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共66页
王实甫与《西厢记》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一、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
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 ——钟嗣成《录鬼簿》
创作杂剧14种,留存3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 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二、《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1、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 来源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会真记》)。
“始乱终弃”
2、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在宋代广 为流传。
(北宋)赵令畤把这个故事写成鼓子词《元微 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与《莺莺传》基本一致。
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突破一本四折的基本结构和一人主 唱到底的演唱模式。
(二)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三)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彼此衬托,相 映成辉。
(四)语言优美,意趣盎然。
红娘:
能说会道 性格爽朗 机智泼辣 立场坚定
通晓大义
张生:
“志诚种” “傻角儿”
爱情至上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明)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 以此断言: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花间美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
课堂活动: “长亭送别”一折即兴改编。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西厢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 夺魁!”
《传奇》(也叫《莺莺传》或者《会真记》)
元稹,字微之, 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 “元和体”。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 《西厢 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 《西厢 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 《西厢 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 《西厢 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1.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 持正确 舆论导 向、弘 扬爱国 主义精 神尤为 重要。 2.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 极强的 传承力 、感染 力,以 及坚韧 性,顽 强性和 理性。
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也可以说是封建社 会的叛逆者。面对郑老夫人多次的阻挠和破坏,崔莺莺和张生经过努力,最后终 成眷属,结为夫妻。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 残,歌颂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 《西厢 记》 全国通用 PPT课件(共16张PPT)
3.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 百年之 奋斗史 中不断 形成, 积聚与 升华而 成的。 4.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 政府和 人民最 重要的 是“集中 力量做 好自己 的事” 5.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 不会给 中国发 展带来 困难和 影响, 只会更 加激发 中国人 民的勇 气、士 气与硬 气。 6.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 民粹主 义、狭 隘民族 主义, 同时应 防止各 种形式 的民粹 主义和 极端民 族主义 行为。 7. 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的消遣神 器,但 如果缺 乏内容 创新和 内涵续 航,短 视频的 发展将 不容乐 观。 8. 在这个浅表性阅读时代,越是具有 艺术美 感、内 容穿透 力和人 文内涵 的走心 作品越 能获得 观众的 认可。 9.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 自身认 识的偏 见,而 中华民 族的中 道智慧 是一个 可取的 办法。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0f6f517524de518974b7d27.png)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篇一 :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原文地址:《西厢记》原文及注解作者:童菲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2(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3(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4(人之赋才,各有所近。
马东篱、王实甫,皆胜国名手。
马于《黄粱梦》、《岳阳楼》诸剧,种种妙绝,而一遇丽情,便伤雄劲;王于《西厢》、《丝竹芙蓉亭》之外,作他剧多草草你称。
尺有所短,信然。
5( 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顾不及王,要非定论。
《西厢记》[1]选注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一折[2][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3]]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4]也,先人拜礼部尚书[5],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
后一年丧母。
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6],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7]二月上旬,唐德宗[8]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9],过蒲关上[10]有一故人,姓杜名确[11],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
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12],刮垢磨光[13],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14],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15]。
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16]。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17]。
将棘围守暖[18],把铁砚[19]磨穿。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20]。
才高难入俗人机[21],时乖[22]不遂男儿愿。
空雕虫篆刻[23],缀断简残编[24]。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
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此地偏[25]。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本科元代文学

