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参考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地质矿产勘查类书籍目录

地质矿产勘查类书籍目录

一、地质基础类书籍沉积岩《沉积相模式图集》《沉积岩石学》(第三版赵澄林、朱莜敏)《沉积岩石学》(曾允孚)《沉积岩结构构造图册》(王正瑛张锦泉等编)《沉积学原理》(赵澄林)《沉积学》(姜在兴著)《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岩石地层的相分析方法与原理》(梅冥相高金汉著)《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王成善李祥辉主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沉积岩构造与破裂》(候光久陈文理等著)《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张理刚著,--中国主要类型矿床及花岗岩类岩石的稳定同位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王华主编)《地层学概论》《层序地层学》(朱筱敏著)《地层学概论》《地貌野外手册》《四川省岩石地层》(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编著)《土壤地质学》(陆景冈著)《中国岩石地层辞典》(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主编)《陆相地震地层学》(张万选张厚福曾洪流刘震高先惠合著)《地史学》温贤德1998版《地史学和地层学研究方法》(法83地质194)《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邱家骧主编)《岩浆岩与变质岩简明教程》《应用岩浆岩岩石学》_邱家骧《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火成岩鉴定手册》(常丽华曹林高福红编著)《火成岩岩石学》(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火成岩的野外描述》(R.S.索普G.C.布朗著)《火山及火山岩》《花岗岩、片麻岩及有关岩石结构图册》《海相火山岩与金属矿床》(姜福芝王玉往著)《基性超基性岩结构图册及其成因意义》(希腊)变质岩《交代蚀变岩岩相学》(胡受奚著)《变质岩石学》《变质作用矿床》《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变质岩结构构造图册》(张树业康维国等编著)《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程玉淇等著)《变质岩鉴定手册》(陈曼云金魏郑常青著)《变质岩卡片集》(测量吗城门口中国地质大学)《变质岩矿物和构造演变》(<美国>贝尔克莱著)《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傅昭仁蔡学林)《高级变质区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方法》(孟宪来)《交代蚀变岩岩学及其找矿意义》(胡受奚叶瑛方长泉著)《前寒武纪地质学和变质岩石学》(钱祥麟游振东著)《作为找矿标志的围岩蚀变》(<美国> T.S. 罗佛林等著徐章曼译)《交代蚀变岩岩石学及其找矿意义》(胡受奚等著)《我国斑岩铜矿蚀变岩石结构、构造图册》岩石、矿物《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卫管一张长俊编)《岩石学实习指导》(徐耀鉴、徐汗南等主编)《矿石的构造和结构》(<苏联>A.T 别捷赫琴A.H.耿金A.A.菲利蒙诺娃T.H.沙德隆合著)《矿石学教程》(中国地大“十一五”规划教程)《矿石学基础》(第3版周乐光主编)《结晶学与矿物学基础》《矿物标本(上、下册)》(郭豫斌主编)《矿物岩石学》(姜尧发孙宝林等编著)《岩石与矿物》(全球500多种岩石与矿物)《矿物典》第三卷氧化物,氢氧化物(羟化物)矿物第一分册简单氧化物《矿物典>(第五类盐类矿物)第一分册砷、硒、碲、钒、钨、钼、铬《岩石岩性描述(201种)》《工业矿物与岩石》《成因矿物学概论(上册) 》:成因矿物学基本问题《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基础》《中国赏石大典》《系统矿物学_(上中下册)》《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中外宝玉石:历史·典趣·鉴赏·贸易》其它《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运用》(李四光学术思想的新探索)《地质及矿山地质学》(李志新著)《地质及矿山地质学》(罗明杨著)《地质矿产基础(上、下)》《地质学》(第四版徐九华谢玉玲李建平著)《地质学基础》(李亚美著)《地质学基础》(宋青春张振春编著)《非金属矿产地质学》(冯本智兰心俨周裕文编著)《非金属矿地质学基础》(候光仪徐家苾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南京大学地质系河北地质学院合编)《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理朱志澄合编)《构造地质学》(谢仁海渠天祥钱光模编)《构造地质学纲要》(E。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2-11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52页word资料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2-11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52页word资料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 范围(略)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 勘查工作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4.1.1 区域地质预查阶段应全面收集与预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成果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综合第 571 页分析、研究、类比。

