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技术指南
9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技术指南

9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技术指南污水处理行业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环境监察是保证其运行合规性和运营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指导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技术指南》,以期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导。
一、监察目标与内容污水处理行业环境监察的目标是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其排放符合相应污水排放标准。
主要监察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排放口的运行状况、尾水的处理情况等。
二、监察方法与手段1.实地勘查2.材料审查审查并分析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资料,包括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审核报告等。
对于可能影响排放质量的因素进行仔细把关,如污泥处置方案、排放口监测数据等。
3.强化监测采用现场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口、尾水出口等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污水处理效果和排放情况。
4.抽样检测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标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出水、污泥等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三、监察重点与难点1.运行合规性重点监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符合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如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否达标、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等。
2.污泥处置3.排放监管重点监察排放口的运行状况和排放质量,采取定期监测和抽样检测等方式,确保污水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四、监察流程与技术要求1.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察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排放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检查报告编制根据监察结果,撰写监察报告,附上实地勘查照片、抽样检测报告、监测数据等,全面客观地反映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3.处置措施建议针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置措施建议,并根据监察要求,督促企业及时整改,确保问题得以解决。
污水处理厂环保督察监察要点指南

污水处理厂环保督察监察要点|指南1、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2、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内容的统一性,包括水量、水质、投资和处理工艺等。
3、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料的完整性;4、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证书;相应的等级和可承担的环境工程项目范围的投资大小。
5、运行记录。
6、注意污泥处理情况。
7、按照工厂的产品、产量及污水排放规律确定生产工况是否正常;每天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8、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不正确,达标是不可能的)9、正常的污水处理运行工况;(水泵、加药系统、设备、构筑物、仪器、仪表等;)检查污水处理在线监测是否正常;10、了解该污水处理项目的水量、水质的基本情况;核对水量、水质是否在正常范围;11、污水处理检查最好在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有各种作弊手段)1、看水质外观、水量是否在正常范围,特别是进水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增大了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水质;2、了解处理工艺全流程及各设备、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核对主要的参数;3、一般处理工艺全流程至少为几小时,所以如提前通知,检查时出水为前面几小时的,甚至更长,或加水稀释的;4、检查全流程水泵、加药系统、设备等的运行情况;如对于沉淀池,可检查出流堰口的流量,带泥情况,表面负荷大小等;对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可检查污泥膨胀情况,污泥解体、污泥反硝化、污泥泡沫等情况;厌氧处理的温度;所加药剂的种类,浓度,投加量等;5、检查污泥处理情况;6、检查正常的运行记录;化验分析记录;3、对污水运营状况的监察内容1、水量核查1、进水水量核•1.查设计文件•2.查验收材料2、查流量计(瞬时流量和对累计流量)3、查超越管溢流4、查其他重复计算的水量5、查中控室相关设备运行记录•1.查水泵运行时间和水泵流量,用运行时间乘以水泵流量计算得出进水水量。
•2.查集水井液位、进水提升泵电流和扬程,并将之和进水量曲线对照,判定进水水量记录是否准确。
