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超过既定标准,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大气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等。
这些污染物可以刺激肺部和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并且加速肺癌、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二、影响生态环境大气污染不仅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物可以在地表凝结成酸雨,酸雨对土地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引起严重的气候问题,例如干旱和洪涝灾害等,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三、损害建筑物大气污染还会影响人类的文化遗产,例如:古建筑、雕塑等,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会腐蚀这些文化遗产,造成建筑物、雕塑等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例如,全球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由于长期受到酸雨的侵蚀,正在逐渐腐蚀变形,特别是在下雨天,铁塔上的铁锈附着量更加严重。
四、严重影响众多产业大气污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危害就是严重影响众多行业和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农业,农作物受到大气污染影响后,内含有害物质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食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旅游业,旅游资源受到污染后,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收益等等。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众多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必须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气污染有哪些气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些污染物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气体、颗粒物和化学物质等。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气污染中存在的气体类型,并分析它们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一、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气体,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
它会导致酸性降水,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二氧化硫还会对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家庭取暖等。
它具有很高的毒性,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导致组织缺氧。
短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三、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氮化物的排放。
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这些气体会导致酸性降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的形成。
高浓度的氮氧化物还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
四、臭氧(O3)臭氧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日照强烈的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
臭氧对人体和植物具有刺激性,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臭氧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免疫系统的损害。
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石油燃烧、化学品生产和工业过程。
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苯、甲醛、二甲苯等。
这些化合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是光化学烟雾的前体,会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臭氧。
六、颗粒物(PM)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
在大气污染中,主要有两种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
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颗粒物还会降低空气能见度,对环境造成视觉污染。
以上是大气污染中常见的气体类型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环境容忍范围,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严重危害。
其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以及有机物等会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损害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
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还会通过空气污染进入人体内部,影响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导致慢性病和健康问题。
第二,对环境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土壤和水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和间接伤害。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过程。
第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
大气污染对景区旅游、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此外,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和劳动生产力下降,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下所示:第一,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完善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中,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为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减少排放源。
加强对工业企业、车辆尾气、农业活动等污染源的管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高效排放减排技术的应用。
通过政策手段,加大对老旧工业设施的淘汰和更新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第三,加强跨界合作。
大气污染无国界,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和标准,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治理。
第四,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
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已迫在眉睫。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臭氧和有毒气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甚至导致生命的丧失。
2. 生态系统影响:大气污染对植被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污染物沉降在土壤和水体中,导致土壤酸化和水质恶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 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释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助长作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引发极端气候现象和海平面上升。
