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阳明病习题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山东西学中第三批第二学期伤寒论选读题库含答案2021年3

山东省西学中(伤寒论选读)题库含答案(2021年)3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治法是(1分)A泄热消痞B泄热消痞.扶阳固表C化气行水D辛开苦降.祛湿和胃消痞散结E辛寒清热正确答案A2.太阴病发黄.治当用(1分)A茵陈蒿汤B扼子柏皮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抵当汤E茵陈术附汤正确答案E3.病者遍身皆冷.四肢厥逆.躁动无有安时.脉微。
证为(1分)A热厥B蛔厥C血虚寒厥D脏厥E痰厥正确答案D4.张某某.男.近来呕吐、腹痛,大便每曰两三次而不成形。
脉弦滑.舌尖红.舌苔白。
治疗宜用(1分)A葛根汤B理中汤C黄连汤D半夏泻心汤E桂枝人参汤正确答案C5.某患者.足月顺产三天后.恶寒.发热微微汗出.头昏且胀.两侧太阳穴痛.四肢关节疼痛.口苦而干彳微呕.胃脘胀闷不适.两天未大便.小便如常,舌稍红,苔薄白.脉浮略弦.治宜(1分)A桂枝汤B小柴胡汤C柴胡桂枝干姜汤D大柴胡汤E柴胡桂枝汤正确答案E6.少阴病阳虚阴盛证治宜(1分)A四逆汤B四逆散C通脉四逆汤D白通汤E吴茱萸汤正确答案A7.患者.男.3 0岁。
发热三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曰一行。
舌红.苔黄厚.脉沉弦。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1分)A调胃承气汤证B白虎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大承气汤证E大陷胸汤证正确答案A8.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出现小便不利而渴的原因是(1分)A上火下水B上热下寒C宵热脾寒D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痰饮结而不化E膀胱气化不利正确答案D9.麻黄汤中含有(1分)A紫苏、杏仁B麻黄、水蛭C知母、石膏D肉桂、细辛E麻黄、杏仁正确答案E10.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1分)A《伤寒杂病论》B《太平圣惠方》C《五十二病方》D《三因方》E《黄帝内经》正确答案A11•以下何方要求顿服(1分)A大陷胸丸B抵当丸C大陷胸汤D牡蛎泽泻散E十枣汤正确答案A12.太阴病本证的主要治法是(1分)A温阳祛寒.健脾化湿B升举脾阳.祛散寒湿C补中益气.温宵散寒D健脾和宵.利水祛湿E温中散寒,消积导滞正确答案A13.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是(1分)A桂枝汤原方加大黄B桂枝汤中芍药加虽.再加大黄C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D桂枝汤中桂枝加里.再加大黄E桂枝汤去甘草加大黄正确答案B14.患者.男.55岁。
伤寒论选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中医药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伤寒杂病论》作者是()。
A:林亿B:成无己C:孙思邈D:王叔和E:张仲景答案:E2.《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难经》B:《内经》C:《汤液经》D:《神农本草经》E:《甲乙经》答案:ABCD3.《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证的表现()。
A:脉浮B:头痛C:项强D:汗出E:恶寒答案:D2.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A:往来寒热B:翕翕发热C:潮热D:大热E:蒸蒸发热答案:B3.患者李某,感受风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自服发汗药而见汗出淋漓,小便较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当用()。
A:芍药甘草附子汤B:桂枝加葛根汤C:桂枝加附子汤D: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E:桂枝新加汤答案:C4.太阳伤寒证强调的必见之症的是()。
A:头痛B:发热C:脉浮D:呕逆E:恶寒答案:E5.太阳伤寒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益气和营B:解表发汗,固护卫阳C:调和营卫D:解肌祛风,调和营卫E: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答案:E6.小青龙汤证的治法是()。
A:辛温解表,温化水饮B:外散风寒,降逆和中C:辛温解表,宣肺平喘D:外散风寒,止咳化痰E:外散风寒,内清肺热答案:A7.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是()。
A: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B:先温里,后解表C: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D:表里双解E:先解表,后攻里答案:A8.患者恶寒发热2天,伴咳嗽气促,咯吐黄稠痰,甚则喘息不得平卧,胸中烦热,身热汗出,口渴,大便干,苔黄,脉滑数。
宜用()。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葛根芩连汤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答案:B9.以下除哪项外,余为苓桂术甘汤证的脉证()。
A:起则头眩B:脉沉紧C:腹中急痛D:心下逆满E:气上冲胸答案:C10.下列症状哪项不属于干姜附子汤证()。
A:不渴B:心下悸C:不呕D:昼日烦躁不得眠E:脉沉微答案:B11.炙甘草汤证的脉症是()。
伤寒论(3.1.10)--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习题答案

伤寒论第三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D。
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阳明病主要病变部位的掌握。
2.A。
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脾约证病理变化的掌握。
3.C。
答案分析:此题提醒学者要注意掌握各种汗出的表现。
4.D。
答案分析:据条文182条,阳明病外证以阳热外现症为主,不包括腑证。
5.B。
答案分析:所列脉象虽均为阳明病可见脉,但本题据条文186条,旨在突出主脉。
6.E。
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白虎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7.E。
