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合肥市城市医疗卫生建设专项规划调研报告

合肥市城市医疗卫生建设专项规划调研报告

合肥市城市医疗卫生近期建设专项规划调研报告许晓沪李康岚龚仁俊刘锡勤李皖江夏仲南张达一、前言:1894年,德国人戴尔第在合肥德胜门内天主教堂开设圣心诊所;1898年,美籍传教士柏贯之等在小南门(今省立医院附近)办贯之医院,1915年,改名合肥基督医院。

1927年,合肥人刘梦九离开基督医院另开设民生医院,这是国人在合肥开设的首家医院。

到1949年解放前,全市名义上有私人诊所和小医院66家,实际上仅有87名医技人员,30张床位。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兴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民卫生常识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皖北行署和省政府陆续建立和平医院(今省立医院)、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2年合肥市人民医院(今市一院)兴建,以后又建立了市二院、市三院及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各区、乡镇(社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机构。

本次调研参照国家1996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调查现状医疗卫生用地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医疗卫生近期建设初步实施建议。

调研的数据由合肥市卫生局、安徽省卫生厅提供,部分由调查问卷方式获得。

统计的口径与合肥市卫生局略有不同,增加了两所部队医院的数据。

床位数以2001年底实际床位数计算。

二、合肥市医疗卫生用地现状:(一)数量:1、机构个数:合肥市现有医院61所,其中省属医院8所,市属医院9所,区属医院(含乡镇)27所,部队及企事业单位医院17所(不含50张床位以下);卫生防疫、急救、血站、妇幼保健等机构总计17家;其中省属5家,市属4家,区属8家;独立的康复保健机构1所(原工人疗养院),正在筹备建设。

2、医院床位数:统计的61所医院总共拥有床位数10525张(编制床位11178张),其中省属3488张,占33.1%;市属3013张,占28.6%;区属1039张,占9.9%;部队及企事业单位2985张,占28.4%。

合肥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88(按现有152.9万人计算)比1992年统计的7.09有所下降。

医院新院区调研报告

医院新院区调研报告

医院新院区调研报告医院新院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我市决定建设一座新的医院院区。

为了了解市民对新院区的期望和需求,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以便为新院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本市居民,主要针对新院区的规模、科室设置、服务质量、交通便利性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新院区规模市民对新院区的规模普遍表示满意,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新院区的规模应该更大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科室设置调研结果显示,市民普遍希望新院区能够设置更多的专科科室,如心内科、妇产科、儿科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3. 服务质量对于新院区的服务质量,市民表示非常关注。

调研结果显示,市民希望新院区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方便的预约系统和舒适的就诊环境。

4. 交通便利性市民对新院区的交通便利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新院区能够紧邻地铁或公交站点,以方便市民前往就诊;还有一些受访者希望新院区可以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方便开车前往就诊的市民。

四、建议与展望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新院区规模应进一步扩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应设置更多的专科科室,以方便市民就近就医。

3. 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入,引进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4. 尽量选址在地铁或公交站点附近,以方便市民的交通。

5. 需要建立充足的停车位,方便有车的市民前往就诊。

总的来说,新院区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与市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期待新院区的建设能够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市民带来更好的健康体验。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1. 概述本调研报告调查了医院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布局、功能划分、通风系统、病房设计等方面。

通过对多个医院建筑的实地观察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设计要点和建议,旨在提供给设计师和相关人员参考。

2. 建筑物布局医院建筑的布局应保持合理、紧凑,方便患者、医生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流动。

主楼可以设置在中央位置,周围配以辅助用房和绿化景观。

室外走廊和露天庭院的设置可以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有助于患者康复。

3. 功能划分医院建筑内部应根据不同功能区进行划分,如门诊部、急诊科、手术室等。

各个功能区之间应设立合适的连接通道,方便人员的转移和协作。

临床部门和后勤部门的布局应相互独立,避免交叉干扰。

4. 通风系统医院建筑的通风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通风系统应考虑外部空气的新鲜度和灰尘、病毒等微生物的过滤,确保医院内的空气清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5. 病房设计病房的设计应注重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保护。

合理布局床位,确保每个患者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条件。

病房内应设备齐全的洗手间和卫生间,并配备一定量的储物空间。

同时,患者床位周围应设置隔音措施,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6. 紧急情况应对医院建筑应考虑到突发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如火灾、地震等。