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1. 产业减排措施:推动工业和能源生产的清洁化、高效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采取环境税收政策和排放许可制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
2. 交通管理措施: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加强对车辆排放的监测和治理,推行车辆尾气排放标准,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3. 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法,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贡献。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4. 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5.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加强监测和数据公开工作,提高社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度。
三、展望未来虽然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但各国和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其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
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受污染的大气进入人体,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①化学性物质污染。
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冶金、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和焦化等工业生产过程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最多。
一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少数经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
对居民主要产生慢性中毒,城市大气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
世界上闻名的重大污染事件有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的多诺拉事件,墨西哥的帕沙利卡事件,英国的伦敦事件等。
②放射性物质污染。
主要来自核爆炸产物。
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和应用,也能造成空气污染。
污染大气起主要作用的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
③生物物质污染。
一种空气应变源,主要有花粉和一些霉菌孢子,能在个别人身上起过敏反应,可诱发鼻炎、气喘、过敏性肺部病变。
城市居民受大气污染是综合性的,一般是先污染蔬菜、鱼贝类,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2.对动植物危害。
动物往往由于食用或饮用积累了大气污染的植物和水,发生中毒或死亡。
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植物的忍耐程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产品品质变坏,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植物个体死亡,种群消失。
急性伤害导致细胞死亡,常在短时间里显示出来。
3.对材料的危害。
如腐蚀金属、侵蚀建筑材料、使橡胶制品脆裂、损坏艺术品、使有色金属褪色等。
4.对大气的影响。
能改变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式。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颗粒物散射阳光,可使地面温度上升或降低。
细微颗粒物可降低见光度,增加云量和降水量,雾的出现频率也增加并延长持续时间。
常见十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十二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1.二氧化硫)主要危害:(1)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2)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 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3)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2.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主要危害:(1)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
(2)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3)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
(4)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5)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氮氧化物(丁「八•」)主要危害:(1)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2)形成城市的烟雾,影响能见度;(3)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4)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产生酸雨。
4.一氧化碳(CO主要危害:(1)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 倍。
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
轻者眩晕、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窒息死亡。
(2)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
(3)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宀(如:苯、碳氢化合物)主要危害:(1)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2)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3)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主要危害:(1)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
(2)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
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就会杀死叶片组织,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一、硫氧化物污染及危害硫氧化物,主要是SO₂,它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
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事件几乎都与SO₂有关。
大气中SO₂的来源很广,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主要是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煤、石油)时产生的。
一吨煤中含有5-50千克硫,一吨石油中含5-30千克硫,这些燃料经燃烧都能排出大量的SO₂,占所有排放SO₂总量的96%。
火电厂是SO₂的主要污染源,每燃烧一吨1%含硫量的煤,约排放SO₂18千克。
据统计1997年中国工业部门SO₂排放量为1852万吨,其中火电厂(原电力部6MW及以上机组)排出的SO₂约占全国工业部门SO₂排放量的38%。
除此之外,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造、炼油等过程,也排放大量的SO₂。
排到大气中的,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和某些粉尘颗粒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硫,当它们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就变成了硫酸,随雨水降落形成了酸雨。
“酸雨”(Acid Rain)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降水,形成稀碳酸,降水应该是微酸性的,但由于大气中其他酸性物质的存在,使降水的PH值降低。