答案分析:不大便属阳明实证之主症。
8.E。
答案分析:背微恶寒在阳明热证中属气虚所致,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治。
9.D。
答案分析:但头汗出可见于各种病机,本题考察对栀子豉汤证病机的掌握。
10.B。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白虎汤证病机及白虎汤药物配伍特点的掌握。
11.C。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中石膏剂量的掌握。
12.B。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条文170条的掌握。
13.A。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条文224条的掌握。
14.C。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猪苓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15.D。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调胃承气汤证病机的掌握。
16.E。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掌握,17.B。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掌握。
18.D。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小承气汤证治法的掌握。
19.D。
答案分析:潮热可以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心下硬满则是禁下症之一。
20.C。
答案分析:呕吐是禁下症之一。
21.E。
答案分析:燥屎属邪实结聚,据原文当确诊后乃可攻下,不宜急于攻下。
22.E。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条文256条的理解。
23.C。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24.B。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条文217条的理解。
25.A。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条文255条的理解。
26.D。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大承气汤中芒硝剂量的掌握。
27.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调胃承气汤中芒硝、甘草剂量的掌握。
伤寒论习题

伤寒论习题一、阳明病1、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及治法异同。
答:同:二者都是三阳合病以阳明燥热亢盛为主。
病机为阳明热盛,热壅阳明,邪热炽盛,伤津耗气导致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
邪热上扰心神则神昏澹语,膀胱失约。
里热迫津外泄则汗出。
治法上皆以辛甘大寒直清理热为主。
异:白虎加人参汤证在白虎汤证基础上还有两组重要症候,一是里热炽盛,津伤气燥,致渴饮特甚,大渴欲饮水数升;而是热结在里,阳不外达,致无大热,恶风恶寒。
治法上,白虎加人参汤证若“无大热”,并见时时恶风恶寒,甚至手足厥冷,反映阳盛格阴,真热假寒。
故应辨别寒热真假。
里热炽盛,津气两伤,故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以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2、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答: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病实证中的正阳阳明证,证见心烦,便秘腹胀满等胃实之证,以及阳明热结所致便秘,腹满及神昏澹语,舌燥苔黄之证。
小承气汤:主治津液耗伤过多所致胃燥便硬之证,以小承气汤和下行气通便。
也可用于阳明实证的治疗,证见澹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热势散漫,燥热结而未甚。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实证,燥热内结津亏,浊热上扰心神,证见口干,便秘,神昏澹语。
也用于阳明急下证,为里热蒸腾,津液外泄,不休不止,津液枯竭之急症,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救急其里阴。
也可用于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证见阳明滑数之脉。
3、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异同点。
答:同:三者皆用于湿热发黄证的治疗,证见热不得外泄,小便不利,身热发黄。
异:茵陈蒿汤用于湿热郁蒸发黄,湿热并重者。
主要为阳黄,病症在里。
栀子柏皮汤用于热邪偏重的湿热郁蒸的发黄,伴有心烦,口渴,苔黄。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于湿热郁遏于里,且兼有表证的治疗。
二、少阳病1、比较大、小柴胡汤证的证治异同。
答:同:二者皆用于少阳病本证,半表半里的证候。
证见寒热往来,协肋苦满,神情默默,心烦不欲饮食,喜呕等。
异:小柴胡汤多用于少阳偏半表之轻证,和解少阳,畅达气机。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以下哪个症状不属于太阳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恶寒B. 头痛项强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C2. 伤寒论中,关于阳明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C3. 少阳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D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5. 少阴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C6. 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手足厥冷B. 呕吐清涎C. 脉象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A8. “桂枝汤”是治疗伤寒论中哪种病症的常用方剂?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9. 伤寒论中提到的“真武汤”适用于哪种病症?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C10. 伤寒论中提到的“小柴胡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太阳病中?A. 发热恶寒B. 口干舌燥C. 脉浮紧D. 头痛项强答案:ACD12. 阳明病的症状可以包括哪些?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ABD13. 少阳病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ABC1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15.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少阴病中?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和脉浮紧。
