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的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精选10篇)整理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精选10篇)整理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精选10篇)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读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篇1我不禁被这深厚的书香味吸引了。
没错,这就是《张晓风散文精选》。
这本书以一篇篇有意义的散文的形式使人懂得一个个人生哲理,并令人从她细腻的文章中备受感动、启发以及深思,还从她不华丽而朴实真诚的话语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要属《人生的什么和什么》了。
这篇文章是以其次人称的形式为大家叙述的,写了一个人正在开车,收音机转到一个不知什么台的台上,正播着宁静讨好的小提琴。
在她立刻要进入隧道时,广播里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
话还没说完,声音就断了,她很想知道答案,可过完了四十秒,车出隧道时,这已经讲完了。
她想去追问那一段来,可以觉得并没有必要,自己都四十岁了,还不知道“人生的什么和什么”吗?这篇文章最终并没有告知读者们答案,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非常耐人寻味,觉得仅在我的思索力量范围内,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坎坷和经受了很多次坎坷后的胜利。
在每个人哇哇落地时,就注定了坎坷的来临。
坎坷虽然非常令人畏惧,它可能使你失去信念,可能使你自甘堕落,可能使你哀思欲绝……但是,你千万不能就这样倒下,倒在胜利的面前。
你肯定不甘心走入失败的大门,所以,你务必要英勇地去战胜它,由于坎坷是避开不了的,可假如它把你打倒,你也不能气馁,应更加英勇地去打倒它。
坎坷必定会成为我们走目人生之路的“绊脚石”,但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走向胜利。
然而一个美妙的人生也许就是克服坎坷与困难并走向胜利大门的过程吧,所以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细细的品尝中,我不禁再次被这书香吸引。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篇2自从阅读《张晓风散文》之后,我对散文有了另一番见解。
以前读散文感觉都是比较肤浅的小故事,只有观察有意思感爱好的才会认真品尝一番,所以不常读散文。
《敬畏生命》读后感

《敬畏生命》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敬畏生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生命》读后感1读罢此文,我不由得钦佩起那靠风力吹动纤维的树木。
那些树,在有风之际,不停地,不断地播送着自己的种子,种子定不大。
但包裹种子的白色纤维大团大团,竟似云库,足可以见树木空投了多少种子。
花费那么多种子,却只有一粒成为树木,值得吗?也许不值得,但我知道为了生息繁衍,即便万死一生,那树木也必须这样做,这便是生命的价值:千万种子中的一粒种子成活足矣!我又联想到了人生,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人生之中,有许多机遇,我们只要把握住了去拼搏,胜败都不重要。
因为你拼搏万次后,定有一次会成功。
过去,我常常因为失败而抱怨自己不如意,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投资不够大,竭力拼搏才会如意。
今天,我钦佩那种树木,在我奋力拼搏后的明天,我定会钦佩自己的《敬畏生命》读后感2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仅仅捕捉住人生一瞬间看到的景致,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动人的魅力展露无遗。
植物凭借风传递种子而得以延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接连不断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不遗余力地寻求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热爱,震撼着作者当时闲适优雅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内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说尊敬的情感赞美着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叹和赞颂之余,她又联想到人类自身,“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
《敬畏生命》读后感3《敬畏生命》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通过不断散云状种子这一生命的伟力,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读了这篇短文,让我想到了李爷爷。
敬畏生命远离危险观后感

敬畏生命,远离危险观后感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如果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命,关心自己。
让我们从上学的路上开始。
第一,放学赶紧回家,别玩了,留在路上;路上和同学交流时,注意前方,不能过马路,不能在路上车多的地方玩耍打架;不能和不认识的陌生人说话;如果被劫持,一定要想办法报警。
我们应该注意家庭生活的安全。
比如八年后的电视要及时更换,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相当于我们家埋了一个大矿,总有一天会爆炸。
还有我们做饭用的煤气和天然气。
晚饭后,我们应该每天关闭阀门,检查是否有气体泄漏,以避免气体中毒和气体爆炸。
还要注意家里用的电灯,及时更换。
有时,如果它们破裂,可能会破裂并造成人类创伤。
还有,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12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在路上骑自行车。
有红绿灯的路段必须跟随指示灯,不得闯红灯。
有句话叫“让三分,不偷一秒”,意思是说就算等三分钟,也偷不到一分钟。
大学生在路上骑自行车,一定不能排成一排。
如果其中一个倒下了,就有可能连续倒下。
骑自行车不能说话,注意,不要用任何车辆抢路。
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亲爱的朋友们,请珍惜你的生命,远离危险,让它发光发亮。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讲述一系列真实的
生命故事,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应该倍加珍惜。
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故事中的人经历
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都坚持下来,展现了生命的坚韧
和力量。
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不能掌
控生命的走向,也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
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
