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真题的命题
经济学专业考研题库

经济学专业考研题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以达到最大化满足的社会科学。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在经济学专业考研中出现的题目类型,以及一些可能的解答思路。
# 微观经济学部分1. 需求与供给- 题目:解释需求法则,并用图形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 解答:需求法则指出,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通过需求增加或减少来表示,这通常与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
2. 消费者行为- 题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有哪些局限性?- 解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假设通常指的是消费者在有限预算下选择商品组合以最大化自己的满足度。
然而,这一假设忽略了消费者可能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时间偏好等问题。
3. 生产者理论- 题目:解释规模报酬的概念,并讨论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 解答:规模报酬指的是企业生产规模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当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反之则为递减。
规模报酬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体现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等方面。
# 宏观经济学部分1. 国民收入核算- 题目:解释GDP的计算方法,并讨论其局限性。
- 解答: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然而,GDP并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家庭生产和环境质量等因素,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2. 通货膨胀与失业- 题目: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并讨论其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 解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但长期来看,这种关系可能会变得不那么明显。
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题目: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解答: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而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实现。
2022考研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22考研经济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需求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呈负相关B.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呈正相关C. 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D.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答案:A2. 某商品的价格从10元降到8元,如果需求量增加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A. 0.5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B3. 下列关于供给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呈负相关B.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呈正相关C. 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D. 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答案:B4. 某商品的供给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如果价格从10元降到8元,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A. 0.5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B5. 某商品的价格为20元,其需求量为100单位。
如果价格每降低1元,需求量增加5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A. 0.5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C6. 下列关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线性递减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保持不变D.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增答案:B7. 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50元。
当商品价格为40元时,该消费者的消费量为20单位。
则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A. P = 50 - 0.1QB. P = 20 + 0.1QC. P = 50 - 0.05QD. P = 20 - 0.05Q答案:A8.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 P = 10 + 0.5Q。
如果价格每上涨1元,供给量增加2单位,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A. 0.5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C9. 下列关于生产者剩余的表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获得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B.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的价格与实际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C.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的数量与实际出售数量之间的差额D.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获得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答案:A10. 某商品的市场价格为20元,生产者愿意以15元的价格出售该商品。
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2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招生专业:世界经济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考试时间:1月19日下午考题编号:410西方经济学局部〔6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新货币数量论2.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欧拉定理〕3.黄金割率4.治理通货膨胀的渐进主义5.李嘉图等价定理二、简答及计算题〔每个10分,共30分〕1.简述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坚持和开展原有凯恩斯主义的根本观点的。
2.某厂商生产产品F,销往两个相互隔绝的市场——完全垄断的本国市场和完全竞争的外国市场。
已知厂商生产F产品的边际本钱曲线为MC=Q,本国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2-4Q;外国市场F产品的价格为4。
试问:〔1〕该厂商应当采取何种定价策略?〔2〕计算并作图说明在该策略下厂商在不同市场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
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理论根底。
三、论述分析题〔15分〕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8次连续降息;〔2〕扩大财政支出以及国债发行规模;〔3〕在“十五〞方案将“适度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相结合〞作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根底。
请问:〔1〕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从理论角度讲,哪些因素决定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率?〔3〕如何理解“十五〞方案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①什么是“适度的货币政策〞?②为什么要采取如此的政策组合?③为什么要将该种政策基调以正式官方文件确定下来?附: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2X〕》;《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2X年〕表1 国家财政债务收入单位:亿元表7 固定资产增长率〔比上年〕单位〔%〕答案局部中国人民大学202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招生专业:世界经济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考试时间:1月19日下午考题编号:410西方经济学局部〔6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新货币数量论:指弗里德曼的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加以表述的货币需求理论。
