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药杜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杜仲功效与作用

中药杜仲功效与作用中药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一种传统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疾病。
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和叶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杜仲的功效与作用,包括其对骨骼健康、血压调节、血脂调节、抗氧化、抗炎症等方面的作用。
一、骨骼健康杜仲是中药中常被用于强筋壮骨的药材,对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杜仲中含有丰富的钙、锌、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骨骼生长和维持骨密度有重要作用。
杜仲中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杜仲素、杜仲酚等,这些成分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骨骼新陈代谢,从而增强骨骼的健康。
二、血压调节杜仲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在中药中被誉为“天然降压药”。
杜仲中含有一种叫做杜仲酮酸的成分,这种成分具有相对较强的降压作用。
研究发现,杜仲酮酸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而降低血压。
此外,杜仲还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有一定的尿酸降低作用,对高尿酸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血脂调节杜仲对血脂调节具有明显的效果。
杜仲中的杜仲酚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杜仲酚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动脉血液流动性,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抗氧化杜仲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杜仲发挥多种药理作用的基础。
杜仲中的杜仲素、杜仲酚等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细胞衰老,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对预防衰老和疾病有重要意义。
五、抗炎症杜仲具有抗炎症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杜仲中的杜仲素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杜仲还能够减轻风湿病和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
六、其他作用杜仲还具有抗衰老、提神健脑、促进睡眠等作用。
杜仲中的杜仲素能够促进人体机能的调节,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抵抗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摘要】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杜仲的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栽培、组织培养、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仲;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主产于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贵州等省,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省区也有种植[1]。
杜仲作为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杜仲药效:“杜仲性味甘、微辛、温、无毒,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的效能”。
杜仲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不但在平原生长良好,而且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杜仲树形美观、叶色浓绿、病虫害少,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1 杜仲的生物学特征1.1 形态特征杜仲为落叶乔木,高达20m。
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
皮、枝及叶均含胶质,折断后均具有白丝。
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6~18cm,宽3~7.5cm,叶的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
幼叶上表面被柔毛较疏,下表面毛较密;老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cm。
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叶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
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
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
花期4~5月,果期9月[2]。
1.2 核型研究张延东等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
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
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
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袁天翊方莲花吕扬杜冠华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06期[摘要]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由于一直以来以皮入药,加上资源较为稀缺,因此人们开始以杜仲叶Eucommiae Folium代替杜仲皮入药。
杜仲及杜仲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道地中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心血管保护、预防肥胖、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临床上杜仲叶主要应用于降压、治疗妇产科疾病等。
笔者对杜仲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杜仲叶的新药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仲;杜仲叶;药理作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
一直以来杜仲主要以杜仲皮入药,但现代研究证明,杜仲叶Eucommiae Folium 的药用有效成分与杜仲皮基本相同、药用功能基本一致[1-2]。
所以,我国将杜仲叶正式列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并确定绿原酸为杜仲叶药材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检测标准[3]。
杜仲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也有栽培,目前属于稀有物种,其主要成分有木脂素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
杜仲叶的主要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叶与杜仲相似,具有镇静、镇痛、降压、增强免疫力、抗炎、延缓衰老、改善糖代谢、影响子宫功能等作用[4-5]。
本文对杜仲叶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毒性及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回顾,为我国道地药材杜仲的产业化、国际化、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药理作用1.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1.1降压作用杜仲被认为是现在世界高质量的无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其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杜仲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

杜仲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杜仲简介杜仲,又名白杜,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原料为杜仲树的干燥树皮。
在中医中,杜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它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被用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将介绍杜仲的一些主要作用、功能主治以及正确的用量。
杜仲的主要作用与功能1.活血祛瘀杜仲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动性。
它常用于治疗痛经、瘀血性疾病以及其他因血液瘀滞引起的症状,如肩颈痛、腰痛等。
