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7•【字号】枣政办字〔 2015〕18 号•【施行日期】2015.04.17•【效力等级】•【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土地资源正文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枣政办字〔2015〕18号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4月17日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做好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等上级文件精神,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工作目标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深入开展“保护责任社会化、基本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永久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水平,做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

(二)基本原则1.永久性原则。

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选址项目确实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

2.质量保证原则。

充分利用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和耕地地力评价等成果,结合耕地实际使用情况,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最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

最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枣庄市薛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调整完善)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1)第一节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第二节规划实施面临的形势 (5)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6)第一节调整完善指导思想 (6)第二节调整完善目的 (6)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6)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 (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0)第五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11)第一节“三线”划定情况 (11)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12)第六章附表 (14)附表1薛城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14)附表2薛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15)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第一节规划实施评估情况一、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规划》明确,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5297.4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958.90公顷以上,园地面积不少于2244.62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2465.55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572.95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057.47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726.3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952.89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31.09公顷之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165.1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1736.48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3.60平方米以内。

二、现行规划实施情况(一)总量指标实施情况1.耕地保有量2014年全区耕地为26196.88公顷,超出规划目标899.46公顷。

《规划》实施以来,全区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提高耕地质量。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原则,强化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到2020年薛城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958.90公顷。

山亭2024年规划

山亭2024年规划

山亭2024年规划山亭,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

2024年规划着眼于全面推动山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幸福生活。

一、经济发展1.1 产业升级山亭区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以绿色环保、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2 农业振兴山亭区将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1.3 智慧城市建设山亭区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物流网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二、社会事业2.1 教育兴区山亭区将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区域发展。

2.2 医疗健康山亭区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促进民众健康。

2.3 社会福利山亭区将加强社会福利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养老、救助等福利服务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生态环境3.1 生态保护山亭区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

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3.2 绿色出行山亭区将推动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3 生态旅游山亭区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出丰富的旅游产品。

借助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2024年规划是山亭区未来发展的总体蓝图,希望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山亭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

期待未来,山亭的发展必将蒸蒸日上,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和活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0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0号枣庄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枣政呈〔2023〕1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枣庄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化旅游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枣庄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3.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8.2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81.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27.17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6.58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山水对望、多廊通绿心,中心引领、组团促发展”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山亭区拆迁计划

山亭区拆迁计划

山亭区拆迁计划一、山亭区拆迁计划,2018年重大项目规划。

规划至2020年,我山亭区将有18个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项目总规模2315.59公顷(1)新泰至台儿庄高速公路枣庄段工程总规模169.99公顷。

(2)G518日定线山亭城区段改线工程总规模63.00公顷。

(3)S103济枣线山亭区凫城至市中区曾店段改建工程(原省道S244枣徐线)总规模47.81公顷。

(4)S321枣梁线北转盘至滕州木石段改建工程(原S345枣济线木石至北转盘段改建工程)总规模20.53公顷。

(5)S320北留线山亭区枣树岭至滕州市前王晁段改建工程总规模110.44公顷。

(6)S238店韩路山亭城区段改线工程总规模57.00公顷。

(7)北留线北庄至枣树岭大中桥路面工程(G518)总规模66.39公顷。

(8)枣木路后伏立交及连接线改建工程总规模43.59公顷。

(9)枣徐线土门至山亭段路面改造工程总规模18.00公顷。

(10)枣庄机场建设工程总规模293.32公顷。

(11)新建枣庄机场建设(预留军事用地)总规模60.00公顷。

(12)庄里水库总规模909.07公顷。

(13)山东枣庄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25.58公顷。

(14)枣庄市山亭区辛庄水库扩建工程总规模132.95公顷。

(15)枣庄市山亭区红石嘴水库扩建工程总规模190.00公顷。

(16)市中区周村水库增容工程总规模86.67公顷。

(17)1000kV枣庄特高压变电站总规模17.68公顷。

(18)500kV常山变电站总规模3.57公顷。

二、山亭区最近成就及远期规划规划建设了19平方公里的新经济开发区和枣庄食品产业园;投资2.1亿元加强开发区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项目承载力得到新提升。

重点项目68个,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9个;航润食品、银光福源健康养老中心、翼云旅游度假区3个项目被列入省定重点项目;华润20万吨彩板纸、丰泽科技印染、润品源食品、金贝康食品、天畅高分子复合门窗等项目竣工投产;嘉瑞食品、枭森红木家具、银光金属海绵新材料等项目正在建设;天畅环保实现上市,亿丰源生物科技、达源液压项目实现股权托管。