考研国际经济学真题试卷

考研国际经济学真题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两种生产要素通常指劳动和资本。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会使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而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影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2、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的一个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悖的现象。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关税同盟的目的在于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4、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被来自同盟内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所替代,从而扩大了贸易规模,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5、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原先从同盟外成本较低的国家进口的产品,转为从同盟内成本较高的国家进口,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6、外汇倾销外汇倾销是指一国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一种手段。
当本国货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提高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优势,但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存在差异,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中选优”,即生产两种商品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那种商品;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优中选劣”,即生产两种商品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能从中获利。
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研经济学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考生关注的重点学科之一。
在考研的征途中,经济学试题的难度和综合性不容小觑。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考研经济学试题,并进行详细的答案解析。
首先,来看一道宏观经济学的题目。
题目: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 = 100 + 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 G = 200,税收 T = 100。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Y。
答案解析: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 = C + I + G,其中 C 为消费,I 为投资,G 为政府购买。
首先求出消费函数:C = 100 + 08Y将消费函数、投资和政府购买代入恒等式可得:Y = 100 + 08Y + 50 + 200移项可得:02Y = 350解得:Y = 1750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消费函数的掌握。
再看一道微观经济学的题目。
题目: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 = Q³ 5Q²+ 15Q + 66。
当市场价格 P = 55 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是多少?答案解析:首先,求出边际成本函数 MC,对短期成本函数求导:MC = 3Q² 10Q +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P = MC。
令 P = 55,即 3Q² 10Q + 15 = 55化简为 3Q² 10Q 40 = 0因式分解得(3Q + 10)(Q 4) = 0解得 Q = 4利润π = TR TCTR = P×Q = 55×4 = 220TC = Q³ 5Q²+ 15Q + 66 = 4³ 5×4²+ 15×4 + 66 = 178利润π = 220 178 = 42这道题考查了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以及利润的计算。
接下来,看一道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题目。
大连海事大经济学考研810宏观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大连海事大经济学考研810宏观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大连海事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1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得很敏感,则()。
A.IS曲线会变得更陡B.IS曲线会变得更平坦C.LM曲线会变得更陡D.LM曲线变得更平坦【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得很敏感时,表明投资的利率弹性很大,即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则IS曲线较平缓。
2当我们对以往的经济周期中的商品变化进行统计和研究时,将会发现波动最大的是()。
A.消费商品,因为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B.政府购买的商品,因为政府的错误决策而支持了经济波动C.耐用或资本商品,由于投资支出的变动以及可以推迟消费的缘故D.以上都不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是典型的价格波动而非商品的波动【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
消费在长期中比较稳定,消费中的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影响,政府支出是一种可控制的因素,净出口占的比例较小,那么,经济周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波动导致的投资变动。
3如果现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一回事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现期物价低于基期物价,则名义GDP低于实际GDP。
4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
A.投资函数的斜率B.实际利率C.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D.消费函数的斜率【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由投资乘数k i=1/(1-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1/(1-β)、税收乘数k t=-β/(1-β)可知乘数的重要性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即消费函数的斜率。
2023考研安徽大学自主命题研究生入学考试 803经济学考研真题

2023考研安徽大学自主命题研究生入学考试803经济学真题
业务课名称:803经济学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
1.消费价格弹性“
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
二、简答
1.生产要素最优化原则
2.需求影响因素,用个人需求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
3.宏观经济学中有哪些理论与“期望”相关,简要描述
三、计算题
1.垄断厂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3,Q=20-P
(1)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另外一个厂商也加入市场,边际成本为6,原来的厂商边际成本仍是3,Q1+Q2=20-P,用古诺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产量,利润。
(3)问从(1)(2) 中得出什么结论
(4)比较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的经济效率。
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真题(附答案)辨别分析题(本题20分,每小题5分)(说明:请对下列说法正确、错误或不确定做出判断,并作简要解释,没有解释不得分)。
1. 电脑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电脑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电脑的供给量。
2. 在产量和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之间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但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量来增加总的经济福利。
3. 政府扶贫部门可以选择向穷人直接发放现金,也可以选择由赈济处向贫困人群免费供餐,两种帮助穷人的办法中,前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4. 一个经济体可以保持充分就业状态,使其失业率为零。
一、简答题(本题20分)假设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50件衬衣,或1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够生产50件衬衣或5台电脑。
