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对青岛市17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1 2 区域 创新 能 力包含 的 内容 .
创新 能力是 由若 干能 力要 素组合 而 成的概 念 . 本文 认为 区域创 新 能力 包 括 以下五个 方 面 : 知识 创新 能力 知识 流动 能 力 毋 庸 置疑 。 知识 创新 能力 应该 是 区域 创新 能 力 的基 础 、 核心 部 分 , 意 味着 区域所 具 它 库 克l 认 为“ 新 ” 2 创 是知 识 的商业 化 , 知识 的利 用 过 程 , 新 可 定义 为“ 功 地利 用 是 创 成 有 的现实 和潜 在的科 技创新 能 力大 小 , 从根 本上 反 映 了区域技 术创 新 能力 的强 弱 . 它 新 的知识 ” 按 照对创 新 的这 种 理解 , . 区域 创新 就是 “ 区域成 功地利 用 新知 识 的能 力”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9 期 20 06年 9月








J RN L OF S OU A HAO I G UN V RST X N I E IY
V0 .6 No. 12 9 S p.0 6 e 20
基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 区域 创新 能 力评 价 及 应 用研 究
企业 创新 能力 企业 的创 新能 力是 区域 创新 能力 的重 要环节 . 业 是经 济 活动 的主 体 . 加强经 济建 企 要
没, 必须提 高企业 的盈 利 能力 , 而要 提高 企业 盈利 能 力就必 须提 高企 业 的创 新能 力 . 以说 , 所 区域创 新能 力 最终 作用 于企业 身上 , 并通 过企 业 的创新 活 动表现 出来 . 技术 创新 环境 区域创 新 离不 开一 个 良好 的创新 环境 . 创新 环境 既 包 括政 府提 供 的服 务 , 也包 括 民间 自发形成 的社 会环境 ; 仅包括 基 础设施 、 律环 境 、 不 法 政策 环境 、 资环境 、 场 环境 , 且包 括 同样 重要 的 融 市 而

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摘要】企业的财务能力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从多个维度评价财务能力。

本文通过对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了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和优势,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因子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因子分析在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企业财务能力、因子分析、综合分析、评价、模型构建、优势、案例分析、效果、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财务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重点研究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

将介绍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性,然后详细探讨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模型构建方法。

接着分析因子分析在企业财务能力综合分析中的优势,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因子分析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价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

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企业财务能力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因子分析技术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从多个指标中提取出影响财务能力的关键因素,降低评价指标的维度,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对青岛市17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对青岛市17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实证分析
力 密 切 相 关 的一 系 列 指 标 数 据 , 构 建 的企 业 技 术 中 对
究 实际问题时通常会 尽可 能多地 收集 相关 变量 。 以期 能对问题有 比较 全 面 、 整 的把 握 和认 识 ]但 在 实 完 .
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进 行实证分析 。在这 1 1 7 家 企业 中。 国家级技术 中心 l 2家 , 山东 省级技 术 中心 3 5 家, 青岛市级技 术 中心 14家 , 盖船 舶 、 2 涵 纺织 、 械 、 机 电子 、 建材 、 工 、 工 I、 化 轻 I轻工 I铁道 、 、 冶金 、 色 、 有 医 药等众多领域 。通过本 文 的研 究 , 以弥补 以往研 究 可 的不足 , 不仅可 以帮助 企业更 好地 将技 术创新 与 发展
不 同 的 学 者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构 建 了企 业 技 术创 新 能力 评
1 企 业技 术 中心 创 新 能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及 评 价模
型 的建 立
11 企 业 技 术 中心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构 成 .
本文结 合青 岛市企业技 术 中心创新活 动的发展 现状 和 特点设计 了调研问卷 , 拥有 市级及 以上 技术 中心 的 对
价指标体系 _ 。 2 J 12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方 法 选 择 . 在 研
价模 型 , 目前 已经提出 了较多 的评价模型求解方法 , 但
已有 的文 献 在 介 绍 方 法 时 多 采 用 简 单 的 案 例 , 乏 更 缺
加具体 的实 际问题 的案例研 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的 方式 , 获得青 岛市 1 1家企业技 术 中心 的科技 创新 能 7
B sdo eF c r n l i: a e 7 nep i s nQ n d oa nE a l ae nt at a s T k 1E t r e ig a s xmpe h o A ys 1 r s i a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作者:白雪梅朱晓峰张琳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4期一、引言当前,创新型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而技术创新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量评价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较早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是Steele(1988),以核对表形式对企业的R&D活动进行了综合评价;Robert J. Watts和Alan L. Peter(1997)从技术生命周期、创新环境和产品价值链三方面对预测创新前景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学者们较常采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密切值法、主成份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熵值法、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BP神经网络法等。

