亲疏、贫富、贵贱。同时,墨家强烈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认为这些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尚同尚贤
总结词
墨家主张推崇贤能之士,强调统一思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节葬短丧
反对过度葬礼和长时间的丧期 ,主张节俭和简化葬礼。
提倡勤劳和反对奢侈
鼓励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反对 奢侈浪费。
主张选拔贤能
认为贤能的人应该被选拔出来 管理社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
。
墨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01
02
03
04
强调实用技能
墨家重视实用技能的教育,如 手工制作、军事防御等。
免费墨子ppt课件

CHAPTER 03
墨子的政治观点
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
墨子提倡天下人互相关爱,不分亲疏 远近,视人如己,以消除社会等级和 阶级压迫。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 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和武力征服,主张和平 、谈判解决争端,强调防御战争,以 避免无谓的伤害和损失。
提倡尚同的政治制度
• 尚同:主张社会上下的意见和行动要统一,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稳定。墨子认为,君主的职责是引导和规范社会秩序,使人民 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墨子提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环 节,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 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强调道德教育的价值
墨子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教 育的全过程。
墨子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 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道德、有 责任感的人。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 君主应以身作则,践行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为人民树立道德榜样。同时,君主应倾听民意,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CHAPTER 04
墨子的科学思想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总结词
墨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墨子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总结词
墨子思想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强调实用主义、重视实践、提倡创 新,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VS
详细描述
墨子提倡实用主义,主张学以致用,反对 空谈理论,对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教学具有 指导意义;同时墨子重视实践,强调动手 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 ,墨子提倡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有助于 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发展。
墨家思想(ppt文档)

• 墨子说“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 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 也”(同上书,第116页)。墨家是在主张顺天之志、 敬天之意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兼相爱,交相
利”,行天所欲之义,除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 而来确立人的存在定位后所肯定的人的存在价值。
墨家趋利避害思想的合理性
• 1.从人性本能的角度看
墨家思想中的“趋利避害”
• 不管是“兼爱”、“非攻”还是“尚贤”,我们从墨子的 基本思想中不难看出,对于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的墨者而 言,正是由于其阶级的背景,考虑问题所站的角度,因此 墨者认为只要是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符合“趋利避 害”原则的行为都是可行的。
• 墨子的一系思想属于十分坚定的现世实用主义,他们有一 种极为实用的思路,为了‘富裕’、‘繁庶’、‘安定’ ,为了消除三大忧患,那种理想中的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 可以取消,一切围绕着实际社会的现实问题展开思索,儒 者总是说‘正其谊不谋其利,名其道比计其功’,属于理 想主义的人文思潮,而墨子一系则不同,……把思考的基 础放在现世的的合理性上”
• 在这里孟子不仅仅是把两个人的思想对立起来看。更重要 的是,他点明了杨朱与墨子的思想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他 们的共同点是把自我与他人分开来看。他们的区别在于, 在看待我和他人的关系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以他 人为中心。
• 因此墨子所提倡的“趋利避害”,并非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墨家的思想其实是将个人的小我 融入了国家这个大我之中了,当墨者在做趋利的事情时, 实际上是往大了讲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的,从小了讲 在企业的发展中这一“利”是有益于整个企业整体发展的 “利”。在墨家思想的指导下,遵从人性中“趋利避害” 本能,加以正确地引导,必然能够使得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向着积极地方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己在所爱之中。”
为什么“兼爱”?他认为:天下一切祸害的根源“起不相爱”(《兼
爱》):“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簒;人与人相爱,则不
相贼;……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悔贫,贵不敖贱,诈不
欺愚。”
墨子的兼爱思想反映了在诸侯争霸、利益冲突的社会变革中,小私有劳动
者和平民百姓的美好道德愿望:实现全人类无差等的爱,实现其“饮则
6
第三.做到兼爱互助,为彼犹为己。 墨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倡导兼爱、互助。主张“兼 相爱,交相利”,主张“兼以易别,为彼犹为己”, 甚至要求圣明君主“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兼 爱》下篇)。他的德育,要求务必落实到陶冶学生的 兼爱与互助的思想品质上。