1. 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平均分配时间于两种物品的生产,在图中标出此时的生产安排。
2. 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两个国家关于衬衣和电脑的生产和消费安排是怎样的?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请通过比较贸易前后两国的生产与消费安排,加以解释说明,并在图中标出。
两个国家可以交易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请解释。
3. 假设中国的生产率赶上了美国,因此,一个中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50件衬衣或10台电脑,你预期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是怎样的?中国生产率的这种进步将如何影响两国居民的经济福利?4. 现仅考虑更普遍的贸易情形下衬衣贸易。
当中国纺织品业扩张时,衬衣的世界供给增加降低了衬衣的世界价格。
请画图来分析这种价格变动如何影响像美国这样的纺织品(衬衣)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如何影响像多米尼加共和国这样的纺织品(衬衣)出口国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哪一个国家会更欢迎中国纺织品行业的扩张?二、简答题(本题15分)假定某地方政府为了让穷人能够租得起房屋,对房屋租赁市场实施了限制性租金上限政策,即规定了房东向房客收取的租金上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考研真题的命题
1.关注宏观经济热点问题
一些高校,最后一道论述题一般为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宏观经济现实问题,并要求考生就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主张等。
在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就考到了美国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
相关的考题很多,例如:
●2010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4.4%,11月份同比增长5.1%,创28个月以来的新高。
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民政部门相继宣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以缓解近期粮食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同时,中央银行也在两个月内连续采取了提高存货款利率和三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
(1)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会对我国的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考研]
●媒体常说食品(或任何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试用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来评论前述结论。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11年考研]
所谓经济热点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含义是指当年经济社会发生的事件,比如欧洲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第二方面含义是指经济学术热点讨论,比如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等。
这两方面有可能重叠,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前者类似于时事,知识性强,后者类似评论,学术性强。
这两点在考试中都有体现。
一般的解题思路包括:①分析理论;②解读当前经济形势;③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评论和政策建议。
虽然常考经济热点,但是不是简单的考察经济事件的内容,而是以“热点与重点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命题。
另外,热点不一定就是当年的,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复习建议:
仅仅看考研指定参考书目,复习一些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花费时间总结一些专题热点,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多看一些经典的经济类期刊杂志,一些不错的期刊论文可打印下来,予以归纳总结,也许对应付最后一道大题很管用。
2.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虽然各院校历年试题之间存在差异,但是,考核的还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并强调学以致用,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经济现象。
例如:
●2010年初中国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可能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考研]
●上海一家电力公司开始实行晚上用电0.3元每度,比白天便宜。
问电力公司这种做法是价格歧视吗?是哪种价格歧视?这样做可以增大消费者福利和厂商的效益吗,为什么?[复旦大学2009年考研]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温室效应尤为突出。
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根据科斯定理,应该如何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有哪些难题?[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考研] 这些题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命题思路:以经济现实为题材,考核理论的内容和运用。
每道题的
基本解题思路都是由两部分构成:①阐述理论的内容;②运用理论解释经济现实。
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学以致用的特色。
复习建议:
考生要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只有理论知识掌握了,才能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现象。
另外,考生要学会思考,不断的尝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经济现象,做个有心人。
同时,还要多关注一些财经类新闻,对于一些重要政策以及相关事件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考察不同学派的观点并进行比较
与微观经济学不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派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差异很大。
考察不同学派的观点是经济学专业考研试题的一个趋势,望考生予以重视。
例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考研]
●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的实际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宏观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加以解释。
[南开大学2011年考研]
●论述货币供给增加对产出与价格的影响。
[南京大学2011年考研]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同一年出的这三道考题非常相似,甚至答案可以说是一样的。
可以说,这种类型的考题非常具有代表性,要求利用不用学派的观点来分析某一个现象或某一个事件的影响。
复习建议:
要学好宏观经济学,一定要对宏观经济思想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在理解各宏观经济学派理论时会感觉到很大的难度。
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适当地看相关的教材,如方福前教授所着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注重考察考生的图形分析能力
利用图形来分析某个经济学原理、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是经济学专业考研试题的一个趋势。
例如:
●请画图说明政府决定对产品A征收消费税(从量税),并且将从该产品上征得的税收全部返还给消费者,这样做会对消费者的福利带来什么影响?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山大学2011年考研]
●什么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画图说明微观经济学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的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考研]
这种类型的考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将图形画出来,然后结合经济学原理予以解释图形,其中就包括图形的变化分析。
也就是说,在解题过程中,既要画出相对的图形,还需要用文字来解释图形,利用图形和文字的结合来分析经济学理论。
复习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考题,首先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对图形予以重视,对于核心图形,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好是自己在纸上画几篇,脑海中有一个很清晰的图形印象。
另外,除了会画图,还要学会用文字分析和解释图形。
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平时加强训练,通过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