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919经济学原理(1994—2011全套)考研 真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经济学(1998年)

二O一二年二月于南京

南京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题4分)

1、消费者均衡

2、边际产品价值

3、经济租

4、个人收入

5、绝对收入假说

6、剑桥方程

二、简答题(共48分,每题6分)

1、要素报酬递减法则说明了什么?

2、导致需求法则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实行第三级价格差别的条件及主要做法是什么?

4、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边要素的需求是怎么决定的?

5、在价格水平、利息率不变时总产出如何决定?

6、根据平方根定理,交易货币需求主要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

7、在利率和产出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8、通货膨胀和失业有怎样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28分,每题14分)

1、试述市场结构实证分析的规范含义。

2、通过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讨论总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南京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约束下,各商品的价格既定时,

追求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和满足程度最大化得到的一种无意再改变任何商品消费量的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理性的消费者即不会增加对任一商品的购买,也不会减少对任何商品的购买量,达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对消费者均衡状态条件的描述有两种方法:

⑴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精确量化并加总计算。它们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约束是:①

2

211P MU P MU ==……λ;② P 1Q 1+P 2Q 2+……+P n Q n =I 。 其中MU i 为第i 种商品的边际效用(MU i =i

i Q TU ∆∆),P i 为第i 种商品价格;λ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常数),I 为总收入,该条件表示:当消费者均衡时,最后一元货币用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得到的总效用增量都相等,且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样一来,消费者无论多增加任何产品的消费,所得的效用增加程度都一样,与付出一元的效用损失程度相等。因此,消费者不会再去改变现有消费量。同时②式保证了既定收入约束下的消费量最大化。

⑵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之间只能比较排序,不能精确量化。其均衡条件为:

① MRS XY =Y X P P ;② P X Q X +P Y Q Y =I 。 其中MRS XY 为商品X 对商品Y 的边际替代率(MRS XY =

MRS XY 为无差异曲线U 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在U 与I 相切处 点,消费者实现了既定收入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此时,U MRS XY =Y X P P ;又由MRS XY =Y X MU MU ,所以该表达式与X X P MU =Y

Y P MU 表达式本质上是一致的。消费者均衡在此条件下达到一致。

2、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能够带来总收益的增量是多少,用VMP 表示。数学表达式为VMP f =P·MP f 。 其中,P 表示产品的价格,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以P 即为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MP f 是要素f 的边际产量(一单位要素f 投入生产,能带来的产品产量的增量)。边际产品价值通常在厂商决定投入多少要素生产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均衡时,被当作单位要素的边际收益大小。厂商遵循“MC f =MR f ”的原则来确定最优要素投入两,如该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则可知MC f =P f (要素价格)。所以,均衡条件为:P f =VMP f ,由此决定了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因为MP f 是要素需求量的函数,即MP f =MP f (Q),所以由P f =VMP f = P·MP f (Q)可得要素的需求函数Q f =f(P f )。

3、经济租:经济租是指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中超过转移支付的那一部分收益。转移支付是指能够保证该部分要素不被投入到其它行业或领域中去的所必须支付的最少报酬,实质上可理解为适用该部分要素的机会成本。例如,市场上有A,B 两类工人,A 类为熟练工,他们要求的工资为1000元,B 类为半熟练工,他们可以接受的工资为800元,而某厂商由于其商品的需求极大,所以急需扩大产量以达到均衡产量,

需要雇佣A,B两类的全部工人,他在支付A类工人1000元工资的同时,不得不也支付B类工人1000元工资,而B类工人因此多获得的200元工资即为经济租。

经济租也可以被认为是生产者期望得到的产品收入(上例中为B工人的劳动)与实际得到的产品收入之间的差额,也就是生产者剩余。

4、个人收入:个人收入是宏观经济的五个经济总量指标之一,它是指:国民收入中除

去转移支付再加上转移收入的那一部分收入,用PI表示。PI仍是宏观的总量概念,是全体国民的收入的加总统计,不是微观经济变量。用PI再减去个人所得税部分,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PI是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和经济运行状态的反映。

5、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乃至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核心

所谓绝对收

为:C=C0+cY d。其中C为现期的消费量;C0为

自发性消费(即无论有无收入都要之处的消费

量);c为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增加一单位后的

消费增加量);Y d为可支配收入(在简单经济

下Y d=Y)。如图可知: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

增加,呈现以下特点:①0

量小于收入的增量。②由APC=c

Y

C

Y

C

d

d

+

=0,

⑴APC>c;⑵APC(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

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

在以上的绝对收入假说基础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国民产出水平决定的整个理论体系,但由于其假设与长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不吻合(即“消费之谜”)而受到了广大经济学家的批评。凯恩斯后来用绝对收入假说为依据,论证了长期消费函数,解释了“消费之谜”。

6、剑桥方程:剑桥方程是剑桥学派用来解释货币需求量受到哪些因素决定的理论模型,

其表达式为:M=K·P·Y。其中M为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总数量,K为用于交易的货

币总收入货币数量的比例(K=

V

1

,V为流通速度)。P为总价格水平,Y为总产出水平。

剑桥学派认为:货币总需求量与K,P,Y成正比,而短时间内,K由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不易改变,Y在短期内也不易改变。最活跃易变的因素是P。

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价格水平。因此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

M

M

)大于价格的上涨速度(

P

P

)而引起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