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红人
如何理性看待网络红人

前言1) “网络红人”的定义“网络红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2) “网络红人”的分类按照“网络红人”的成名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网络红人”分成了以下四类:(一) 艺术才华成名(二) 搞怪作秀成名(三) 意外成名(四) 网络推手成名基于以上的了解,我对如何理性看待网络红人这一课题展开了问卷调查附:网络红人问卷调查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A.8小时以上B.5-7小时C.2-4小时D.1小时第 2 题 [多项选择题]以下人物你知道谁A.犀利哥B.凤姐C.著姐D.芙蓉姐姐E.其他第 3 题 [多项选择题]你都是通過什麼方式知道這些人物A.网络B.杂志C.朋友聊天D.电视E.其他 [补充]第 4 题 [单项选择题]您看待这些"网络红人"的心态是A.有较深层次思考B.消遣娱乐C.觉得无聊可笑D.不予关注第 5 题 [单项选择题]您是否也想通过网络走红,成为“网络红人”A.大佬,你放过我吧B.深恶痛绝C.没想过,看就好D.有想过第 6 题 [多项选择题]网络红人哪方面会吸引你A.生活态度B.行为言语C.穿着D完全没有吸引过我第 7 题 [多项选择题]您认为他们能成为"网络红人"的主要因A.媒体炒作B.网友追捧C.自我炒作D.其他 [补充]第 8 题 [问答题]你对待这些网络红人的态度,请简单谈谈?第 9 题 [问答题]你认为这些网络红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A.8小时以上B.5-7小时C.2-4小时D.1小时以下人物你知道谁A.犀利哥B.凤姐C.著姐D.芙蓉姐姐E.其他你都是通過什麼方式知道這些人物A.网络B.杂志C.朋友聊天D.电视E.其他 [补充]您看待这些"网络红人"的心态是A.有较深层次思考B.消遣娱乐C.觉得无聊可笑D.不予关注您是否也想通过网络走红,成为“网络红人”?A.大佬,你放过我吧B.深恶痛绝C.没想过,看就好D.有想过网络红人哪方面会吸引你A.生活态度B.行为言语C.穿着D完全没有吸引过我您认为他们能成为"网络红人"的主要因A.媒体炒作B.网友追捧C.自我炒作D.其他 [补充]你对待这些网络红人的态度,请简单谈谈?有一位同学这样说到:有些网络红人并不是自己故意炒作,而是被他人人肉而走红,这种网络红人只当是消遣娱乐。
从传播学视角探析网络红人现象

从传播学视角探析网络红人现象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红人现象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网络红人,即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粉丝并广受关注的个体,他们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内容吸引着大量的追随者。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网络红人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红人现象进行探析。
首先,网络红人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的传播特点。
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方便地发布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为个体在网络上积累人气和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而网络红人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内容创作,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追随,成为了网络社交平台上的明星。
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使得网络红人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其次,网络红人现象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个体的自我展示和传播提供了各种工具和平台。
例如,视频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红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生活,与粉丝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而这些新技术的普及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成为网络红人的机会。
通过适当的技术运用和内容创作,个体可以突破自身的时空限制,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网络红人现象也与传播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和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
传统媒体以集中和专业的传播模式为主,而社交媒体则强调个体的传播和互动。
这使得网络红人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积累人气和影响力。
此外,社交媒体的平台特性也为网络红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关系网络使得个体可以通过分享和转发迅速扩大影响力。
同时,社交媒体也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使得个体可以通过创作独特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关注。
最后,网络红人现象的出现也与受众需求的变化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内容。
网络红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创作,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引起共鸣。
作文:如何看待网红议论文_2550字

如何看待网红议论文_2550字如何看待网红议论文【篇一】网红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基于闲暇时间来分享个人才艺,从而获得收入的方式。
