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论文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2)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2)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篇二汽车安全驾驶全解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逐年增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因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失去生命已成为主要的一大杀手,安全驾驶平安出行,必须从深层次去分析,理解认识。
本文就行车安全的各种注意事项,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涉及到安全驾驶的各个方面。
当然,安全驾驶不仅是要牢记各种注意事项和各种常识,而应该将这些内容贯穿到自己的行车过程中,时时给自己予警醒,用这些安全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安全驾驶注意事项全面解析Abstrac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us,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which have become the major killer of life. Therefore, we must make a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it. In this paper, the various precautions for safe driving ar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volving each aspect of safe driving. Only remembering the precautions and common sense is not enough, what more important is to employ them in one’s own driving.Key words: safe driving; precaution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6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汽车作为大众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由此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汽车类的毕业论文

汽车类的毕业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交通工具。
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环保问题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篇论文就从汽车的安全性、性能、环保三个方面分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现有汽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汽车安全性问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性是首要问题。
目前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碰撞安全性:目前的汽车碰撞测试主要是欧盟的欧标和美国的美标,但这些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道路环境。
因此,需要通过研究中国的道路环境和行车习惯来改进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2. 车外安全性:车外安全性主要是指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安全。
现有的汽车设计比较注重车内安全,但对于车外安全则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提高车身外缘的防护能力,减少对行人和其他非机动车辆的伤害。
3. 防盗安全性:汽车防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汽车盗窃率却居高不下。
这说明当前的防盗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盗技术的水平,使汽车更加安全可靠。
二、汽车性能问题汽车的性能问题主要包括动力性、操控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1. 动力性问题:随着道路的拓展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
因此,汽车的动力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一些高档车型的动力性能比较优秀,但大部分车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操控性问题:操控性是影响汽车行驶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操控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转向、制动、加速等方面。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舒适性问题:随着人们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舒适性不断得到提高,比如加装座椅加热、按摩、通风设施等。
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舒适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4. 经济性问题:汽车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燃油消耗、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方面。
目前,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经济性。
车辆安全管理论文例文

车辆安全管理论文例文车辆安全管理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车辆安全管理论文例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车辆安全管理论文例文篇一车辆安全管理摘要:车辆安全管理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论述了车辆安全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C931.1一、引言车辆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车辆安全管理集人、车、路、环境等要素于一体,任何一环的失控,都可能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总结与运用相关方法,努力提高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安全发展理念涉及到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只有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安全管理实践。
二、车辆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车辆安全管理在各单位的管理诸事项中占据特殊位置。
因为它事关重大,往往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安全。
目前看来,在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各种安全隐患的直接推手。
凭笔者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过于看重经济效益,淡化安全意识。
这一问题在一些单位的管理层表现甚为突出。
市场经济注重竞争、效益,单位管理层必须考虑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这个时候,可能会采取划块的管理方式。
也就是说,经过组建实体,划小经济核算单位,实现自负盈亏。
于是,汽车作为单位的交通工具,也实行分散管理、使用的方法。
应该说,从单位工作实际来讲,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它调动了各个部门的生产与工作积极性。
但是,汽车作为特种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少问题。
比如说使用权与管理权的变化,就容易导致职责的空缺,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2、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容易导致车况欠佳。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于各用车单位。
车辆作为国家财产,在表面上与个体经济利益无关。
于是,一些人员在使用时产生了不良思想:只管使用不管维修,以尽可能地减少花销。
汽车安全论文车辆安全论文

