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莱特 》 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剧情,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3、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概述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1.哈姆莱特在船上找到公文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这表现了他什么个性?2.哈姆莱特是怎么样捉弄奥斯理克的?这一情节并非剧情发展必须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3.哈姆莱特比剑结局如何?这种结局他是否能避免?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个性?4.仔细阅读哈姆莱特比剑这一片段,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纵观全文情节的发展,谈谈你对哈姆莱特的看法。

二、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1.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

我就鲁莽行事。

2.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3.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工夫;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说一个“一”字的一刹那之间了结。

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

4.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

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三、多维探究1.《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有哪些?2.奥斯里克是一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

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3.在课文节选的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你怎样看待这种结局?四、审美与鉴赏《哈姆莱特》的语言艺术《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之一。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案5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案5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师: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从1877年开始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或一部研究《哈姆莱特》的论文或专著问世,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啥姆莱特。

课本中的《哈姆莱特》是全剧第五幕第二场,是结尾部分。

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题目,请各小组围绕《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比武时人物的心理、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对话的语言特色以及哈姆莱特形象等四个话题查找资料,现在我们共享学习成果。

师:下面请第一组同学来谈。

生1:《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一句话,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

师:仇人是谁,为什么复仇?生1:仇人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

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哈姆莱特的父王,娶了自己的嫂子也就是王后,篡夺了本应是哈姆莱特的王位。

师:表达很准确。

这个复仇的故事写得很饱满,情节饱满、人物饱满,阅读时感觉到了吗?生2:首先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王子的仇人在血缘关系上是父亲的弟弟,也就是他的亲叔叔;在感情上,仇人又是最热爱的母亲的现任丈夫。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简单的爱、恨不再简单,使单纯的复仇变得有几分投鼠忌器,欲罢不能了。

生3:我们知道许多复仇故事,像《干将莫邪》《赵氏孤儿》《基度山恩仇记》《呼啸山庄》,而在心灵的震撼上,这些和莎翁的《哈姆莱特》相比都显得很逊色。

生4:《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是复线结构,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的爱情故事是这部戏剧最美丽、最纯粹、最忧伤、最温柔的部分。

师:同学们谈到这部戏剧错综交织的“爱”与“恨”,谈到哈姆莱特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好。

戏剧的情节,是由戏剧冲突推动的,而戏剧>中突更多的来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哈姆莱特》的情节。

谁还有补充?生5:不仅哈姆莱特的内心充满了爱与恨的纠缠,奥菲莉娅也被爱与恨缠绕得痛不欲生。

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哈姆莱特》教学建议1、可从《哈姆莱特》全剧中挑选出一些哈姆莱特的对话或独白来,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以便让学生对哈姆莱特有一个更为直观、全面的印象。

2、在课文里,哈姆莱特的基本性格特征表现得不太充分,教学时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一形象,而不要用一些所谓的“定评”来框定学生的感受和评价。

3、注意让学生体味在“比剑”这个场面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看看它如何推进剧情发展,这是欣赏戏剧时应该注意的。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

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

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

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雷特》导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雷特》导学案

第3课: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重点难点】1.能够知道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

2.赏析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大师。

1564年4月23日出生,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3日去世,举世闻名。

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作品有: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2.了解作品《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要肩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

所以,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3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请熟读课文,写出本文的情节结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二、自练自测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刹{( )刹那( )刹车 露{( )露宿( )露脸 鞘{( )鞭鞘( )剑鞘畜{( )牧畜( )畜牧闷{( )闷热( )愁闷 宿{( )宿愿( )住一宿( )星宿 2.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种矛盾展开的( )A.奥菲莉娅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B.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

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节选的这一部分中,人物虽然不多,但关系错综复杂,请分析人物关系。

2.文章虽然只选了一幕,但场面紧张激烈、变故迭生,试作具体分析。

3.课文节选部分,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是为了复仇,这两种复仇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析下面的语言体现的动作性。

①“你这样说吗?来。

”(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说)②“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对克劳狄斯说)③“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说)5.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了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船舱.(cānɡ)藩.属(fān)棕榈..(zōnɡ lǘ)国玺.(xǐ)B.阿谀..(ē yú)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máo)C.天谴.(qián)恭聆.(línɡ)禀.赋(bǐnɡ)辞藻.(zào)D.吮.吸(shǔn)揩.干(kāi)山鹬.(yù)昭.告(zh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篡坼裂崤乱莫名其妙B.诡计惶惑枭雄深谋远虑C.赦免昭告鲁莽沧海一栗D.堂皇震彻愚妄拾人牙惠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哈姆莱特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

