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了三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魏、蜀、吴。
为了争夺统一中原的权力,各国进行了许多著名的战役。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战役:
1. 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魏的大将曹操率军攻打东吴,但被东吴联合蜀国的刘备击败。
战役中,周瑜智勇双全,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的船队,导致曹操惨败。
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2. 官渡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0年,是曹魏与刘备蜀国的一次重要战役。
曹操在官渡击败了刘备,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官渡之战也是三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之一。
3. 起义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184年,是刘备蜀国建立的关键战役之一。
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成功夺取了蜀地,并开始了他在
蜀国的执政。
起义之战为刘备奠定了在蜀国的基础,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 荆州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曹魏与刘备蜀国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攻打了刘备的荆州,但最终被刘备成功阻止。
荆州之战是刘备在蜀国时期的一次重要胜利。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战役,这些战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智勇才略,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三国演义历史事件梳理

三国演义历史事件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及人物风貌。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在这个作品中,涉及了许多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梳理。
1.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起义由张角、张宝、张梁等人发起,他们以“黄巾军”为名,号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反对腐败的汉朝统治。
黄巾起义的爆发导致了汉朝政治的动荡,也为后来的群雄割据奠定了基础。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曹操与袁绍之间。
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与袁绍的大军在官渡交战,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使曹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也为他在后来定下江山基础。
3.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另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刘备、孙权与曹操之间。
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交战,利用火攻打败曹操,使其大军溃败。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4. 荆州之战荆州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一场战役。
刘备在取得荆州后,与孙权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荆州之战。
战争中,刘备的军队败北,被孙权所俘。
这场战役加深了刘孙之间的矛盾,在今后的割据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役。
刘备为夺取汉中,与曹操进行激烈的交战。
最终,刘备在长坂坡大获全胜,夺取了汉中地区。
这场战役是刘备重要的胜利之一,也奠定了他在西南地区的基础。
6. 五丈原之战五丈原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曹操和关羽之间。
曹操派遣庞德、马超等将领与关羽在五丈原激战,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关羽被俘。
这场战役使曹操巩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也标志着关羽被曹操所消灭。
7. 平定江东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与孙权进行了多次战争。
在最后一次战争中,刘备与孙权达成和议,并成功平定了江东。
刘备重获荆州,与孙权实现了和平共处,为后来的割据时期埋下了伏笔。
总结: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篇章,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刻画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重要战役

三国演义的重要战役1:官渡之战:曹操PK袁绍起因:袁绍生气了。
经过:曹操和袁绍各施其能,后来曹操要绝粮了,正好袁绍羞辱许攸,许攸就投奔曹操。
曹操便通过情报,打劫袁绍的粮仓,也就是乌巢。
袁绍便鸟飞兽散。
结果:当然是袁绍输了。
曹操奠定了基础。
2:博望坡之战:曹操PK刘备起因:曹操杀奔新野,诸葛亮就让人在博望坡埋伏。
经过:诸葛亮初用兵,命人埋伏。
曹军不知是计,走到博望坡,被火烧了……结果:曹军被烧回许昌。
诸葛亮一下有了威望。
3:长坂坡大战:曹操PK刘备起因:曹操又来了……经过:荆州投降了曹操,刘备便带着百姓退至汉津,路上遭到袭击,家眷失散。
赵云为救人,在曹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救主。
结果:赵云退到长板桥,正遇张飞。
张飞一声大喝,吓死了曹军一名将领,还吓跑了曹操。
赤壁之战被揭开。
4:赤壁之战:曹操PK刘备&孙权起因:曹操要横扫南方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巧激孙权等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和黄盖使苦肉计,黄盖、阚泽诈降,庞统巧献连环计。
曹操派蒋干侦查,蒋干的老同学周瑜假装接纳他,让他拿走一封假信,使曹操杀了两名会水的将。
诸葛亮“借”东风,黄盖指挥火船烧掉连船,曹操兵力所剩无几。
结果:曹操被逼败走华容道,遭到刘备军三袭,最后关羽念记旧情,放了曹操。
周瑜自此心生妒忌,一心要杀死诸葛亮。
三足鼎立的局面被基本确立了。
5:南郡之战:曹操PK刘备PK孙权起因:周瑜趁机进攻,准备夺下南郡。
经过:曹仁守城,与周瑜大战,刘备坐山观虎斗。
周瑜身中毒箭,以此设伏,打跑了曹仁。
诸葛亮趁机夺取南郡,利用曹仁的兵符骗出其它城的守军,多下了南郡一带。
结果:周瑜被诸葛亮气了,刘备有了安身之处,巩固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6:汉中之战:刘备PK刘璋起因:庞统投靠刘备,劝说刘备攻下汉中,以有长久之地。
经过:刘璋的部下张松法正投降,刘备便攻打汉中。
诸葛亮劝庞统不要参战,庞统不听,中伏身死。
最终刘璋投降。
结果:刘备入蜀,进位汉中王。
三足鼎立格局确立。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三国时期发生过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
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睦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
三国演义经典战役概览