书中的故事也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在于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生命,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
权益。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敬畏生命还意味着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生命中不可避免地
会遇到各种困境,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而是要勇敢面对并寻找解
决办法。
书中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困难并不是生命
的终点,而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通过阅读《敬畏生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神奇。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奇迹,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
和珍视他人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旅程,让我们怀着敬
畏之心,珍惜每一天,活出精彩的人生。
《敬畏生命》读后感7篇

《敬畏生命》读后感7篇《敬畏生命》读后感7篇篇一:《敬畏生命》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次小小的经历所引起的联想。
一个夏日的午后,作者在湖边看书时,偶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散着大团大团的、棉花似的白色纤维。
沉浸在书本中的作者以为这只是一时被风吹散开来的,并未在意。
可是,渐渐地,这漫天漫地、无止无休地飘送着的、云朵般的种子,完全转移了作者的注意力。
它们自顾自地壮观地飘散着,本是来看书的人,却静静地坐在湖畔,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那整个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夏日午后与整个的晚上。
是的,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纤维播送的”。
在我们所习见的植物中,比如柳树,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的。
那么,在杨柳吐絮的时节,那如雪的杨花,曾在你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也许是杨万里那样的“杨花可是多情思,飞入船中落酒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者是像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一样的伤感?亦或是烟惹风迎的热燠燠的烦扰?要不就是四处飞附的轻薄缭乱?有时,那铺天搅地的茫茫漫漫,是否又会不期然地使你觉得摇摇无主?——当然,它也可能在你心中引起美好的遐想,比如像韩愈的“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但是杨花,这漫天飞舞的云絮样的种子,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积淀而成的思维定势中,总不是积极的。
然而,作者在那铺天盖地的飘洒中,却感到别样的震撼。
那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们看到的,不论是感时伤春,还是烦惹缭乱,其实都是触物而发的自己的心情;作者看到的,却是那种子本身,是——生命。
如果你没有一颗体物之心,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而作者面对这样的壮观,却由衷地觉得自己“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举目可见的芸芸众生,俯仰之间的草木鸟兽,不都是生命吗?——不,作者指的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生命本身的生命力,是生命之为生命的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执著。
于是,“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暑假里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介绍了丰富的海洋地理知识。
书中还刻画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尼摩船长是一个既绝顶智慧、无限富有、温文尔雅又行事果敢的主人公;阿龙纳斯是典型的学者,知识高于一切;尼德兰,职业鱼叉手,灵敏又机智,本领高强;康赛尔,他忠诚勇敢,是个顺从的仆人,善于将海洋生物分类。
故事发生在1866年,很多船只受到一头大“海怪”的袭击,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宣战。
结果战舰遭“海怪”袭击损伤,三位主人公也落入海中,被“海怪”救起,并一起周游四海,漫步在一片奇妙的海底森林,用特制步枪打猎,看到了“养”在贝壳里一颗象脑袋那么大的珍珠和巨型章鱼的奋力搏斗……充满着丰富想象的'、离奇的故事情节令我痴迷,凡尔纳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更让我惊奇。
要知道,作者写这本书时根本就没有潜水艇,甚至电灯也没有。
而小说发表后25年,人类竟成功造出了潜水艇。
不仅如此,书中还涉及大量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和化学等各领域的知识,这是怎样的智慧呀!惊奇之余,我更敬重尼摩船长,他对海洋中的生命充满敬畏。
虽有精良的装备却从不贪婪,对海洋中的珍宝从不觊觎。
可如今,人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从未停止,过量的捕捞使像太平洋金枪鱼这样的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海洋学家预言,如果再毫无节制的捕捞,金枪鱼等将很快灭绝。
尼摩船长对生命的尊重,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启示?尼摩船长,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许他的思想有些偏激,但他仍然是一位勇士,是位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勇士。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读后感450字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读后感450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读《让我陪著你重返狼群》有感
我一直相信人与动物之间有着拥有很美好的爱,大家应该互相照顾。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再次证明,不管多么凶猛的动物,只要你
真心对它,它就会对人类展现出最真挚的爱。
该书的编辑者是一位画家,她在若尔盖大草原写生的时候,竟救
了一只没多久出生不久的孤狼,取名为格林并把它带回特大城市照顾。
作者视格林为亲子,抚养并训练它,但她渐渐从普莱斯的眼神中读出
了它原始的狼性和对自由自然而然的渴望,为了让格林能够回归家园,回归自由,她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冒着生命危险,前后历时两百天,跨越一千里,最终帮助格林成功野化并回归狼群。
读完作者与格林的故事,那种人与狼之间毫无戒备的亲密让我觉