枣庄市2030年规划

枣庄市2030年规划

枣庄市2030年规划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9—2030年)》(征求意见稿)对外公示(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30年,枣庄全面建成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使枣庄成为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

总体框架:枣庄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92030)总体框架规划》中提到,枣庄将优化城乡空间和产业布局。

突出中心城区,强化滕 州城区,优化山亭、台儿庄城区,培育发展小城镇。

形成“一主、两副、两区、 多点”,中心城区、滕州城区为市域主、副中心,台儿庄城区、山亭城区为主要1城多融音茨新动能培秒用塞改善任 生寵磁《银 開新5癖济发低 衽努密备谧巨 护压力大嵐竟奩不定推琏城步融會发厢 为和谐秦庄提供饪效力du 快新旧即能转樓詡包客枣庄握供牵引力推进城聾空问磁舷 謀入啣汚咧治蚩化生态笑明剖应转型发展示范憧强化科授蘭新引领 为活力堡庄捉洪驱动力强化程过剖點 平fei*ifi保障措施n ・II,■■a・・・・・・1・・■・・■JBLm■■!.w ・』bE■_■LEJiJJ厶44强比砂茨导醐柴礙繭实突出创新弓版世全琢坤泵再优英君倔i陡全考擠叽制嘶的主坤如理邑传引导芭這苦厚駁田壇宜壮大新兴产业改洋升吸H 京沪■业推进瑁“創丽懶爹村可卿笈障抑主题的国家可瞬岌廨诛科瞬傢趣建设提幵乡扌施济扛也家平w 闱it 品与㈱疏产业发屈霊蠶豁促进前治理规代化城市组团、小城镇为重要支点的空间格局。

由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和枣庄高新区构成枣庄市中心城区,为市域主中心。

按照“西城扩容、东城提质、一体发展”的思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

西城扩容量,聚人气,成为枣庄的行政经济、科研创新、商务金融、文化体育中心。

东城提质,通过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便利水平,打造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全市商业中心区。

滕州市按照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商贸集散地、文化旅游名城,创建省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城镇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专题五 枣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专题五  枣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专题五枣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枣庄市对外交通联系一、现状概况及问题分析1、铁路(1)现状概况枣庄辖区有过境京沪铁路1条,薛枣铁路1条,专用线31条。

京沪铁路自滕州市界河镇入境,经界河站、滕州站、南沙河站、官桥站、井亭站、枣庄西站、沙沟站,至薛城区沙沟镇出境,全长56.5公里。

薛枣铁路在中心城北部边缘通过,东起枣庄站,经山家林站、邹坞站,西与京沪铁路枣庄西站接轨,全长31.12公里。

各专用线全长共计83.3公里。

枣庄西站为二等中间站,客货两用,占地面积1000亩,接发客车51对/日,货车70对/日。

枣庄市境内运输多为过境运输,京沪铁路是南北运输主干道,其过境运输量占总运量的90%。

铁路货运量60%以上的煤炭运输,其次是水泥、石膏,杂货较少,薛枣铁路及各厂矿企业专用线都是运煤专用线。

枣庄西站年客运平均发送90万人,最高峰客运日发送旅客5500人;年货运总量为90万吨,最高峰日发货运量为6300吨。

货物流向以南去为主,南去年均装车9800车,北去年均装车5200车。

(2)现状问题分析1)缺少与东部城市如临沂、日照等的铁路联系京沪铁路是目前经过枣庄市最重要的一条南北运输主干道,为枣庄市辖区及周边地区旅客、货运提供了快捷、安全、便利的服务,但是,近几年来,逐渐呈现出通过能力日趋紧张的现象,尤其是与东部相邻的临沂及沿海城市日照缺少铁路联系,使得枣庄与东部地区的交通联系只能靠运输成本较高的公路来完成,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枣庄经济的快速发展。

2)铁路等级低,铁路货运所占比重较小铁路等级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成为制约枣庄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瓶径。

据统计,枣庄水路货运量约为300万吨、公路货运量约为150万吨,而铁路货运量仅为90万吨。

铁路货运在各运输中所占比重较低。

3)客货站场规模小,难以满足客货运输需求枣庄西站是二等中间站,客货两用,目前年平均发送旅客90万人,年货运总量90万吨。

与同等城市泰安(年发送旅客210万人、年货运总量100万吨)、德州(年发送旅客180万人、年货运总量130万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规划说明书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二00七年十二月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说明书1、城区概况1.1 城区基本情况1.1.1 地理区位枣庄市山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属沂蒙山区南麓延伸部分,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o 14’00”——117o 44’20”,北纬34o 54’00”——35o 19’22”之间。

