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实施研究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实施研究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实施研究摘要:2008年新版计价规范发布以来,无标底招标成为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未来建设工程交易的主要方式。

文章分析了无标底招标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对现行无标底招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分析1、无标底招标产生的环境分析标底是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代为编制的完成招标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是依据国家规定的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和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

标底有利于招标单位预先明确自己在拟建工程上应承担的财务义务;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核实建设规模的依据。

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大部分工程在招标评标过程中衡量投标报价的准绳和评标的主要尺度。

然而由于有标底招标存在着计划性、滞后性和易出现暗箱操作等弊端,2008年的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已删除旧版规范中对招标标底的要求,并提出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应编制招标控制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

无标底招标是相对于有标底招标而言的,即业主在招标过程中不设置标底或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业主只要提出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即可的一种招标方式。

无标底招标采用了量价分离的科学形式,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社会效益,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

2、无标底招标实施的意义无标底招标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招投标的竞争机制,降低造价,避免有标底招标的腐败现象,增加评标标准的透明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市场经济,促进自由竞争,与国际市场接轨。

无标底招标采用的最低价中标法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技术,能有效市场的自由竞争,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无标底招标是现今国际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招标方式。

在我国推行无标底招标能够使建筑也尽快与国际接轨,使建筑企业尽快适应国际环境、参与国际竞争。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风险研究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风险研究

度, 这使得无标底招标在相 当一段 时间内发展缓慢。随着 《 中华 失 。在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业 主可 视 实 际情 况 , 持 高 保 额 有 条 件 坚
人 民共 和 国 招 标 投 标 法》 健 设工 程 工 程 量 清 单 计 价 规 范》 和 的 担 保 和 低 保 额无 条 件 担 保联 合运 用 。 颁 布 实施 , 标 底 招投 标 开始 在 我 国迅 速 发 展 。 无 3 .基 准 价 的确 定 风 险 及 相 应 应 对 策 略 。采 用 综 合 评 分 法 在 我 国 现 行 的 无 标 底 招 投 标 中 , 是 采 用 合 理 低 价 评 标 模 和报价评分法 时需要确 定投标 基准 价, 多 基准价在投标有 效期截 给 式 。合理低价评标模式是对于最低价评标模式 的一种 修正 , 止 前 可 能 会 被 人 透 露 给 某 投 标 人造 成 围 标 现 象 , 业 主 带 来 高 目 在 的 是 防止 不合 理 低 价 的 出 现 。 工 程 量 清 单 计 价 模 式 下 , 无 标 价 风 险 。此 外 , 评 标 过 程 中采 用 双 向扣 分 的形 式 给 商 务 标 打 在 “ 如 低 可 底 招 标 , 理 低 价 中 标 ” 招 评 标 方 法 已 开 始 逐 渐 替 代 “ 底 分 , 果 基 准 价 确 定过 低会 出 现 高 分 较 少 、 分 较 多 的 情 况 , 合 的 标

技术市场
工程量 清单模 式下 的无标 底
招 标 风 险 研 究
张 毓
( 东交通 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华 江西 南昌 3 0 1 ) 3 0 3 【 摘 要】 结合 工程 量清单模 式下无标底招标在我 国的发展 背景及 现状 , 细阐述 了无标底招标 过程 中*  ̄ 出现 的风 险, 详 1 -g - 并

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李红 立 ,任 宏
( 重庆 大学 建设 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 0 3 0 00)
摘 要 :无 标底 招 标 是 我 国建 筑 市 场 发展 的必 然 趋 势 , 也是 加 入 WT O后 我 国建 设 工 程交 易 的主 要方 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章 分析 了无 标底 招 标 的 内涵 ,并 通 过 对 无标 底 招 标 实 施 的 风 险 的剖 析 ,提 出 了应 对 风 险的对 策 和 建 议 。
ma r etrnat nwa f r onn t O. eat l a aye ecn oaino en np c otm idn i po c t sci ya e iigi oWT T i e n l s h on tt f o —r e t bd ig n j a o tj n h rc z t o t h i b o
LIHon —i I N n gl . Ho g
( aut f o srcinM a a e n & R a sae C o g lgUnvri , o g ig4 0 3 , hn F c l o ntu t n g me t y C o e l tt, h n qn ies y Ch n qn 0 0 0 C ia) E t
无标底招标是相对于有标底招标而言的 ,就是在业主招标过程 中不设置标底或者是既使设标底也不 作为评标标准 ,业主只要提出评价 的标准和方法即可 的一种招标方式 。无标底招标采用了量、价分离的 科学形式 ,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有效地节约投资 ,提高社会效益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 。无标底招 标的实施 , 有利于加强招投标的竞争机制 ,更有利于降低造价 、减小标底编制过程 中人为失误、倾 向性 、 漏项等原因对评标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效避免有标底招标的腐败现象 ,增加评标标准 的透明度 ,保证公 平、公正 , 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探讨