现有的研究和方法虽然能够从多方面综合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特征,但容易忽略多个指标之间较强的相关性,且在权数的确定上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影响了综合评价的效果,而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因此,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作为具体评价方法,先建立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选择江苏13个省辖市创新型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评价分析结论,提出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

二、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国内外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

由于前者起步更早,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学者Burgelman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是由可利用的资源、对行业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解能力、公司的组织文化和结构、开拓性战略等组成。

我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傅家骥(1996)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等几方面,然后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

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

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数据的大规模积累,研究者们面临着海量的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市场营销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因子分析法概述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对变量进行降维的分析技术。

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共同的变异性,将一组相关的变量转化为一组较少的潜在因子。

这使得复杂的数据集可以被简化为更容易理解和分析的几个潜在因子。

二、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成分分析是因子分析的一种方法,旨在寻找数据中的最主要的一些因素。

它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表示对应的特征向量的重要程度,特征向量表示潜在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公因子分析(Common Factor Analysis,CFA)公因子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因子分析方法。

它假设观测变量受到共同的潜在因子影响,同时还存在独立的特殊因素。

公因子分析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小方差法估计因子载荷矩阵,找出与潜在因子最相关的观测变量。

三、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步骤1. 数据准备采集研究数据后,首先需要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检查与整理对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如有缺失值或异常值,可以选择删除或进行数据插补等处理。

3. 因子分析模型选择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因子分析模型,如主成分分析或公因子分析。

4. 因子提取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子提取。

在主成分分析中,可以根据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将其作为因子。

在公因子分析中,可以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合适的因子个数。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摘要:文章通过综合测度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从而对日照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日照市;因子分析;综合评价1问题提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日照市提出了“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列入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位置,集成资源,加大投入。

自2003年以来,日照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50%以上,增幅居山东省前列,2007、2008、2009年连续3年增幅居山东省第一。

2009年,日照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达11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3.8亿元,同比增长39.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6%;专利申请量为1 027项,授权量为827项,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3.6倍。

从纵向来看,日照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那么从横向来看,日照市在山东省17个地区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又如何呢?文章将对此进行分析。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研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于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得到公认的、成熟的指标体系。

本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如下构建,如表1所示。

3实证分析3.1数据来源选取山东省其他16个地市作为参照标的物,数据根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年)和山东省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的通报(2009年)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所得,2009年山东省17地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张经强【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对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5.0软件,选取19个原始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地区间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0(030)005【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法;评价指标;实证研究【作者】张经强【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以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技术创新的行为组织,包括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及金融机构、政府等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以人力资本集聚为核心,高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将技术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全面评价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区域内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区域创新战略、区域技术计划与转移、区域创新政策等方面[1-3]。