普查阶段应详细收集与普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应收集详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4.1.2 矿区(床)地质4.1.2.1 地层预查应大致了解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普查应大致查明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详查与勘探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建立标志层,确定准确的含矿(控矿)地层年代;研究沉积环境与成矿的关系;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第 572 页地层中的空间分布。

4.1.2.2 地质构造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详查阶段应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

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1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研究节理裂隙的性质、产状、分布规律和发育层位、地段及程度。

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1落差(褶幅)大于或等于30m(缓倾斜矿体20m)的褶皱、断层构造第 573 页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4.1.2.3 岩浆岩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包括脉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地质勘探及掘井施工参考文献

地质勘探及掘井施工参考文献

地质勘探及掘井施工参考文献二) 钻探 1 钻探是一种依靠钻具回转切割或冲击钻切岩石的动力机械手段,是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评价矿床经济价值的主要勘查技术手段之一;多用于物化探异常与矿点的检查验证评价及矿床详查、勘探阶段.分类:钻探按其钻进原理有冲击、回转钻之分,按钻进取心否分为无岩心与取岩心(粉)钻进等等。

在固体矿产勘查中,尤以岩心钻探最为常用.钻探和坑探相比,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较为经济的优点,和物化探相比则较之准确可靠。

2 坑内钻在生产勘探阶段广泛用于探矿、探水、探构造,比坑探更具快速、方便、安全、成本低等优点。

图4—6—8 坑内钻作用综合示意图a,b,f,I,k-平面图;c,d,e,g,h,j,l—剖面图按取样物质可分为岩心钻和岩粉(泥)凿眼钻;按钻进方位分为水平钻和剖面钻,并多使用扇形钻.其作用如图4—6-8所示,可代替穿脉、天井、上山等探矿;寻找小、盲、分枝矿体,断层错失矿体,探老窿残矿、采空区、暗河、含水层,并作超前放水孔等用,另外也可用于铺设管线,开采液、气态矿产资源等。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8页(三)井中化探在钻孔中同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采样,已受到普遍的重视。

它不仅是建立已知矿床原生晕模式、了解矿体蚀变带特征的基础,而且也是预测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十分重要的依据.经验表明,它是矿区外围和深部盲矿预测找矿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勘查手段。

(四)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是50年代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在煤田和油田勘查中应用较为成熟.根据目前发展的趋势,广义的井中物探可分成三大类:① 测定钻孔之间或附近矿体在钻孔中所产生物理场的方法,主要有充电法、多频感应电磁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磁法、电磁波法、压电法、声波法等;② 测定井壁及其附近岩、矿石物理性质的方法,如磁化率测井、密度测井及电阻率测井等;③ 测定钻孔所见矿体的矿物成分及大致含量的方法,如接触极化曲线法、核测井技术等。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409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409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409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4094—6 “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试行)(云国土资环[2003]248号)前言“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是指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学习的建设工程,通常包括村庄、学校、城镇、小区和开发区等。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范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的其他建设工程。

农村村民按照经批准的村庄和集镇规划进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3-09-03发布·1371·行住宅建设,不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时段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进行,与项目选址阶段同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内容:涉及场地问题及环境地质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拟采取的防范措施。

评估和现有的工作程度有关,评估只是指明全部问题所在,而不是去解决全部问题。

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及·1372·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评估责任由评估单位对报告结论负责,这种责任对工程来说时长期的。

报告内容:1 前言1.1 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工程建设单位和评估工作委托关系;工程所属的行政区域,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拟采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征地范围、面积;建设资金和工程周期(附地理位置图、工程特性表)。