在设计中应设置合适的逃生通道、避难场所和应急设备。

建筑材料和消防设施的选取也需要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7. 环境友好设计医院建筑应倡导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供能方式,选用环保材料进行建设。

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考虑设置绿化屋顶和垂直绿化,以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

8. 结论综合以上调研内容,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保证功能划分的合理性和通风系统的良好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可以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绿色的医疗环境。

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调研报告根据对医院建筑的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医院建筑是指用于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建筑物。

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医疗设备、医疗流程、病人舒适度等方面的因素。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现有医院建筑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面对面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医院建筑外观设计方面调研发现目前的医院建筑在外观设计上存在较为一致的特点,即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

这种设计风格能够给人以整洁、清爽的感觉,并突出医院的专业形象。

2. 医院室内空间布局方面大多数医院室内空间布局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医疗流程的要求。

不过,仍有少数医院存在诸如拥挤、通道狭窄等问题,影响了病人和医生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3. 医院设备配置方面医院设备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

调研发现,大部分医院设备配置较为完善,但仍有少数医院设备老旧、不足等问题。

这需要医院方加强对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4. 医院环境舒适度方面医院环境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调研发现,大部分医院注重医院环境的营造,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但仍有一些医院的环境存在问题,如噪音过大、空气质量等。

这需要医院方加强管理和改进。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医院建筑外观的个性化设计,突出医院的特色和形象。

2. 提高医院室内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确保病人和医生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3. 加大对医院设备配置的投入,保证设备的完善和更新。

4. 关注医院环境的舒适度,提高医院的整体环境质量。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医院建筑的特点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改进建议能够对未来医院建筑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我对医院建筑设计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阅读相关医院建筑设计的文献资料,了解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

2. 实地考察:参观多家不同类型的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地区医院,观察其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现状分析(1)功能设置全面:医院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医疗、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需要有适当的科室、实验室和教学区域。

(2)空间布局合理:医院建筑设计需要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便于医疗流程的顺畅进行,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3)人性化设计:医院建筑设计要体现人性化,包括明亮舒适的病房空间、便利的导诊系统和无障碍设施等。

(4)节能环保:医院建筑设计要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 发展趋势(1)智能化: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将逐步智能化,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医疗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等,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体验。

(2)灵活性: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将注重灵活性,考虑到医疗技术和需求的快速变化,建筑空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转换。

(3)绿色建筑: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人性化体验: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将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体验,打造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四、调研总结医院建筑设计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目前,医院建筑设计已经较为全面地考虑到了医疗、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和节能环保。

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将进一步智能化、灵活化、绿色化和人性化,为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体验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对于医院建筑设计的研究和应用,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1. 引言医院建筑设计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疗环境中,建筑设计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对医院建筑设计的相关调研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考察:参观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观察和记录了其建筑设计的特点和优缺点。

3.专家访谈:采访了几位医院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探讨了他们对医院建筑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3. 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医院建筑设计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有利于康复和治疗的进行。

其次,医院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提供便捷的工作流程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减少因工作环境问题导致的错误发生。

4. 医院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医院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空间布局医院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科室之间的空间布局,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方便的交流和协作。

同时,合理的空间布局还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医护人员的行动路程,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4.2 环境舒适度医院建筑设计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

这包括了良好的自然光照、通风系统、噪音控制等要素。

舒适的环境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

4.3 安全性医院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这包括火灾逃生通道、自然灾害的防范等。

同时,医院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感染控制的要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4 可持续性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能源利用和环保措施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5. 医院建筑设计的趋势在调研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医院建筑设计的趋势:5.1 绿色建筑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绿色建筑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医院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Hefei University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调研地点:完成时间:指导老师:一、前言自原始社会人类防御野兽侵袭开始,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

而经过道家修炼丹药到古代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人类的保护与治愈体系已日臻成熟,药铺、诊所、医院等建筑应运而生,而建筑作为一种服务于人类的人文精神产物,提供的正是寻求医治与医者发生联系的纽带。

古代医院建筑——古代医院建筑与一般民用建筑类似,纵观历史,古代医院建筑与一般民用建筑类似,纵观历史,古代医院建筑古代医院建筑与一般民用建筑类似。

中医无非有三种形式,即在皇宫里给皇亲国戚看病者,在军队给官兵疗伤以及在民间行医者;因中医诊病的特殊方式,也就是一桌、一凳、一一脉枕即可,因此在建筑方面古代的医院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类似建筑方面古代的医院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类似。