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雾等,这些统称为“湿沉降”。
此外,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干沉降”形式转移至陆地。
目前,人们把酸雨和酸沉降两个概念已经等同起来。
酸雨现象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52年在曼彻斯特地区分析雨水时首先发现的。
时隔一个世纪以后,酸雨现象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初,酸雨的危害或许仅是局部地区性问题,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酸雨已经在北半球广泛出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污染可以发生在SO₂排放地的500-2000KM范围内,酸雨的长距离传输会造成典型的广域污染问题。
在西欧、北欧、美国东北部以及加拿大等广大区域,酸雨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美国东部雨水的PH值为4.25-4.5,酸雨污染最严重。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1. 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有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超过了一定浓度或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到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态系统。
2. 大气污染的来源2.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涉及到化学物质的使用,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2.2 交通尾气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蒸发或流失进入大气层,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大气污染的危害3.1 健康影响大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细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对人类的健康有直接影响,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3.2 生态系统破坏大气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严重的危害,有些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会导致植物叶片损伤、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
3.3 经济损失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和生态系统破坏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医疗费用增加、农作物减产等都会对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4. 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4.1 加强监管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工业企业、车辆排放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4.2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的源头排放。
4.3 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减少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5. 结语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减少排放有害物质,共同呵护我们的蓝天白云。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改善大气质量,建设更加清洁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一、硫氧化物污染及危害硫氧化物,主要是SO₂,它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
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事件几乎都与SO₂有关。
大气中SO₂的来源很广,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主要是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煤、石油)时产生的。
一吨煤中含有5-50千克硫,一吨石油中含5-30千克硫,这些燃料经燃烧都能排出大量的SO₂,占所有排放SO₂总量的96%。
火电厂是SO₂的主要污染源,每燃烧一吨1%含硫量的煤,约排放SO₂18千克。
据统计1997年中国工业部门SO₂排放量为1852万吨,其中火电厂(原电力部6MW及以上机组)排出的SO₂约占全国工业部门SO₂排放量的38%。
除此之外,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造、炼油等过程,也排放大量的SO₂。
排到大气中的,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和某些粉尘颗粒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硫,当它们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就变成了硫酸,随雨水降落形成了酸雨。
“酸雨”(Acid Rain)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降水,形成稀碳酸,降水应该是微酸性的,但由于大气中其他酸性物质的存在,使降水的PH值降低。
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雾等,这些统称为“湿沉降”。
此外,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干沉降”形式转移至陆地。
目前,人们把酸雨和酸沉降两个概念已经等同起来。
酸雨现象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52年在曼彻斯特地区分析雨水时首先发现的。
时隔一个世纪以后,酸雨现象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初,酸雨的危害或许仅是局部地区性问题,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酸雨已经在北半球广泛出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污染可以发生在SO₂排放地的500-2000KM范围内,酸雨的长距离传输会造成典型的广域污染问题。
在西欧、北欧、美国东北部以及加拿大等广大区域,酸雨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美国东部雨水的PH值为4.25-4.5,酸雨污染最严重。
在日本和我国,酸雨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与欧美的污染状况不断接近。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和监测起步较晚。
1979年开始在上海、北京、南京、重庆、贵阳等地开展对降水化学成分的监测。
1981年,全国开展了酸雨的普查,测量的结果表明,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地出现酸雨,占普查总数的。
这一事实说明,酸雨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地区遍及西南、中南和东南等行政区,并有由北向南逐渐加重的倾向,最严重的是江南地区。
长江以南的苏州、广州、贵阳等城市,降水的PH值曾经低于4.0,其中最低值为3.1。
近年来,酸雨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区及绝大部分郊区都降过酸雨,降水的最低PH值为3.9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酸雨污染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某些地区的降水PH下降到4.3。
1998年的监测表明,酸雨区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2.8%左右。
中国酸雨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别是经济特区酸雨活动频繁,范围大、酸度高。
我国酸雨中心区长沙、贵阳、重庆首要污染物一直为SO₂,济南、青岛在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为SO₂。
例如重庆酸雨的PH值达3.1,1984年测定广州市酸雨的PH值最低为3.69。
国外酸雨的酸度多为4.0-5.5。