1.2 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确定评估级别并说明理由(表1、·1373··1374·表2),并以此确定评估的目的任务。

简述评估区范围的划定原则及其面积和周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1 复杂 中等 简单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二级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2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城镇建设、地产开发 占地面积大于60h ㎡的城镇新区建设 20h ㎡<占地面积≤60h ㎡的城镇新区建设;城镇旧区改造,居住人口1500人以上的新建村庄。

地勘资料

地勘资料

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2地层结构及岩性2.3岩土物理学性质2.4地下水2.5地震效应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3.2环境工程地质评价3.3低级土岩土工程特性评价3.4基础方案分析及施工注意事项4结论与建议图表部分01.勘察设计任务书02.现场勘察见证报告03.勘察点一览表0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05.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06.总平面图07.建筑物和勘察点位置图08.工程地质剖面图09.工程地质柱状图10.图例1前言我院受湖南金瀚船艇制造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的整装车间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拟建场地位于公司厂区中部,龙门吊北侧,拟建厂房一栋,层高均为1层的轻刚结构。

设计标高约为34.40米。

根据钻探情况及场地地质条件,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低级等级为三级,故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为查明拟建场地稳定性,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我院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共布勘探点55个,于2013年2月20号~3月15号采用SH-2A-30型工程钻探机及相关测试设备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执行技术标准如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土方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本次勘察队地基土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机采取原状土样,原位测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原状土样采用薄壁半盒式开口取土器采取,土样质量等级达到Ⅱ级以上,完成的勘察实物工作具体如下表:序号实物工作工作量单位备注1 测量定点55 个地质队完成2 勘察1200.4 米/孔地质队完成3 标准贯入试验20 次地质队完成4 取原状土样12 件地质队完成5 取拢动土样7 件地质队完成6 土样室内试验19 件地质队完成择取龙门吊北侧水泥坪边与西侧水泥道路交点A为假定直角坐标的原点O (X=0,Y=0),水泥需说明: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因无坐标点,根据场地特征,选坪边东侧B点即拟建整装车间东南角的坐标为(X=220.0,Y=0.00),各孔坐标参照放样施工。

地质勘测资料

地质勘测资料

地质勘查资料报告地址勘察资料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区进出口有简易公路通过,为碎石路面,可直接到达隧道口。

交通较为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北亚热带暖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4.6。

C---14.9。

C,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8。

C---20.1。

C,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9。

C---3.6。

C,极端最高气温为40。

C---37.7。

C,极端最低气温为-8.1。

C---7.4。

C,平均相对湿度为71%——61%: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4.6mm——900mm。

日最大降水量为60.3mm——166.1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左右:多年平均风速 1.3m/s——2.4m/s,最大风速:24m/s——16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冻结深度12cm.(一)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并结合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区第四系覆盖主要由全新统崩塌堆积层(Q4C)、滑坡堆积层(Q4del)、泥石流堆积层(Q4sef)、全新统坡积层(Q4dl)、上更新统冲积、风积层(Q3al+eol)组成,岩性主要为黄土,粉质粘土、角砾、卵(碎)石、漂(块)石等:下浮地层为泥盆系中统(D2s(FS))片岩。

现根据地层成图、时代、岩性特征由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1、第四系(Q)全新统崩塌堆积层(Q4C):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处。

岩性为块石,红褐色,结构松散,块石成分主要为砾岩,直径一般为50~300cm,最大可达800cm,厚度>10m。

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

岩性为黄土和碎石,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见有针孔、虫孔及少量菌丝,含少量粉砂,偶见蜗牛贝壳。

,半坚硬,具湿陷性,厚度约4.2m:碎石,青灰色,结构松散,碎石成分主要为片岩,直径一般为2~15cm,最大可达25cm,厚度20.1m。

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处。

岩性为粉质黏土、碎石,粉质黏土:红褐色至紫红色,土质较均,结构致密,含25%碎石及少量粉砂。

4-00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4-00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第四分册)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二OO三年十二月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主编:刘荣
副主编:周存中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二OO三年十二月
第四分册
其他
4-1
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暂行规定
4-2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总体要求
4-3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技术要求
4-4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4-5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4-6
矿业权评估方法
4-7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4要求》实施细则
4-9
“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写提纲(试行)
4-10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4-1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
4-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4-13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地勘资料