1950~1980 年中国医院建筑主要现代中国医院建筑现代医院建筑~吸收西方现代建筑平面布局,树枝形、工字形等当然也有不少是分散吸收西方现代建筑平面布局,为树枝形、工字形等,当然也有不少是分散的布置;从功能概念方面分:门诊、住院、辅助医疗科室及后勤供应;式的布置;从功能概念方面分:门诊、住院、辅助医疗科室及后勤供应;造型上主要是简单的现代建筑形式,或者是坡屋面,单个窗。

造型上主要是简单的现代建筑形式,或者是坡屋面,单个窗。

在结构体系主要是砖混结构小开间。

砖混结构,上,主要是砖混结构,小开间。

故医院建筑的实质是在于方便此类沟通,更体现出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各种患者都属于人类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所在。

一、调研对象■安医大一附院位于合肥市绩溪路段,位于合肥市绩溪路段,其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 1926年 1952年于怀远迁至合肥市年于怀远迁至合肥市。

1926年。

1952年于怀远迁至合肥市。

医院建设的调研报告

医院建设的调研报告

医院建设的调研报告医院建设的调研报告一、概述医院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当前医院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二、医院建设的现状1. 医院规模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提高,医院规模逐渐扩大。

2. 设施设备更新: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新的设施和设备,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资金投入增加:医院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科研发展等。

三、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1. 资金来源紧张:由于医院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很多医院面临资金来源紧张的问题。

2. 医疗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医院建设相对较好,但仍有一些地区的医院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3. 人才培养不足:医院建设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但由于人才培养不足,医院人员配备不足。

四、改进和发展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医院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医院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地区,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状况。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医院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医院人员配备充足。

4.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医院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5. 加强科研发展:医院应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推动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创新。

