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普化教学大纲

普化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二、课程编号:09602三、适用专业:农林院校非化学类专业;学时:64学时;总学分:3学分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能联系到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并与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紧紧相连,它一方面不断借助于其它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如生物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中,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工艺途径和测试手段。

化学的发展还丰富和完善了哲学的理论体系,这不仅因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更因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其中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普通化学》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高等农林院校大多数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在从培养技能人才向培养创新人才转变的当今,普通化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农业科学、生物工程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等基础理论,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分析测试手段、现代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化学交叉学科和热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做好其它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也使他们能学会用化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教学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络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溶液中离子平衡等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进行相关计算;了解物质状态,胶体的一般概念和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一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认识化学反应的直观变化,学会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09058_普通化学教学网教学大纲

09058_普通化学教学网教学大纲

制定改进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 划和措施,明确改进目标和时间表。
持续改进
建立定期评估和改进机制,不断跟踪 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情况,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实 现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22
06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Chapter
2024/1/27
23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实验设计
根据作业的难度、完成质量、提交时 间等因素进行评分。
2024/1/27
12
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
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 时间为2小时。
2024/1/27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 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 动力学、电化学等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型分布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计算题等,其中计算题 占比较大。
13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比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0%,其中课堂表现占 10%,作业完成情况占 10%,实验报告占10% 。
2024/1/27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 绩的70%。
总评成绩计算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成绩 ×70%。
14
04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Chapter
通过设计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案例分析
引入工业、环保、医学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 的应用。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综合素质。
2024/1/27
24

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含实验12学时)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性质:必修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2.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化学与水处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对于自身专业价值的认识;3.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七、适用学科专业给水与排水工程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内容】(1)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化学的地位(3)化学的发展史(4)化学与给水排水的关系(5)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6)课程要求与考核【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地位(2)认识化学学科的地位(3)理解化学与给水排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对给水与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性;难点:化学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关系。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6学时)【内容】(1)关于反应热的几个基本概念(2)反应热的测量【(1)(2)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3)热力学第一定律(4)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3)(4)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5)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5)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基本要求】(1)掌握与化学反应热有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测量的方法(3)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方法(4)掌握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与反应热有关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难点:反应热的测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6学时)【内容】(1)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2)化学反应的判断(3)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4)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5)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规则(6)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7)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8)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9)温度的影响和阿仑尼乌斯公式(10)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反应的判据(2)掌握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方法(3)理解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及多重平衡规则(4)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5)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平衡常数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反应的判据、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反应的判据、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难点: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Chemistry B)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1.分散系2.化学热力学基础3.化学平衡原理4.化学反应速率5.酸碱反应6.沉淀-溶解反应7.氧化还原反应8.配位化合物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各种规律、物质的重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为此结合化学变化的能量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来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各类平衡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为有关后继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打好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基本化学原理为主。

先从能量变化角度来介绍化学热力学知识,继而从一般的化学动力学知识和平衡原理开始,讲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然后将这些原理、规律和基础知识应用于各类平衡之中加以深化。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在农业生产上遇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分散系1、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理解蒸气压的产生及影响因素2、掌握溶液中物质的组成量度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二)化学热力学基础1、了解内能、焓等状态函数的概念2、了解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的途径无关3、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热化学中的应用4、理解从物质的运动观点来了解熵函数的物理意义5、掌握利用自由能状态函数来研究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三)化学平衡原理1、掌握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应用标准自由能变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利用自由能函数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理解(四)化学反应速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概念。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计划学时:普通化学与实验A64(实验16),普通化学与实验B48(实验8)适用专业: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基本概念:系统、环境、相。

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计量方程。

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定压反应热、定容反应热。

焓与焓变。

3.自发过程,混乱度和熵。

化学反应的ΔrHP和ΔrGP的计算。

吉布斯函数变与反应进行的方向。

4.标准平衡常数KP,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KP与ΔrGP的关系。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5.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

活化能、基元反应、反应级数。

质量作用定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1.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通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拉乌尔定律。

溶液的依数性。

2.单相离子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3.多相离子平衡和溶度积。

多相离子平衡的移动和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4.一般配合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某些应用,螯合物。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1.氧化和还原,氧化数。

2.原电池的组成和电极反应,电极电势。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的应用。

吉布斯函数变ΔrG与原电池电动势、ΔrGP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电解和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金属腐蚀的防护。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1.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和意义。

s、p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和近似能级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外层电子构型。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普通化学是针对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旨在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实验操作、工业实践以及科学前沿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术语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