汽车安全论文车辆安全论文: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摘要]安全对汽车驾驶员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只有保障安全才能出效益,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人,居世界首位,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
近年来,人们从多角度对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得出某种气质类型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多,这应是一项有益的研究,但在实际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何种性格类型的人不能从事汽车驾驶,因此,我们只能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加强学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引导他们形成适应驾驶的安全性格,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驾驶教学;培养;安全意识[中图分类号]U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6-0009-021 人的性格和危及安全的性格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形成之后,会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因此贯穿在人的全部行动之中。
一个驾驶员的性格则对其驾驶行为有着主导作用,而那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不良性格是紧密相关的。
长期驾驶经验及教学实践证明,具有以下不良性格的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1 得过且过这种性格的学员往往表现为平时不虚心好学,不勤学苦练真功夫,专搞歪门邪道走关系路,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当儿戏。
1.2 狂妄自大这种性格的学员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油腔滑调,驾车中容易出现强超车或争道抢行等危险动作。
1.3 粗心、马虎这种性格的学员会出现处理情况粗心大意,顾前不顾后,理解问题不透彻,常伴有驾车时不能保证行车安全和驾驶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1.4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的人,会出现经常闯红灯、弯道停车、随意变更车道等不良行为,对安全有着直接的隐患,藐视法律尊严。
1.5 粗鲁急躁有的学员易受情绪左右、好冲动,自我控制力差,胆大心不细,喜欢冒险,盲目开快车,往往占道行车,强行超车,遇行人横穿加速绕行,跟车过近。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2)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2)汽车安全技术论文篇二汽车安全新技术探讨摘要:当前,汽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每年,由于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改进汽车的功能,增强汽车的安全运行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介绍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分别描述其两种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这对于汽车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75.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汽车技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围绕着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着更新换代。
交通安全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高的历史。
汽车安全应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的伤亡,而且更重要的是避免事故的发生。
1防抱死制动系统1.1含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英文翻译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它能在汽车制动时,对汽车制动力的大小自动进行调节,让车轮在这一时刻不会由于制动太大或太小而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侧滑、丧失转向能力和跑偏等一些非稳定状态因素,并能够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
1.2ABS的作用ABS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缩短制动距离。
在紧急制动的状态下,ABS能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滑动的比例占20%左右,这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因此制动距离大大缩短。
(2)增加制动时的稳定性。
汽车在制动时,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ABS可以自动分配制动力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从而提高了汽车在制动时的稳定性。
(3)减轻轮胎的磨损。
事实上车轮完全抱死会造成轮胎表面磨损不均匀,使轮胎损耗增加。
经过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已超过一套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造价。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失去生命已成为主要的一大杀手,安全驾驶平安出行,必须从深层次去分析,理解认识。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论文篇一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汽车走入千家万户,交通事故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如何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安全行车系数,已成为当前必须关注与思考的话题。
结合多年驾驶经验,对养成良好汽车驾驶习惯,保持适当车速和恶劣天气驾驶技巧进行分析,以此保障安全行车。
关键词:汽车驾驶;良好习惯;细节;技巧;安全行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提出了更多需求,但是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很多家庭带来灾难与痛苦。
从以往交通事故的教训来看,大多是由于驾驶员违规驾驶或者不良习惯造成,如果能够在日常驾驶中加强重视,提高驾驶技能,可避免悲剧的发生。
1 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对于驾驶员来说,进入到驾驶室之后需要充分了解驾驶车辆的操作系统性能,了解各个操作系统所处位置,以提高操作的精确性,即使发生险情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果断、精确地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如果所驾驶车辆为手动挡,则需要熟悉操纵机构的组成和具体位置,包括方向盘、驻车制动操纵杆、变速器操纵杆、油门踏板、制动踏板及离合器踏板等[1];对于自动挡车辆来说,由于没有离合器踏板,在驾驶过程中应避免将变速器车辆中的制动踏板误认为离合踏板,以免发生安全隐患。
另外,结合驾驶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座椅高度、方向盘高度等,确保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保持良好的视线,了解仪表盘参数以及交通标志等,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2 避免突然起步问题当汽车处于起步状态,一旦发动机已经启动,那么车辆就会向前行进或者向后倒退,甚至出现跳跃问题;可能对车辆前后的人员造成威胁,引发交通事故或不良后果。
据相关实践调查显示,如果在车辆启动之前没能将手制动器拉紧,变速杆没有处于空挡位置,就会发生汽车突然起步问题。
车辆安全论文

车辆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车辆安全管理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部队各级领导和车管部门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促进部队建设,也有利于维护部队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
因此,要切实做好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遏制车辆事故发生,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因素(一)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的三要素人、车、道路中,人是关键的因素。