近几年中国许多科研工作者对酸雨的形成、来源和危害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酸性降水中的NO₃﹣和SO₄2⁻是酸性的主要贡献者,NO₃﹣/SO₄2⁻一般在5-10之间(大多为6.4比1),酸雨是硫酸型的(也称为煤烟型酸雨),PH值在5左右,可见SO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令人注意的是,黄海、渤海沿岸各省SO₂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40%,而这些地区未出现区域性酸雨,酸雨却出现在排放强度较小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这表明酸性气体排放源与酸沉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酸雨的形成与当地土壤、大气扩散能力、降水、气温和酸性气体的排放量等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北方土壤和空气粉尘中较高的碱度是北方未出现区域性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性是明显的。
环境水体的正常PH值在7.0-8.0受酸雨污染后,湖水、河水的PH值可下降至5.0以下,水生生物将受到很大威胁,甚至大量死亡。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北欧的一些国家已有大量湖泊酸化,仅加拿大就有4500个湖泊变成“死”湖,水生生物濒临绝迹。
SO₂还会给植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1.0-2.0)*10-6(体积分数)的SO₂,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引起叶片组织的局部损坏。
0.3*10-6(体积分数)以上的浓度能使某些最灵敏的植物发生慢性中毒,SO₂的允许浓度只有0.15*10-6(体积分数)。
某些常绿植物、豆科植物和黑麦植物特别容易遭受损害。
据报道,前联邦德国约有50%的森林遭受酸雨的损害。
我国重庆市的马尾松也曾大面积受害。
酸雨沉降到土壤中,钾、钙、磷等一类碱性营养物质将被冲洗,导致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大大影响作物的生长。
危害轻微的因吸收营养不足而枯萎,严重时将会导致死亡。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经常受涝的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高或者游离碳酸根含量高的土壤,对酸雨不敏感。
阳离子交换容量在6.2-15.4之间的土壤,对酸雨有一定敏感性。
若含游离碳酸根较低,阳离子交换容量低于6.2,而且很少受水渍的土壤,对酸雨很敏感,故受危害的可能性也大。
此外,酸雨对于建筑物和露天材料有较强腐蚀性,将给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遭酸雨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之巨。
一些露天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和艺术瑰宝因受酸雨侵蚀而变得面目全非,这类现象在欧洲已经发现多起。
据报道我国历史名胜故宫和天坛的露天古迹也有被酸雨腐蚀的迹象。
SO₂除造成酸雨外,对人体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SO₂有很强的刺激性,即使浓度很低也能觉察到。
对于一个嗅觉灵敏的人,SO₂的味阈值是0.3*10-6(体积分数),嗅觉值是(0.3-1.0)*10-6(体积分数)。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很强的毒害作用,造成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
此外,二氧化硫还通过皮肤经毛孔侵入人体,或通过食物和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造成危害。
政府有关部门对排放及酸雨问题已予以高度重视,酸雨的对策与防治是我国近期环境保护重点研究的项目。
二、氮氧化物污染及危害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如NO、N2O、NO2、N2O3、N2O4、N2O5等。
造成大气污染的NOx主要是NO和N2O ,其中N2O的毒性要比NO大5倍。
另外,若N2O 参与了光化学反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其毒性更大。
60%-80%的NOx来自煤炭的燃烧过程,据估计每燃烧1吨煤则产生大约8-9Kg的氮氧化物。
在汽车稠密的大城市,NOx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另外,硝酸厂、氮肥厂、中间体厂、冶炼厂、金属表面处理厂等均排放NOx。
人类还通过使用肥料产生NOx。
但总的来说,人类活动所产生的NOx大约是生物界自然产生的一半,即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人类活动是集中排放,危害大。
而自然界则是分散排放的。
NO的活性和毒性都不及N2O,与CO和N2O一样,NO也能与血红蛋白作用,降低血液的输氧功能。
然而,在大气污染物中,NO的浓度远不如CO,因此,它对人体血红蛋白的危害性是有限的。
对于N2O,由于毒性较大,接触较高水平的二氧化氮就会危及人体的健康。
对于从事该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尤其需要提高警觉性。
N2O的危害性与接触的程度有关,据资料报道,若在含N2O(体积分数)为(50-100)*10-6的气氛中暴露几分钟到一小时,有可能导致肺炎。
如果人体暴露于N2O(体积分数)含量为(150-200)*10-6的污染空气中,将会引起支气管组织的纤维性损伤,倘若不及时治疗,将在3-5周后死亡。
当N2O的水平高达500*10-6(体积分数)以上时,人体在此气氛中暴露2-10天内即有死亡之虞。
含有硝酸盐的青饲料,在发酵过程中有N2O产生,在地窖中因N2O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这是N2O中毒的一种特殊例子,常有“地窖工职业病”之称。
在废弃赛璐珞和硝化纤维薄膜的燃烧处理时,也有N2O废气产生,吸入此种废气有致命的危险。
在受NOx严重污染的地区,可以发现许多植物受到损害。
更深入的研究表明,这种危害并非直接由氮氧化物所致,实际上,大多数是由它们的次级产物引起的,例如硝酸过氧化乙酰。
氮氧化物能使某些织物的染料褪色。
这种现象首先发现于纺织品气体干燥器中。
究其原因,原来干燥器中的干燥剂燃烧时产生氮氧化物废气,这种废气有褪色作用。
氮氧化物对材料的腐蚀作用,主要是由其次级产物硝酸和硝酸盐引起的。
由于NOx是形成酸雨的重要污染气体之一,目前对排放NOx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和火电厂已采取措施限制排放。
另外,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还对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有局部的破坏作用。
因此,高空巡航飞机的NOx排污问题已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臭氧层破坏及危害臭氧层破坏问题是目前举世关注的环保问题。
迄今,人们已经得到共识,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最大罪魁祸首是含氟污染物,主要是氟里昂,或称氟氯烃简称CFC。
这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有效致冷剂。
直到几年前,它们还在除臭剂、喷发剂及其他方面有很多的用途。
在CFC 类物质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二氯二氟甲烷和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即氟利昂-12,沸点为-29.8℃,三氯一氟甲烷即氟利昂-11,沸点为24℃。
工业上使用的CFC类物质还有氟利昂-113和氟利昂-114。
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在较低的大气层中是化学惰性的。
由于氟利昂的性质不活泼,全球的年产量高达5*105T,大量的氟利昂废气向大气排放,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氟氯烃成为大气的均质成分之一。
早在1974年,大气科学家已经明确指出,氟氯烃具有加速破坏平流层中臭氧保护层的危害性。
由于臭氧层有强烈吸收紫外辐射的作用,大气中氟氯烃的潜在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尽管氟利昂在低层大气中性质不活泼,但在平流层中却能吸收紫外辐射,导致下述的光化学分解反应:Cl2CF2+hv→Cl+ClCF2反应放出的氯原子与臭氧发生如下的作用:Cl+O3→ClO+O2臭氧因此遭到破坏,并产生了ClO在平流层大气中,由于臭氧的光解反应,含有较高水平的原子氧:O3+hv→O+O2除了原子氧以外,还存在着一氧化氮。
上面反应产生的ClO,与原子氧和氧化氮均能反应,使氯原子得到再生,并由此引起一系列链式反应,其净结果是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原子氧的破坏机理为:ClO+O→Cl+O2Cl+O3→ClO+O2两反应的净结果是:O+O3→2O2一氧化氮的破坏机理为:ClO+NO→Cl+NO2Cl+O3→ClO+O2两反应的净结果是:NO+O3→NO2+O2由上述反应可见,在高空巡航的喷气机排放的与氟利昂之间,存在着破坏臭氧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