地勘资料

汉军·五象一号地下室部分开挖方案本工程地下室为2层,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勤察报告,基坑开挖后,场地四周将形成最大深度大于9米的边坡,其临空间将遇到填土○1淤泥○2粉质粘土○3(1)粉质粘土(2)含碎石粘土○4(1)含碎石粘土(2)粉砂石○5和粉砂石质泥岩○61层,土层中素填土○1层稳定性较差,在地面重荷载及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失稳坍塌,对四周道路和建筑物的安全及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确保工程安全,应对基坑进行支护。

基坑支护方案考虑采用土钉结构。

土钉墙的坡角可放至70°~80°。

施工时必须分段分层开挖土方,分段跳挖长度不得大于20米,每层开挖深度与相应土钉位置相吻合,超挖深度不超过相应土钉位置以下50cm。

地下室开挖范围需在地下室外边线以外,预留1米以上的筏板基础外飘长度及施工面宽度。

1.3勤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勤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勤察规程》(JGJ 72-2004)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G50011-2010)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勤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 396-2007)9其他相关的规范、规程。

1.4勤察分级根据《岩土工程勤察规范》(GB50021-2001)及《高层建筑岩石土工程勤察规程》(JGJ 72-2004)表3.0.1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岩土工程勤察分级见表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概况南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南宁市处低纬度地区,全年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是国内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甘地地发〔2002〕17号)第一条为奖励在地质一找矿和推动地质工作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找矿效果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等有关奖励条例,结合本局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范围包括;找矿,地质勘查,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地质勘查工程科学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软科学,标准、计量,科技情报、技术服务等。

第三条凡具备以下条例之一的,可申请地勘局地质科技成果奖:(一)重要矿床(田)、地热田、地下水源地的新发现,经开发利用或经勘查和技术经济论证可供近期开发利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二)优秀地质勘查成果,经利用证明做出重要贡献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三)重要地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经实践证明具有先进水平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四)在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软科学,标准、计量,科技情报、技术服务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果的。

第四条地勘局成果奖根据请奖成果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和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分下列三等,见表1。

第五条对有特殊贡献的重大成果,经局批准可以授予特等奖,给予重奖。

第六条局成果奖励评审由局科技委员会负责,主要负责成果奖的评审、批准,向上推荐和这四个等级奖的授予工作;局属各单位也应设立成果奖励评审机构,或者由科技(学术)委员会担任,负责成果奖的审查、推荐工作。

第七条成果奖的审批程序如下:(一)一个单位完成的成果,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经局科技委员会评审后合格的,给予奖励。

(二)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成果,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上报,如其中某个单项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也可单独上报,其审批程序同前款。

第八条经批准获成果奖的成果,在授奖前地勘局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布,其中特、一、二等奖的公布时间不少于三个月;三等奖公布期限为二个月。

在公布期间内,如有异议,由申报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审批单位裁决。

无异议的,即行授奖。

第九条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在地勘局内统称地质科技成果奖,申请国家奖励仍应分别申请。

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必须是获二等成果奖以上的成果,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必须是获二等成果奖以上的成果,由局科技委员会从中择优推荐上报;申请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的规定办理,由局科技委员会评审后上报。

第十条成果奖的奖金,由局从奖励基金中支付。

第十一条获奖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其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成果奖的奖金,应按照贡献大小,合理分配。

贡献大的,应予多奖,不得搞平均主义。

获奖成果的奖金不得重复发放。

如获奖成果经过上一级评审机构评定提高了奖励等级,其奖金对获奖者只补发给差额部分,余额留局级单位作奖励基金。

第十三条申报成果奖,应严肃认真。

如发现获奖成果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经查明属实,应撤销其奖励,追回奖状、证书、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由申报单位的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或处分。