2、出水水量核查1.查流量计2.查在线监控数据3.查监督性监测报告4.核查对照进、出水水量5.其他方法验证(用用产泥量、吨污水耗电量等)2、水质核查1、进水水质核查1、查台账资料2、查进水水质指标3、查进水表观特征4、查设备运行参数5、查污泥浓度(M L S S)2、出水水质核查1、查在线监测数据•1.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导致数据不真实•2.人为造假导致数据不真实。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作指南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作指南第1章基础知识 (4)1.1 环境监测概述 (4)1.2 环境治理技术简介 (4)1.3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关系 (4)第2章环境监测技术 (4)2.1 监测点位布设 (4)2.1.1 布设原则 (5)2.1.2 布设方法 (5)2.1.3 注意事项 (5)2.2 监测项目及方法 (5)2.2.1 监测项目 (5)2.2.2 监测方法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3.1 数据处理 (6)2.3.2 数据分析 (6)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2.4.1 质量保证 (6)2.4.2 质量控制 (6)第3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6)3.1 水质监测技术 (6)3.1.1 采样技术 (6)3.1.2 水质分析方法 (6)3.1.3 在线监测技术 (7)3.2 水污染治理技术 (7)3.2.1 物理治理技术 (7)3.2.2 化学治理技术 (7)3.2.3 生物治理技术 (7)3.3 水生态修复技术 (7)3.3.1 生态恢复技术 (7)3.3.2 水生生物修复技术 (7)3.3.3 生态流量调控技术 (7)第4章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 (8)4.1 大气质量监测技术 (8)4.1.1 监测方法 (8)4.1.2 监测项目 (8)4.1.3 监测仪器与设备 (8)4.2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8)4.2.1 物理治理技术 (8)4.2.2 化学治理技术 (8)4.2.3 生物治理技术 (8)4.3 灰霾与光化学烟雾治理 (8)4.3.2 光化学烟雾治理 (9)4.3.3 联合治理 (9)第5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 (9)5.1 土壤质量监测技术 (9)5.1.1 采样技术 (9)5.1.2 样本处理与分析 (9)5.1.3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9)5.2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9)5.2.1 物理治理技术 (9)5.2.2 化学治理技术 (9)5.2.3 生物治理技术 (9)5.3 土壤修复技术 (10)5.3.1 植物修复技术 (10)5.3.2 微生物修复技术 (10)5.3.3 电动修复技术 (10)5.3.4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0)5.3.5 整合修复技术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监测与治理 (10)6.1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0)6.1.1 噪声监测技术 (10)6.1.2 振动监测技术 (11)6.2 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1)6.2.1 噪声治理技术 (11)6.2.2 振动治理技术 (11)6.3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管控 (11)6.3.1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11)6.3.2 声环境管控 (12)第7章辐射环境监测与治理 (12)7.1 辐射监测技术 (12)7.1.1 辐射监测概述 (12)7.1.2 辐射监测设备 (12)7.1.3 辐射监测方法 (12)7.2 辐射污染治理技术 (12)7.2.1 辐射污染治理概述 (12)7.2.2 辐射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3)7.2.3 辐射污染治理应用实例 (13)7.3 辐射防护与安全 (13)7.3.1 辐射防护原则 (13)7.3.2 辐射防护措施 (13)7.3.3 辐射安全监管 (13)第8章固体废物监测与治理 (14)8.1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14)8.1.1 监测方法 (14)8.1.3 监测仪器与设备 (14)8.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14)8.2.1 减量化技术 (14)8.2.2 资源化技术 (14)8.2.3 无害化技术 (15)8.3 危险废物管理与应急处置 (15)8.3.1 危险废物识别与分类 (15)8.3.2 危险废物包装与运输 (15)8.3.3 应急处置 (15)8.3.4 安全管理与监督 (15)第9章城市环境监测与治理 (15)9.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15)9.1.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5)9.1.2 监测点位布设 (16)9.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9.2 城市水环境治理 (16)9.2.1 水环境监测 (16)9.2.2 水污染治理技术 (16)9.2.3 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16)9.3 城市噪声与固废处理 (16)9.3.1 噪声监测与治理 (16)9.3.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6)9.3.3 治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 (16)9.3.4 法规与政策支持 (16)第10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新技术展望 (16)10.1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趋势 (17)10.1.1 传感器技术 (17)10.1.2 物联网技术 (17)10.1.3 大数据分析技术 (17)10.1.4 遥感技术 (17)10.2 环境治理技术创新方向 (17)10.2.1 污染物去除技术 (17)10.2.2 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 (17)10.2.3 生态修复技术 (17)10.2.4 智能化环境治理技术 (18)10.