得非常温暖。
我特别佩服作者的勇敢和坚毅以及对格林深沉的“母爱”,尽管她非常爱格林,但最后当听到野狼的呼唤时,还是放手让
格林回归到了大自然,因为那里才是格林真正的四家。
格林梅森离开
画家时也万分不舍,紧紧地依偎在她的怀里,完全搞乱把她弄成了自
己的妈妈,可见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多么纯粹,多么令人感动。
格林
是不幸的,刚出生5天它的母亲就因吞食盗猎者的诱饵毒发身亡,但
它又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作者,沐浴着“母爱”的光辉。
我含着泪读完了这本书,不仅感受到作者和小狼格林之间的“母
子情深”,也喜欢上了这只聪明而富有人性的小狼。
我要将这本书推
荐给我的朋友们,还要告诉大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护动物们
的原生地,与其他生命共享同一片纯净的蓝天,共享金星神圣的乐土。
敬畏生命张晓风读后感

敬畏生命张晓风读后感
【篇一:《敬畏生命》读后感】
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次小小的经历所引起的联想。
一个夏日的午后,作者在湖边看书时,偶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散着大团大团的、棉花似的白色纤维。
沉浸在书本中的作者以为这只是一时被风吹散开来的,并未在意。
可是,渐渐地,这漫天漫地、无止无休地飘送着的、云朵般的种子,完全转移了作者的注意力。
它们自顾自地壮观地飘散着,本是来看书的人,却静静地坐在湖畔,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那整个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夏日午后与整个的晚上。
是的,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纤维播送的”。
在我们所习见的植物中,比如柳树,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的。
那么,在杨柳吐絮的时节,那如雪的杨花,曾在你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也许是杨万里那样的“杨花可是多情思,飞入船中落酒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者是像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一样的伤感?亦或是烟惹风迎的热燠燠的烦扰?要不就是四处飞附的轻薄缭乱?有时,那铺天搅地的茫茫漫漫,是否又会不期然地使你觉得摇摇无主?——当然,它也可能在你心中引起美好的遐想,比如像韩愈的“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但是杨花,这漫天飞舞的云絮样的种子,在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一)
生命是什么?这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
难道它是每天健康地活着?难道它又是每天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的小事接触的生活?还是有更深的意义?读了《敬畏生命》这篇文章,我懂了什么是生命。
下面不如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相信你也会懂得什么是生命的。
本文讲述“我”在一个下午正在湖边看书,忽然发现树在不断传送纤维,随着风儿大团的纤维在空中飘散。
这是树儿生命的延续啊,“我”当即被这种不计成本投资的生命所打动。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震撼。
那些树所传送的所有纤维中,可能只会有极少一部分会落地生根,但它为了哪怕再渺茫的希望,也会尽全力去拼搏,只是为了完成它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使命、真正的意义。
我觉得人活着,尤其是在年轻时,就要付出努力、汗水,也要有不怕失败的决心,肯去奋力一搏,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了一个可能对于自己人生算不上什么的小挫折时,却从此意志消沉。
再比如就像很多乞丐,他们在生活窘迫的时候,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去想办法谋生。
哪怕从最底层干起,只要肯坚持、努力,只要怀着一份对生活的热忱,只要踏踏实实、肯等待,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就像周杰伦在《稻香》中唱的那样:“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就像我说的/.”那时候,即使你的得到没有预想
那么完美,你也可以骄傲自己曾付出过,就像文中那棵树那样曾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我想,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生命就是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努力、拼搏支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生命!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二)
今天,我在课外书上看到一篇《敬畏生命》的短文。
它主要讲的是通过对不断播撒种子这一生命壮举的描述,歌颂了生命的伟大力量,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
读了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了洪爷爷。
洪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常常教育我们人要爱惜生命,不能拿生命来开玩笑。
有一天,洪爷爷和他的孙子一起到市场去买菜,洪爷爷抓到一个小偷。
洪爷爷见他还小,就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要拿生命来开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说:“我拿生命来开玩笑关你什么事?”洪爷爷说:“你拿生命来开玩笑,是不关我的事,但是生命来之不易,既然我们来到世上,就要对社会有用,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这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听了后惭愧的底下了头。
读了《敬畏生命》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爱惜生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悲剧,如果人人都爱惜生命,我们生存的大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朋友,请您爱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说仅有一次啊!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三)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
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
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
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
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