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幸福之路>读书心得》最近读了罗素的《幸福之路》,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跟我唠了好多关于幸福的嗑儿。
书里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却用平实的语言,把幸福这件事儿给剖析得明明白白。
读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对照自己的生活,想着自己走过的路,遇过的事儿。
其中让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就是罗素说,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幸福,是源于过分关注自我。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的状态。
那阵子,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每天都觉得压力山大。
回到家也是闷着头不说话,心里老是琢磨着自己为啥这么倒霉,怎么就不能像别人那样顺风顺水。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早上又没精打采地爬起来。
整个人就像陷入了一个黑洞,越挣扎陷得越深。
有一天,周末,阳光特别好。
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窝在沙发里,一脸的苦大仇深。
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了,把我从沙发上拽起来,说:“走,跟我去菜市场逛逛。
”我心里老大不情愿,但又不好驳了老妈的面子,就跟着去了。
一进菜市场,那叫一个热闹。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菜的大妈,一边熟练地给青菜洒水保鲜,一边跟旁边的摊主唠着家常;卖鱼的大叔,手法娴熟地处理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看着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我妈在一个摊位前停下,跟摊主大姐聊得火热,还不时让我也搭几句话。
大姐夸我长得俊,我妈笑得合不拢嘴,我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当我不再只盯着自己那点烦恼,把目光投向周围的人和事,心情竟然轻松了不少。
从菜市场回来,我开始反思自己。
以前总是把自己封闭在那个小小的自我世界里,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
可其实,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有那么多值得去关注和感受的东西。
罗素还说,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也能增加幸福感。
这可真说到我心坎里了。
以前我喜欢画画,但因为工作忙,早就把画笔扔到一边了。
从那之后,我重新拾起了这个爱好。
每天晚上,哪怕就抽出半个小时,静下心来画几笔,都觉得特别满足。
幸福之路 罗素读后感

幸福之路罗素读后感《幸福之路》是一本由罗素所著的哲学作品,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实现的途径。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罗素对幸福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幸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幸福之路》中,罗素首先从幸福的定义和意义入手,他认为幸福并不是单纯的快乐和享受,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心灵状态,是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他指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对幸福的深刻理解让我对幸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除了对幸福的定义,罗素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他指出,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是需要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内心的探索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他提出了通过对自我实现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来实现幸福的方法,这种对幸福的理解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幸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幸福之路》中,罗素还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幸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腐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而只有通过建立公正的社会和清廉的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人们的幸福。
这种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幸福的深刻理解让我对社会和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幸福之路》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罗素对幸福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的深刻洞察和理论阐述让我对幸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幸福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真正的幸福,也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
感谢罗素的《幸福之路》,让我对幸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
《幸福之路》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和幸福哲学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幸福的深刻思考,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找到幸福之路的启示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幸福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作者提到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要学会感恩、珍惜当下、放下执念等等。
这些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了自己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一些盲点和错误观念。
通过阅读《幸福之路》,我意识到了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己的珍视。
同时,我也明白到要想真正找到幸福,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学会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培养感恩之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幸福之路。
总的来说,读完《幸福之路》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幸福的读
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宝典,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回味和实践其中的智慧。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并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读者找到通往幸福之路的道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如何追求幸福的智慧。
