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①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②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③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学习难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长度的测量1.阅读课文,中心的两个圆,感觉哪个面积更大?______;由此说明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是不可靠的!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测量可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____;____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单位是____,常用单位有千米、____、厘米、____、微米和纳米等;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

3.单位换算:3×106μm=____m 93nm=____m6400km=____mm4.①会看: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还看0刻度是否磨损。

②会放:使用时,刻度尺要沿________放;刻度尺的____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

要估读到____的下一位数。

④会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____。

5.如图1.1.1-1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选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6.如图1.1.1-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7.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教室里讲桌的长约为1.2____;(2)中学生的身高165____;(3)教学楼每层的高为35____;(4)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8.小明用刻度尺测得课桌的长度为52.48cm,它的准确值是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

9.如图1.1.1-3所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 A图中木块长度是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学会使用直尺和秒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导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米(m)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

直尺的使用直尺是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物体的直线距离。

使用直尺时,需要将直尺的一端对齐物体的起始位置,然后读取直尺另一端的标尺值。

直尺的读取精度一般为毫米(mm)。

粉笔盒的长度测量实验1.准备一个粉笔盒和一个直尺;2.将直尺的一端放在粉笔盒的起始位置;3.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粉笔盒的长度;4.记录测得的长度值。

2. 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度量。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和小时(h)。

秒表的使用秒表是时间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事件的持续时间。

使用秒表时,需要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按钮停止计时,并读取显示屏上的时间值。

秒表的读取精度一般为0.01秒。

预估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1.准备一个秒表;2.观察一名运动员进行百米跑;3.在运动员起跑时,按下秒表的开始按钮;4.在运动员跑完百米后,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5.读取秒表上显示的时间值。

学习反思•你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掌握了直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吗?•你的实验结果和预估成绩相符吗?拓展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并记录测得的教室面积。

2.使用秒表测量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并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1.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直尺和一个笔记本;–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长度× 宽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导学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导学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项目内容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学会估测时间。

3、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长度的测量问题,探究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

学习难点时间的单位换算。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掌握秒表的读数方法学具准备秒表学习过程: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研。

一.基础达标。

二.综合提升(先独立完成,后讨论展示并提炼方法。

)三.拓展延伸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还有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3、1min=_____s, 1h=_____min=_____s4、1s=103 ms(毫秒) 1 ms=103μs(微秒)5、古代人测量时间用的工具有_____、_____、漏壶等。

6、测量时间○1、用机械秒表测量时间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

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秒针,如图,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

常用的秒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秒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各组练习使用停表并观察你们所使用的秒表:○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学生看课本P109–P110时间的单位及测量一部分内容。

秒表的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示学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

○2、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

○3、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学习秒表读数8、下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静静的坐在椅子上,测出你十次脉搏的时间,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测量长度的方法?
2.误差定义?
3.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与错误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5. 误差产生的原因
6.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7.特殊测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8.警方在一案发现场取得的一张罪犯的脚印,经过测量,其长度是25.7cm,刑侦人员估计,此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根据数据你猜想一下,刑侦人员是如何来估计罪犯的身高的?
9.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一把刻度尺,一支铅笔,你如何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
10.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
2.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跳绳1分钟60次 B.立定跳远2.4m
C. 1000m跑的成绩为8s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3.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 1min心跳75次
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6.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方法可取的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学习重点•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了解长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3. 学习内容3.1 长度的测量3.1.1 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物体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它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可以通过测量来得到。

3.1.2 长度的常用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有米、千米、厘米和毫米等。

其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是米,常用符号为m。

3.1.3 长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直尺法、游标卡尺法、卷尺法等。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3.2 时间的测量3.2.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变化的度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3.2.2 时间的常用单位时间的常用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和天等。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秒,常用符号为s。

3.2.3 时间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秒表法、挂钟法、时钟法等。

根据需要测量的时间长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4. 学习步骤4.1 导入新知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以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关于长度和时间的问题。

4.2 学习新知步骤 1: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常用单位。

步骤 2:请学生学习教材中提供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4.3 拓展应用步骤 1:给学生布置一些与长度和时间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步骤 2: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并辅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4 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测和总结,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5. 学习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合适的单位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测量。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换算方法。

二、知识点回顾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情况。

那么,长度和时间是什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程度,它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一维度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除了米以外,我们还常用千米(k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等单位对长度进行测量和表达。

2. 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或持续的长度,它是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基本参照物。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除了秒以外,我们还常用分钟(min)、小时(h)和天(d)等单位对时间进行测量和表达。

三、实例探究试想一下,如果要测量一段道路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呢?如果要测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探究这些问题。

1. 长度的测量方法实例一:测量桌子的长度假设我们要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卷尺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找到一把卷尺,并将卷尺的一端固定在桌子的一侧。

