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物理专题突破限时训练:物理3-5【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一)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 一 )第一单元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动量一■定相同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2.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变化量中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变化量A p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变化量Ap为零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动量的变化量Ap为零3.为了保护航天员的安全,飞船上使用了降落伞、反推火箭、缓冲座椅三大法宝,在距离地面大约 1 m 时,返回舱的 4 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了 2 m/s 以下,随后又渐渐降到 1 m/s ,最终安全着陆,把返回舱从离地 1 m 开始减速到安全着陆称为着地过程,则关于反推火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动量变化B.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冲量C.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D.减小着地过程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平均冲力4.古时有“ 守株待兔” 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若兔子与树桩发生碰撞,作用时间为0.2 s ,则被撞死的兔子的奔跑的速度可能是( )A.1 m/s B.1.5 m/sC.2 m/s D.2.5 m/s5.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一质量为m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石块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下列各物理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受到的冲量相同B.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动量的增量相同C.在两个下落高度相同的过程中,石块动量的增量相同D.在两个下落高度相同的过程中,石块动能的增量相同6 .如图所示,一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到地面上的 P 点,若以2V 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8 .在P 点左侧9 .物体m i 、m 2(m >m 2)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地面上滑行,它们跟地面有相同的动摩擦因数,到它们停下来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 i 、t 2,则有()A. t i >t 2D.无法确定10 .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小球,沿着倾角分别是“和3/3的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11 .如图甲所示,物体 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质弹簧下静止不动, A 的质量为m B的质量为M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 A 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V,这时物体B 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u,如图乙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铁块A.仍在P 点C.在P 点右侧不远处D.在P 点右侧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7 .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 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罕+mgm 2gh8 .—^t —-mg c m ghC. —t-+ mgm gh D —--mg8.水平推力F i 和F 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体上, 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两物体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段 AB// CD 则(A. F i 的冲量大于F 2的冲量B. F i 的冲量等于F 2的冲量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B. t i <t 2C. t i = t 2由静止从同一高度 h 2下滑到同样的另度 hi,如图所示,则A B 两小球()A. 滑到h i 高度时的动量相同B. 滑到h i 高度时的动能相同C. 由h 2滑到h i 的过程中小球动量变化相同D. 由h 2滑到h i 的过程中小球动能变化相同A 的冲量为作 H D In 同JA. mvC. m 什 Mu12.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 h 内杯中水位上升了 45 mm 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的速度约为 12 m/s.3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 (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X103kg/m )( )A. 0.15 PaB. 0.54 Pa位.)13 . (10分)一个质量为0.2 kg 、以10 m/s 的速度飞来的网球被球拍击中,并以 20 m/s的速度反方向弹回,网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为0.1 s ,试求:(不考虑重力的冲量)(1)网球动量的变化; (2)球拍对网球的平均作用力.14 .(10分)用电钻给建筑物钻孔时,钻头所受的阻力与深度成正比.图,那 /为阻力f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若钻头匀速钻进时第 1 s 内所受的阻力的/;冲量为100 Ns,求5 s 内阻力的冲量的大小.才 1 _ftI 515 .(10 分 )跳起摸高是中学生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某同学身高 1.80 m ,质量 65 kg ,站立举手达到 2.20 m .此同学用力蹬地,经 0.45 s 竖直离地跳起,设他蹬地的力的大小恒定为 1 060 N ,计算他跳起可摸到的高度. ( g 取 10 m/s 2)B. mv- Mu D. m 什 mu回116. (10分)(2016高考全国卷乙)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 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p,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13050001] 【解析】选CD.