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集成应用 (18)10.3.1 智能监测与治理一体化 (18)10.3.2 多技术融合应用 (18)10.3.3 区域性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18)10.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18)10.4.1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8)10.4.2 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创新 (18)10.4.3 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 (18)10.4.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基础知识1.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测量和评估,以掌握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的技术活动。
(2020)(环境管理)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

〔环境管理〕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阿拉善盟环境监察支队目录环境监察主要程序 (1)水泥行业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5)焦化行业现场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 1 1火电行业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2 3铅蓄电池行业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 3 1有机化工行业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 3 9生物农药化工行业现场检查简要指南......................................................................................................... 4 9染料化工行业监察工作简要指南 ........................................................................................................................... 5 7城镇污水办理厂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 6 5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现场监察简要指南................................................................................................ 7 5畜禽养殖场业现场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7 9矿山行业现场监察简要指南.............................................................................................................................................. 8 1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 9 3环境监察主要程序一、监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性文件及各种环保标准;辖区内同类企业的根本信息,包括企业数量、地理地址、根本工艺、生产规模、公众投诉等;拟检查企业的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议论报告和环评审批文件、“三同时〞查收报告和查收建议、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污费鉴定及缴纳通知书,以及现场检查历史记录、环境违纪问题办理历史记录等根本环境管理信息。
污水处理厂操作规程及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很详细)

泵房操作规程1.1运行管理1.1.1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及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
1.1.2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1.1.2.1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
1.1.2.2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
1.1.2.3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
1.1.2.4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震动。
1.1.2.5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
1.1.3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1.1.4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
1.1.5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赌塞物。
1.1.6泵房的提升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对有空气搅拌装置的进行检修。
1.2安全操作1.2.1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
1.2.2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处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
1.2.3清洗泵房提升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订操作规程。
1.2.4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
1.2.5严禁频繁启动水泵。