国内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较多,设计的评价指标也有多种,如张欣等提出用科技投入、R&D投入、教育投入、人均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科技转化能力、专利数等科技成果产出指标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4];吕永波等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设计与试制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5];陈艳艳则从经济发展、技术投入、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产出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6]。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书籍类一等奖1. 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构建研究杨涛山东英才学院二等奖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知识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研究王玉梅烟台南山学院2. 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周南南等青岛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3. 统计实务徐冰济宁市统计局三等奖1. 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运行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高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 海洋生态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陈东景青岛大学3. 2016青岛市统计课题研究与分析汇编李刚青岛市统计局4. 供应琏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张先敏青岛科技大学5. 临沂统计治理现代化探索与实践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优秀奖1. 基于性别视角的收入分配研究高艳云青岛大学2. “十二五”青岛发展统计报告李刚青岛市统计局3. 薛暮桥在山东解放区时的对敌经济斗争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 煤矿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边平勇山东科技大学5. 教育统计的世界——统计原理与SPSS应用张黎青岛大学6. 统计学基础阮红伟青岛大学7. 山东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李波临沂大学课题类一等奖1. 济南市科技创新报告肖辉等济南市统计局2. Hadoop技术在政府统计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胡宝芳等山东女子学院3. 建立人才发展统计体系的对策研究司江伟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 青岛工业转型升级实证探析与提质增效路径研究尹正德青岛市统计局5.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及优化研究单宝艳等山东建筑大学6. 不同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评价研究吴炳义等潍坊医学院7. 大数据背景下的超网络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索琪青岛科技大学8. 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9. 大数据视角下基于“一套表”的工作模式研究张芳丽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10. 青岛市从需求侧总量拉动向供给侧结构推动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张德祥青岛市统计局11. 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12. 基于空间统计技术的中国省域人力资本空间聚集和溢出效应研究徐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优势统计研究郭思亮齐鲁师范学院14. 现代科学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霞等山东建筑大学15. 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杜培林等济南大学17. 生产安全事故大数据处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周江涛等滨州学院二等奖1.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山东省单位型就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赵虎等山东建筑大学2.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王能等德州学院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 转型升级结硕果突破瓶颈谋振兴——“十二五”末期枣庄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探析4.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研究李娜等山东协和学院5. 山东省生态效率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宗科等山东科技大学6. 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关系问题研究徐晶济宁市统计局7. 低碳经济下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8. 经济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9. 济南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的数量分析孙夕良等济南市统计局10. 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险非均等程度测定及其改进路径研究黄俊祺等山东女子学院11.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统计创新研究单铭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12. 青岛市金融业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现状评价及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3. 新常态下枣庄县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陈成等枣庄市统计局14.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分析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5. 加快“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换档提速林清济南市统计局16. 县级政府资产负债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国凤兰等山东科技大学17. 综合化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盛雯雯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德州市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张学荣德州市统计局19.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田刚元等滨州学院20. 山东省宏观税负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徐维爽齐鲁师范学院21. 即墨市“智慧统计”建设与应用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杨世涛等德州市统计局2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区域经济实力比较及加快发展路径研究23.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CFO性别相关性的模型构建与统计分析吕宏等山东女子学院24. 山东省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李婧等山东协和学院25. 青岛市市北区产业竞争力评价薛纪宾市北区统计局26. 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模型研究李吉英等滨州学院27. 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8.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王战友等山东管理学院29. 基于二维不确定语言变量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研究荣丽丽等山东广播电视大学30.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供应琏金融风险测度分析刘建勇等鲁东大学31. 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大学生创业影响模型构建研究赵德忠等淄博职业学院32. 滨州市“四上”企业现状、问题简析及促进纳新工作对策王智童等滨州市统计局33. 依托物联网无缝数据采集技术提升工业能源数据统计质量对策研究贾萍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于海生等鲁东大学34. 青荣城际铁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影响的测度研究及实证分析3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谭振梅等山东女子学院三等奖1. 培育枣庄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思考沈道坦等枣庄市统计局2. 从经济普查看德州市工业发展王惠德州市统计局3.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青岛市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4. 