2.促进骨骼生长杜仲含有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它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3.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杜仲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4.提高免疫力杜仲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5.抗衰老杜仲富含多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维持身体的健康与年轻。
杜仲的主要功能主治•经络疏通:杜仲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经络阻塞引起的各类疼痛症状,如肩颈痛、头痛、腰痛等。
•促进消化:杜仲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滋养肝肾:杜仲具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肾功能,预防和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亚健康状态。
•改善性功能:杜仲被认为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作用,适用于阳痿、早泄等问题。
•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杜仲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各类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等。
杜仲的用量与使用方法杜仲一般通常使用干燥的杜仲树皮制成煎剂、提取物或制成胶囊等药物形式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量与使用方法:•煎剂:每次取10克杜仲树皮,加入适量水煎煮15-20分钟后取汁,分2次温服。
•煮粥:可将适量的杜仲树皮与其他草药一起煮粥,每天食用一次,可增加草药的吸收效果。
•饮片: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杜仲饮片剂量,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杜仲对抗炎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杜仲对抗炎与抑菌作用的研究杜仲,又称黄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传统中医的治疗中。
它具有抗炎和抑菌的作用,是许多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杜仲的抗炎和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杜仲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
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苷类、酚类和多糖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白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实验证明,杜仲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
此外,杜仲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减轻炎症进程中的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改善炎症相关疾病。
综上所述,杜仲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节氧化应激,发挥抗炎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杜仲的抑菌作用。
杜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杜仲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干扰细菌的生长和复制,从而抑制其扩散和感染。
杜仲中的苷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此外,杜仲中的酚类化合物还具有对抗真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扩散。
杜仲的抑菌活性是由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引起的,这些成分能够与细菌的代谢途径和细胞膜结合,干扰其正常功能。
因此,杜仲对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除了上述抗炎和抑菌作用,杜仲还有其他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杜仲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氧化能力,并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还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杜仲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进行更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加强对杜仲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应该注意到,杜仲虽然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和所有人群。
杜仲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杜仲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杜仲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理效应和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杜仲主要从中药角度进行了研究,而在西方,人们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对于其透明质酸和多糖的研究进展比较明显。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以下我们介绍杜仲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杜仲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 抗炎性:杜仲有抑制固有免疫系统、调节炎症相关途径、调控白细胞等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造成的疼痛及局部细胞损伤。
2. 抗氧化:得益于杜仲中多酚、花青素等活性物质的存在,杜仲可以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伤害。
3. 降血脂:如果经常服用杜仲,可以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抗糖尿病:杜仲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5. 增加免疫力:杜仲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御力,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系统对肿瘤、病毒和细菌的攻击。
6. 抗肿瘤:杜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癌细胞产生抑制和消除作用。
7. 改善心血管功能:杜仲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减缓心脏疲劳,提高心肺功能。
临床应用杜仲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杜仲可以通过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来帮助控制糖尿病,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帮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 改善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和增强免疫力,有助于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正常化,提高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3. 控制高血脂:杜仲中的花色苷成分可以帮助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高血脂的发生率。
4. 保护肝脏:对于肝脏损伤有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程度,有效地避免肝炎发生和肝脏疾病的发生。
5. 骨质疏松预防:杜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增加钙的吸收率,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骨骼疾病的发生。
6. 美容养颜:杜仲有不能止血、消炎、袪斑等功效,对于保护皮肤和预防皮肤衰老非常有益。
杜仲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杜仲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李振华【摘要】杜仲临床应用广泛,是我国独有的珍贵中药材,本论述对杜仲的中药学应用历史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主要药理作用是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和调节免疫功能,并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及安胎等功用药效.临床应用主要在杜仲丸、青蛾丸、独活寄生汤、温胞饮等复方中,杜仲被广泛应用到心血管、肿瘤、妇产科、骨伤科等多学科的疾病防治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通过对中药学杜仲相关记载文献中查阅,为杜仲在今后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8(047)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杜仲;药理学;临床应用;综述【作者】李振华【作者单位】甘谷县武家河镇卫生院,甘肃甘谷 74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干燥树皮。