根据动量的定义,它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因此它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选项A错误;又因为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选项 B 错误;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就一定改变,选项C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它的速度就一定改变,它的动量也就改变,选项 D 正确.2.[ 导学号13050002] 【解析】选AB.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是初、末动量的矢量差.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时,动量变化量也不为零,C、D 项错误.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初、末动量方向相同,速度增大时,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同向,速度减小时,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A、B 项正确.3.[导学号13050003] 【解析】选CD.无论是否有反推火箭,返回舱和航天员从距地面约1m处至着陆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和所受的冲量均相同,但有了反推火箭作用后,延长了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由动量定理(F— G)t =即知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平均冲力减4 .[导学号13050004] 【解析】选CD.根据题意建立模型,设兔子与树桩的撞击力为 根据动量定理有Ft =mv,所以,v=%曙=gt =2 m/s,选工D 正确.5 .[导学号13050005] 【解析】选ABD.不计空气阻力,石块只受重力的冲量,两个过 程所用的时间相同,重力的冲量就相同, A 正确.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力的冲量,由于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受到重力的冲量相同, 所以动量的增量必然相同,B 正确.由于石块下落时在竖直方向上是做加速运动,下落相同高度所用时间不同, 所受重力的冲量就不同,因而动量的增量不同,C 错.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石块只受重力作用,在重力的方向上位移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 因此动能的增量就相同,D 正确.6 .[导学号13050006]【解析】选B.纸条抽出的过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以速 度v 抽出纸条,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较长,铁块获得的速度较大, 铁块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较大;若以 2v 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较短,铁块获得 的速度较小,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较小.所以铁块落地点在P 点左侧,选B.7 .[导学号13050007]【解析】选 A.人下落h 高度的过程中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由运动学公式v 2=2gh 可知v=q2gh,缓冲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 mc )t =0 — ( —mV ,解得F= Njg + mg 选项A 正确.8 .[导学号13050008]【解析】选C.甲、乙先做加速运动,撤去推力后做减速运动.图中线段AB// CD 表明甲、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又甲、乙质量相等,所以两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因为整个运动过程,物体的动量改变量为零,所以推力的冲量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大小. 由图可知甲的运动时间小于 乙的运动时间,所以甲的摩擦力的冲量小于乙的摩擦力的冲量, 则F 1的冲量小于F 2的冲量,所以选项A B 错误.12 129 .[导学号13050009] 【解析】选 B.依题意知-mv 1 = 2n 2V 2,又m >m,故V 1<V 2;设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一jjmgt=0—mv,解得t=~v,故11<t 2.闻10 .[导学号13050010] 【解析】选BD .两小球由h 2下滑到h 1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h 2—h 。
高中物理选修3-3、3-5试题汇编含答案汇总

高三物理选修3-3、3-5试题汇编含答案一、A .(选修模块3-3)(12分)⑴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多撒痱子粉比少撒好C .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 .丁图水黾停在水面上的缘由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⑵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A 、B 间装有阀门S ,A 中充溢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引力,B 为真空。
打开阀门S 后,A 中的气体进入B 中,最终达到平衡,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气体的内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气体的分子势能 (选填“削减”、“不变”或“增大”)。
⑶2015年2月,美国科学家创建出一种利用细菌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人造树叶”系统,使太阳能取代石油成为可能。
假设该“人造树叶”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将10-6g 的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摩尔质量M =1.8×10-2 kg/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
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①被分解的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 ②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C .(选修模块3-5)(12分)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链式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环境温度的上升而缩短C .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小,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D .依据E =mc 2可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洁的正比关系⑵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多个能 量不同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eV ,若用此光照耀到逸出功为2.75 eV 的光电管上,则加在该光电管上的遏止电压为 V 。