2.沿着桌子的一侧轻轻拉出卷尺,直到卷尺伸展到桌子的另一侧。

3.读取卷尺上桌子的长度数值,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实例二:测量房间的面积假设我们要测量一个房间的面积,我们可以使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长尺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2.使用测量的长度和宽度,应用面积公式(面积 = 长度× 宽度)进行计算。

3.得到房间的面积数值,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2. 时间的测量方法实例一:测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假设我们要测量一场足球比赛的持续时间,我们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找到一个计时器,并将它设定为零。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学习难点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自主学习一、长度的单位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自己阅读课本P15 了解)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符号是: _____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nm)等.2、看课本P11页的小资料部分内容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完成:1千米二____________ 米,10分米二米,13厘米二 _______ 米,23毫米二——米,45微米二——米,76纳米二 _______________ 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__________ 8cm= _________________ pm (2)4.2nm= ___________ cm (3)6.7dm二________________ km (4)0」8km = ________ m(5) 1.7dm= ____ cm= ____ mm ______ nm _____ p m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尺•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也称千分尺•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_ 被测量的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_ ,不能歪斜.(2)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乂要注明 ____________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一位数值.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 ,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__ 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_ 厘米.(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____ m m.三、时间的测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用符合—来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 . 1 天二 ____ 小时,2h= _____ min, 15min= ___________ s .四、误差1.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___ 叫做测量误差.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 ___________ 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____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的_____________ 、改进___________ 也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_______________ 、读数时_____________ 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__________ •屮11丨「1【[|]【币和1屮1叫1「113.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 值是( )A. 12.38cm B ・ 12.365cm C ・ 12.36cm D ・ 12.37cm4. 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1) 4.57cm ; (2) 4.56cm ; (3) 4.44cm : (4) 4.58cm : (5) 4.59cm.其中有问题 的数据是哪个? ________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___________ .5.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________ .五、课外练习1.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2. 一张纸的片度约0.07mm,合 ________ pm •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lOOnnu 合 ____________ m.某校一节课 45min= _____ h = ______ s .3. 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_____________ .4. 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 长度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 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 ) ,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0 • 1111111 111111111111 4cm 5 1A ・能准确到1mm 的刻度尺C.能准确到0.01mm 的螺旋测微器6.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能准确到0.1mm 的游标卡尺 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 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长度为5.25 ______________ (填单位).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____________ m m,所测铅笔的8 •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cm、5.50 cmB. 1cm、8.30 cm C・ 1mm、8.30 cm D・ 1mm、2.80 cm 9. 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 2cm B・ 2mm C. 2}im D・ 2dm课外阅读:古代“尺”有多长?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 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 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课前导学1.你知道长度和时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有哪些测量单位?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使用过尺子、钟表等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你了解测量误差吗?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测量误差?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长度是物体的延伸程度,其测量方法和单位如下:测量方法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间接测量法: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使用速度和时间计算行程的长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除了米,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厘米(cm):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mm):1米等于1000毫米。

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时间是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间隔,其测量方法和单位如下:测量方法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使用钟表、计时器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间接测量法: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间接测量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如使用速度和距离计算运动所需的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除了秒,常见的时间单位还有:•分钟(min):1分钟等于60秒。

•小时(h):1小时等于60分钟。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如下:概念•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绝对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意义•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测量误差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可靠。

•指导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误差可以用来确定测量的精度要求。

•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接受:测量误差可以与规定的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接受。

思考问题1.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应当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量误差?2.在使用钟表测量时间时,应当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量误差?3.给出一个测量误差的例子,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学习难点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一、长度的单位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自己阅读课本P15了解)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看课本P11页的小资料部分内容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完成:1千米= 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23毫米=__ ___米,45微米=__ ___米,76纳米= 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 µm(2)4.2nm= cm (3)6.7dm= km (4)0.18km = m
(5)1.7dm= cm= mm nm µm
二、长度的测量
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尺.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也称千分尺.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不能歪斜. (2)读数时,视线要;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一位数值.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三、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用符合来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 1天= 小时,2h= min,15min= s .
四、误差
1.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的、改进也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读数时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4.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4.57cm;(2)4.56cm;(3)4.44cm;(4)4.58cm;(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5.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五、课外练习
1.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3 4cm 5
2.一张纸的厚度约0.07mm,合_____µm.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
m.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 h =_____s.
3.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
4.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B.拇指的长度C.头发丝的直径D.肩膀的宽度5.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B.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_____________(填单位).
5678 cm
8.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 cm、5.50 cm B.1 cm、8.30 cm C.1 mm、8.30 cm D.1 mm、2.80 cm 9.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 B.2mm C.2μm D.2dm
课外阅读:
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