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低碳生态城市统计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5. 抢抓“全域旅游”新机遇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周晓静曲阜市统计局6. 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于法家等菏泽市统计局7. 城市商业综合体数据贡献现状调查报告刘晓彬市南区统计局8.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华等淄博职业学院9. 新常态下临沂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程凯等临沂市统计局1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房地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刘桂菊等泰山学院11. 变点检测问题的现代非参数统计推断及其应用李强等泰山学院12. 服务业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李画画等山东科技大学13. 我国新能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赵克杰山东建筑大学14. 以技改投资为突破创新驱动青岛工业转型升级王元青岛市统计局15. 基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山东省低碳旅游景区门票动态定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16. 基于因子分析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刘凯等滨州学院17. 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以山东城市群为例于晓红山东英才学院18. 缺失数据下可加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统计推断及应用周小双等德州学院19. 青岛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及前景目标的展望与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20. 银信合作视阈下影子银行统计监测研究林飞等山东协和学院2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智慧旅游综合评价研究张孝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2. 莱西市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孙世盛莱西市统计局23. 山东省汽车运输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模型的研究李秀芬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4. 基于ESDA的山东省城市化格局及演变研究王林林等滨州学院25.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鹏山东英才学院26.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相关性研究崔元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7. 新型城镇化对青岛市居民生活用能影响的实证研究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2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黄利国等滨州学院29. 基于Hadoop的数据挖掘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黎峰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30. 枣庄绿色发展的SWOT分析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31.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统计创新研究侯延香等山东建筑大学安洪庆等潍坊医学院32. 基于倾向指数模型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程度测度及实证应用研究33. 空间统计方法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杨丽等潍坊医学院34. 基于云平台的海量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孙洪峰等山东女子学院35.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看枣庄工业转型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6.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研究张国宾等李沧区统计局37. 文化产业统计系统优化路径探析郭继文山东交通学院38. 黄河三角洲绿色制造绩效评价及实施模式研究王伟等滨州学院39. 基于个人效用与健康的最优退休年龄实证分析张智涛等滨州学院40. 基于ISO26000中国产品海外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臣等泰山学院41. 贝叶斯分层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2. 联网直报背景下区县政府统计管理体制优化研究王娜娜泰山区统计局43. 我国保险业统计分析与建模研究赵长利等山东交通学院44. 山东省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姜山等滨州学院45.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入统计指标因素分析白丽苹等泰山医学学院46.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董凤鸣等菏泽学院47.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赵小燕等山东管理学院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48. 释放政策减税红利激活企业发展动能——“营改增”对曲阜企业发展和财税收入影响的调研分析优秀奖1. 山东省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王辉等德州学院2. 特征价格方法在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袁忠香等临沂大学3. 山东省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风险机理与评估研究张文华等淄博职业学院4. 济南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5.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李晓泰山医学学院6. 移动互联时代山东零售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秦晓庆山东英才学院7. 空间统计方法及其在大气污染统计中的应用研究闫保英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8. 基于制度系统灰关联熵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量与实证分析刘伟等潍坊学院9. 当代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10. 推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统计研究苏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1. 关于山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谷振涛等山东英才学院12.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杨静等淄博职业学院13. 县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磊等泰山医学学院14. “互联网+”模式应用思考与研究——平度“农村淘宝”项目运纪春英平度市统计局营情况调研报告15. 枣庄电子商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16. 新常态下县区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于晓丽等泰山区统计局17. 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研究尹德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山东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刘林星等滨州学院19.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刘娜等滨州学院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融资风险评价研究——以山东省建筑业许凤玉等滨州学院上市公司为例21. BSC视阈下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王申等等山东现代学院2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众包模式运行效率统计测度研究李瑞雪等山东协和学院23. 山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温艳等青岛大学24. 基于供给角度的枣庄市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侯方等枣庄市统计局25. 新常态下枣庄市房地产业发展新特征研究孟祥焱等枣庄市统计局26.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研究彭伟等滨州学院27. 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时亚栋等菏泽学院28. 基于云存储环境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研究徐栋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9. 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研究任敏等滨州学院30. 环保支出统计研究隋涛等滨州学院31. 非线性季节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杨华等淄博职业学院32. 物流产业统计核心指标体系及管理研究解京淑等淄博职业学院33.