1.2.6水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1水泵发生断轴故障;○2突然发生异常声响;○3轴承温度过高;○1压力表、电流表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5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6电机发生严重故障。
1.3维护保养1.3.1水泵的日常保养应符合本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1.3.2应至少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进出口闸阀调料一次。
1.3.3应定期检查提升水池水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
1.3.4备用水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
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放掉泵壳内的存水。
风机房操作规程1、开机前检查:1)检查所有阀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各风机油标内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检查水冷系统是否完好。
3)检查电气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体。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技术指南

监
系
监
控
统
控
系
平
统
台
SBR 法
生物接触 氧化法
数
数
数故
工
安自
据
据
据障
况
全动
显
查
判预
核
管恢
示
询
定警
定
理复
生物滤池 法
3
“
”表示采用任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处理工艺部分仅仅展示了部分治理设施运行的单个设备运行参
数,示意图仅仅表示单个污水处理工艺的参数采集、污染物监测、数据传输以及与中心端监控平台的连接和部分功能。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HJ/T387
污染治理设施运流互感器
GB/T13850—1998 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
GB4793.1
测量、控制和实验用电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4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实验
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包括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内的集 中污水处理设施。 3.3 污染治理 Pollution Treatment
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去除排放污水或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过程。 3.4 污染治理设施 Pollution Treatment Equipments
3.6 中控系统 Multimedia Central Control System 指污水处理厂集中自动控制系统。
3.7 过程(工况)监控 Process Monitoring 根据工艺设计,对影响污染物排放的进口参数(如:流量、COD、氨氮、PH),工艺参数(如:MLSS、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保检查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保检查技术指南
一、检查范围和内容
(一)设施检查。
检查污水处理厂各设施的建设状况、运行情况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如厂房、机械配套等设施是否符合规范。
(二)工艺流程检查。
检查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初沉池、二次沉池、淀粉池等是否运行正常,处理效果是否达标。
(三)出水标准检查。
抽取出水水样检测,检查处理后的污水是否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18918-2002)等有关标准的许可排放限值。
(四)操作管理检查。
检查厂内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职业资格和培训情况,检查管理是否到位。
二、检查方法
(一)设施检查采用视察和记录检查表的方法。
(二)工艺流程采用取水检测的方法,取样点设置在每个处理过程的入水和出水口,检测水质指标是否达标。
(三)出水标准采用水质自动监测或者定期送检的方法验证是否达标。
(四)操作管理通过访问和询问工作人员等方式进行检查。
三、问题描述与整改要求
按照检查结果,对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及可能原因分析,并给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和期限。
重点检查项目应给出整改效果鉴定标准。
四、检查报告书编写与发布
根据以上工作内容和结果编写《城镇污水处理厂环保检查报告书》,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执行。
超期未整改项目可以继续追加下次检查。
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要点说明

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要点说明
一、运行设备现场核查
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由进水口超越管、格栅、提升泵房、沉砂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排污口、污泥脱水车间等构成,可以从这些设备外部运行状态初步判断处理工艺运行情况。
(一)超越管
多数污水处理厂设置有超越管,要根据超越管位置进一步核查确认进水水量。
超越管设置有的位于进水提升泵的集水井中,有的位于生化池前的分配井中,个别污水处理厂在这两个位置都设置了超越管。
如流量计位于超越管前,且超越管阀门开启,核算时要扣除溢流部分的水量;如流量计位于超越管后,则流量计读数就是实际进水水量。
(二)进水口
根据水的颜色气味初步判断水质情况,一般颜色较深和气味较重的水有机质成分较多,污染物浓度也较高,且可根据水位初步判断流量。
(三)粗格栅
格栅作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第一步环节,可以通过格栅上是否有运行痕迹、有无栅渣存放工具、栅渣洒落痕迹等判断格栅是否运行。