山亭区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仓山县毗邻,南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接壤,西部紧邻滕州市,北与济宁邹城市连接。

山亭区南靠京杭大运河,西临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1.1.2 自然条件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区,西部边缘有小面积山间冲积平原。

山亭区共有大小山峰5000多座,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峰有1234个,枣庄市最高的高山、摩天岭和抱犊崮三座山峰均在山亭区境内,区内山地丘陵地形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山间小平原占9%。

山亭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调节,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易旱,夏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雪雨稀少,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全区降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曾递减趋势,且变幅较大。

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57%,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6.6千卡。

山亭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河流为分洪、泄洪河道,都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有较大河流5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有13条,分三个方向外流出境,年流量1.08亿立方米,是枣庄市薛河城河和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山亭区有水面积2万亩,地下水蕴含量1.04亿立方米。

山亭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公园”的美誉,旅游景点达30多处。

境内鲁南奇峰——抱犊崮,山峦高耸,泉流暴泻,峰翠崖墨,柏苍松郁,云绕石崮,鹰旋崖间,人称“鲁南小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规划说明书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二00七年十二月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说明书1、城区概况1.1 城区基本情况1.1.1 地理区位枣庄市山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属沂蒙山区南麓延伸部分,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o 14’00”——117o 44’20”,北纬34o 54’00”——35o 19’22”之间。

山亭区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仓山县毗邻,南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接壤,西部紧邻滕州市,北与济宁邹城市连接。

山亭区南靠京杭大运河,西临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1.1.2 自然条件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区,西部边缘有小面积山间冲积平原。

山亭区共有大小山峰5000多座,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峰有1234个,枣庄市最高的高山、摩天岭和抱犊崮三座山峰均在山亭区境内,区内山地丘陵地形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山间小平原占9%。

山亭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调节,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易旱,夏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雪雨稀少,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全区降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曾递减趋势,且变幅较大。

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57%,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6.6千卡。

山亭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河流为分洪、泄洪河道,都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有较大河流5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有13条,分三个方向外流出境,年流量1.08亿立方米,是枣庄市薛河城河和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山亭区有水面积2万亩,地下水蕴含量1.04亿立方米。

山亭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公园”的美誉,旅游景点达30多处。

境内鲁南奇峰——抱犊崮,山峦高耸,泉流暴泻,峰翠崖墨,柏苍松郁,云绕石崮,鹰旋崖间,人称“鲁南小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与之相邻的双龙大裂谷国家地质公园自然风景区,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质地貌景观,是全国少有、山东省独一无二的岩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价值。

山亭区内有枣庄市最大的人工湖——岩马湖,湖内山峰挺拔峻秀,山环山、水连山、峰奇石怪、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岩马夕照”是枣庄市的著名景观。

1.1.3 面积与人口山亭区区域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占枣庄市总面积的22.2%,辖8镇1乡1街道,255个行政村,48.6万人,城区驻地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

目前,2008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1.1.4 社会经济发展山亭区建区以来,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家扶贫的双重机遇,全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2007年山亭区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人均纯收入4136元,1.1.5 历史沿革山亭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山亭属古滕国;春秋时期为小邾国都城所在地;战国时期属齐之滕国,后属楚国;三国时期属魏国;唐朝属河南道;宋朝属滕县;明朝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属兖州府之滕县。

198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滕县的8处乡镇和原枣庄市齐村区的6处乡镇合并而成,成为枣庄市辖县级区。

自1983年成立以来,山亭区的城市建设是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展开的,在过去20年中,山亭区共开展过两轮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第三轮总体规划于2001年编制,在以上三轮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山亭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分区和景观面貌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进步。

1.2 城区发展的区位分析1.2.1 宏观区位条件从区域发展的宏观区位来看,山亭区地处的鲁南地区,随着山东省省域综合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建成,鲁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如果能抓住机遇,依托原有的经济条件,迎头赶上,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建设状况是完全可能的。

1.2.2 区域城镇体系从山亭区所处的枣庄市域城镇体系的范围来看,枣庄市市域已形成中心城――县级市、区――建制镇(乡)三级城镇结构,山亭区位于枣庄市北部,滕州市东面,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必将给山亭区带来现实的发展机遇。

