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 版 含

答案)

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周上等间距分布着三个电荷量均为q 的点电荷a 、b 、c ,其中a 、b 带正电,c 带负电。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23kq

B .c 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22

33kq

R

C .a 、b 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为

2

3kq

R

,方向由O 指向c D .a 、b 、c 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为22kq

R

,方向由O 指向c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根据几何关系得ab 间、bc 间、ac 间的距离

3r R =

根据库仑力的公式得a 、b 、c 间的库仑力大小

22

223q q F k k r R

==

a 受到的两个力夹角为120?,所以a 受到的库仑力为

2

23a q F F k R

==

c 受到的两个力夹角为60?,所以c 受到的库仑力为

2

2

333c kq F F R

== 选项A 错误,B 正确;

C .a 、b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根据电场强度定义有

02

q E k

R = a 、b 带正电,故a 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是由a 指向O ,b 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是由

b 指向O ,由矢量合成得a 、b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

2q E k R

=

方向由O →c ,选项C 错误;

D .同理c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02q

E k R

=

方向由O →c

运用矢量合成法则得a 、b 、c 在O 点产生的场强

22q

E k R

'=

方向O →c 。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 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ABC ,A 、C 两点为轨道的最高点,B 点为最低点,圆心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1的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2的带电小球从轨道A 处无初速度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运动到

B 2gR B .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 .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少mgR

D .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k 12

2

q q R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带电小球q 2在半圆光滑轨道上运动时,库仑力不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

212

B mgR mv =

解得:

2B v gR

故A 正确;

B.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2v a g R

==

故B 错误;

C.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库仑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故C 错误;

D.小球到达B 点时,受到重力mg 、库仑力F 和支持力F N ,由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22B

N q q v F mg k m R R

--=

解得:

12

23N q q F mg k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122

3q q mg k

R + 方向竖直向下,故D 正确.

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倾斜的光滑绝缘杆,轻质绝缘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带正电的小球A ,球A 套在杆上,杆下端固定带正电的小球B 。现将球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距离x 0到达最低点,此时未与球B 相碰。在球A 向下运动过程中,关于球A 的速度v 、加速度a 、球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E 、两球的电势能E p 随运动距离x 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有( )

A .

B .

C .

D .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令A 、B 小球分别带电量为1q 、2q ,释放A 球时A 、B 间距为r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 A .在小球A 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加速阶段有

12

2

sin ()kq q ma mg θKx r x =-

--

减速阶段有

12

2

sin ()kq q ma Kx mg θr x =

+--

所以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越向下运动,弹力和电场力越大,所以减速阶段速度减小的更快,速度减为零的时间更短,和加速阶段不对称,A 错误;

B .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

122

sin ()kq q K

a g θx m r x m

=-

-- 对a 求导则

1232d d ()kq q a K x m r x m

=-- 则加速阶段,加速度随着运动距离x 的增加而减小,且加速减小得越来越快(即a -x 曲线越来越陡峭)。 同理,减速阶段

122sin ()kq q K

a x g θm r x m =

+--

123

2d d ()kq q a K

x m m r x =-- 在减速阶段加速度运动距离x 的增加而减加而增大,且加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即a -x 曲线越来越平缓),故B 错误;

C .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由于要克服电场力做功,所以球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E 逐渐减小,越靠近B 小球,电场力越大,机械能减小的越快,所以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大,C 正确;

D.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逐渐增大,越靠近B小球,电场力越大,电势能增大的越快,所以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大,D正确。

故选CD。

4.如图所示,A、B两点有等量同种正点电荷,AB连线的中垂线上C、D两点关于AB对t 时刻,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C点以初速度v0沿CD方向射入,点电荷只受电场称,0

力。则点电荷由C到D运动的v-t图象,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AB是同种电荷,所以连线中点的场强为零,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其间有一点电场强度最大,所以粒子从C点向中点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可能一直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5.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上固定一带电小球A,将带电小球B用轻质绝缘丝线悬挂在A的正上方C处,图中AC=h。当B静止在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方向时,A对B的静电力为B 所受重力的0.5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两球均可看作点电荷)()

A.此时丝线长度为

2 2

L

B.以后由于A漏电,B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运动,到θ=0°处A的电荷尚未漏完,在整个漏电过程中,丝线上拉力大小保持不变

C.若保持悬点C位置不变,缓慢缩短丝线BC的长度,B球运动轨迹在最初阶段为圆弧

D.若A对B的静电力为B所受重力的3

倍,要使B球依然在θ=30°处静止,则丝线BC

的长度应调整为

3

3

h或

23

3

h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A对B的静场力为B所受重力的0.5倍,B静止时丝线BC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