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赏析】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诗人没有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深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思国怀乡的感情。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1)摸索·探索同:都有“寻求”之意。

异:二者在用法和意义上是存在细微差别的。

“摸索”偏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也指对于某种途径的寻求。

如:暗中摸索、摸索门径。

“探索”则多用于描述对未知领域的规律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

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惶惑·迷惑(3)莫名其妙·莫可名状(4)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2.易错识记。

(1)一时无两:一段时间内无人能比。

容易望文生义。

(2)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注意使用对象,不能用于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

(3)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为贬义词。

注意感情色彩。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澳门虽小但仍有改革的冲劲,横琴是澳门在大湾区的落脚点,要摸索“一国两制”的更好实践,共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澳门应有的贡献。

(摸索/探索)(2)这位已六度参与总统大选的领导人在公开讲话中略显疲惫和惶惑。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哈姆莱特》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戏剧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自读;讨论;展示;讲评。

教学条件:教材;导学案;黑板;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了解作者及作品;3.完成导学案基础部分。

二、检查预习(一)戏剧常识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种类:(1)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2)内容——悲剧、喜剧、正剧(3)情节——独幕剧、多幕剧(4)时代——历史剧、现代剧3、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矛盾冲突4、戏剧语言: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人物台词(人物对话、独白)5、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对话、独白、旁白)要表现人物性格;(二)作者作品1.经历: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2.影响: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海涅把莎士比亚比作照耀英国国土的“精神上的太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他集天才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三位于一体,他的作品具有高深的哲理,能供给人们以“高贵的养汁”;3.著名作品:(1)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

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

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

他以《水浒》为例。

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哈姆莱特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2.了解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

3.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4.对比《窦娥冤》,了解中西戏剧的不同。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举例分析动作化和性格化。

————————————————————————————————————————————————————————————————————————————————————————————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

你忙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

这些剑都一样长吗?奥斯理克是,陛下。

(二人准备比剑)国王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

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城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

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请了,殿下。

(二人比剑)哈姆莱特一剑雷欧提斯不,没有击中。

奥斯理克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好;再来国王:且慢;拿酒来。

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边。

来。

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1.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2.“这一个消息.....”指什么消息?——————————————————————————————————————————————3.国王对哈姆莱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为什么?——————————————————————————————————————————————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从文中找出哈姆莱特相信天命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四.《窦娥冤》和《哈姆莱特》是中外戏剧的代表作,试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

点播:从人物性格、身份、悲剧原因去对比。

———————————————————————————————————————————五.读哈姆莱特经典的独白,回答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绿.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繁劳的生命的迫压下呻吟流汗,若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那从来不曾有一个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理智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炽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1.选文中“两种行为”分别指什么?——————————————————————————————————————————2.下列不属于“顾虑重重”范围的一句是:A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C若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那从来不曾有一个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3对这段独白理解正确的是:A哈姆莱特为“生存和毁灭”所困,渴求抹平创伤,平静死去。

B生动地写出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但是他还是走出了顾虑重重。

C.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都未走出那顾虑重重。

D这只是独白而已,没什么深刻性。

六.拓展阅读《哈姆莱特》情节的魅力(高文斌)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戏剧的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和歌曲等六大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安排”。

这是两千多年前产生的欧洲传统的“情节中心”的戏剧观,与初步发展的古代希腊戏剧是相适应的。

进入近代社会,由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发现,人们对戏剧中的人物投去了更多的关注,“情节中心”的戏剧观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思想感情为中心的“性格中心”说越来越有影响。

然而,即使是“性格中心”说也承认,情节对于戏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戏剧的基础,是其他要素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因此一部好的戏剧需要一个好的情节,没有好的情节戏剧很难在观众心中扎下根。

莎士比亚在创造情节结构方面是杰出的,他的每部戏剧几乎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

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在谈悲剧的一封信中高度评价莎剧的情节特征,他写道,“德国戏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那将是“戏剧的未来”。

《哈姆莱特》作为莎剧的典范,也是“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典范,正是生动丰富的情节与典型的人物性格,进步的思想倾向,优美的艺术语言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哈姆莱特》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