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指出,幸福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环境和条件。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也让我明白了追求幸福的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读者走上幸福之路。
比如,他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人更加满足和幸福。
同时,他也提到了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以及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等方面。
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实用的,能够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从而更加接近幸福的生活。
通过阅读《幸福之路》,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努力和改变自己的方式来实现的状态。
书中的观点和建议都非常实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方法和建议去做,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往幸福之路的道路,让自己过上更加幸福和满足的生活。
总的来说,读完《幸福之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追求幸福的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方法和建议去做,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往幸福之路的道路,让自己过上更加幸福和满足的生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这本书,从中受益,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读后感8篇

《幸福之路》读后感8篇《幸福之路》读后感篇1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是我过得最糟的时候。
感情失败,事业平平,怀疑人生,累觉不爱。
我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如此努力,还是被幸福拒于门外。
但当我放下自己开始环顾四周,我发现一个残酷却又略感欣慰的事实是,没有人是感觉幸福的。
至少在我能够到的圈子里,在我所处的’阶层中,没有。
反观四年前,我还是一个深信幸福的人。
这里的信不只是相信,而是信仰。
信仰是一个很灵修的词,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灵修之人。
而灵修之人容易产生一个思维局限,即我的内在能决定外部世界——只要我自我探索,修心冥想,我的境遇会随着心境产生变化,我灵魂的纯粹能吸引幸福自发向我靠近。
我不想说这是什么鬼,更不会说这都是忽悠诈骗,很多亲身经验都在向我证实,这都是真的。
但这些年慢慢出现另一部分的亲身经验,不时在我脑中敲问号警戒我说,也许那只是部分的真相,并不是全部。
而另一部分真相到底是什么,我试着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些参考答案。
总结来说就是:幸福不是一种(我深信自己怎么怎么样它就会降临的)精神信仰,它只是一个(我只能努力去做并且运气够好就能达成的)世俗成就。
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衣食住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并受到尊敬,都是组成幸福的要素(虽然没有哪一点是容易的)。
如果得到了这一切还是不快乐,那就去看心理医生吧(更不容易啊)。
是罗素先生太耿直还是我的总结太丧。
总而言之,书是读完了,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实现幸福,就好像绝大多数读过抑或没有读过此书的人们一样。
但若问我还会努力去试着过好这操蛋的一生吗,行行歇歇,浮浮沉沉,我想,大概还是会的吧。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2我看过的书不少,涉及到哲学方面的书却不多,但《幸福之路》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作者运用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语句,对“什么使人不幸”、“幸福是可能的吗”及“幸福的人”等论述,深入透彻地阐述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来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幸福之路的人生道路,同时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让人受益匪浅。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幸福之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幸福之路》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读书,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刻地理解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首先,书中告诉我们,幸福不是通过外在的物质条件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内心的满足和自我修炼来实现的。
我们常常在外界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满足,但往往忽视了内心的需求。
只有通过学会感恩、知足,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态度,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其次,书中强调了人际关系对于幸福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同事,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幸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学会倾听他人、关心他人、给予他人支持和理解等。
通过积极地去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还能帮助他人获得幸福。
最后,书中提到了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实现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往往被琐事和生活压力所困扰,忽视了自己的个人发展。
书中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通过阅读《幸福之路》,我深刻地认识到幸福不是外界的追求,而是内心的修炼;人际关系的维护和个人发展的追求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我相信,只有把这些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幸福。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XX收集了幸福之路读后感,欢迎阅读。
幸福之路读后感【一】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
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
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
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
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
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
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
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
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
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
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