五、结论医院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可以提高医院的建设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医院建设,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措施,推动医院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医附二院调研的总结:
优点:
1、该医院在平面布局的时候注重各部门之间不同的联系关系给予了适当科学的建筑分布,使他们之间该有的联系程度得到很好的实施,在患者就诊者其他活动中能够将流线缩短,大大的加强了患者的就诊效率和办事的效率。
2、在总体的规划中,该医院比较注重大量的人群聚集处的疏导,同时注意到综合性医院的机动车停靠位的要求需求庞大,因而将门诊部和住院部还有行政部的地面以下全部作为机动车的停靠位,为该医院提供了1000多的停靠位,很好的解决了停车的问题。并且停车场多处设置通往地面各个部分的楼梯和电梯,这样能够让各钟人群在停车后能够迅速的通往自己所需的地方。
在就诊楼中,每一个门诊科室单独的使用一个长方体体块,这样使他们之间互相不干扰也防止窜科的现象发生。每一个门诊科室拥有单独的候诊厅咨询台,这样的设计大大的给门诊大厅缓和了人群的聚集压力,同时也为患者避免了嘈杂的环境。在每科门诊科室的链接走廊处设置卫生间和消防楼梯,设置在这个方位是卫生间和消防楼梯的位置非常的明显,无论是在就诊人员的上厕所方面还是在及时疏散人流方面都提高了效率。
安医二附院作为08年新建的医院,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和设计团队的合作下在各方面在我个人看来都是比较成熟和适应现代人就诊条件的一所医院,作为综合性三级医院,目前拥有床位1200张。占地190.68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m2,拥有1000个泊车位超大停车场。但就在停车这一方面面就做的比较突出。
当然在任何方面设计的也是基本面面俱到,在人群流线方面无论在人群流线的便捷性还是在不同人群的分流上面都做的比较好,在空间体量上和整体的建筑体量上该医院整体 的平面图街巷式的布局在街巷的左端是门诊部门,硕大的门诊中间被切去小体量的长方体使被分割成等体量的长方提,保证了各诊室的通风和光照要求既而使病人和医生在良好的空间下进行医疗就诊活动,街巷的右边最东端是长条并且独立的行政楼,中间楼层有连梁与门诊和住院部相连,这样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独立性和建筑在平面上的良好布局外有保证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中间架起几根粗大的立柱又可以和门诊部门连成一片,有利于形成具有气魄的医院前门,并且门诊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不同前立面的过度可以是医院大前门的立面丰富。行政楼分别用连廊与左边的门诊楼和后面的住院部相连,这样方便管理人员随时可以到达医院的各个部分进行事物的管理和医院方针的传达。
4、体验门诊部门中病人的流线,注意病人在流线中的各个时间段所处的不同空间和他们对不同空间的需求和要求。
5、体验合肥市不同家医院的设计特点和不同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在调研结束时对他们给予客观的评价。
6、了解和体验门诊部门各科室的设置位置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7、了解单一科室的候诊区和就诊区的空间设置。
7、置了员工的活动健身房和瑜伽练习室。丰富了员工在闲暇时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员工们的体魄从而能更好的为患者们进行服务。
缺点:
安医附二院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如果非要提的话我只能按照高要求提两点吧
1、在门诊通向住院部的电梯间是我看到有些许家属就在里面直接在地面打卧铺睡觉,一看就是有家住病重在医院或者近期手术需要长时间照料的,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设计要求更高,应该为这些病人设置专用的家属休息室。
在儿科科室的设计上,设计者为儿童的年龄考虑,为消除儿童就医的恐惧感,无论在墙、地面、楼顶都设计了比较儿童的元素,采取了比较色彩艳丽的各种粉刷颜料,在墙壁上还挂了一些动漫的大画。甚至在靠墙的位置放置了一个儿童在游乐园经常玩耍的滑梯。这样的设计和设置使儿童在步入这样的环境当中消除就诊的紧张感和不配合时有很大的帮助的。
从该医院的地理位置和卫星图上面可以看出该医院的用地面积非常的紧张。所以医院基本上是一个大整体的设计,高层的住院部设计加上多层的门诊、医技、行政部分的设计。因为体量硕大,所以该医院在打体量的门诊部分设置了两个长方形庭院以改善就诊的环境。但是在医技和行政部分却没有很好的设计出这样的天井,有的也只有局部的正方形的体院,对于主题的沉闷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导致行政部分大量空间的闷塞,就算有大型的通风系统但是对于过大的形体所导致的闷塞的后果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部医技部 分和中间的药方等一些地方。不仅如此,也是由于体量的过于庞大,导致多层部分功能繁多,不得不导致流线复杂。其中囊括了门诊、医技、餐饮、行政等诸多功能。这样不得不让就诊的患者有时候摸不到头脑,就连我们在调研的时候有时候都会迷糊了方向不知身处在哪里。该医院楼将大量的幼稚空间给予了门诊和住院楼,但是由于体量的庞大并且没有设计好体量的减除和适当的 增加天井、庭院等,导致其他功能空间严重的采光不足,阴暗终究不见天日。这样的取舍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在设计上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案。
(二)省立医院安南区