杜仲是我国独有药材,主要产于我国的四川、广西、贵州、湖北一带。
4~6个月剥取,堆置“发汗”至内皮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1],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现在也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上。
杜仲药性甘、温。
归肝经、肾经。
具有补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为更好的发挥杜仲的药效作用,现将杜仲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文献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1 中药学文献的记载杜仲的药用历史最早记载于出土的汉代医药简,在宋代,药家对杜仲的性状、功用、采收、炮制等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明代时期,在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对杜仲的功效主治有详细的记录,杜仲具有入肝补肾的功效,属于传统滋肝补肾药[2]。
有关杜仲的处方记载中,共有10首方剂,包括治疗腰痛4首,风寒伤肾、腰虚痛2首,病后出汗者1首,习惯性流产2首,产后疾病和胎动1首,剂型涵盖了汤剂、丸剂、酒剂、散剂等[3]。
以上方剂组成大多数是以杜仲为君药,个别是杜仲单味独用。
杜仲最大剂量研究报告

杜仲最大剂量研究报告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
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杜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然而,关于杜仲最大剂量的研究报道较为有限。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杜仲的最大剂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上。
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以10 g/kg的剂量给予大鼠杜仲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大鼠的血压和血脂,对糖尿病大鼠有辅助治疗作用。
另外,还有一项研究对于大鼠给予高剂量的杜仲提取物(1000 mg/kg)长期观察,发现杜仲没有引起明显的毒副作用。
然而,除了动物实验的研究外,关于杜仲的最大剂量研究在人体实验中较为缺乏。
目前,尚未有报道关于人类对于杜仲的最大耐受剂量。
因此,在人体实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杜仲的最大耐受剂量。
在使用杜仲时,建议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在合适剂量的范围内使用杜仲。
过量使用杜仲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因此应避免超过推荐剂量使用杜仲。
总之,目前关于杜仲最大剂量的研究报道较为有限,除了动物实验外,尚未有人体实验的相关研究。
在使用杜仲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超过推荐剂量使用杜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蒙药杜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10-13T16:12:45.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其勒木格照日格图
[导读] 为杜仲科植物(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本品味甘、微辛,性平、燥钝、重、柔、软。
其勒木格照日格图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蒙医医院 021100)
【摘要】对蒙药杜仲进行了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研究综述,并提出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关键词】蒙药杜仲药理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04-02 蒙药杜仲出自《四部医典》,蒙古名有浩热图宝茹、达布僧、敏达松.海利素图-毛都等。
为杜仲科植物(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本品味甘、微辛,性平、燥钝、重、柔、软。
有清热,接骨之功效。
主治用于骨伤,骨蒸热,骨伤,筋断,股热。
本文对蒙药杜仲进行了文献综述,为该单味药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2,3]。
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树枝有明显的皮孔。
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少突起,子房柄长2~3厘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种子扁平,线形,长1.4-5厘米,宽3厘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1]。
2 生长环境
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底或低坡的疏林里,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的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
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杜仲耐寒,可能经受至少-30℃的低温[3]。
3 杜仲的药理活性研究[4,7]
3.1蒙药杜仲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
蒙药杜仲的降压作用是经过多年临床证实的,现代药理试验有效地揭示了这一作用的机制。
此外,水溶性硅和钙的含量都很高,可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3.2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蒙药杜仲叶的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小白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热水泡杜仲茶提取物,该碱性物有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病毒的功能,有可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3.3抗衰老作用
蒙药杜仲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就是对细胞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提示杜仲具有抗衰老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蒙药杜仲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3.4骨细胞增殖作用
蒙药杜仲的水提液及水提液,具有最强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3.5抗肿瘤作用
蒙药杜仲叶中许多木质素成分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
3.6其他作用
3.6.1抗菌消炎作用
蒙药杜仲水煎剂对结核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有抑制作用。
3.6.2利尿作用
蒙药杜仲叶的各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对正常大鼠和小鼠也有利尿作用。
杜仲的利尿作用与桃叶珊瑚甙有关,该成分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中枢,加快尿酸转移和排出,利尿作用明显。
3.6.3利胆作用
根据报道,京尼平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京尼平甙则有泻下作用,杜仲中含有的绿原酸也有利胆作用,它能增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此外,杜仲还有降血脂作用、保胎作用、增强肌肉作用、中枢抑制作用等。
4 讨论与展望
蒙药杜仲在蒙医传统临床应用基础上,该方的现代药理活性研究,如该药的水提取物及别的液体的药理作用方面也有了很多的报道研究,但其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规范的临床对照研究等方面还不够深入。
该蒙药全面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其毒副作用尚不明确。
之所以科学研究仍需要完善,应选择更多的药理活性研究来以制定更科学、先进、可行的药理活性研究的依据。
确切的科学依据来提供临床诊治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白清云.中国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74.
[2] 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S],北京,2000:253.
[4] 辛晓明,冯蕾,王浩,等.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9):1507-1509.
[5] 艾伦强,何银生,刘海华,等.杜仲的应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63-165.
[6] 李钦,张木升,杜红岩.杜仲雄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1):6-7.
[7] 李健民,徐艳明,陈巧云,等.杜仲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