3、理解化学与生命、环境、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应用,了解化学在工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的作用。

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理论。

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

理解化学反应和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2、化学实验操作和技术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进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3、化学应用领域了解化学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理解化学在工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的作用。

4、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科学写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建议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

2、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化学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注重学科交叉应用的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各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4、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问题回答等。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学时:72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结构课程,对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

课程通过对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不低于72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二. 各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1.授课内容化学概论;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授如何从理论上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适当介绍能源中的燃烧。

2. 基本要求了解化学学科对与本专业的关系;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Qv)的原理,熟悉Qp 的实验计算法,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的关系;了解Qv与化学反应的内能的关系;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θ)的近似计算,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1.讲授内容讲授并介绍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并适当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

2.基本要求了解化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或△rGm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mθ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元素反应的影响;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概念;能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元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环境化学元素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主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2 化学键和分子构造- 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 分子构造和几何形状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1.4 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第二章:无机化学2.1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的定义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应用2.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位2.3 重要无机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和应用第三章: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类别- 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等有机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2 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 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变化- 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应用3.3 重要有机物- 高分子化合物和聚合反应- 有机物的功能性和应用第四章:化学分析4.1 定性分析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标记试剂的使用和分析结果的判断4.2 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法和容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的操作和计算4.3 分离和提纯方法- 蒸馏、结晶、萃取等分离技术- 过滤、净化和分馏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生活5.1 化学能源和环境- 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5.2 化学与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作用- 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3 化学药品和医药-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物合成和临床应用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了解重要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能源、环境、食品和医药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科学。

《普通化学》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面向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力学航天、测绘计量、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技能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方向,了解化学与各专业领域的密切联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的生产、科学实践打好必需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关系和反应速率理论、
溶液化学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和近代物质结构等。

2、掌握化学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及重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
质,化学反应规律,配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3、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

三、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化学热力学基础: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恒压热效应与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H mθ,Δf H mθ。

2、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与化学反应方向,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
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S mθ和Δr G mθ。

用Δr G m和Δr G mθ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θ(T)与Δr G mθ的关系。


关平衡常数计算。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4、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
级数,质量作用定律。

阿伦尼乌斯公式。

活化能的概念,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水基分散系
1、分散体系概述:粗分散体系、分子(离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溶液的形成与溶解过程,溶解度,相似相溶原理,浓度的表示方法。

2、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拉乌尔定律;渗透压,及相关计算。

3、胶体:胶体的种类、制备方法;胶体的动力学、光学、电学等特性;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三)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Kθa,Kθb及有关计算;多元弱酸的分级电离及其计算;水的离子积常数;水解平衡;同离子效应。

缓冲溶液及其pH计算。

酸碱质子理论。

2、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Kθsp、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3、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4、溶液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原电池的结构,电池的符号表达式,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能斯特方程式及有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电解的原理和电解池,分解电压和超电压,电极上放电的一般规律;析氢、吸氧和浓差腐蚀,金属的防腐。

5、有关多重平衡的计算。

(四)结构化学
1、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量子化、波粒二相性;原子结构:原子轨道与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的图形。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能级交错和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基本原则;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周期表的变化。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的形成、特征、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配位键的特点,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3、分子的极性,三种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晶体结构:晶体的特征;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型晶体。

(五)单质及无机化合物
1、金属元素:金属的分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其冶炼;过渡金属的一般性质;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的分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非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其制备;
3、非金属化合物:氯化物的水解;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热分解;硅酸盐硅氧四面体结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

(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概念:单体、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线型和体型高分子;玻璃态、粘流态、高弹态及其转变。

3、了解塑料、橡胶等几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课外选听现代化学应用讲座
1、生命化学
2、环境化学
3、能源化学
4、稀土新材料。

5、纳米与纳米科技。

6、药物与手性化学。

7、新能源材料。

8、新型合金及复合材料。

9、蛋白质与分子疾病
10、食品安全与化学
[说明] “现代应用化学讲座”将邀请本系有关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以任课教师为主),结合他们的研究方向,讲述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
果,力求新颖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学生可根据专业要求与兴趣,自由选听二个(或更多)讲座。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详见《普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五、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标准落到实处)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能力;提问与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六、前修课程要求
先修课程:无要求。

七、评价与考核
知识、能力和素质(人格)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参加竞赛、网络交流、课程小论文、小演讲等),期末考试70%。

八、学时分配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普通化学》,同济大学普通及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北京。

2、主要参考书:
《新大学化学》(第二版),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北京。

《工科大学化学》,徐崇泉强亮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北京。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