网络红人将自己剩余闲置的才能、时间等资源通过微博、微信、电商等平台进行整合,以达到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最优匹配,最终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
网红借此树立起个人品牌,企业产品则借助共享经济平台,降低了成本,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并不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体验。
这样,网红就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职业,令无数年轻人心驰神往。
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网红,无论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还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抑或是一名网络写手,只要你有知识、才能和时间,拥有吸引网众眼球的事件和供其消费的新鲜话题,加上专业经纪公司的包装和网络水军的灌水,没准儿在一夜之间就走红网络,成为新一代网红。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就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朝九晚五的金饭碗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再,大量新型工作和就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网红早已不是单靠颜值的1.0时代,人们对内容和专业的需求推动知识型网红的崛起,拼才华的网红3.0时代悄然到来。
2016年5月,果壳网旗下的在行推出一款新型产品分答,它是基于付费语音问答的应用。
用户借助文字用价格进行提问,专家使用语音进行回答。
不同于uber的分享车子和Airbnb分享房子等实物资源,分答专注于知识技能的共享,在这里聚集了8000多位行业专家、学术界大咖等,提供专业问题的答疑解惑,甚至会有一些定制化的服务。
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额外的报酬。
首先,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模式打破了知识精英们对知识的垄断,知识的获取从未如此的快捷和精准;其次,这种C2C模式将知识直接转化为了商业价值,大大降低了知识生产的门槛和成本。
比如王思聪进驻,依靠3000元一条的问答自爆隐私赚了21万元;最后,分答知识付费的形式是鼓励用户内容生产、保护版权的体现,证明了优质内容可以持续带来回报。
共享经济催生了知识型网红的崛起,并成为互联网的又一红利点。
辩证地看待网络红人

浅析网络红人现象“红人”的解释为“受宠信的人”。
“网络红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网络中关注的人。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而广泛,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凤姐小月月等"网络红人"现象对当代青年人传统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负面影响,但“斥责伯”、“抡车侠”等通过义举而迅速蹿红的二手网络红人却给这个大多人都认为冷漠的社会带来了些许阳光的温暖。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红人现象网络红人能红的原因网络红人自身的原因1、自己性格、外貌与众不同在这一方面,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或亲切自然或信誉高或人缘好的人;也可以是容貌好,有着明星脸、长腿的人。
这类人靠着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走红,例子比比皆是,如“安亚培”、“小翼”等。
第二种,是性格怪异、容貌“独特”的人。
他们将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赢得人们的点击率。
2、自己的行为、表现这方面共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靠自己的才能或才艺走红的人。
他们的才艺让人们惊奇或感动,尤其当看到他们有着身体缺陷却比普通人更精彩地生活时。
这类例子也很多,例如通过星光大道、春晚等节目走红的大有人在。
第二种,是自身本没有什么特别而通过网络不懈努力自推的人。
如:“当年明月”、“中里巴人”、“阿齐”等。
第三种,是凭自身的善举感动世人的人。
如:每年全国推举的感动人物。
一、其他人行为的原因1、他人的无意之举往往他人无意之间拍摄的照片,不经意间在网上流传开来。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特意关注的地方,可能仅仅是一种盲目的冲动,让人们追随别人去点击、关注。
“网络小胖”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在不经意间成名)。
二、幕后推手的强力出击一张普通的照片、一段没特色的视频、一个平凡的事例,在经过幕后推手不死不休的宣传,都很有可能迅速窜红,主人物成为网络红人。
“网络舆论推手”是网络意见的炮制者和推动者,使一个或几个人的意见演变为网络舆论,在多维接力中扩大到各个网站和虚拟社区,最后形成社会舆论热点,网络正在变平,同现实社会的大地组接在一起,网络推手成为这种组接的“电焊工”。
最新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范文

最新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范文最新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范文(篇1)“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当网红。
”网红,一个全新的名词,一个新时代的产物。
网络纵横,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红。
有些网红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网红却随着时光飞逝而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中。
一袭布衣、一双巧手,李子柒用她的诗情画意记录着南山种豆,戴月荷锄的田园生活。
一个简陋的屋子,一条狗,一人相伴,她用古朴之风诠释了中国乡村生活的衣食住行。
那一幅幅恬静淡雅、岁月静好的画面吸引了众多国内粉丝,更是迷住了无数外国观众。