⑶太阳和很多恒星发光是内部核聚变的结果,核反应方程110111e H H X e b a ν+→++是太阳内部的很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01e 为正电子,v e 为中微子,① 确定核反应方程中a 、b 的值;②略二、A.(选修模块3-3)(12分)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淌性,又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B .微粒越大,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量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 .太空中水滴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S A B模拟气体压强产朝气理 丙 水黾停在水面上 丁 压紧的铅块会“粘”在一起 甲 油膜法测分子大小 乙 E /eV0 -0.54 -0.85 -13.612 3 4 5∞ n -3.40-1.51甲UIO 乙 D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削减,气体的压强肯定减小⑵如图,用带孔橡皮塞把塑料瓶口塞住,向瓶内快速打气,在瓶塞弹出前,外界对气体做功15J ,橡皮塞的质量为20g ,橡皮塞被弹出的速度 为10m/s ,若橡皮塞增加的动能占气体对外做功的10%,瓶内的气体作为志向气体。
2021届全国I卷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物理(五)(解析版)

2021届全国I 卷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物 理 (五)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2713Al +42He →3015P +10nB .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工作原理工作的C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14 6C 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14 6C 的14,已知14 6C 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D .根据v =Δx Δt ,当∆t 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类比法15.如图所示为体操男子吊环比赛中某个动作的模拟图,运动员静止不动,两根吊带对称并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根吊带的拉力大小不一定相等B .两个吊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C .吊环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吊环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 .从图示状态,运动员将两吊带缓慢向两边撑开的过程中,吊带上的张力缓慢增大16.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
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图中卫星1)不同,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图中卫星2)是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接近90°的卫星,一天内环绕地球飞14圈,运行轨道均视为圆。
2021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二)(Word解析版)

2021年高考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二)物理试卷1.如图所示,绝缘轨道C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段DG 的圆心角为37θ=︒,DG 与水平段CD 、倾斜段GH 分别相切于D 点和G 点。
CD 段粗糙,DGH 段光滑。
在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处于场强为4110N/C E ⨯=、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3410kg m -=⨯、带电量6310C q -=+⨯的小滑块在C 处由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到CD 段的中点P 处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CD 段长度0.8m L =,圆弧DG 的半径0.2m r =;不计滑块与挡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
210m/s g =,cos370.8︒=,sin 370.6︒=,求:(1)滑块与C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在C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
【答案】(1)0.25;(2)2.4 m ;(3)0.018 J ,0.002 J 【详解】(1)滑块由C 处释放,经挡板碰撞后第一次滑回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022L qEmg L L μ⎛⎫-+= ⎪⎝⎭ 解得0.253Eqmgμ== (2)滑块在CD 段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0.01N mg μ=电场力0.03N Eq =滑动摩擦力小于电场力,故不可能停在CD 段,滑块最终会在DGH 间来回往复运动,到达D 点的速度为0。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0EqL mgs μ-=解得 2.4m s =(3)GH 段的倾角为37°,因为cos sin 0.024N Eq mg θθ==则加速度a =0。
所以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的最大动能为滑块第一次运动到G 点的动能。
对C 到G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ax sin cos 0.018J k E Eq L r mgL mg r r θμθ=+---=滑块最终在DGH 间来回往复运动,碰撞绝缘挡板时有最小动能。
2021届山东新高考高三物理三轮复习优质选择题专练(带答案)5

绝密★启用前2021届山东新高考高三物理三轮复习优质选择题专练(五)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有一只乌龟离开家沿着直线爬行,它的速度v 与到家距离L 成反比.当乌龟爬到距家的距离为1m 时速度为2cm/s .那么这只乌龟继续爬行2m 需要再花多少时间.( ) A .75s B .125sC .150sD .200s【答案】D 【解析】 【详解】设乌龟的速度为k v L =,根据题意可知2L v =,即12L v =,作出1L v -图像,如图所示,在图象中,若取极短距离观察乌龟爬行,可近似认为乌龟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l ∆里需要的时间为1l t l v v ∆∆==∆⨯,即可认为在1L v-图象中取相应的面积大小可等于运动时间乌龟继续爬行2m ,即距离家的距离为3m 时所需时间为131()200200222t s =+⨯⨯=,D 正确.【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由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可得出图象的处理方法;由图象可得出图象的面积等于运动时间.2.