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产业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研究郑志新等聊城大学3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体系研究魏青琳等山东协和学院35. 工效学用户测评抽样设计及抽样精度研究李莉莉青岛大学36. 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周志刚等潍坊学院37.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研究报告康梅娟等临沂大学38.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管理及质量创新研究张晓敏等临沂大学39. 山东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切入路径与模式选择赵琳等山东英才学院40. 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信息采集及挖掘研究赵红艳等山东英才学院41. 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张玲菏泽学院42. 基于实时数据交换的统计方法与平台研究陈卓艳等山东科技大学43. 大数据时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黄培花等滨州学院44.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董茜等山东管理学院45. 网络入侵异常行为检测统计方法研究冯敏等泰山医学学院46. 大数据环境下云计算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晓燕等山东协和学院47. 抢抓“互联网+”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曲阜市电子商务现状调研分析张婷婷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的关系研究宗荃等山东女子学院49. 构建国家诚信体系背景下高校就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孙士生等临沂大学50. 时间序列数据的小波分析方法研究王怀亮等菏泽学院51. 曲阜市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52.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模式改进研究王红娟等临沂大学5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统计改进研究李明娟等临沂大学54. 低相关序列在统计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任文丽等德州学院55. 随机辛算法在统计力学中的应用尹秀玲等德州学院56. 金融随机模型参数估计及其算法研究韩潇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57. 曲阜市企业上市资源情况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8. 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陈巩等滨州学院59. 基于S-粗集理论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其在德州市经济数据统计中的应用于秀清等德州学院60. 建筑业总部与分部统计规范的实践讨论张祥伟等阳谷县统计局61. 基于Ontology的数据挖掘研究贾保先等聊城大学论文类一等奖1. 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宋廷山等齐鲁师范学院2. 我国公路运输价格指数编制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胡海清等山东英才学院3.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李翔等曲阜师范大学4. 补齐软实力“短板”拓展“走出去”空间——青岛市建筑业“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研究孙辉等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吕晓等曲阜师范大学6.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研究王文波等青岛大学7. 关于改进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的若干思考沈道坦枣庄市统计局8.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视阙下的区域创新平台构建——基于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研究李治国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9.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制度红利杨友才青岛科技大学10. 基于线性协整与面板协整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就业功能研究董芳等滨州学院11.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林春艳等山东财经大学二等奖1. 青岛民生服务业发展品质探析姚栋青岛市统计局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和上游度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马风涛山东科技大学3. 平阴县金融运行分析报告李新平阴县统计局4. 青岛市快递业发展研究石岩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赵林等曲阜师范大学6. 平阴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分析麻荣玉等平阴县统计局7. 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的关系研究丁建勋青岛理工大学8. 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助推消费品市场升级发展刘琴等槐荫区统计局9. 逐鹿江北:竞争力视野下的即墨市——全国十强县(市)比较分析研究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10. 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于伟等曲阜师范大学11. 组合类信用互换BDS的定价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12. 结构参数,出口固定投入成本与贸易扩展边际张凤青岛理工大学13. 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张玉青岛科技大学14.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海域使用权定价研究闻德美等山东科技大学15.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研究李厚银菏泽市统计局16.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省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时涛等泰山医学院17.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测度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8.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基于ZPP和KMV模型李莉莉青岛大学19.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对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20. 基于变结构copula模型的股票市场分析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21.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沙秀艳等曲阜师范大学22. 大数据视角下关于跨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思考陈爱伟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3. 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陈淑清等滨州学院三等奖1. 从统计综合指数视角探寻青岛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李刚青岛市统计局2. 复杂统计方法在黄海西海岸极端降水趋势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王怀亮等菏泽学院3. 临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及对策研究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4. 金融业发展对即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5.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吕承超青岛科技大学6. 互联网+时代对德州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思考刘行德州市统计局7. 滨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支持研究宋晓健滨州市统计局8. 即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探析丁松兵即墨市统计局9. 企业能源统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周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彭利达等山东管理学院10. 机构投资者是现金分红的内生动力吗——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经验研究11.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王景波山东科技大学12. 大数据时代统计创新能力分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3. 基于财政金融激励视角的特色小镇统计评估体系研究赵锦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14. 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朱晓媛等青岛理工大学15. “中国梦”实现过程的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预测吴庆军曲阜师范大学16. 