(四)提升泵房
查看泵池的水痕、水位。
若提升泵正常开机,水痕上下波动不大,水位较低;若刚开机,池壁上的水痕明显带水,水
位较高,并且可能下降幅度大。
通过查看水泵额定流量、运行时间和台数,校核流量计进水流量。
(五)沉砂池
沉砂池有大量底泥上浮,说明排砂系统长期故障,底部积泥,预处理效果差。
(六)曝气池
查看活性污泥的颜色气味,判断工艺运行是否正常。
一是运行正常的生化池活性污泥的颜色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泡沫较少呈白色且容易破裂;二是曝气不足、进水水质偏高、生化不充分、污泥龄短、污泥负荷高,会导致污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自动检测系统被私自 拆开,企业可能存在私改 电路、违规设计量程等行 为。如果自动监测系统未 联网、无保存数据或保存 未据为达到规定数量,说 明自动监测系统是可能存 在闲置
每班均有进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BOD5、 SS的监测数据,曝气池DO浓度、混合液污 泥浓度、污泥回流率等运行控制参数的化 验结果和原始记录
超越管
预处理 设施
曝气池
检查是否可以随机调阅核查期 内运行指标数据及趋势曲线 查看超越管阀门在非正常情况 下是否打开。阀门虽未打开, 从超越管阀门后部是否有污水 以及污水痕迹判断污水处理厂 是否存在污水不经处理直排的 现象。 通过查看栅渣量、栅渣清运记 录以及现场是否有栅渣洒落痕 迹等综合判断污水处理设施是 否存在停运现象;检查格栅间 是否有臭味,是否采取了强制 通风措施;检查砂、栅渣、浮 渣的去除量,现场栅渣堆存量 、沉砂池沉砂堆存量及其是否 及时清除;检查沉砂池浮渣量 。 检查曝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曝气是否均匀;污泥颜色、性 状,必要时可以现场测定污泥 沉降比;检查某一时期的耗电 量,并与鼓风机功率和该时期 内污水处理厂进水量核对,若 耗电量偏小,则证明污水处理 厂实际处理水量较少,有可能 有部分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
活性污泥法,污泥为黄褐色,略带泥土臭 味;曝气均匀,液面泡沫数量较少,易碎 、粘性低;污泥沉降比20~30%。 生物膜法布水装置和填料无堵塞现象,生 物膜外观粗糙,具有黏性,高度亲水。颜 色一般是泥土褐色,根据不同反应装置而 厚度有一定的变化,从0.3mm(生物流化床 、曝气生物滤池)~3mm(生物转盘)不等
曝气池鼓风机未开启,属 于关键设备停运
-6-
检查部位
放(曝气耗电约占污水处理厂 耗电的70%以上)
检查内容
二沉池 运行状况
污泥处理 、处置系
统
检查排泥量、检查废水处理中 排出的污泥是否得到及时有效 的处置(污泥堆放情况、运输 方式、频次、最终去向)检查 污泥浓缩池、消化池、脱水系 统运行状况。查看污泥脱水机 是否运转、是否刚开始运转; 污泥脱水机出泥口是否有污泥 、污泥是否新鲜等判断污泥处 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监测数据、运行参数分析 结果、运行原始记录不全
按规定设置图形标志
未按规定设置图形标志
耗电量参考范围(KW·h/m3水):传统活 如果财务报表中实际耗电 性污泥法0.15~0.3;A/O生物脱氮工艺0.15 量明显低于计算所需耗电
-7-
行台帐
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和污泥 处理系统运行状况;检查排污 费收缴发票,核查污水处理厂 是否按规定缴纳了排污费
包括污水处理厂系统现场监察和环保资料、减排(设备运行)台帐现
场监察。为保证对污水处理厂工艺和环保情况的了解,一般建议先看资
-5-
料后看现场。
表2: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内容一览表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了解污水处理工艺
中控系统
检查实时监控的进出污水处理 厂的水量和水质主要指标、鼓 风机电流、鼓风量、曝气设备 运行状况、曝气池的溶解氧浓 度、污泥浓度、滤池堵塞率等 数据。
如果计量装置测得的进水 量明显大于计算的实际处 理水量,则说明污水处理 厂存在不正常运行或直排 现象,应检查未处理废水 的排放去向。如果进厂水 量低于区域应收集处理水 量,应检查管网铺设、收 集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规定报批,项目根据 报批的环评文件建设;按规定报批三同时 验收文件;按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按规 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定了可行的突发 性事故应急方案。
不显示进出水流量、不显 示曝气设备等关键部位的 运行情况
无法调阅存储数据或无存 储数据 超越管阀门在非正常情况 下打开或阀门虽未打开, 但超越管阀门后部有污水 或有污水痕迹,说明污水 处理厂存在污水不经处理 直排 栅渣量、沉砂量或浮渣量 过少,说明污水处理厂可 能不正常运行;如果现场 栅渣、浮渣和砂的堆存量 和清运量之和明显少于估 算值,说明污水处理厂可 能存在停运;如果沉砂池 现场新排出的沉砂结团、 发黑发臭,则说明排砂系 统已数天或数周未运行。
排污口
自动在线 监测设备
化验室
环境保护 图形标志 财务报表 和生产运
检查污水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形状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是否按照规定安装计量装置、 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和污染防治 设施运行监控仪,运行是否正 常 检查自动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 行,是否存在闲置、私改电路 、违规设计量程等现象。是否 与省、市环保部门自动监控平 台联网。检查自动在线监测装 置的日常维护记录及定期检验 、有效性校核记录是否齐全。 检查自动在线监测数据的保存 情况。 检查污水处理厂是否按规定配 置了化验室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是否按规定对进出水水质和 运行控制参数进行化验,分析 结果及原始记录是否齐全 检查是否按照GB15562.11995、GB15562.21995等规定设置与排污口或固 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相适应的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核查电费缴纳发票、药剂购买 发票和生产运行台帐,推算污
阀门在非正常情况下不打开 超越管阀门后部没有污水以及污水痕迹
堆存量+清运量≈废水量*处理单位废水的 出渣量。 通常20mm格栅每1000m3污水的栅渣量为0.0 1~0.05m3,出砂量为0.03m3,浮渣排放量 为0.1~19kg干浮渣。 沉砂池现场新排出的沉砂松散不结团,无 味。 若沉砂池浮渣量较多,难以清除,则表示 从格栅流出的栅渣太多,格栅除渣效果差 。