因为人是这三要素中唯一有着独立思维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的身体在疲劳状态无法保证安全行车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
疲劳驾驶的主要类型有:精神疲劳、视力疲劳、肌肉疲劳三种。
导致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任务紧急,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过长;二是环境单调,引起驾驶员视力疲劳;三是休息不充分,睡眠时间不足;四是身体不适。
2.车速过快汽车行驶速度越高,视野越大越不好,会使驾驶员对车速感觉变差,有不自觉提高车速的趋势。
一定的视野值对相应的道路和车速是最佳的,但对于其它道路和车速就不一定了,所以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车型,驾驶员行驶在不同道路环境时,要尽量调整车速使自己处于较舒适的速度感范围内,以防因精神紧张造成疲劳而影响到行车安全。
3.心理因素影响一些年轻驾驶员由于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行车走路只图一时方便,发生违章被纠正时,又往往不虚心、不接受,甚至强词夺理。
再有,由于对交通法规不甚了解,车辆驾驶员进了城市违章较多。
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个性与交通安全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依此说明事故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存在:即在同样的情境下,有些人因生理或心理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
4.连队管理松散驾驶员属于技术类兵种,好多士兵都凭借自己错综复杂的关系学习驾驶,以便以后离开部队后可以掌握开车这门技术。
汽车安全论文

目录摘要: (1)引言 (2)1、汽车常用被动平安系统 (2)1.1 、侧门防撞杆 (2)1.2、平安车身 (2)1.3、平安玻璃 (3)1.4、预紧式平安带 (3)1.5、平安气囊 (3)1.6、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4)、车外人员保护技术 (4)2、被动平安系统的开展趋势 (4)3、被动平安系统的展望 (5)、预警驾驶辅助 (5)、智能化反应 (5)、全方位保护 (5)4、主动平安技术 (5)、底盘主动控制技术 (6)、平安预警技术 (6)、综合平安技术 (7)5、NCAP对汽车平安技术的影响 (7)、平安约束系统的改良 (8)、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良 (9)、NCAP标准本身的改良 (9)结语 (9)致谢: (9)参考文献: (11)汽车平安技术的现状晏斌11018228摘要:面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平安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平安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
自主品牌汽车C-NCAP 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平安技术的飞跃性开展。
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平安研究的同时,主动平安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平安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平安理念的实现。
国家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平安技术快速开展的动力。
关键词:汽车平安;主动平安系统;被动平安系统;NCAPStatu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Yan Bin 11018228Abstract: Invest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ve substantially been increased due to heavy casualty in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 It thereby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R&D capability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he fact that the domestic-brand vehicles have achieved C-NCAP 5-star rating mark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safety is further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pedestrian protection, rear-row passenger’s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and cyclist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pre-crash safety and intelligent automotive network system have become the focus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regarding to passenge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will promote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fety philosophy of zero crash and zero casualty. The subject establishment of state-lev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and perfection thereof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rapid growth of auto safety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passive safety;NCAP引言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开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兴旺,极大促进了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各项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引言 (2)1、汽车常用被动安全系统 (2)1.1 、侧门防撞杆 (2)1.2、安全车身 (2)1.3、安全玻璃 (3)1.4、预紧式安全带 (3)1.5、安全气囊 (4)1.6、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4)1.7、车外人员保护技术 (4)2、被动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 (4)3、被动安全系统的展望 (5)3.1、预警驾驶辅助 (5)3.2、智能化反馈 (5)3.3、全方位保护 (5)4、主动安全技术 (6)4.1、底盘主动控制技术 (6)4.2、安全预警技术 (7)4.3、综合安全技术 (7)5、NCAP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影响 (8)5.1、安全约束系统的改进 (9)5.2、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进 (9)5.3、NCAP规范本身的改进 (9)结语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2)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晏斌11018228摘要:面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
自主品牌汽车C-NCAP 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
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