伤寒论选读阳明病习题

伤寒论选读阳明病习题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概论——大承气汤证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A.胃B.大肠C.小肠D.膀胱E.阳明经2.脾约的病机是:A.阴亏肠胃燥热B.脾阴虚心火旺C.脾气虚失运D.肠胃气滞邪结E.血虚肠胃失润3.濈然汗出的表现是:A.汗出不畅B.大汗淋漓C.汗出连绵D.目合则汗E.但头汗出4.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A.身热B.汗自出C.恶热D.大便硬E.不恶寒5.阳明病的主脉是:A.浮脉B.大脉C.洪大脉D.浮滑脉E.沉脉6.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A.石膏、黄芩B.石膏、黄连C.知母、黄柏D.知母、黄芩E.粳米、甘草7.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症:A.发热B.口渴C.汗出D.脉滑E.不大便8.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之主症:A.腹满身重,难以转侧B.口不仁,面垢C.讝语,遗尿D.脉浮滑E.背微恶寒9.白虎汤证的治法是:A.苦寒清热B.辛寒清热C.苦燥清热D.滋阴清热E.凉血清热10.下列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知母六两B.人参二两C.石膏半斤D.甘草二两E.粳米六合11.下列哪项是白虎汤的治禁:A.肢冷,胸腹灼热B.发热无汗,脉浮C.遗尿D.腹满,身重E.讝语12.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A.湿热蕴蒸B.郁热上达C.上焦热盛D.里热外蒸E.燥结外发13.下列哪项属于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甘草、枳实D.甘草、厚朴E.甘草、芒硝14.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5.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6.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A.蒸蒸发热B.心烦C.讝语D.心下硬满E.潮热17.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A.潮热B.下利C.呕吐D.讝语E.微烦18.下列哪项不属于急下证的见症:A.大便难B.发热汗多C.腹满痛D.身微热E.燥屎19.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滑而数者,提示:A.少阳受邪B.木旺乘土C.胃气已衰D.土虚木旺E.有宿食20.下列有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大黄、甘草D.芒硝、厚朴E.芒硝、大黄21.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A.峻下B.过经乃下C.轻下D.急下E.润下22.“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热实腹满B.寒实腹满C.虚寒腹满D.虚热腹满E.瘀血腹满23.下列有关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4.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5.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A.保存阴液B.防止传变C.遏止亡阴D.燥屎已成E.燥实势迅26.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A.通便泻热B.和胃通腑C.急下存阴D.攻下实热E消滞除满(二)A2型题1.患者,女,1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概论——大承气汤证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A.胃B.大肠C.小肠D.膀胱E.阳明经2.脾约的病机是:A.阴亏肠胃燥热B.脾阴虚心火旺C.脾气虚失运D.肠胃气滞邪结E.血虚肠胃失润3.濈然汗出的表现是:A.汗出不畅B.大汗淋漓C.汗出连绵D.目合则汗E.但头汗出4.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A.身热B.汗自出C.恶热D.大便硬E.不恶寒5.阳明病的主脉是:A.浮脉B.大脉C.洪大脉D.浮滑脉E.沉脉6.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A.石膏、黄芩B.石膏、黄连C.知母、黄柏D.知母、黄芩E.粳米、甘草7.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症:A.发热B.口渴C.汗出D.脉滑E.不大便8.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之主症:A.腹满身重,难以转侧B.口不仁,面垢C.讝语,遗尿D.脉浮滑E.背微恶寒9.白虎汤证的治法是:A.苦寒清热B.辛寒清热C.苦燥清热D.滋阴清热E.凉血清热10.下列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知母六两B.人参二两C.石膏半斤D.甘草二两E.粳米六合11.下列哪项是白虎汤的治禁:A.肢冷,胸腹灼热B.发热无汗,脉浮C.遗尿D.腹满,身重E.讝语12.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A.湿热蕴蒸B.郁热上达C.上焦热盛D.里热外蒸E.燥结外发13.下列哪项属于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甘草、枳实D.甘草、厚朴E.甘草、芒硝14.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5.