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探讨

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探讨工程招投标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安全管理等方面,同时也是工程项目合作伙伴之间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投标方信息不对称在工程招标中,投标方往往面临信息不全或信息不准确的情况。

一方面是由于招标方提供的信息不足或不准确,另一方面是由于投标方自身无法获取到准确的项目信息。

这就导致了投标方在决策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投标的风险。

解决方案:招标方应尽可能提供准确、全面的项目信息,增加透明度,同时鼓励投标方积极获取项目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咨询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传递。

2. 招标方信息不对称招标方在项目招标中也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招标方无法获取到准确的投标方信息,无法了解投标方的实力、资质、信誉等情况,导致无法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和选择。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投标方资质审核机制,通过合作机构、第三方机构对投标方进行信誉评估和资质审核,同时鼓励投标方自愿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二、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战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招投标中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有的甚至演变成了价格战。

这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1. 低价中标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价格战中,投标方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如使用劣质材料、降低工程质量等,以获取低价中标。

这将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进而影响工程实施效果。

解决方案:招标方应建立合理的价格评估机制,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等因素,鼓励投标方提出合理的报价,增加投标方在工程实施中的责任感。

无标底招投标风险的二维分析

无标底招投标风险的二维分析

低价者中标 。具体 内容概括为“ 一审二评三算 四权” :

审— — 投标 资格审 查 ;二评— —技 术方 案评 审 ; 三
() 3赋予 企业 报价 自主权 , 动 了企业 的积 极性 , 调 防止 竞争不 充分 。招标 投标 的核 心是价 格竞争 。 传统 的招 投 标 由于投 标人 在 投标 时不 是按 市 场价 格 和 自 己企 业 的实 际经 营及管 理水 平 自主报 价 , 而必 须依 据 国家 制定 的统一 定额为 标准 报价 . 在很 大程 度上 影 这 响 了投标人 个体 成本 作用 的发挥 , 格竞 争 的核心 作 价 用 不 能 充 分 体 现 。也 不 利 于 引 导 企 业 加 强 经 营 管
二 次加权 , 最后 计算 在百 分制 的风 险规模 下 每个项 目
对应 的风险数值 ( 见表 1 。 )
表 1 无标 底招投 标风 险分 类表
风险类别 影响程度 s 风 险评级
() 2 无标底招投标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就是降低了 中标价 , 承包商为了中标 , 采取“ 低价夺标、 索赔盈利”
1 无标 底招 投标 的优 点
() 1无标底招投标防止了定价不合理。投标方脱 离 了标底这个 紧箍咒的束缚[ 可以根据本企业 自 1 ] , 身 拥有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结合现时的市场价格 信息 , 编制投标 报 价 。
() 2 杜绝 了标底 泄 密 的可能性 。按规定 编制 标底
所 谓 无 标底 招 投 标就 是 在 工程 招 标 中不 编 制 标 底. 由投 标 单位 按 统 一 的工 程 量 清单 自主报 价 . 理 合
千方百计打探标底 . 采用各种各样 的手段拉拢知情人员 这 已是 公开 的秘 密 : 而泄 漏 标底 、 钱 交 易 在我 们 身 权 边时有发生 。所 以标底的取消有效的遏制 了这一现象 。