李子柒所呈现的不仅是令人心生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更是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面貌的美丽动人,中国精神的气象万千,让全世界都乐意听到美好的中国故事。
“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李子柒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
”李子柒后,越来越多网红走出国门,为中华文化的输出贡献了巨大力量。
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的产生,其中和李子柒一同提名的薇娅也让人心生敬意。
薇娅是一名淘宝主播,被称为直播带货第一人。
她一路荆棘中走来,依托电商助力脱贫,在网上帮全国的贫困县热卖农产品,还帮助袁隆平院士卖出86万斤海水稻大米。
薇娅在直播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品牌,形成产业链,做到了不仅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渴望出名,为了博得他人的关注,同样也出现了一群以故作丑态的低俗网红。
“年轻人不讲武德”这句话在前段时间被网友们广为使用,直至人民锐评发出批责,这场闹剧才得以结束。
如果靠哗众取宠就可以风生水起,放任“审丑”成为流行,让招摇撞骗大行其道,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尚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这是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毒化。
网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值得我们去发掘。
在此过程中,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写道:“好的作品,不是看它活得有多灿烂,而是看他能活多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表演者,筛掉低俗愚昧者,才能真正迎来网络世界“纯净的蓝天”。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价值观影响的现实审思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价值观影响的现实审思“网络红人”现象正日益影响着青年的生活和价值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红人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们凭借着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人气和影响力,赚取丰厚的收入,甚至成为了社会上备受关注的明星。
网络红人现象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青年的价值观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网络红人现象影响了青年的消费观念。
随着网络红人的产生,一些青年追逐着他们推荐的产品和生活方式,盲目跟风消费,导致消费观念的功利化和过度消费的现象愈发严重。
一些年轻人为了模仿自己喜欢的网络红人而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奢侈品或者热门商品,甚至进行超支消费,而忽视了理性消费和节俭的重要性。
这种盲目追逐时尚和消费的行为不仅对个人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青年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认识,使得青年的消费观朦胧和片面化。
网络红人现象也对青年的生活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年轻人被网络红人塑造的生活方式所吸引,觉得只有拥有豪华的生活方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享受,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而采用夸张的手法宣传自己生活的方式和享受,让一些青年朋友逐渐失去了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珍惜的态度。
他们在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和“高品质生活”时,却忽略了改变世界的理想和责任意识,从而在精神层面上逐渐变得空虚和浮躁。
这对于青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网络红人现象也对青年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观念带来了一些影响。
一些青年受到网络红人的影响,认为成为网络红人是一种轻松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这导致一些青年朋友沉迷于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追求快速的名利,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他们缺少对于专业知识的扎实学习和对于职业成长的认真思考,只看重眼前的一时得利和成就,容易陷入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维误区中。
如何理性看待“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调整。
2023年对于网红的认识议论文

2023年对于网红的认识议论文2023年对于网红的认识议论文1网红现象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正能量。
首先,它能够深化大学生自由、平等价值观。
网红现象的出现破了明星精英“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予了平民机会变为“明星”,让他们确信自己可以拥有挑战精英文化的能力。
当代大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对自由、平等的话语权更加渴望,而网红现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能够使榜样教育更加多元化和贴近化,网红一般在生活中在某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或者具有独特的个性。
无论是哪一时期、哪一位网络红人,都是如此。