非寿险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平滑化方法研究邱艺伟滨州市统计局17. 基于改进LDA主题模型的社会网络话题发现算法iMLDA 仇丽青等山东科技大学18. 我国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解析逮进等青岛大学19. 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0. 非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统计模型研究闫春等山东科技大学21. 浅议新常态下工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22. 新常态下济宁市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探究孔令苹等微山县统计局23. 纵向数据下变系数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周小双等德州学院24. 基于随机模拟的统计模型计算及实证分析邵伟等曲阜师范大学25. 内生性回收率与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6.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及其成因杜霞枣庄学院27. 因子模型中正交旋转方法的改进张颖等济南大学28. 基于GM(1,1)幂模型的振荡统计数据预测陈继光山东英才学院29.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阶层的阶梯消费王琪等青岛科技大学30. 中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张庭发齐鲁师范学院31. 山东省移动终端消费习惯分析李雪萍等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统计局32. 浅谈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33. 变结构pair copula模型在金融危机传染分析中的应用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优秀奖1.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动态融合关系实证检验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2. 应用新方法 HOMR-HOM均一化1961~2010年北疆最高和最低气温张延伟济南大学3. 滨州市城区苔藓植物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李玉玺等滨州学院4. 依法治统势在必行武颂沂水县统计局5. 输血病案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于龙广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6. 浅析二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7. 如何减小问卷调查中的调查员相关误差胡顺奇枣庄学院8. 基于组织层面变量企业文化的测量方法王炳成等山东科技大学9. 平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探讨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10. 县域经济由经济增长型向统筹发展型的转变探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1. 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的模型研究及个案分析单铭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2. 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杨继梅青岛科技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摇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技术创新投入 能力
( x1-x5)
技术创新实施 能力
( x6 - x10)
二级指标摇 摇 摇 摇
x1 研发人员比重 = 研发人员 / 企业职工总数 x2 研发人员梯队结构 = 研发人员中高、中级技术职称 人员所占比例 x3 研发人员文化素质结构 = 研发人员中的大学本科及
技术创新产出 能力
( x11 - x23)
x11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数 x12 达到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数 x13 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x14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x15 当年备案的企业标准数 x16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x17 企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 x18 当年列入青岛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数 x19 当年获青岛市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数 x20 新产品收入贡献率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产品销售总
收稿日期:2010-09-10摇 摇 摇 摇 修回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赵新华(1978-)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邓玉勇(1974 -)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姜旭炜(1988 -) ,
女,本科生。万方数据
·5摇0·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情摇 报摇 杂摇 志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29 卷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数 0. 911 -0. 044 -0. 050 -0. 003 0. 059
设备原值 x10 研发设备更新水平 = 当年购买与自制仪器设备原
值 /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ìïx1 = a11 f1 + a12 f2 + … + a1k f k + 着1
íïx2 = a21 f1 + a22 f2 + … + a2k f k + 着2
(1)
ï摇 摇 …
îïxp = ap 1 f1 + ap 2 f2 + … + apk f k + 着p
能被解释。 此次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 变量能较好地被因子解释,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 少。 表 2 显示了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根
表 2摇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
Component
Initial Eigen Value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且满足 a. E( f) = 0,D( f) = Iq;
b. E( 着) = 0,D( 着) = diag( 滓21 , 滓22 ,…,滓2p ) ;
c. COV(f,着) = 0。
上述模型也可表示为:X = AF + 着,其中,F 为公共
因子,着 为特殊因子,其均值为 0,A 为因子载荷矩阵,aij 为因子载荷,反映了变量 xi 与因子 fj 的相关程度,也反 映了因子 fj 对变量 xi 的解释程度和重要作用。
表 3摇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1
2
3
4
5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 利数
0. 965
0. 016
0. 004
0. 012
0. 067
达到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 平的项目数
0. 962
0. 002 -0. 016 0. 010
0. 061
对外合作项目数
0. 959 -0. 031 0. 002 -0. 014 0. 073
1
10. 734
48. 790
48. 790
2
2. 496
11. 347
60. 138
3
1. 640
7. 453
67. 591
4
1. 509
6. 859
74. 451
5
1. 237
5. 622
80. 073
6
0. 791
3. 596
83. 669
7
0. 647
2. 941
86. 610
8
0. 516
当年承担的全部科技项目数 0. 949 0. 015 -0. 046 -0. 045 -0. 011
当年完成的科技项目数
0. 940 0. 026 -0. 056 -0. 041 -0. 019
内部科技人员劳务费
0. 936 -0. 054 0. 030 -0. 050 0. 018
合办机构数
0. 923 -0. 009 -0. 002 -0. 008 0. 033
73. 558
1. 433
6. 514
80. 073
摇 第 1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赵新华,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51·
据特征根大于 1 可提取 5 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0. 073% ,解释了原有 22 个变量总方差的 80. 073% , 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摇 2. 2摇 因子的解释摇 采用正交旋转方式中的方差最 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如表 3 所示的旋 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97. 806
16
0. 146
0. 662
98. 468
17
0. 112
0. 509
98. 977
18
0. 093
0. 423
99. 400
19
0. 060
0. 270
99. 671
20
0. 054
0. 244
99. 915
21
0. 015
0. 068
99. 983
22 万0方. 00数4 据 0. 017
收入 x21 新产品利润贡献率 = 新产品销售利润 / 产品销售总
利润 x22 销售利润率 = 产品销售利润 / 产品销售总收入 x23 新产品利润率 = 新产品销售利润 / 新产品销售总收