处于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AB与BC互相垂直,此时丝线长度为

3

2

h,选项A错

误;

B.而由三角形相似可知

G F T

h AB BC

==

则在整个漏电过程中,丝线上拉力T大小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

C.以C点为原点,以CA方向为y轴,垂直CA方向向右为x轴建立坐标系,设B点坐标为(x,y),则由几何关系

cos sin

x hθθ

=?

tan

x

y θ=

消掉θ角且整理可得

2

222

(cos)

x y h BC

+==

θ

缓慢缩短丝线BC的长度,最初阶段BC的长度变化较小,B球运动轨迹在最初阶段为圆弧,选项C正确;

D .若A 对B 的静电力为B

所受重力的

3

3

倍,则B 静止在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θ=30°时,对B 受力分析,G 、F 与T ,将F 与T 合成,则有

G F AC AB

= 解得

3F AB h h G =

=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2

2232cos30h h BC BC h =+-???(

) 解得

BC =

33h 或233

h 选项D 正确。 故选BCD 。

6.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固定放置两个小球1和2,它们的质量相等,电荷量分别为1q 和2q (12q q ≠).球1和球2的连线平行于电场线,如图所示.现同时放开球1和球2,于是它们开始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球1和球2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任意有限值,则两球刚被放开时,它们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B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ABC 【解析】 【详解】

AC .当两球的电性相同时,假定都带正电,则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12

121kq q Eq l a m +

=

12222kq q Eq l a m

-

=

由于l 可任意取值,故当1

2kq E l

>

时,加速度1a 、2a 方向都是向右,且1a 、2a 的大小可相

等,也可不相等,故AC正确;

B.再分析1a和2a的表达式可知,当1

2

kq

E

l

<时,

1

a和

2

a方向相反,大小则一定不相等,故B正确;

D.将小球1和小球2视作为一个整体,由于12

q q

≠,可判断它们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必然是不为零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它们的合加速度也必然是不为零的,即不可能出现两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故D错误。

故选ABC.

7.如图,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A和q 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θ1与θ2(θ1>θ2)。两小球突然失去各自所带电荷后开始摆动,最大速度分别为v A和v B,最大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则()

A.m A一定大于m B

B.q A一定小于q B

C.v A一定大于v B

D.E k A一定大于E k B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对小球A受力分析,受重力、静电力、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1

tan

A

F

m g

θ=

故:

1tan A F

m g θ=

?

同理,有:

2

tan B F

m g θ=

?

由于θ1>θ2,故m A <m B ,故A 错误;

B .两球间的库仑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相等,与两个球是否带电量相等无关,故B 错误;

C .设悬点到AB 的竖直高度为h ,则摆球A 到最低点时下降的高度:

111

1

(1)cos cos h h h h θθ?=

-=- 小球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2

12

A A A A m g h m v ?=

解得:

2A A v g h =??

由于θ1>θ2,A 球摆到最低点过程,下降的高度△h A >△h B ,故A 球的速度较大,故C 正确;

D .小球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mg △h =E K

(1cos )(1cos )tan k FL

E mg h mgL θθθ

=?=-=

- 其中L cos θ相同,根据数学中的半角公式,得到:

1cos (1cos )cos ()cos tan tan sin 2

k FL E FL FL θθ

θθθθθ-=

-==? 其中FL cos θ相同,故θ越大,动能越大,故E kA 一定大于E kB ,故D 正确。

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P 点,另一带正电小球M 固定在带电小球的左侧,小球平衡时,绝缘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且两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关于悬挂小球的电性和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正电,

mg tan θ

B .正电,mg tan θ

C.负电,mg tan θD.负电,

mg ta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 M带正电,两球相斥,故小球带正电;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可知,F=mgtgθ,故选B.

【点睛】

对于复合场中的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其解决方法和纯力学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适用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法.