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而网红们带来的正面性质的因素值得我们所肯定的。
但其中也会必然存在很多的负能量。
在今年早些时候,提到网红可能大家都会联想到低俗、露骨甚至色情这些词语来形容,确实,在行业发展初期,各种法令法规还没健全,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
而这些乱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审美观、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某些网红以低俗的行为举止博取眼球,使得一些认知分析有限、生活阅历浅薄的大学生为了寻求感官上的刺激,把低俗、恶俗、媚俗的东西当做美去追求,时间长了审美情趣便粗俗化。
同时,榜样效应也会带给大学生一些负能量,负面的价值观会使得大学生感到迷茫,对公民社会道德建设产生强大的冲击。
此外,网红现象还可能误导大学生的金钱观、婚恋观、成才观等等一些方面。
对负能量的应对措施:网红现象带给大学生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为此,全社会需要做出全面的应对措施来减少负能量带给大学生的负面效应。
学校可以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坚定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让大学生们在遇到负能量冲击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
需要加强大学生审美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自然能够摒弃低俗的审美观,拥有良好的美德情操。
加强道德教育,负能量的冲击中很多都在一次次打破人们的道德底线,此时更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需要时刻调查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及时做出调整。
加强各类价值观的培养,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价值观影响的现实审思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价值观影响的现实审思1. 引言1.1 网络红人现象的兴起网络红人现象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随着各种平台的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生活,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和粉丝。
这些网络红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在网上迅速积累了一大批粉丝群体,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偶像。
他们通过分享生活、教学技能、展示才艺等方式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成为了青年们学习、娱乐和寻找榜样的对象。
网络红人现象的兴起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
传统媒体往往由专业的编辑和策划团队控制,而网络红人可以更加直接地和粉丝互动,并且在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和创造力的追求,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和变革。
网络红人现象的兴起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个性化、多元化和自由化的追求。
1.2 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年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动力。
如果青年人的价值观健康向上,他们将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反之,如果青年人的价值观被扭曲或者受到负面影响,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培养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 正文2.1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年的影响网络红人现象的兴起使得青年群体更加注重外在形象和社交网络的关注度,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评判和影响。
许多青年模仿网络红人的言行举止、打扮和生活方式,希望能够获得同样的认可和关注。
这种追逐偶像的心态容易让青年迷失自我和本真,丧失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他们可能过分追求虚荣和物质享受,而忽视内在修养和价值观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訓詁學》课程论文题目:年级:2012级班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学5班姓名:周秀秀学号:2012158任课教师:譚代龍四川外语学院社科部二0一三年三月娱乐还是“愚乐”─助推网络红人的受众心理特征分析摘要:网络红人的各路人物五花八门,成名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且新的人物也一个个的接连涌现,真可谓是“网络代有红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天”,已然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
那么,他们的成名仅仅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某些异于常人的特质,或者仅仅是由于某些偶然的机遇,还是在他们背后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他们的流行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网络红人”现象分析了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并阐述了“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来的一些消极受众心理对当前的大众传播文化构建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红人”;受众心理;大众传播;影响在《辞海》中,“红人”的解释为“受宠信的人”。