如图所示为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放入腔内,静电平衡时,图中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E 的关系是( )A .ABC E E E >> B .A B C E E E =>C .A B C E E E ==D .A B CE E E <<【答案】A 【详解】当静电平衡时,空腔球形导体内壁感应出负电荷,外表面感应出正电荷,画出电场线的分布如图根据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由于A 处电场线较密,B 处电场线较疏,C 处场强为零,则A B C E E E >>,故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3.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B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C .第1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 【答案】A 【详解】由图知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A 正确;由于乙物体的斜率为零,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故B 错误;第1s 末质点甲速度为5m/s ,乙的速度是10m/s ,速度不同,选项C 错误;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到第2s 末乙的面积是甲的面积的两倍,即乙的位移是甲的两倍,又因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两物体不相遇,乙在甲的前面,故D 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要注意上下面积之和为零时,位移等于零.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长和宽均为1,一质量为m 的质点由斜面左上方顶点P 静止释放,若要求质点沿PQ 连线滑到Q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需要对质点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A .sin mg θB .cos mg θC .2sin 2mg θ D .12mg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外力作用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将重力分解到沿着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沿着斜面方向合力与PQ 共线,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当外力和PQ 垂直时,外力最小,所施加的外力的最小值为min 2sin sin 45sin 2F mg mg θθ==, A.sin mg θ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 错误; B.cos mg θ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 错误;C.2sin 2mg θ与计算结果一致,故C 正确; D.12mg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 错误; 5.起重机将静止在地面上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过程中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g =10m/s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3s 内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 .3~5s 内货物的机械能守恒C .5~7s 内货物受到向上的拉力为重力的0.3倍D .货物上升的总高度为27m 【答案】D 【详解】A .货物开始时竖直向上运动,由v -t 图像读出0~3s 的斜率即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向上,则货物处于超重状态,故A 错误;B .3~5s 内货物做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有除重力以外的拉力对货物做正功,则货物的机械能增加,故B 错误;C .5~7s 内的加速度为2206m/s 3m/s 2v a t ∆-===-∆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F mg ma -=可得T 70.7F m mg ==则有货物受到向上的拉力为重力的0.7倍,故C 错误; D .v -t 图像的面积表示货物上升的总位移,则总高度为(27)6m 27m 2h +=⨯= 故D 正确。
2021届高三物理专题突破限时训练:物理3-5【含答案解析】

2021届高三物理专题突破限时训练物理3-5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 +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 .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B【解析】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A 错,选项B 对.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选项C 错. α衰变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选项D 错.2.如图所示,当一束一定强度某一频率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上时,此时滑片P 处于A 、B 中点,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 .若将滑动触头P 向B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 B .若将滑动触头P 向A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一定增大C .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 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D .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 时,电流表读数不变 【答案】A【解析】所加的电压,使光电子到达阳极,则灵敏电流表中有电流流过,且可能处于饱和电流,当滑片向B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当滑片向A 端移动时,所加电压减小,则光电流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A 正确,B 错误.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 时,因红外线频率小于可见光,但是不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不一定没有电流,故C 错误;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 时,紫外线的频率大于红外线的频率,则光子数目减小,电流表读数减小,故D 错误.3.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 A.λ1λ2λ1+λ2B.λ1λ2λ1-λ2 C.λ1+λ22D.λ1-λ22【答案】A【解析】中子的动量p1=hλ1,氘核的动量p2=hλ2,同向正碰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3=p2+p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λ3=hp3=λ1λ2λ1+λ2,A正确.4.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 +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答案】B【解析】在核反应方程21H+21H→32He+10n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1=2×2.013 6 u=4.027 2 u,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2=3.015 0 u+1.008 7 u=4.023 7 u,质量亏损Δm=m1-m2=0.003 5 u.