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之古诗文系列 讲+练 咸阳城东楼 课件—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诗人善于思索,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把风 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于诗中。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咸阳城东楼》作者_许__浑___,字用晦,一作仲 晦,润州丹阳人,_唐___代诗人。晚年归润州丁 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 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之作,句法圆熟工稳, 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_丁__卯___体”。
4.颈联中的“秦苑”“汉宫”让诗人联想到了 什么?
山雨将到,鸟雀仓皇逃入遍地绿芜中,秋蝉躲 在高林黄叶中悲鸣,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 尽的联想——昔日的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 黄叶满林,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5.试赏析尾联中的“莫问”“流”。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 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反思历 史的教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系统复习
【原文再现】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文题解读】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楼,咸 阳古城楼。
宦游在外,思念家乡 咸阳城东楼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愁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主旨点睛】
诗人通过对登楼所观之景的描写,营造出萧条 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作 者历史沧桑、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 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 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于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 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 艺术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人教部编版版初三总复习:文学常识和诗句

部编版语文人教部编版版初三总复习:文学常识和诗句七上1.朱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有“诗仙”之称。
他写的诗富有浪漫情感。
和杜甫并称“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4.史铁生,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5..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6.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7.《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出自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
熟记课文31页的敬辞与谦辞。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一句话概括: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朝花夕拾》共十篇,分别简要概括主题:(夹叙夹议)《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原因)《阿长与山海经》(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最厌恶的情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五猖会》(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无常》(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父亲的病》(揭露了庸医害人的实质)《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生活,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藤野先生》(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范爱农》(追叙作者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期末复习之古诗文系列 讲+练 《商山早行》 九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 群群鸭和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里嬉戏。
【结构图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异乡
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孤独寂寞 思念家乡
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主旨点睛】
本诗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 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失意和无奈。
【背景信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 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 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 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他自长安赴隋县, 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 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 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又 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 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或: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 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 乡之悲。
19.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 妙处。
示例一: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梦境中 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色,含 蓄而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 切心情。
示例二: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梦境中故乡回 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 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 见其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shāng)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
部编版九年级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全套

部编版九年级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全套
第15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九上)
续表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16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九上)
续表
续表
第17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九上)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18篇鱼我所欲也《孟子》
(九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
(九下)
续表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续表
第20篇曹刿论战《左传》
(九下)
续表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九下)
续表
(九下)
续表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续表
续表
续表
(课标推荐教材未选篇目)
续表。
2020年秋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五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专项复习(五)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
1.《沁园春·雪》作者是毛泽东,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5.《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行路难》(其一)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给予同情,故其作此诗答谢。
7.《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朝代)宋江(人名)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8.《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体裁)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9.《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10.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朝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二、名著阅读。
(一)《艾青诗选》1.阅读《树》,完成后面题目。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诗歌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完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基础知识积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基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余挐一小舟:挐(ráo)通“桡”,持引申为撑、划。
二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3.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5.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7.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8.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作动词,唱歌。
9.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10.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1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12、拥毳(cuì)衣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13、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14、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6)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庐陵欧阳修也。
3.省略句:(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五、一词多义属:(1)隶属、归属(司合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2)类,种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3)相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4)部下(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5)同“嘱”,嘱托,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6)(zhǔ)连接(属引凄异,空谷传响)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禁(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5)胜利(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陈涉世家》)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上枢密韩太尉书》)(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岳阳楼记》)(4)整个(通计一舟《核舟记》)(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世说新语·孔融展辩才》)(6)贯通(中通外直《爱莲说》)(7)通向,连通(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具:(1)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具有,具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准备饭食或酒席(故人具鸡黍)《过故人庄》(4)准备(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5)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则有去国怀乡)(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学问点汇总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妩媚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重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体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XXX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XXX,引很多好汉竞折腰。
(5) 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似(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似(许多)白象在奔走。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好汉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XXX,引很多好汉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是XXX,“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二、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雨说》的是郑愁予,是XXX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仆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一、重点字词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二、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星星变奏曲》的是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体常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1. 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即引论-- 本沦-- 结论) 。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强。
2、小说常识:(1) 、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文学常识:1.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3、莫泊桑(1850-1893 ),法国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
4、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著成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当时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以北宋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阶级统治的腐朽,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5、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6. 罗贯中(约1330 -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简历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7.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没有最后完稿。
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三、文言文模块:(一)、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2、用课文语句填空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 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 “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 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 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 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8.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
(以物喜,以己悲。
)9. 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1.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4.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5.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16. 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17.(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1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0、“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2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3、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
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翻译:(二)醉翁亭记一、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2、【峰回路转】3、【醉翁之意不在酒】4、【水落石出】5、【山肴野蔌】6、【风霜高洁】7、【前呼后应】二、理解默写。
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三、阅读理解1、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2、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