“网络红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网络中关注的人亦或是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名人”。
他们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经济关系多元化和利益关系多极化的直接产物,其共同特征都是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使自身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强烈表现欲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并通过无数网民或支持或鄙视的争论走向巅峰。
一个个“网络红人”诞生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场热闹非凡的平民秀。
“网络红人”发迹于网络,网络是他们存在发展的乐土,成千上万的网民则是他们的观众。
他们中间有的人把有人把自己的生活照发布在网上,还有一些,直接被某些摄影爱好者推上网络,譬如,2010年轰动一时的“犀利哥”,惊现无数雷言雷语的“凤姐”。
对于“网络红人”来说,多数网民在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看客的角色,也有些网友纯粹是通过无孔不入的“网络红人”找乐子。
对于“网络红人”的发展,有三种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其一,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为文学“网络红人”阶段、图片和视频“网络红人”阶段,以2004 年为间隔点。
后者通常又被细分为图文时代和宽频时代。
其二,根据成名的意愿,分为主动成名与被动成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图片和视频阶段那些主动寻求成名的“网络红人”,如芙蓉姐姐、凤姐、二月丫头等。
其三,根据成名方式艺术才华成名、搞怪作秀成名、意外成名和网络推手成名。
诸如许嵩、罗玉凤、犀利哥和奥巴马女郎。
“网络红人”现象背后的受众心理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需求是一种精神和信息的需要,因而对媒体、传播内容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
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传播活动必须作用于受众的心理,以受众的心理为中介,才能产生效果。
1 诚然,“网络红人”之所以会出现,除了当事人自身主观的原因外,其参与主体的推波助澜也是值得反思的。
正是由于他们参与的种种手段及他们或褒或贬,或肯定或不屑的评价,才使得“网络红人”真正形成。
很明显,“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在网络时代下受众的多种心理。
1. 窥私心理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四周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
人多少都有些窥私心理,现代人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越来越少,给人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有些人就通过窥视别人来得以发泄。
网民们除了对网络红人的“大胆前卫”的行为感兴趣,其实潜意识里也有对“性”的窥私欲望。
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们无所顾忌的性爱描写、接近虚伪的性爱感受、近乎裸露的身体图片,不但抓住了部分网民对于“性”的需求,而且还满足了这部分人的窥私欲望。
2. 猎奇心理猎奇心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自己不认知的、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感到格外的新鲜并给予极大的关注,迫切的想了解它们。
现代网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事物提供了滋长的平台。
因为它的方便、快捷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频繁地通过网络来关注新事物。
2 所以,一旦网络上出现了什么新鲜人或新鲜事,它的点击率就会一路飙升,被人们关注的人或事也就会突然窜红,一夜成名。
从以摆各种所谓经典S 型姿势的芙蓉姐姐到最近爆红的各种哥与各种姐,其实是受众猎奇心理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这些人突然之间红得莫名其妙,并不是靠实力走红,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走红生涯不会长远,人们一旦失去了对他们的好奇,他们也便成了过眼云烟。
3.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不论网友对这些网络明星支持还是反对,都与“从众”心理分不开,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从众心理。
无论是痞子蔡、芙蓉姐姐还是“犀利哥”或者“凤姐”,你也许对他们都没什么感觉,甚至不认识他们。
可经常听周围人说起,于是你也刻意注意他们,可能专门去网上搜索《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来看,去下载几张芙蓉姐姐的照片来“欣赏”一下,去观看下“犀利哥”的故事听听“凤姐”的雷言雷语。
随着网上点击率的直线攀升,这些人也就越来越火。
别人都谈论他们,你也要谈论他们,免得被人说自己跟不上时代,孤陋寡闻;人说“天仙妹妹”漂亮,你也跟着起哄说她漂亮,以免别人说你审美观有问题;人人都在骂木子美,于是你也随之骂之。
所以,不难看出,不论褒贬,在“网络红人”不断攀升的网络点击率后面,是受众的从众心理。
4. 娱乐至上心理这是个全民娱乐的时代。
在现代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经常呈现紧张和压力的状态。
因而,他们可能产生焦虑情绪,或者采取退避行为。
所以,他们渴望通过媒体的一些娱乐化的图片、信息等的传播,而获得身心的休闲和心理放松,得到一种心理调适。
因此,网络上一旦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有趣的事,人们就会把它们当作休闲资料来消遣。
因为工作了一整天,人们身心都比较疲劳的时候,关注这些娱乐休闲的东西总比关注国际时政要舒服多了。