国家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NCAPStatu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Yan Bin 11018228Abstract: Invest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ve substantially been increased due to heavy casualty in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 It thereby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R&D capability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he fact that the domestic-brand vehicles have achieved C-NCAP 5-star rating mark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safety is further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pedestrian protection, rear-row passenger’s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and cyclist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pre-crash safety and intelligent automotive network system have become the focus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regarding to passenge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will promote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fety philosophy of zero crash and zero casualty. The subject establishment of state-lev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and perfection thereof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rapid growth of auto safety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passive safety;NCAP引言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极大促进了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各项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性。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因车辆意外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受伤人数则多达5000万。
据统计,2005年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数为45万起,死亡人数达9. 9万,受伤人数达47万,由此造成的损失逾125亿美元,占GDP 1. 5%。
车辆是整个事故中的起因,是关键因素之一。
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被动安全系统(也称乘员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的伤害。
在碰撞事故中,要使车厢的变形减至最小,并且要使乘员在车厢内移动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机会最小。
侧门防撞杆、安全车身、安全玻璃、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及各种安全电子装置即具有这样的防护作用。
1、汽车常用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技术的产生起源于欧美,随着相关技术的产生及运用,交通事故中所产生的伤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汽车被动安全内容主要体现在车身结构设计、被动安全零部件以及约束系统匹配上。
80年代末我国只有两所院校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到1994年已有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十个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1]。
目前在整车布置、高强度钢运用、溃缩吸能理论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得益于国内主机厂与高校的努力,车身整体安全结构的设计已经基本完善。
中国早期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仅限于普通三点式安全带,同时期因为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安全带的使用率极低,这也是造成中国交通事故高伤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成为国际市场,国外大量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涌入中国占领汽车零部件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充气式安全带、多级安全气囊、溃缩吸能式转向管柱等已经在大量车型上得到应用。
中国的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开放的优势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企业同时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产品,提高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1 、侧门防撞杆众所周知,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
防撞杆的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对,坚固的防撞杆能大大减轻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1.2、安全车身为了减轻汽车碰撞时乘员的伤亡,在设计车身时着重加固乘客舱部分,削弱汽车头部和尾部。
当汽车碰撞时,头部或尾部被压扁变形并同时吸收碰撞能量,而客舱不产生变形以便保证乘员安全。
高标准的汽车安全不仅仅只依靠车辆所配备的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合理的车身设计理念和乘员约束系统的高效匹配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
安全车身的理念起源于德国,经过汽车安全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以欧美为主的高强度车身理念和以日本为主的溃缩吸能理念;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汽车高新材料的出现和对节能减排的呼吁,这两种理念的逐渐融合成为21 世纪汽车安全车身结构设计的总体趋势。
类似于丰田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车身技术和本田G-CON车身理念所开发出的车型,在C-NCAP中的表现也都非常优异。
中国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车身优化技术,在汽车高强度钢应用、发动机舱布置、前纵梁吸能盒优化、车门防撞梁设计以及高强度乘员舱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
全球倡导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已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之上兴起的高强度钢运用引领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对于车身轻量化,高强度钢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同时汽车的耐撞性也随之得到提高。
热成型钢技术在国产车型上也开始逐渐得到推广。
目前热成型钢主要用于前横梁、B 柱以及车门防撞梁等关键部位(见图1)。
整车碰撞安全性能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同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的实车碰撞试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实车实验的投入还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 车身钢材运用1.3、安全玻璃安全玻璃有两种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是在玻璃处于炽热状态下使之迅速冷却而产生预应力的强度较高的玻璃,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
夹层玻璃共有3 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黏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黏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
汽车用的夹层玻璃,中间层加厚一倍,有较好的安全性而被广泛采用。
1.4、预紧式安全带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s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
控制装置分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
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
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
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1.5、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
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