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931×0.003 5 MeV≈3.3 MeV,选项B正确.5.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2.00~2.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A.红、蓝—靛B.红、紫C.橙、绿D.蓝—靛、紫【答案】A【解析】计算出各种光子能量,然后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便可解决本题.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12.09 eV、10.2 eV、2.55 eV、1.89 eV、0.66 eV的六种光子,1.89 eV和2.55 eV属于可见光,1.89eV的光子为红光,2.55 eV的光子为蓝—靛.6.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12-2-1所示,则()A .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 .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 .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 .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D【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与电子的动量大小相等,设为p .根据qvB =mv 2r ,得轨道半径r =mv qB =pqB ,故电子的轨迹半径较大,即轨迹1是电子的,轨迹2是新核的.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D 正确.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为( )A .30∶31B .31∶30C .1∶2D .2∶1 【答案】C【解析】由m =m 0⎝⎛⎭⎫12t τ有m A =⎝⎛⎭⎫12204m 0, m B =⎝⎛⎭⎫12205m 0,得m A ∶m B =1∶2.C 正确.8.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轻弹簧放在A 、B 之间与A 相连,与B 接触但不连接,弹簧刚好处于原长,将物块A 锁定,物块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三个物块的质量相等.现使物块C 以v =2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与B 相碰并粘在一起,当C 的速度为零时,解除A 的锁定,则A 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A.32m/sB.23m/sC.32m/sD.233m/s 【答案】D【解析】设物块的质量均为m ,C 与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2mv 1,代入数据解得v 1=1m/s ,设A 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2,B 和C 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有mv 2=2mv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12×2mv 12=12mv 22+12×2mv 23,代入数据解得v 2=233m/s ,故D 正确,A 、B 、C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答案不全得3分,有错不得分,共计30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答案】BD【解析】[核反应类型分四种,核反应的方程特点各有不同.衰变方程的左边只有一个原子核,右边出现α或β粒子.聚变方程的左边是两个轻核,右边是中等原子核.裂变方程的左边是重核与中子,右边是中等原子核.人工核转变方程的左边是氦核与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右边也是常见元素的原子核,由此可知B、D 正确.10.如图,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则()A.电源右端应为正极B.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C.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a流向bD.普朗克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子能量E=hν【答案】BC【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从光电管右端运动到左端,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a流向b,所以电源左端应为正极,故A错误,C正确;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与光的频率无关,故B正确;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子能量E =hν,故D错误.1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答案】CD【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和W0=hν0(W0为金属的逸出功)可得E k=hν-hν0,可见图象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正确;只有ν≥ν0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只和金属的极限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12.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可产生a光;从n=4能级跃迁到n =2能级可产生b光.a光和b光的波长分别为λa和λb,照射到逸出功为2.29 eV的金属钠表面均可产生光电效应,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则()A.λa>λbB.U a>U bC.a光的光子能量为2.86 eVD.b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0.26 eV【答案】BCD【解析】根据能级跃迁知识可知hνa=E5-E2=[-0.54-(-3.4)] eV=2.86 eV,hνb=E4-E2=[-0.85-(-3.4)] eV=2.55 eV,显然a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光的,即a光频率大,波长短,所以A错,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a光照射后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 a=hνa-W0=(2.86-2.29) eV=0.57 eV,b光照射后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 b=hνb-W0=(2.55-2.29) eV=0.26 eV,选项D正确.根据遏止电压知识E k=eU c可知,U a>U b,选项B正确.13.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为p+2713Al→2814Si*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答案】ABD【解析】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p+2713Al→2814Si*,说法A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遵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说法B正确.