2摇 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摇 2. 1摇 因子的提取摇 在对原始数据指标进行试算后, 本文对表 1 中的 26 个指标进行筛减,剔除了 x9 、x10 、 x18 、x19 4 个变量共同度较低的指标,保留余下的 22 个 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2. 347
88. 958
9
0. 410
1. 863
90. 820
10
0. 390
1. 774
92. 594
11
0. 297
1. 351
93. 946
12
0. 245
1. 112
95. 058
13
0. 228
1. 037
96. 095
14
0. 202
0. 919
97. 014792
技术创新管理 能力
( x24 - x26)
x24 内部科技人员劳务费 x25 合办机构数 x26 对外合作项目数
在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均为 1,表明 对原有变量提取所有特征值,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
x2 ,…,xp,且每个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均为 0,标准差均为 1。 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 k 个因子 f1 ,f2 , …,fk 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为: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Technical Center Based on the Factor Analysis: Take 171 Enterprises in Qingdao as an Example
1. 237
5. 622
80. 073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0. 699
48. 634
48. 634
2. 087
9. 486
58. 120
1. 753
7. 968
66. 087
1. 644
7. 471

29 卷摇 2010 年
第 12
12 月
期摇












情摇 报摇 杂摇 志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 29摇 Dec. 摇
No. 12 201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对青岛市 171 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实证分析
以上学历人员 / 研发人员总数 x4 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 科技活动人员 / 企业职工总数 x5 科技活动比例 = 企业研发费用 /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
x6 当年承担的全部科技项目数 x7 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项目数 x8 当年完成的科技项目数 x9 技术开发设备比重 = 技术开发设备原值 / 企业全部
赵新华摇 邓玉勇摇 姜旭炜
(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摇 青岛摇 266061)
摘摇 要摇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技术中心,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能够帮助企业管 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青岛市 171 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 力的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中心都 存在短板,通过评价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将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还能帮助政府部门使相 关政策的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摇 技术中心摇 创新能力摇 评价指标摇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摇 F27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摇 A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摇 1002-1965(2010)12-004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