9.如图所示,光滑绝缘半球形的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1、2的电荷分别为Q1、Q2,其中小球1固定在碗底A点,小球2可以自由运动,平衡时小球2位于碗内的B位置处,如图所示.现在改变小球2的带电量,把它放置在图中C位置时也恰好能平衡,已知AB弦是AC弦的两倍,则()

A.小球在C位置时的电量是B位置时电量的一半

B.小球在C位置时的电量是B位置时电量的四分之一

C.小球2在B点对碗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2在C点时对碗的压力大小

D.小球2在B点对碗的压力大小大于小球2在C点时对碗的压力大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对小球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2受重力、支持力、库仑力,其中F1为库仑力F 和重力mg的合力,根据三力平衡原理可知,F1=F N.由图可知,△OAB∽△BFF1

设半球形碗的半径为R ,AB 之间的距离为L ,根据三角形相似可知,

1F mg F

OA OB AB

== 即

1F mg F

R R L

== 所以

F N =mg ①

L

F mg R

=

② 当小球2处于C 位置时,AC 距离为

2

L

,故 '1

2F F =

, 根据库仑定律有:

2

A B

Q Q F k

L = '21()2

A C Q Q F k

L = 所以

1

8

C B Q Q = , 即小球在C 位置时的电量是B 位置时电量的八分之一,故AB 均错误;

CD .由上面的①式可知F N =mg ,即小球2在B 点对碗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2在C 点时对碗的压力大小,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0.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金属细圆环半径为R ,圆环的最高点通过长为L 的绝缘细线悬挂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小球,已知圆环所带电荷量均匀分布且带电荷量与小球相同,均为Q (未知),小球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 (未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 =3

mgR kL ,F =mgR L B .Q =3

mgL kR ,F =mgR L C .Q =3

mgR kL ,F =mgL R D .Q =3

mgL kR

,F =mgL R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于圆环不能看成点电荷,采用微元法,小球受到的库仑力为圆环各个点对小球库仑力的合力,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Fsin mg θ=,其中=

R sin L θ,解得mgL

F R

= 设圆环各个点对小球的库仑力的合力为F Q ,水平方向上有2

2Q Q Fcos F k cos L

θθ==,解得

3

mgL Q kR =

,故D 项正确,ABC 三项错误.

11.如图所示,导体球A 与导体球壳B 同心,原来都不带电,也不接地,设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为E M 和E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使A 带电,则E M ≠0,E N =0

B .若使B 带电,则E M ≠0,E N ≠0

C .若使A ,B 两球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则E M ≠0,E N =0

D .若使A 球带电,B 球接地,则

E M =0,E N =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如果A 带电,则会感应

B 内部带异种电荷,外部电性与A 相同,那么E M ≠0,E N ≠0;故A 错误;

B .如果B 带电,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E 内=0,即E M =0,E N ≠0,B 错误;

C .如果A 、B 带等量异种电荷,A 与B 的静电感应使B 外表面恰好无电荷量,则E M ≠0,E N =0,故C 正确;

D .如使A 球带电,B 球接地,是接地屏蔽,

E M ≠0,E N =0,D 错误。

12.如图所示,小球A 、B 质量均为m ,初始带电荷量均为+q ,都用长为L 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的竖直墙上O 点,A 球紧靠绝缘的墙壁且其悬线刚好竖直,球B 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而静止.如果保持B 球的电荷量不变,使小球A 的电荷量缓慢减小,当两球间距缓慢变为原来的

1

3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

B 受到细线的拉力增大 B .小球B 受到细线的拉力变小

C .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不变

D .小球A 的电荷量减小为原来的

127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小球B 受力如图所示,两绝缘线的长度都是L ,则△OAB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保持B 球

的电量不变,使A 球的电量缓慢减小,当两球间距缓慢变为原来的

1

3

时,θ变小,F 减小; 线的拉力T 与重力G 相等,G =T ,即小球B 受到细线的拉力不变;对物体A :

cos()22

A A T G F πθ

=+-

则θ变小,T A 变小;故AB 错误;

CD.小球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当两球间距缓慢变为原来的1/3时,由比例关系可知,库仑力变为原来的1/3,因保持B 球的电量不变,使A 球的电量缓慢减小,由库仑定律

2

A B

Q Q F k

r 解得:球A 的电量减小为原来的

1

27

,故C 错误,D 正确;

13.如图所示,16个电荷量均为+q(q>0)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若将圆周上P 点的一个小球的电荷量换成-2q ,则圆心 0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A .22kq

R

,方向沿半径向左 B .2

2kq

R ,方向沿半径向右 C .2

3kq

R ,方向沿半径向左 D .

2

3kq

R ,方向沿半径向右 【答案】D 【解析】

该点场强可以看成是与P 对称的那个电荷+q 和P 点的电荷-2q 在该点场强的叠加,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得+q 的点电荷在圆心O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

q

k R ,方向向右,点电荷-2q 在圆心O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2q k R ,方向向右,所以叠加来是2

3q

k R ,方向沿半径

向右.故选择D.