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说法C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p v p=m Si v Si,碰撞后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说法D 正确.1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半径为R (R 足够大)的14圆弧曲面C ,质量为M 的小球B 置于其底端,另一小球A 质量为M2,小球A 以v 0=6m/s 的速度向B 运动,并与B 发生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均视为质点,则( )A.B 的最大速率为4m/sB.B 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率为34m/sC.B 能与A 再次发生碰撞D.B 不能与A 再次发生碰撞 【答案】AD【解析】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v 0=M2v A +Mv B ,12·M 2v 02=12·M 2v A 2+12·Mv B 2,解得v A =-2m/s ,v B =4m/s ,故B 的最大速率为4m/s ,A 正确;B 冲上C并运动到最高点时二者共速,设为v ,则Mv B =(M +2M )v ,得v =43m/s ,从B 冲上C 然后又滑下的过程,设B 、C 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 B ′、v C ′,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 B =Mv B ′+2Mv C ′,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 B 2=12·Mv B ′2+12·2Mv C ′2,联立解得v B ′=-43m/s ,由于|v B ′|<|v A |,所以二者不会再次发生碰撞,D 正确. 三、计算题(15题11分,16题11分,17题12分,18题12分,共计46分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质子.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 7N +42He→17 8O +11H.已知氮核质量为m N =14.007 53 u ,氧核质量为m O =17.004 54 u ,氦核质量为m He =4.003 87 u ,质子(氢核)质量为m p =1.008 15 u .(已知:1 uc 2=931 MeV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1)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反应?相应的能量变化为多少?(2)若入射氦核以v 0=3×107 m/s 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和质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之比为1∶50.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答案】(1)吸收能量 1.2 MeV (2)1.8×106 m/s 【解析】(1)由Δm =m N +m He -m O -m p 得:Δm =-0.001 29 u.所以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吸收能量ΔE =|Δm |c 2=0.001 29×931 MeV≈1.2 MeV . (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He v 0=m O v 氧+m p v p又v 氧∶v p =1∶50, 可解得:v 氧≈1.8×106 m/s.16.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 的绿光照射阴极K ,实验测得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I 与AK 之间的电势差U AK 满足如图乙所示规律,取h =6.63×10-34J·s.结合图象,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 时的最大动能. (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 【答案】(1)4.0×1012个 9.6×10-20J (2)0.66 μm【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 n =I m e =0.64×10-61.6×10-19(个)=4.0×1012(个)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m =eU 0=1.6×10-19 C ×0.6 V =9.6×10-20J.(2)设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为λ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 c λ-h c λ0,代入数据得λ0=0. 66 μm.17.水平光滑轨道在A 端与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ABC 相切,半圆的直径AC 竖直,如图7所示.小球P 的质量是Q 的2倍,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小球P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小球Q 发生正碰.碰后,小球Q 经半圆轨道ABC 从C 点水平抛出,落点与A 点相距25R ;小球P 在D 点脱离轨道,与圆心的连线OD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已知R =0.4m ,sin θ=23,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1)碰撞后小球Q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 (2)与Q 碰撞前小球P 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7m/s【解析】(1)小球Q 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2R =12gt 2,在水平方向:25R =v C t ,设小球P 的质量为M ,小球Q 的质量为m .P 与Q 相碰后,Q 的速度为v Q ,P 的速度为v P , 对小球Q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Q 2=mg ·2R +12mv C 2,解得v Q =3gR =6m/s.(2)小球P 在D 点脱离轨道,即轨道对小球P 的弹力F N =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 v 2D R,对小球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P 2=Mg (R +R sin θ)+12Mv D 2,小球P 、Q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0=Mv P +mv Q , 解得v 0=7m/s.18.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 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答案】(1)A Z X→A -4Z -2Y +42He (2)2πm qB q 2B2πm (3)M +m qBR 22mMc 2【解析】(1)A Z X→A -4Z -2Y +42He.(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 由qvB =m v 2R ,T =2πRv ,得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 =2πmqB环形电流大小I =q T =q 2B2πm .(3)由qvB =m v 2R ,得v =qBR m设衰变后新核Y 的速度大小为v ′,系统动量守恒 Mv ′-mv =0 v ′=mv M =qBR M由Δmc 2=12Mv ′2+12mv 2得Δm =M +m qBR22mMc 2说明:若利用M =A -44m 解答,亦可.。