那么《哈姆莱特》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如何体现的?莎士比亚又是怎样设计安排《哈姆莱特》情节的呢?设置错综复杂的情节线索,扩大悲剧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哈姆莱特》安排情节的突出特征。

莎士比亚创作的前前后后,欧洲一直流行着“情节整一”的戏剧原则。

这个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戏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一部戏剧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而且要完整,长短适度。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只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

“情节整一”的原则支配着18世纪之前的欧洲戏剧创作,并且成为古典主义法规“三一律”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强调戏剧模仿自然,创作从实际出发,走上了与“情节整一”完全相悖的道路。

他的每部戏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每条线索都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内容,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

《哈姆莱特》设置了三条情节线索,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为父复仇及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为辅助线索,三条线索对比交错,互相映衬,构成了戏剧的主要情节。

与一条线索的情节相比,这个悲剧故事不仅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展示了从丹麦宫廷到贵族家庭,从守望的城堡到凄惨的墓地等生活的画面,而且包容了更丰富的内容。

悲剧的故事情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哈姆莱特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父王被害,母亲改嫁,叔叔篡位,廷臣效忠窃国者,童年朋友背叛,意中人被利用,王子装疯导演“戏中戏”,放弃复仇良机,误杀波洛涅斯,争取母亲,国王两次借刀杀人,哈姆莱特手刃仇人,中毒身亡。

第二,哈姆莱特的内心矛盾:家庭变故后的苦闷,把复仇和“改造时代”相连,精神危机引发人文主义理想的动摇,第一次自责和自我激励,生与死的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增强,放弃复仇良机的矛盾和第二次自责,第三次自责和坚定斗志,宿命论和虚无主义思想的发展。

第三,展示气氛、环境和背景:鬼魂不祥地出现,宫廷内部混乱不堪,丹麦强邻剑拔弩张,关心国家的青年忧心忡忡,封建宗法家庭的面貌,天真的姑娘成为无辜牺牲品,小人物的不满,朝廷新老贵人的嘴脸。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文学观念是现实主义的,就在这部戏剧中,他还强调演员是“时代的缩影”,“演戏都是为了给自然照镜子”。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悲剧的这些故事就是全面地给莎士比亚时代“照镜子”,广泛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生活。

通过这面镜子,我们既看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向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冲击、斗争,又看到了新兴力量在思想政治上还不成熟,哈姆莱特彻底战胜克劳狄斯的时代还未到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英国在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社会动荡的时代特征。

总之,《哈姆莱特》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如此丰富,是“情节整一”的戏剧无法胜任的。

冲突是戏剧的基础,也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好的戏剧情节。

这是一个戏剧常识,也是一个戏剧的重要原则。

莎士比亚历来重视这一原则。

他的戏剧,特别是悲剧,总是贯穿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斗争针锋相对,场面惊心动魄,使情节充满了戏剧性。

在这方面《哈姆莱特》是十分成功的。

它不仅安排了三条交错对比的线索,编织了生动丰富的悲剧情节,而且设计了两个尖锐激烈、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在生死较量和痛苦抉择中,进一步增强了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哈姆莱特》的第一个冲突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矛盾冲突。

这不只是与杀父淫母夺位者的冲突,而且是一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新人与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殊死的搏斗,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第二个冲突是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冲突,从表面上看,这是人性、人生、生死、道德等哲理问题的思考,是何时复仇,怎样复仇的焦虑,实际上它是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动摇和坚守,是新旧思想的抉择,同样是无法调和的。

这两个冲突相互交织构成了悲剧情节的主线,虽然发展缓慢,渐次展开,但是冲突的过程环环紧扣,因此前后照应,紧密联系,一步一步地走向高潮,走向结局,而悲剧的情节也就波澜起伏,生动丰富,始终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哈姆莱特》的悲剧情节随着戏剧冲突的展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幕是悲剧的开端。

这是一个极为精彩的开端,脍炙人口。

在城堡若隐若现的鬼魂,不仅给悲剧营造了神秘、阴森、紧张的气氛,交待了背景和人物关系,而且揭露了克劳狄斯的“可怕罪恶”,既使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矛盾骤然升级,又让哈姆莱特的忧郁更加沉重。

同时,矛盾冲突的升级也制造了一个贯穿全剧的悬念,忧郁的王子能够与奸诈的国王抗衡吗?他会以怎样的方式完成命运交给他的“双重使命”呢?这个悬念成为后来冲突展开、情节发展的基础,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