三国演义经典战役概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自东汉末年至三国
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混乱时代的英雄豪杰及其恩
怨情仇。
作为这部巨著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各种战役的描写更是引
人入胜。
下面将对《三国演义》中几个经典战役进行概览。
第一场是官渡之战。
此战发生于曹操和袁绍之间,是曹操终结四方
之乱,稳固中原的关键战役。
曹操以少胜多,智取袁绍,袁氏势力因
此遭受重创。
整个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进取精神和军事才能为主要描写,也为曹操日后一统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场是赤壁之战。
这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
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
周瑜火烧连营,成功破敌,使曹操无奈退兵。
此战巧妙运用地利和火攻,展现了联军的智谋和勇气。
最终曹操败退,此后南北分崩离析,也奠定了孙刘和曹操两个集团争霸的基础。
第三场是长坂坡之战。
此战发生在赤壁之后,诸葛亮在长坂坡封住
曹操追兵,成功护送刘备到达重要根据地。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夜
袭曹军,用火攻获胜,也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和勇气,为刘备赢
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以上几个战役都体现了《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故事情
节的曲折性。
每场战役都充满着智慧、勇气和悲壮的色彩,也展现了
那个乱世英雄的风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通过
这些经典战役,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三国时期十大经典战役中谁最强?这位人物不仅打败了吕布-还击败了马超-令关羽也感到自叹不如。

三国时期十大经典战役中谁最强?这位人物不仅打败了吕布,还击败了马超,令关羽也感到自叹不如。
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十场巅峰之战!在这十场战役中,表现最出色的猛将并不是吕布,也不是赵云,而是那位能够一拳打败吕布,一脚踢倒马超,让关羽都自叹不如的人!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回顾这十场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
第一战、虎牢关之战虎牢关之战发生在诸侯讨董的时期,主要参战人物有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
当时吕布无敌,让众诸侯望而生畏。
不过张飞并不服输,他挑战吕布进行了五十回合的激烈战斗,两人不分胜负。
之后,关羽也前来助阵,与吕布展开了三十回合的拼斗,同样难分胜负。
最终,关羽和张飞联手围攻吕布,虽然占据上风,但是仍未能击败吕布。
最后刘备加入战斗,三兄弟齐心协力,最终成功击败了吕布。
虎牢关之战中,吕布表现出色,令众人赞叹。
但是许多人认为,吕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当时关羽和张飞还年轻,缺乏战阵经验。
若是换成他们的巅峰期,吕布也难以坚持那么久。
接下来的小沛之战便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战、小沛之战小沛之战的起因是张飞抢夺了吕布的战马。
当时刘备在吕布手下暂居,为了长远考虑,刘备不想与吕布撕破脸皮。
但张飞一直无法忘记吕布偷袭了徐州,尤其是从他手中夺走的徐州,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寻衅。
最终,他抢走了吕布的战马。
吕布得知后非常愤怒,立刻兵临城下要求张飞交出战马。
然而,张飞不但不表示歉意,反而与吕布对峙。
张飞在对峙中提起了往事,指责吕布夺走了刘备的徐州。
他声称自己抢夺吕布的战马只是在效仿吕布而已。
这激怒了吕布,他毫不客气地向张飞发起进攻。
根据虎牢关之战的表现,张飞在吕布手下坚持不了五十回合,但是在小沛之战中,他竟然能坚持一百回合不落下风,这实在让人惊叹!从这场战斗可以看出,虎牢关之战时的张飞并不处于武力巅峰期,否则他不可能仅仅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第三战、神亭岭之战在神亭岭之战中,孙策和太史慈的激战令许多人称赞,然而,在本文看来,除了孙策和太史慈外,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超级高手——曲阿小将!当时,太史慈发现孙策的踪迹后,曾劝说主公出兵袭击,但没有人敢跟随他前去,唯有曲阿小将勇敢地决定跟随。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的经典历史小说,里面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战役故事。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是三国时期最为激烈的一场大战。
曹操趁袁绍内部矛盾,采用连环计,假投降等手段,最终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率大军攻打荆州,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一带设伏,利用东风火烧曹军船只,造成曹操军大败。
长坂坡之战:张飞在长坂坡护送刘备夫妇逃脱的故事。
张飞单枪匹马守住长坂坡,以巧计骗过敌军,为刘备脱险保驾护航。
汉中之战:关羽守卫汉中,与马超,张鲁交战。
在失去荆州之后,关羽被孤立,最终被敌军合围击败。
夷陵之战:诸葛亮南征孟获,兵分两路进攻夷陵,展现出其智谋和善用兵法的一面。
这些战役中的故事情节被三国演义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精心整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着名战役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精③心整彝理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獍亭前线指挥作战。
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
蜀军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精都心整赶理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2.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答:①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②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三国演义中发生过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公元199年健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
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 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睦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表坐观成败,孙策欲袭许都未行即遇刺,孙权保守江东。
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过程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
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
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
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
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
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 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
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相持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
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
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
” 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
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
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
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
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又被郭图诋毁,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结果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
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战前分析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 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注三)《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squo;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
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
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兵力变化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