1.3 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1.3.1 有利条件1.3.1.1 劳动资源优势山亭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山亭区,必将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

1.3.1.2 现有的产业基础山亭区具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定的工业基础,如造纸、建材、服装、轻纺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造纸和建材可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1.3.1.3 丰富的水资源山亭区水资源丰富,对发展需水型工业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但也要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1.3.1.4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山亭区地处鲁南低山区,生态环境极其优越,并且境内还有抱犊崮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亭区未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山亭城区的性质、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建设重点。

(3)合理确定山亭城区的功能布局结构、道路网络、绿地生态网络等,为山亭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弹性和适应力的物质环境框架。

(4)真正落实好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力争将山亭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不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坚持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长远规划、分部实施、稳健发展,不浪费土地资源。

2.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枣庄市山亭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6、《关于调整山亭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设想(山亭区建设局、规划局)》.2.4 规划指导思想根据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规划重点,确定以下规划指导思想:(1)区域规划的思想。

山亭区的发展必须纳入到枣庄市甚至更大范围内未来发展的统一框架内,山亭区的城区规划必须接受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山亭区的发展也必须要适应枣庄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去损害它,从远景来看,山亭城区必定要成为枣庄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规划要为此做好准备,形成布局合理、具有弹性的土地使用结构。

(2)规划从山亭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新世纪城区发展的可能性,科学确定城区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在规划布局、城区形态与结构上,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高起点,以合理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3)规划尊重市场机制在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要发挥政府各级部门、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区的健康发展。

(4)规划突出城区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延续,构建城区形象、城区风貌的总体框架。

规划特别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山体和河流冲沟等自然要素条件,组织城区整体的绿地开敞空间系统,形成城区独特的有标识性的景观特色。

2.5 规划期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根据山亭区的实际情况,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期限是根据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确定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2050年左右。

近期期限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吻合,易于衔接操作。

远景期限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第三阶段期限一致,即205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城区性质和城区规模3.1 城区性质城区的性质是由城市在区域范围内的地位以及发挥的职能所决定的,确定山亭区的城区性质应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加以考虑。

从山亭区区域范围来看,山亭城区是整个山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整个区域产业的积聚地,同时也是区域的服务基地。

从山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来看,山亭城区的主导工业为造纸、建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以此为依托,极有可能形成以造纸和建材为龙头的配套产业群。

从枣庄市域范围来看,山亭区地处北部低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中高档低密度房地产,建成为枣庄市的后花园。

从更大区域范围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度假和旅游将产生更大的需求,山亭区应着眼于此,争取建设成为区域生态休闲旅游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基地。

综合以上因素,本次规划确定山亭城区的城市性质为:山亭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建材、造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生态环境良好、休闲旅游发达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区,努力建成枣庄市的后花园。

在21世纪新的发展机遇战略环境下,山亭区的城市发展策略为:第一,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利用良好的土地和水电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民营经济,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区就业定居,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山亭区的实力,积极而又稳健地将山亭城区做大做强做优。

第二,利用山亭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将山亭建设成为枣庄和周边城市的后花园,随着周边大中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高收入居民第二住宅的需求将会逐步显现,在中远期,山亭区还可将发展中高档别墅住宅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策略。

在贯彻以上策略过程中,关键是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中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

3.2 城区规模3.2.1 城区人口规模3.2.1.1 现状人口根据有关资料,2007年底山亭城区人口约为10万人。

3.2.1.2 规划人口规模规划思路:为贯彻加快城市化方针,落实山东省和枣庄市城市化战略,加速全区城市化进程,将城区人口规模作为城区发展目标之一,本次规划确定山亭城区人口规模为:近期(2010年):人口12万,其中常驻10万,暂驻2万。

规划期末(2020年):人口16万,其中常驻12万,暂驻4万。

远景规划(2050年):人口30万,其中常驻24万,暂驻6万。

人口规模的计算目的是分析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城区需要增加的人口量,尤其是机械增长率,用以指导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与调整。

人口自然增长:根据2007年人口统计资料,山亭城区人口自然率为0.54%。

人口机械增长:△P2 = P –P0- △P1 P ——人口发展目标P0 ——人口计算基数△P1——人口自然增长率△P2——人口机械增长率则:△P2 = 16 –4.5 –1.0 = 10.5万人口年均机械增长率为0.9万人人口机械增长途径主要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来积聚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