【点睛】该题考查了场强叠加原理,还有对对称性的认识.由于成圆周对称性,所以如果没改变电荷之前肯定圆心处场强为0,而该点场强是所有电荷在该点场强的叠加,可以把这些电荷归为两类:一种是要移去的电荷,另一种是其他电荷.不管怎样,总之这两种电荷产生的合场强为0,所以只要算出改变的电荷在该点的场强和与它对称的电荷的场强即

可得到.

14.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的半圆形轨道ABC ,A 点与圆心等高,B 点在圆心正下方,轨道固定于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两个带等量同种电荷小球刚好能静止在轨道的A 点和B 点.己知两小球质量皆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带正电

B .小球的带电量为mg/E

C .小球的带电量为2mg

k

D .在A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于在B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若两球均带正电,则球B 不能平衡,则小球带负电,选项A 错误;对小球A 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0

cos45mg F =库;对小球B 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

0cos45qE F =库;解得mg=qE ,则 q=mg/E ,选项B 正确;根据对A 竖直方向的方程0

cos45mg F =库,即20245(2)mg R =,解得22mg q R k

=C 错误;对AB 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2NA F Eq =,2NB F mg = 因mg=qE 可知,在A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等于在B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选项D 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列方程;注意轨道对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

15.两个等量异种电荷A 、B 固定在绝缘的水平面上,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俯视图如图所示。一固定在水平桌面的足够长的光滑绝缘管道与A 、B 的连线垂直,且到A 的距离小于到B 的距离,管道内放一个带负电小球P(可视为试探电荷),现将电荷从图示C 点静止释放,C 、D 两点关于O 点(管道与A 、B 连线的交点)对称。小球P 从C 点开始到D 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B.经过O点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也最大

C.O点的电势能最小,C、D两点的电势相同

D.C、D两点受到的电场力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电场分布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带电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选项A 错误;

B.经过O点的速度最大,沿着光滑绝缘管道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选项B错误;C.带电小球P在O点的电势能最小,C、D两点的电势相同,选项C正确;

D.C、D两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不同,故电场力不同,选项D错误。

故选C。

二、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6.如图所示的绝缘细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1/6圆弧段杆与水平段杆和粗糙倾斜段杆分别在A、B两点相切,圆弧杆的圆心O处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现有

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带负电小球穿在水平杆上,以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8

3 gR

的速度通过A点,小球能够上滑的最高点为C,到达C后,小球将沿杆返回.若

∠COB=30°,小球第一次过A点后瞬间对圆弧细杆向下的弹力大小为8

3

mg,从A至C小球

克服库仑力做的功为23

mgR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动能;

(2)小球在C点受到的库仑力大小;

(3)小球返回A点前瞬间对圆弧杆的弹力.(结果用m、g、R表示)

【答案】(1)56mgR (2)34mg (3)

【解析】 【分析】

(1)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第一次到达B 点时的动能.

(2)小球第一次过A 点后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列式.由几何关系得到OC 间的距离,再由库仑定律求小球在C 点受到的库仑力大小.

(3)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球返回A 点前瞬间的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求解小球返回A 点前瞬间对圆弧杆的弹力. 【详解】

(1)小球从A 运动到B ,AB 两点为等势点,所以电场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

02

11cos602

KB A mgR E mv --=-

代入数据解得:5

6

KB E mgR =

(2)小球第一次过A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2A v Qq

N k mg m R R

+-=

由题可知:8

3

N mg =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2Qq

k

mg R

= 由几何关系得,OC 间的距离为:

cos30R r R =

=?

小球在C 点受到的库仑力大小 :

22Qq Qq

F k

k r ==????

联立解得3

=

4

F mg 库 (3)从A 到C ,由动能定理得:

2

102

f A W mgR W mv ---=-电

从C 到A ,由动能定理得:

212

f A W mgR W mv +=

'-电

由题可知:22

W mgR -=

电 小球返回A 点时,设细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大小为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2A

v Qq N k mg m

R R

'-'+=

联立以上解得: (

283

N 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返回A 点时,对圆弧杆的弹力大小为(

283

mg -,方向向

下.

17.(1)科学家发现,除了类似太阳系的恒星-行星系统,还存在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直径)都远

小于两星体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它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处理.已知某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0,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 .