第十四条成果奖原则上每年评定一次。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局科技委员会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各单位可根据办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情况,作若干补充规定,并报局科技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原地矿部地劳[1983]69号文、地政[1984]248号文、地发[1986]465号及甘地地发[1995]79号文颁发的各奖励试行办法及补充规定停止执行。

附件1:成果奖奖励范围和评审批准实施细则附件2:按国民经济需求程度的固体矿产分类和矿床规模的划分附件3:关于成果奖励工作的若干具体规定附件1地质科技成果奖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根据《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第二条、第三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凡符合下列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的,均可申报地质科技成果奖。

一、找矿奖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一)奖励范围在下列某一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1.发现新的重要矿产的矿产地或矿床;3.发现新的重要地热田和重要矿泉水;5.在缺水地区发现新的重要地下淡水水源地;6.在已知矿床(田)范围内发现重要新矿体(含油气层、热源、水源等)或重要新矿种、新组分。

(二)评审标准1.矿产须按国民经济的需求程度,矿床规模和价值,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情况,找矿难度,该矿产地及矿床的发现对进一步找矿的指导意义等进行综合评定。

找矿是从发现找矿线索(露头、老硐、异常等)到对矿床的价值作出评价的过程,一般应在已经批准的初步普查报告的基础上评审。

但资源量须可靠。

特等奖:技术经济条件优越,找矿难度大,已开发利用或可在近期(指二十年内,下同)开发利用的国家急缺矿产的大型矿床或接近大型规模的中型矿床,或国家重点矿产和具有重大价值的一般矿产的特大矿床;一等奖:技术经济条件优越,找矿难度较大,已开发利用或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国家急缺矿产的中-小型矿床,或国家重点矿产接近大型规模的中型矿床,或一般矿产的大型矿床,或我省短缺矿产的大型矿床;二等奖:技术经济条件优越,找矿难度较大,已开发利用或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国家急缺矿产的小型矿床或矿产地,或国家重点矿产的中-小型矿床,或一般矿产的大-中型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小型矿床,或本省短缺矿产的中-小型矿床;三等奖:技术经济条件较优越,找矿难度较大,国家重点矿产和具有重要价值一般矿产的小型矿床,以及具有一般价值的一般矿产和本省短缺矿产的中-小型矿床。

近期难以开发利用的矿床,其中国家急缺矿产、国家重点矿产、具有重要价值的一般矿产以及具有重要找矿指导意义的特大、大型矿床和部分中型矿床,可视其找矿难度、矿床潜在价值和找矿指导意义的大小择优评为一、二等奖,个别的可评为特等奖。

确系因发现重要新矿体、新矿种、新组分,显著扩大或提高已知矿床的规模或价值,其新增部分可视同新发现矿床,一般按以上标准低一级评定奖励等级。

2.地热在工作难度大的地热活动区或异常区,找到可供开发的地热田*,经开发验证,技术经济条件优越,热田产量、温度、压力稳定,按规模进行奖励。

一等奖:大型地热田,> 5万千瓦;二等奖:中型地热田,1—5万千瓦;三等奖:小型地热田,0.3—1万千瓦。

如属于难度不大等情况,可酌情降低奖励等级。

3.医疗矿泉水和瓶装饮料矿泉水(1)医疗矿泉水在无矿水显示(如井、泉)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找到1000米以浅,水温大于40℃,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立方米/日(火成岩类裂隙水大于400立方米/日)的矿水产地;如矿水温度小于40℃时,必须含有二氧化碳、氡等特殊化学组分,经勘探开发验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采用回灌等措施又能稳产的矿水产地,按产水量进行奖励。

一等奖:日产水量> 20,000立方米/日;二等奖:日产水量 10,000—20,000立万米/日;三等奖:日产水量 2,000—10,000立万米/日;如属其它情况,按找水难度、水质、水量、社会经济效益酌情降低奖励等级。