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6.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A.蒸蒸发热B.心烦C.讝语D.心下硬满E.潮热17.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A.潮热B.下利C.呕吐D.讝语E.微烦18.下列哪项不属于急下证的见症:A.大便难B.发热汗多C.腹满痛D.身微热E.燥屎19.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滑而数者,提示:A.少阳受邪B.木旺乘土C.胃气已衰D.土虚木旺E.有宿食20.下列有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大黄、甘草D.芒硝、厚朴E.芒硝、大黄21.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A.峻下B.过经乃下C.轻下D.急下E.润下22.“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热实腹满B.寒实腹满C.虚寒腹满D.虚热腹满E.瘀血腹满23.下列有关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4.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5.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A.保存阴液B.防止传变C.遏止亡阴D.燥屎已成E.燥实势迅26.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A.通便泻热B.和胃通腑C.急下存阴D.攻下实热E消滞除满(二)A2型题1.患者,女,18岁。
发热一周,心烦讝语,汗出,渴喜冷饮,腹满不痛,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滑。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B.大承气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白虎汤证E.白虎加人参汤证2.患者,男,30岁。
高热一周,大汗出,心烦讝语,大渴引饮,受风则脊背冷感,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B.大承气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白虎汤证E.白虎加人参汤证3、患者,女,20岁。
发热5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四逆汤证B.四逆散证C.白虎汤证D.小陷胸汤证E.大黄黄连泻心汤证4、患者,男,60岁。
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
舌红苔少,脉软大。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黄连阿胶汤证B.白虎汤证C.白虎加人参汤证D.栀子豉汤证E.小陷胸汤证5、患者,男,30岁。
发热三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日一行。
舌红,苔黄厚,脉沉弦。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调胃承气汤证B.白虎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大承气汤证E大陷胸汤证6、患者,男,50岁。
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已2日,因进食过多,发热又起,大便硬而难下,腹胀,按之痛,舌红,苔薄黄燥,脉滑数。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大承气汤证B.调胃承气汤证C.小承气汤证D.大陷胸汤证E.小陷胸汤证7、患者,男,30岁。
发热,恶寒,无汗二天,用解表发汗法,发热不解,出现腹胀满痛,拒按,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沉实。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大承气汤证B.调胃承气汤证C.小承气汤证D.大陷胸汤证E.小陷胸汤证(三)B型题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桂枝汤D.猪苓汤E.五苓散1、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治疗宜用:2、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治疗宜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栀子厚朴汤E.大陷胸汤3、伤寒吐后,腹胀满者,治疗宜用: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治疗宜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白虎汤E.白虎加人参汤5、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治疗宜用:6、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治疗宜用:(四)X型题1、阳明病的性质主要是:A.里证B.虚证C.实证D.热证E.寒证2、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A.他经传来B.本经自发C.体质虚弱D.过早发汗E.过早攻下3、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A.清热凉血B.攻下实热C.大清里热D.和胃除烦E.导下通便4、阳明病的外证有:A.身热B.汗自出C.大便闭D.不恶寒,反恶热E.腹胀满5、脉浮而紧可见于:A.太阳表证B阳明热实证 C.阳明中风证 D.少阴热化证E少阳经热证6、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A.卫表阳虚B.表有风寒C.气津两伤D.汗出肌疏E.里有阳虚7、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A.苦寒清热B.辛寒清热C.滋阴清热D.益气生津E.益气养血8、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有:A发热不恶寒 B.大汗出 C.大烦渴不解 D.舌上干燥 E.脉洪大9、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A.燥热初结B.腑气不通C.热扰心神D.燥屎结实E.热结旁流10、调胃承气汤证的主症是:A.心烦B.蒸蒸发热C.大便乍难乍易D.呕吐E.腹胀满11、调胃承气汤的服法有:A.分温二服B.分温三服C.少少温服之D.温顿服之E.若更衣者,勿服之12、小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中有:A.大黄B.芒硝C.枳实D.厚朴E.甘草13、大承气汤证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机理是:A.邪热深伏B.燥热亢盛C.阴津欲竭D.肾液受耗E.肝阳上亢14、大承气汤证的主症有:A.潮热B.绕脐痛C.大便乍难乍易D.喘冒不得卧E.脉涩15.小承气汤证的主症有:A.潮热B.下利C.脉疾D.汗出E.讝语二、名词解释1.胃家2.胃家实3.脾约4.阳明5.正阳阳明6.汗出濈濈然7.口不仁8.蒸蒸发热9.转气10.燥屎11.喘冒12.怵惕三、填空题1.阳明病的病机,张仲景概括为。