2021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四)(Word原卷版)

2021年高考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四)物理试卷1.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 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37θ︒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滑50m 到达坡底,用时5s ,然后沿着水平路面继续自由滑行,直至停止,不计拐角处能量损失,滑板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取210m/s g =,sin37=0.6︒ cos37=0.8︒,求:(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滑板与坡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质量m =1kg 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14N 作用下,由斜面底端从静止开始运动,2s 后撤去F ,前2s 内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求:(取g =10m/s 2,sin37°=0.6,cos37°=0.8)(1)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去力F 后1.6s 时间内小物体的位移。
3.如图是一个十字路口的示意图,每条停车线到十字路中心O 的距离均为20m 。
一人骑电动助力车以0v 的速度到达停车线(图中A 点)时,发现左前方道路一辆轿车正以8m/s 的速度驶来,车头已抵达停车线(图中B ),设两车均沿道路中央做直线运动,助力车可视为质点,轿车长5.6m ,宽度可不计。
(1)若两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为避免发生相撞事故,0v 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轿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而助力车立即做初速度为07.05m /s v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为避免发生相撞事故,助力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
4.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质点A和质点B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t=时,直线A和曲线B B,已知质点B做加速度大小为2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刚好相切。
求:t=时的速度大小;(1)质点B在3st=时的速度大小;(2)质点B在0(3)质点B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
5.“天地双雄”是重庆欢乐谷必玩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装置就像一个火箭发射塔,在几秒钟之内,将你从平地弹射到约60m的高空,力竭而突然对你放弃,任你从空中自由落体,具有野的特性。
2021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三)(Word解析版)

2021年高考三轮冲刺卷解答题专练(三)物理试卷1.跑酷(Pakour )是时下风靡全球的时尚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的环境为运动场所,依靠自身的体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驾驭任何已知与未知环境的运动艺术。
一跑酷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的运动可简化为以下运动:运动员首先在平直高台上以4m/s 2空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运动8m 的位移后,在距地面高为5m 的高台边缘水平跳出,在空中调整姿势后恰好垂直落在一倾角为53°的斜面中点位置。
此后运动员迅速调整姿势沿水平方向蹬出,假设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m/s sin530.8cos530.6g =︒=︒=,,,求: (1)运动员从楼顶边缘跳出到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t ; (2)该斜面底端与高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 ;【答案】(1)0.6s ;(2)2.4m 【详解】(1)设运动员从边缘水平跳出速度为v 0,位移l =8m ,满足202v al =解得v 0=8m/s恰好垂直落在一倾角为53°的斜面中点位置时,满足00tan 53y v v v gt︒== 联立代入数据可求得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t =0.6s(2)设高台据斜面中点的水平距离x ,水平方向有0 4.8m x v t ==竖直位移21 1.8m 2y gt == 故斜面中点距地面竖直距离h =5m -1.8m=3.2m斜面中点距斜面底端水平距离2.4m tan 53hx '︒==则该斜面底端与高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 =x -x ′=2.4m2.已知某河宽300m L =,河水流速1m/s u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m/s v =,问: (1)船如何才能以最短的时间过河,并求出最短时间; (2)求出船以最小的位移过河所需的时间。
【答案】(1)100s ;(2) 【详解】(1)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即船的航向应与河岸成90°,过河的时间最短,过河时间为300s=100s 3L t v == (2)因v >u 所以应使船的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如图所示船过河的合速度为v ===合则过河时间为L t v '===合 3.如图所示,一光滑圆锥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间夹角37θ=︒,一条长为L 的绳(质量不计),一端固定在顶点O 处,一端挂着质量为m 的物体(视为质点),物体以速率v 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当v 至少为多少时,圆锥面与物体间没有弹力;(2)当v =【答案】(1;(2)0.3mg 【详解】(1)当圆锥面与物体间没有弹力时,如图所示由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tan 37sin 37v mg mL ︒=︒解得v =(2)因为<在竖直方向cos37sin 37T N 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sin 37cos37sin 37v T N mL ︒-︒=︒联立解得0.3N mg =4.如图所示的光滑斜面,宽为32m ,倾角为37︒,一物体可看成质点在斜面左上角P 点处在外力作用下静止,质量为1kg ,现释放物体并立即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为8N ,斜面足够长,g 取210m /s 求:(1)当F 作用2s 时间后,物体速度大小;(2)当F 作用2s 时间后,撤去F ,物体恰好从底端Q 点离开斜面,求斜面长度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