(2)饮用天然矿泉水在无矿水显示的地区,找到游离二氧化碳大于 250毫克/升的碳酸水或其他类型矿泉水,、并经一年以上的动态监测和开发验证,证明产量、水质、水温稳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按产水量进行奖励。

一等奖:产水量>1,000 立方米/日;二等奖:产水量 600—1,000 立方米/日;三等奖:产水量 300—600 立方米/日;如属其它情况,根据找水难度、水质、水量、社会经济效益酌情降低奖励等级。

(3)具有医疗和饮用双重作用的矿泉水,按饮用矿泉水的标准评奖。

4.地下淡水水源地包括找到地下水新水源地,或扩大供水能力,或增加地下水可采资源。

须按找水难度,地下水源地的规模、质量和取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并在详细勘探的基础上评审。

一等奖:在严重缺水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为重要城市、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其他供水项目找到和查明大型水源地;或经改造和治理,使水源地的可采资源恢复或扩大达到大型水源地。

*地热田高温>150℃,中温90—150℃,低温<90℃。

二等奖:在严重缺水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为重要城市、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其他供水项目查明中型水源地;或在缺水或水源不足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查明大型水源地,或经改造和治理,使水源地可采资源达到中型水源地;三等奖:在缺水或水源不足和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区,为城镇、工农业建设项目查明大中型水源地;*大型水源地:> 5万立方米/日;中型水源地:1一5万立方米/日;小型水源地:<1 万立方米/日。

二、地质勘查成果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一)奖励范围在下述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出色地完成勘查任务,提交优秀报告,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1.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各种基础性地质勘查;2.各种矿产的区域普查和矿区(田)普查勘探;3.专门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各种专门性地质勘查;4.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点矿区探矿工程技术报告及其他各种工程技术报告。

(二)评审标准须按勘查技术难度,勘查设计,工程和各项原始资料的质量,勘查完成情况,勘查成果的技术水平和效益,对推动勘查技术进步的作用等进行综合评定。

一等奖:技术难度很大,设计思想、技术和方法选择以及工作布置有重大创新,各项工程和原始资料的质量优秀,勘查进度快,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勘查任务和提交了报告。

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勘查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对推动勘查技术进步有重大的作用;二等奖:技术难度大,设计思想、技术和方法选择以及工作布置有重要创新,各项工程和原始资料的质量优秀,勘查进度快,很出色地完成了勘查任务和提交了报告,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勘查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推动勘查技术进步有很大的作用;三等奖:技术难度较大,设计思想、技术和方法选择以及工作布置有较大创新,各项工程和原始资料的质量优秀,勘查进度快,相当出色地完成了勘查任务和提交了报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勘查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到部内先进水平,对推动勘查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作用;三、地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一)奖励范围在各种地质科学技术研究中,就下列某一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1.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及其他各学科,对所研究的自然和地质现象、特性、规律有重要发现,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论。

或对以往已取得的成果有根本性提高和发展,在理论研究上达到较高水平,经实践检验,对推动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开拓新的领域有重要作用;2.综合性和专门性的应用研究:包括各种学科和工作的区域性的和专题性的研究以及各种图件、图册,面向找矿和地质勘查,解决了重大关键性地质科技问题,达到了较高水平,经实践证实,对指导找矿、地质勘查、保证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和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 3.勘查方法和实验测试技术研究:包括各种地质勘查、测绘、测试、探矿、采、选、冶等,面向找矿、地质勘查和矿产评价,进行理论、方法、流程等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经实践证实,解决了重大关键性科技问题,并对推动方法和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4.矿产技术经济研究:包括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矿产资源战略分析、矿产资源政策研究等,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政策和保证国家建设,对重大的矿产资源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达到较高水平,经实践证实,对国家、省、经济区制定资源和技术政策、建设布局、规划和部署地质工作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