参考指标及其范围
量,说明企业存在曝气设 备停运等不正常运行;如 果药剂购买量明显低于计 算所需药剂用量,说明污 泥处理系统存在不正常运 行。
不正常运行判断
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去 除率通常为:COD75%以上,BOD585~95%,S S 85%以上。
出水不达标
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生活污水产生量(t/d)=0.85*120升/ 人·天*人口(人)/1000; 实际处理水量=用电量/单位处理水量的用 电量; 实际处理水量=排泥量/单位处理水量的排 泥量)。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1.2.2 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
1.2.3 AB两段活性污泥法工艺 1.2.4 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1.2.5 生物滤池法
-3-
1.2.6 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 1.2.7生物转盘工艺流程 1.2.8 曝气生物滤池法工艺流程
-4-
1.3 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节点
管理档案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三同时验 收文件;排污许可证;排污申 报登记;突发性事故应急方案 。
运营资质 及岗位制
度
检查污水处理厂是否按《环境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资质许可管 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并取得 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0.15~0.20;AB两段 活性污泥0.15~0.22;SBR工艺0.15~0.4; 常用药剂主要是污泥处理系统消耗的絮凝 剂聚合氯化铝或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不同 水质、不同处理工艺差异较大,通常聚合 氯化铝用量为0.15~0.6t/万m3污水,聚丙 烯酰胺量0.01~0.1t/万m3污水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一、适用范围 本监察要点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来水为生活污水为主,处理工段 为生物二级处理的园区污水处理厂可以参考使用)的日常环境监察工作。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城镇污水处理分为三个级别,即一级处理(预处理),二级处理(生物处 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一级处理主要采用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构 筑物,去除污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物等;二级处理主要去除一级沉淀出水中的 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常用的二级处理工艺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 类;三级处理的目的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或回用水。 1.1 预处理工段
1.2常用生物处理工艺 常用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其中活性污 泥法又分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二级强化工艺、水解酸化— 好氧活性污泥法、AB两段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等。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和生 物流化床法等。
参பைடு நூலகம்指标及其范围
上清液透明、无漂泥,运行正常
一般1000m3城市污水可产生污泥0.7m3(含 水率75~80%),传统活性污泥法0.6~0.8;A /O生物脱氮工艺0.2~0.4;AB两段活性污泥 法B段0.2~0.3;SBR工艺0.75~1.0;生物膜 法约0.52m3。浓缩池上清液澄清、流态均 匀;消化池泡沫少或无;脱水系统分离液( 或滤液)澄清。脱水机出泥口污泥新鲜,污 泥堆放场规范,有完善的污泥运输、处置 运行记录
污水处理厂本身作为污水治理单位,自身污染物排放主要表现在污泥
及恶臭气体方面,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节点基本相同
,
表1: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节点表
项目 废水
废气
序号 1 2 3 4 5 6
排污节点 厂区排放口 粗、细格栅 进水泵房
沉砂池 生物池(包括厌氧池)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主要污染物
COD、BOD5、SS、NH3N、TP、TN
检查部位
处理效果
处理能力 及处理水 量复核
检查内容
检查出水是否达标排放,主要 污染物的去除率是否达到了规 定的水平。检查监测仪器、仪 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检 定、校验情况,检查采用的监 测分析方法和水质监测记录。 目测观察排放废水的表观性状 有无异常,是否有直排行为。 如有异常可进行现场测定或采 样,或及时通知监测部门采样 分析。检查排水是否实行清污 分流,是否存在排水旁路,将 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 检查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计量装 置是否完备,是否安装正确, 数据是否有效。根据区域人口 估算污水处理厂应收水量;再 根据财务报表中的耗电量、运 出污泥量(或堆存量)等多种 计算方式估算实际处理水量。 核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 与实际处理水量是否相符;处 理水量与污水管网收水水量是 否相符;计量装置测得的进水 水量与通过耗电量、排泥量等 核算的实际处理水量是否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