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
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
“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
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
幸福之路读后感10篇

幸福之路读后感10篇《幸福之路》是一本由伯特兰·罗素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3.00,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之路》读后感(一):早期心灵鸡汤因为王小波看得罗素的《幸福之路》,原以为会是小说或者散文,没想到是本类似心灵鸡汤的杂文。
全文分为两部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崇尚拜伦式的痛苦,争强好胜,无法忍受烦闷,嫉妒心强、在意别人的看法等等。
幸福的原因也很多: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从事一份有建设性的工作,多培养兴趣爱好,正确对待他人和家人,不要沉溺于自我……罗素的建议和方法提了很多,但总归起来,是向外看,而不是向内看。
意识到宇宙之浩大,人类之渺小,就会发现,自己的那点喜怒哀乐微不足道。
在不断向外的世界中寻找乐趣,才能有效摆脱日常生活的缓慢、烦闷。
仔细想来,颇有点道家遁世的意味,但也不那么绝对。
可是,到底什么是幸福呢?罗素也没有说明白。
如果关注自我就是幸福,如果获得他人好评就是幸福,如果挣取大量金钱就是幸福,那这种技巧类的心灵鸡汤还有什么建设性的作用呢?或许,罗素写这本书也只是他踏上幸福之路的一种方式,无关乎他人。
《幸福之路》读后感(二):读都懒得读,谈什么幸福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是我过得最糟的时候。
感情失败,事业平平,怀疑人生,累觉不爱。
我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如此努力,还是被幸福拒于门外。
但当我放下自己开始环顾四周,我发现一个残酷却又略感欣慰的事实是,没有人是感觉幸福的。
至少在我能够到的圈子里,在我所处的阶层中,没有。
反观四年前,我还是一个深信幸福的人。
这里的信不只是相信,而是信仰。
信仰是一个很灵修的词,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灵修之人。
而灵修之人容易产生一个思维局限,即我的内在能决定外部世界——只要我自我探索,修心冥想,我的境遇会随着心境产生变化,我灵魂的纯粹能吸引幸福自发向我靠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是我在寒假里读的第一本书,之所以把这本书放在第一个来读是我想从这本书中找到幸福的方法。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是新奇的、丰富的,但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常会有苦恼、疲惫、孤独等消极情绪,所以我在寻找这样的原因,从我自身来寻找原因。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很好的帮我解决这些问题。
就像译者序中说的一样,如果不知道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
该书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只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
但重要的是,这些感悟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而非个人的揣测和想象,而且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不快乐的普通人快乐起来并得到幸福。
这本书分为了上下两篇,共17章,作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人们不幸福的原因及得到幸福的方法,我主要想说最有感触的前四章写读后的感想。
第一章、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在这一章里,作者宏观的分析了人们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自我沉溺,将所谓自我沉溺的人们分为了三种类型:畏罪狂、自恋
狂和自大狂。
所谓畏罪狂并非犯罪的人而是沉溺于犯罪意识中的人,
我们自幼接受的一些观念会让我们在日后的人生中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有罪恶感,对于这种人来说得到快乐的办法就是从早年的信仰和情感
中解放出来。
自恋狂的特征是惯于自我欣赏并希望被别人赏识,一定
程度的自恋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超过了这个程度就会形成一种虚荣
心,对于这种人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尊心,从更多事物中寻找
乐趣。
自大狂和自恋狂不一样,要的是权势而不是魅力,希望人们畏惧
他而不是喜欢他,许多伟人也就是这样的人。
之所以这样是他们把权势
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所以这类人要树立正当的目标。
第二章、论拜伦式痛苦。
这个所谓的拜伦式痛苦一开始我也不是很明白,后来就知道大概的意思是那种自认为看透尘世,看透一切,认为所做的一切
都没有意义的人。
在生活中我有时也会有这种觉得好多事情都已经被
自己看透的感觉,这的的确确会使人的生活失去活力和激情,渐渐地会
使人显得消极。
就作者所说,这种悲观的生活态度是人没有去感受到这
个世界,不仅要用心,还要用血和身体来认识。
所以,这种心理得不到满
足的人就先找一件让自己从生理上得到满足的事情做起吧,一段时间
以后,就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毫无意义的吧。
第三章、论竞争。
本章说的是无处不在的竞争,在作者的那个年代,以成就和金钱来区分一个人的高低的现象就已经普遍的存在了,只不过我们现今
的社会这种现象又更为普遍了。
现代人通常都渴望拥有更多的钱,以
此来炫耀自己的显赫,借此胜过和他地位相等的人。
所以竞争愈演愈
烈,认为竞争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很可怕、很固执的,这会让人的
肌肉和神经都很紧张,即便是去寻欢作乐也没用,因为已经没有悠闲
了。
医治的办法是承认理想的平衡生活中要有健全而恬静的享受过程。
第四章、论烦闷与兴奋。
这一章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因为这对于正年轻而无法忍受平静的我们很合适。
作者对烦闷的本质进行了分析,烦闷的本
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
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
对抗烦闷,可以找一些兴
奋的事情来做,但是充满太多兴奋的生活是使人筋疲力尽的生活,需
要不断的借助很强的刺激来让自己兴奋,这会让人觉得这种兴奋是快乐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有伟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部分,生活也是如此,不能忍受厌烦的一代将是渺小的一代,他们会过度脱离自然的那种缓慢进程,其所有的生命冲动也会慢慢衰竭,就像花瓶里被扯断的花儿一样。
另外,我们是地球之子,我们的生活是地球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和大地更多的接触,体会那种原始的单纯的快乐。
现代都市人所遭受的某些特殊形式的烦闷与脱离自然生活很有关系。
这会让生活躁动、枯燥、充满渴望,就像在沙漠中旅行。
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种平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常驻在平静的环境里。
总之,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
当寻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
“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
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
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
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
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
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