①求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线速度大小v ;

②如果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质点相距为r 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为

12

p m m E G

r

=-,求该双星系统的机械能. (2)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往往存在奇妙的相似性.对于氢原子模型,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形成类似天文学中的恒星-行星系统,记为模型Ⅰ.另一种模型认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并非绕核旋转,而是类似天文学中的双星系统,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依靠库仑力作用使它们同时绕彼此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为模型Ⅱ.假设核外电子的质量为m ,氢原子核的质量为M ,二者相距为r ,静电力常量为k ,电子和氢原子核的电荷量均为e .已知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的点电荷相距为r 时,它们之间的电势能的表达式为12

p q q E k

r

=-. ①模型Ⅰ、Ⅱ中系统的能量分别用E Ⅰ、 E Ⅱ表示,请推理分析,比较E Ⅰ、 E Ⅱ的大小关系; ②模型Ⅰ、Ⅱ中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

速度分别用v Ⅰ、v Ⅱ表示,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研究采用模型Ⅰ的方案,请从线速度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

【答案】(1)①v =②202M G L -(2)①2

-2ke r

②模型Ⅰ的简化是合理的

【解析】

(1)① 22

002/2

M M v G L L =,解得 v =

②双星系统的动能22

00k 0012222GM GM E M v M L L =?==

,双星系统的引力势能20P GM E L =-,该双星系统的机械能E=E k +E p =2

02M G L - (2)①对于模型Ⅰ:22I 2mv ke r r =,此时电子的动能E k Ⅰ=2

2ke r

又因电势能2pI e E k r =-,所以E Ⅰ= E k Ⅰ+E p Ⅰ=2

-2ke r

对于模型Ⅱ:对电子有:22121mv ke r r =, 解得 22

112

mv r r ke

= 对于原子核有:22222Mv ke r r =, 解得 22

222

Mv r

r ke = 因为r 1+r 2=r ,所以有2222

1222

+mv r Mv r

r ke ke

= 解得E k Ⅱ=222

1211222ke mv Mv r

+=

又因电势能2p

e E k r =-Ⅱ

,所以E Ⅱ= E k Ⅱ+E p Ⅱ=2

-2ke r

即模型Ⅰ、Ⅱ中系统的能量相等,均为2

-2ke r

②解法一:

模型Ⅰ中:对于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有22I I 2=mv ke m v r r ω=,解得2

I 2

=ke v m r

ω 模型Ⅱ中:

对电子有:2

2II 1II 21=mv ke m v r r ω=, 解得2

II 21=ke v m r

ω 对于原子核有:22

222

=ke Mv M v r r ω=

, 因ω1=ω2,所以mv Ⅱ=Mv

又因原子核的质量M 远大于电子的质量m ,所以v Ⅱ>>v ,所以可视为M 静止不动,因此ω1=ω2=ω,即可视为v Ⅰ=v Ⅱ.故从线速度的角度分析模型Ⅰ的简化是合理的. ②解法二:

模型Ⅰ中:对于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有22I 2mv ke r r =

,解得I v

模型Ⅱ中:

库仑力提供向心力:2

22122=ke mr Mr r

ωω== (1)

解得

12=r M r m

; 又因为r 1+r 2=r 所以1=M r m M + 2=m

r m M

+

带入(1)式:ω=

所以:1v r ω=Ⅱ2

v r ω=又因原子核的质量M 远大于电子的质量m ,所以v Ⅱ>>v ,所以可视为M 静止不动;故从线速度的角度分析模型Ⅰ的简化是合理的.

18.(1)科学家发现,除了类似太阳系的恒星-行星系统,还存在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直径)都远小于两星体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处理.已知某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0,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 . 求: ①该双星系统中星体的加速度大小a ; ②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

(2)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往往存在奇妙的相似性.对于氢原子模型,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形成类似天文学中的恒星-行星系统,记为模型Ⅰ.另一种模型认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并非绕核旋转,而是类似天文学中的双星系统,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依靠库仑力作用使它们同时绕彼此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为模型Ⅱ.已知核外电子的质量为m ,氢原子核的质量为M ,二者相距为r ,静电力常量为k ,电子和氢原子核的电荷量大小均为e .

①模型Ⅰ、Ⅱ中系统的总动能分别用E k Ⅰ、 E k Ⅱ表示,请推理分析,比较E k Ⅰ、 E k Ⅱ的大小关系;

②模型Ⅰ、Ⅱ中核外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用T Ⅰ、T Ⅱ表示,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研究采用模型Ⅰ的方案,请从周期的角度分析这样简化处理的合理性.

【答案】(1) ①02GM a L = ②2T = (2) ①2

k k II =2ke E E r

=Ⅰ ②T T ⅠⅡ为M >>m ,可得T Ⅰ≈T Ⅱ,所以采用模型Ⅰ更简单方便.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

002GM M a L

=

解得0

2

GM a L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