所以,人们的这种自我减压心理可能会一时之间造就某个明星。
于是,不难看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类的所谓恶搞视频可以瞬间的蹿红于网络在于这样的一些创意确实给疲惫的人群相当程度的娱乐,于是胡戈可以迅速爆红于网络;恶搞新版《红楼梦》的《青楼买卖》如此火爆是因为这样的作品似乎给受众接受了这种新型轻松娱乐无限的批判形式;自然,恶搞小胖眼神的照片红遍网络从而使小胖莫名其妙地出名几乎也是娱乐至上的受众心理的影响。
可以说,受众这种娱乐至上的心理是恶搞之所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5. 无聊空虚心理空虚无聊往往表现为精神上比较空洞,常常感到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2009 年,百度“魔兽世界”贴吧里,一个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为标题的空帖,在网络论坛上以近似爆炸的方式蹿红。
此后6 小时内,该帖点击率为39 万,回帖超过1.7 万,回帖内容大都为“rt”二字,意思为“如题”,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 万点击和30 万回复。
帖子由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受到数量众多的网友的关注而被堪称创造了“网络世界里的一次奇迹”。
而转移到现实生活里,人们动不动地就一句“你妈喊你吃饭”,“……喊你……”的句式风靡于年轻一代。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发现,点击率高的、最热门的、排名靠前的,大都与无聊话题、火爆噱头恶搞、明星绯闻、窥私等有关。
芙蓉姐姐的经典造型、犀利哥的传说以及凤姐雷言雷语等在网络上的蹿红,实际上直接映射出受众的无聊空虚心理,这种空虚和寂寞的灵魂在网络里发出了巨大的求生的欲望,于是,空虚无聊着的人群集体在网络里沉迷着,只要有他们在,网络上定有某些人某些事能红起来。
6.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有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当“凤姐”与“犀利哥”刚刚出现在网络上时,网民并不会认真考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追随这一信息发布者的口吻,在短时间内病毒式蔓延着。
新闻价值中趣味性向娱乐性的蜕变。
传统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到了网络世界就蜕变成了娱乐性。
目前网上恶搞“凤姐”与“犀利哥”的视频、图片、文章等频频出现,更有甚者是网友找到犀利哥的详细地址,把犀利哥当做合影的道具,而这种出自网民原始冲动的做派却被网站纵容。
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其实是一种侵权行为,丝毫没有尊重“犀利哥”等弱势群体的严肃立场,这种为娱乐而娱乐的心态值得反思。
我们应当尊重但不迷信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3 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来了解网民对网络红人这种表达方式的真实需求,学会透过网络的民意洞悉社会心理的真实面貌,因此,网络红人与网民的关注息息相关。
7.商业目的有人将现在的传播环境比喻成“眼球经济”时代,网络红人的兴起不仅有网友的无意为之,还包括出于商业目的的利用。
在“犀利哥”回家后第五天,四名80后曾宣称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电脑前疯狂转帖、顶帖,才捧红了“犀利哥”。
眼下他们已经抢注了“犀利哥”域名,作为自己婚恋网站的噱头。
其中专业化的网络推手在商业价值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央财经学院祝兴平认为,“国内网络推手已经逐渐走向组织化、规模化”,“更多的是基于对网民的一种欺骗式的人气利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以牺牲公信力为代价的短期行为”。
4消极受众心理的危害网络平台的低门槛,让大众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权,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草根文化。
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网络红人”现象看出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存在某些消极心理,而且这些消极心理对整个大众传播文化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危害,应该慎重对待。
1. 庸俗肤浅的快餐文化蔓延“网络红人”滋生并发展了庞杂的草根文化,但是却也使草根文化容易变得肤浅、低俗甚至不堪入目,让不少人诟病。
一些人为了一味取悦大众不惜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
这些草根文化不被精英文化赞同、认可,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因为它毕竟是低层次的,没有规范的,一味追捧就能成为明星。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亲切的草根文化就变成了营养不高的快餐文化。
受众追捧“网络红人”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延伸到人们生活中,使得人们做事尽显浮躁、急功近利,产生快餐文化下的迷茫心理,直接推进了快餐文化的蔓延。
2. 道德的自我约束心理弱化网上的虚拟世界使网络受众产生“去个性化”现象,从而造成网上虚假信息的泛滥和非道德现象的发生。
“网络红人”和传统明星的质量相差甚远,他们过于强调炒作概念,“流氓燕”的性、芙蓉姐姐的变态是无害的;而踩猫事件、雅阁女事件完全是负面的,这种事情泛滥起来不是好事。
类似的负面事件负面红人多了红了,是对我们传统道德的挑衅,受众在这样的过程里,渐渐弱化了道德的自我约束。
于是,当我们听着“网络红人”们高喊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意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时候,总是有沉重的无奈感。
应对措施1. 社会责任理论的或缺与完善在网络媒介急速发展的今天,在很多普通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的时候,社会责任理论应当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