安徽省立医院就坐落在我们学校的对面,随意调研起来比较的方便,该医院东临合作化路,南邻天鹅湖路,西临金大郢,北临南二环主干道。为缓解医院就诊门口的堵塞情况,医院未在主干道南二环开设入口,而而避开车流的高峰流线南二环处在支路金大郢开设医院
主出入口,此路基本上通的车流都是进出医院的车辆,所以此路段基本上是医院的专用路段,这样很好的利用了这样一个路段,同时也避免了大医院门前的拥堵情况。医院的次出入口设置在天鹅湖路,对于这样车流不是很多的二级线路上可以直接开设出入口了。
2、场地的入口设置(与周边交通的关联,与建筑各出入口的内关联)
3、停车场,广场,绿化。
4、建筑的主辅出入口的设置,门诊部与住院部的联系的关系。
5、主要楼层的平面分布图。
6、就诊路线的体验。
7、主要空间的柱间尺寸,布置方式,层高,体量,造型,色彩,饰材。
8、发现问题,自己的总结。
二、实地调研
(1)安医二附院
医院的住院部显长长的长方体坐落在医院的东方位置,长端面对南向,具有良好的朝向,在住院部的平面图中哦我们可以看到,左端为电梯和消防疏散楼梯,下端全部不是的是住院部的病房,中间是护士站或者医用电梯,后端为医生的各种办公和药品存放房间,这样把最好的朝向留给了患者,很好的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条件。咨询台放在了中间方便给予患者的咨询,又使护士在中间加强患者以医生的联系,在患者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迅速的通过中间咨询台的护士第一时间将医生带到患者的病房处进行就诊和抢救,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及时的治疗。
在门诊楼中的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挖去了一个大体量作为天井,里面配上游戏的座椅和摇椅,这样的设计即给与了门诊楼充分的采光,避免了门诊楼大体块过余闷长导致里面诊室和部分候诊区成为灰空间,同时这样一块休息区域也可以给来到医院的患者适当的休息放松的好去处,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设计。
安逸二附院在门诊楼的设计上面注重了患者的流线的便捷和清晰、候诊区的环境和医院流线人性化指示性等方面的设计。整个门诊部门是一个巨大的4层的长方体,但是在增加了临近医院街一边入口处的大天井大厅和后面的活动天井区域,减去还有西面各诊科区域之间的体量一下子就是整个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楼通透起来,无论在采光还是通风都比一般的医院建筑好,唯独在门诊的中部可能次之,但是医院在这个区域设置的基本是输液大厅和挂号收费的地方,对于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不是很高,这样就是各个人群各需所需的地方。
在前广场临近门诊口左手方向设置急诊和传染科路线指示牌,人群进一步在广场的医院分流。
在安医二院的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医院有两个入口,分别是南边的主入口和西边的次入口,主入口面对门诊和行政区疗区,次入口面对急诊。在平面图中我们同时可以注意到医院的三大部分被中间的医院街相连使他们联系紧密,中间其他部分用连廊链接。门诊部在医院街的左边,行政部在医院的右边,行政部的后面是住院部,住院部分南北楼,中间夹着的是放射检验科楼作为为全院使用的医技楼,当然医技楼比较矮,防止了遮挡后面北楼的光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医二附院很好的使各个部门之间联系紧密方便,流线也做到了合理化。在医院街的一层门面对着医院街大多是开设着便民超市或者医院里面需要的一些商品和店面,方便医院里面的患者购买生活用品,在医院街的大立柱字啊面还设置有些许的座椅供前来就诊的人员中途休息。
作为大型综合的医院,前广场无疑使众多人流的交汇点,不仅如此还是各种机动车的交汇点,所以医院前广场的疏散作用无疑是第一级人流的疏散地,前广场包括机动车行驶道路区和部分机动车地面停车区还有人员活动区,在机动车部分要组织好机动车进入医院后快速的分流和停靠。如图,在安医二附院的前广场我们可以看到机动车进口大门被细分为两个小出入口,这样进出的车辆流线不会发生干扰,也便于进出车辆的管理。左边为进入口,右边为出口,在进口的两端路线机动车可以快速的停泊在大门两侧的绿化停车位上,或者快速的进入广场的外围路线进入到医院的地下停车库,安医附二院的地下停车库庞大,设有三个机动车入口,可以有效的满足综合大医院的停车需要和快速的疏通车辆。并且在地下停车场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设置众多的楼梯出口和电梯通向地面的门诊部、行政部和住院部。在地下停车场还设有众多的提醒路线的标志,这样可以给患者或者就诊的人员带来指引性。在地下停车场被划分为轿车私家车类和摩托电瓶车类两块区域,这样有利于管理。
2、在医院的东面是大片的景观园林用地,我发现里面的小路设置的很不合理,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得出,该设计入口的地方没有设置,不该设置路口的地方偏偏设置个主入口,但是那个主入口几乎是没有人从那进过的。里面的小环境营造的比较失败,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在里面休息。里面的植物配置也不怎么好,缺少高大可以形成阴凉地的树种。
在安医二附院的美容整容中心我们优惠看到另外一个景象,绚烂的楼顶设计,光洁闪亮的墙壁,还有候诊厅摆放的几个休闲的座椅,使人进入的仿佛是一个高档的美容所或者化妆品店。由此我们科一看到,安医二附院在不同诊室面对不同人群会设计出不同的室内装潢布局和格调。很显然这样的设计会更加的适应现代的就诊形式,从以前紧张的看病状态慢慢的向休闲和舒适的状态转变。
8、了解医院的整体各部门的规划和内因,初步探究他们之间设置相互关系的内因。
9、了解医院作为人群聚集地怎样合理高效的疏散人流和合理的给予充量的停车位。
10、大致了解医院其他部分的建筑,如:住院部,后勤部门,医技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