第四.向往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在《兼爱》《非攻》两篇中,墨子鲜明地提出反对侵 略战争的主张,他所要培养的“兼士”“贤士”必须 具备这种思想品质。
3
墨子道德观的核心:兼爱
兼爱包含两个基本内涵:
一.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己。墨子说:“爱人若爱其人,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
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子以孝子尽孝道为例,指出:“吾先从事乎
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后期墨家概括为:“有人不外
应为后期墨家的作品。
2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 《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
辩》共七篇。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 第二类: 《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
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 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这一类是代表 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 《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一 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第四类: 《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五篇是 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 第五类: 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 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 一篇。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 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
7
德育的方法
第一.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他强调有些行为只从外表看不从效果去考察好像不错,但深人探 究他的动机是不好的。譬如“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 非爱之也”(《鲁问篇》)。意思是说钓鱼的人躬着身子,并不是 对鱼表示恭敬,用虫子作捕鼠的诱饵,并不是表示对老鼠的喜爱, 观察判断一件事情要全面看,以表面看内在,将动机与效果结合 起来考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过宋国的大夫。似乎是个手工业技师,和鲁国的公输班差不多, 是个手工业工匠的头。(《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墨子身份虽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墨子及其门人社会身份不高。 多为春秋战国之际没落之士
1
墨子其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现存15卷53篇。 根据冯友兰先生的划分,可将其分为四类: 1.《公孟》等5篇,记载的是墨子的言行活动。 2.《兼爱》等31篇,记载的是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思想。 3.《备城门》等11篇,记载的是墨家研究守城备战的方法。 4.《经上》等6篇,记载的是关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思想,据考
第二.强调言行一致,表里统一。 墨子认为“兼士”必须言必行,行必果。主张“言足以复行者, 常之”(《耕柱》)。口讲而不实行,这是空言妄语,正如今天所 说的“讲空话、讲大话”。所以,他要求言行联系实际需要。
第二.倡导勤俭、节用 墨子从节用、节葬和非乐思想出发,他主张陶冶学生节用和俭约的思想品质。他 的根本旨意是“去无用之费”(《节用》)“厚葬久葬者为政,国家必贫,人 民必寡,刑政必乱”(《节葬》下篇); 墨子节俭、节用的思想品德,总的意思是 反对铺张浪费,更是针对当时统治阶级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提出的改革要求, 即使到了今天,勤俭、节用、节葬仍然是我们所一直倡导。
墨子其人
名翟(dí),生卒年月约公元前490 ~前403年。 (约晚孔子61年,早孟子105年,早荀子192年)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关于墨子的出身:有争议 冯友兰说,墨子及其门人出身于“游侠”, 童书业说,墨子的祖上可能是宋国公族,他本人也是宋国人,做
5
德育的内容
第一.重视自然教育、热爱生产劳动 墨子认为,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用劳动维持自己的生活,不像其他 动物靠天吃饭穿衣。他从演化论的观点说明:“今人与禽兽鹿璋鸟虫异者,赖其 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乐》上篇)。人类最大的特点,与其他动物不同 的地方,就是人类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来维持生活和发展生活模式,日趋进化。 所以说,“赖其力者生”,不像其他动物,以羽毛为衣裘,以蹄爪为裤履。他 还认为,人类虽然进化了,也不能脱离生产劳动,不能像孔子所认为的那样, 轻视生产劳动,轻视劳动人民。
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
重与关爱。但是,在阶级社会中,仅仅把现实存在的阶级对抗和利益冲突
作孤立的道德思考,抽象地提倡“兼爱”,企图以道德的力量来改造社会,
无疑是一种空想。
4
德育的目标:培养“厚乎德性”的“兼士”
墨子对“兼士”在德行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理想化的道德人 格。他认为“兼士”必须以“厚乎德性”作为内在的品质,“士” 之学,当以“行为本”,他甚至认为“置本不安,无务丰末”就是说 如果德行这个根本没有牢固树立,那么其他一切都是舍本逐末。 同时,墨子对“兼士”的外在品质作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他 说:“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明 君子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饮即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 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此处的“兼士”不仅应该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需要有乐于为万民献身的精神,视别人的 痛苦为自己的痛苦,把爱人、利人当作人生应尽的道德义务,达到 人我一体,不分彼此。墨子的道德人格是一种道德原则、道德规 范的完美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