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有一首凭吊王实 甫的【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 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2020/10/28
王实甫的创作 王实甫的作品,今存《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三种,其他还有十几种,除《芙蓉亭》 《贩茶船》仅存残曲外,其他均已失传。
反面人物老夫人——董解元的卓越创造,缺点较多。孙飞虎围普救 寺时,老夫人没有主动提出把莺鸳许配给能退贼兵者为妻,贼兵既 退,设宴答谢张生时,又是张生主动提出要娶莺莺,这样便不能刻 划出她的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张生和莺莺发生关系以后将近半年 之久,老夫人才发觉,也不象是老奸巨猾的“积世老婆婆”。张生 的赴京应考也不是她的迫胁,而是张生自已的功名利禄之心起了较
2020/10/28
(3).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吸取院本、南戏的 形式,出现末、旦轮番主唱的形式。
第一本主唱
张生
第二本主唱莺莺、红娘、惠明(楔子)第三本主唱红娘
第四本主唱
张生(第一折)、红娘(第二 折)、莺莺(第三折)、莺莺和 张生(第四折)
第五本主唱
2020/10/28
莺莺(第一折)、张生(第二折)、 红娘(第三折)、张生、红娘和莺 莺(第四折)
2020/10/28
以张生自寓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 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 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2020/10/28
文过饰非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 氏子遇合富贵,乘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 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 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 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知之者不为,为之者不惑。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 第一本楔子[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 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 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
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 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第二本第一折[天 下乐])
• ……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 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白头 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似 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 误赚了我。(第二本第三折《离亭宴带歇拍 煞》)
“我死也!”
莺莺:回顾觑末
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借 厢
闹 斋
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 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子 时生,并不曾娶妻
红云:谁问你来?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 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 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 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 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 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 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 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 —— 《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
赖 婚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 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 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 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 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 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 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 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王实甫与《西厢记》·长亭送别.ppt

《长亭送别》
2018/3/18 王实甫与《西厢记》 2
学习要点
1.了解王实甫如何创造了《西厢记》。 2.掌握《西厢记》的反封建主题。 3.丰富戏剧常识。
2018/3/18
王实甫与《西厢记》
3
作者简介
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 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 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 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 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 游园林的生活。 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 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 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2018/3/18 王实甫与《西厢记》 5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 秦观、毛滂都写过莺莺故事„调笑转踏‟词。宋、金对 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 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 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 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 《莺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 供了新的基础。
2018/3/18 王实甫与《西厢记》 6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 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 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 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 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 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 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 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的改造。
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

• 作品题旨:
•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强调“情” • 的自主。
•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
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 趣”
1、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 〔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
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 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 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 莺莺是大家闺秀,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
• 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
•
• “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 • “风魔” “傻角”形象。 • 把爱情凌驾于功名利禄之上的“志诚种”。
• 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我死也!” • 活画出魂飞魄散的情态。
•
•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
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竟不答腔,
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 一、王实甫p154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把他列
入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
• 明初的贾仲明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 。
二、《西厢记》的创新
• 故事题旨的改造
• 唐元稹《莺莺传》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
• 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Leabharlann •载不动许多愁。”
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两 人一见面便相爱,便誓订终身,从不细 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他们在恋时的心理。 《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 曲的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 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 外,中国无第二部。”
王实甫和《西厢记》

明清时代对情的解读:
《牡丹亭》、《长生殿》——张扬情的无限性。 《杜十娘》——探讨情与风流之关系。 《桃花扇》——总结情与理的关系
王实甫晚年自述:
“住一间蔽风霜茅草丘,穿一领卧苔 莎粗布裘,捏几首写怀抱歪诗句,吃几 杯放心胸村醪酒。这潇洒傲王侯,且喜 的身登身登中寿。有微资堪赡赒,有亭 园堪纵游。保天和自养修,放形骸任自 由。把尘缘一笔勾,再休题名利友。”
——套数《商调·集贤宾·退隐》之《后 庭花》
“西厢”故事的演变(1)
• 唐·元稹《莺莺传》
•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 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 三、《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
• 反封建战斗性:
•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 幸福的爱情生活。
•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 情标准。
• 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 子。”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 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 属。”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 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
《红楼梦》——全面展开情感与梦幻人生的关系。
明清的市情文艺的主题是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 离合之致”,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明清文艺的确通过情表现出对色 空观念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情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夹杂着庸俗浅 薄和层层相因,情的探讨命题泥沙俱下成为明后期浪漫洪流的最 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