2.阳明病的治法,主要有、两法。
3.“阳明之为病,。
”4.“太阳阳明者,是也;正阳阳明者,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是也。
”5.“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
”7.“伤寒三日,阳明。
”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大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 “伤寒无大热,,心烦,,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主之。
11.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白虎汤所体现的治法是。
13.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14.阳明病,不吐不下,,可与调胃承气汤。
15.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调胃承气汤主之。
16.伤寒吐后,,与调胃承气汤。
17.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
18.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宜。
19.伤寒六七日,,,无表里证,,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0.阳明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1.发汗不解,,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2.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宜。
四、判断题1.阳明病的证候均属实证、热证。
2.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导下通便。
4.病至阳明,则不可能传它经。
5.“胃家”是指胃而言。
6.胃家实是指胃气充足的意思。
7.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不可能见恶寒。
8.脉见浮滑,即为表里同病。
9.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
10.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11.伤寒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12.调胃承气汤证可不出现腹痛、便秘。
13.“脉滑而疾”是小承气汤证的主脉。
14.大承气汤用于急下时,主要是攻下燥热,而非攻下积聚。
15.阳明病急下证中之汗多者,是表证未解。
16.“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热实腹满的特征。
17.阳明三急下证用大承气汤目的只在攻逐热结。
五、简答题1.阳明病的成因有几?其病机如何?2.简述阳明病的病理特点。
3.何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4.阳明病的传变和预后主要是什么?5.何为阳明病外证?其病机是什么?6.阳明外证与太阳表证有何异同?7.阳明病初起见恶寒原因是什么?8.能否据第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断定无汗不是阳明病?9.白虎汤证见腹满身重的机理是什么?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10.简述白虎汤的配伍意义和功效。
1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12.调胃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13.简述调胃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服用方法与作用。
14.简述小承气汤的组方特点和功用及其适应证候。
15.试述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用小承气汤试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16.大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17.简述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煎服法。
六、论述题1.试比较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和治法异同。
2.如何区别选用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它们的病机各有什么特点?3.试从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组方配伍、功用的异同,阐述三方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4.试析大承气汤用于攻燥屎时的辨证要点及注意事项。
5.试析大承气汤证见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等症的病机及临床指导意义。
6.阳明病见有哪些证候时需急下?急下的理由和意义各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概论——大承气汤证一、选择题(一)A1型题1.D2.A3.C4.D5.B6.E7.E8.E9.B10.C11.B12.D13.E14.B15.D16.D17.C18.E19.E20.C21.B22.A23.D24.E25.D26.D(二)A2型题1.D2.E3.C4.C5.A6.C7.A(三)B型题1.B2.D3.C4.A5.C6.A(四)X型题1.ACD2.ABDE3.BC4.ABD5.AC6.CD7.BD8.ABCDE9.ABC11.CD12.ACD13.ABCD14.ABCD15.ABDE二、名词解释1.胃家:整个肠胃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