无标底招标体系下业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无标底招标体系下业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d s ie o pie i di o pltl .Ba e n a l e to e ss m e s gg si nsf rc ns igu s d c ns r d b d ng c m ee y s d o nays si f r o u e to o umm a i on p c tom o tng n ・ r eb t i o bd n i dig. K e or s: n— rc t yW d no p eb t i o om i dig;c ns ie dd n e i e rn uaa e b dba g i ng bd n o p r dbi i g; ng n e g g r nte; i r ani i
lw r a-ot r ebd igma o e nty hr u frpoet whl c r n idn v lao a n t rv n o e- n - s- c idn yn tdf i l amfl o- h t c -i p i e e e b ui n p
于 各 利 益 攸 关 方 在 招 投 标 博 弈 过 程 中 的 风 险 错 位 导 致 对 立 的 收 益 预 期 。 过 对 低 成 本 报 价 动 因 分 析 指 出 其 通 对 工 程 质 量 不 一 定 具 有 反 面 作 用 ,而 现 行 无 标 底 招 标 评 标 方 法 亦 无 法 有 效 防 止 承 包 商 变 相 围 标 。在 此 基 础
i p e e e n— rc tom dd n i e 2 03.The e e itd s e iha m o ou h o e n i h rtf m lm ntd no p e bot i bi i g snc 0 r x se om n r ni s p en m no n t e f s ew e r , i y a s s c a c ns r d i di a o u h s o pie b d ng m ng owne s n c ta t s r i p y n o ra o s t s h e e on m a k o e e r a d on r cor o sm l i c nt ctr .I i t s n ・ r et r ntd i b ha i r h a m o ih s e v o t tde ls e or e s d r of c sr c i m a k t on tu ton r e .A im e r a o t s c c d to l s n pp ie a of pr e s n o u h on ii n i i o ost p y— f e e p tto t k ho d r n bi d n a e.By a lzig c tdrve sofl we —h n—os— rc i d n tpr e t h t x ecai nsofsa e l e s i d i g g m nay n os i r o rt a c tp e b d i g i es ns t a i

招标采购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招标采购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避免招标采购风险,了解这些关键措施!招标采购是企业重要的采购形式之一,但是也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在进行招标采购时,有必要了解以下一些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 市场调研不充分招标采购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评估供应商,评估市场价格。

如果调研不充分,就有可能会采购到低质量的产品或者被高价所扰。

评估的供应商应该是合规的,资信良好。

措施:提高市场调研的效果、充分了解供应商资质和口碑、评估市场价格。

2. 招标文件不完整、规范如果招标文件不完整、规范,容易产生争议、纠纷,或者导致投诉。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好招标文件,确保其合规,精确,促进公正,遵循省级招标规则,及时更新和完善。

措施:完善招标文件书目、说明文件和其他材料、制定透明和全面的招标程序。

3. 竞标者的资质不合适、体量过大招标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不符合条件、资质不够、资产量过大的竞标者。

这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和纠纷,也可能会导致采购项目的失败。

措施:要保证供应商资质合规、拥有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控制供应商风险。

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招标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招标争议。

4. 权利义务不清晰权利和义务是合法招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权利和义务不清晰,会导致企业无法对供应商要求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可能会发生违规行为和诉讼等事故。

措施:重视合同的签订和约定条款的明确,规范合同中的内容和细节,确保招标采购的任务、依据和绩效得到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确保好采购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招标文件、防范风险、合理调整招标要求,明确权利和义务,以避免采购相关的风险。

招标投标采购中的风险与规避措施体会

招标投标采购中的风险与规避措施体会

招标投标采购中的风险与规避措施体会招标投标采购工作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务发展。

同时,在招标投标采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本文将就招标投标采购中的风险和规避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技术风险招标投标采购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技术风险,有时候某些企业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技术或者是技术人员无法胜任而面临着品质难以保证的问题。

如果企业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很容易失去客户,导致营业额下降。

2、竞争风险在招标投标采购过程中,竞争非常激烈,参与者往往人数较多,可能会因价格和品质等因素造成利润下降。

如果参与者不了解市场,很可能无法赢得招标合同,导致资本损失。

3、法律风险招标投标采购过程中,合同的合法性和交付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许多企业可能会忽略法律规定,面临违约、罚款、损失的风险。

同时,如果合同中的关键条款模糊或不完整,也会带来重大法律责任。

企业的技术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可考虑扩大技术投资,增加研发人才队伍,或者与高端科技型企业建立联合体,以便于使企业所购买产品的技术指标得到保证。

竞争是无法避免的,但企业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减少竞争的风险。

同时可通过优化产品价格、品质和服务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获得招标合同。

企业在招标投标采购过程中,必须遵守合同法律规定,要求合同中所有重要条款必须清晰和完整,保证交货期限。

当出现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仔细审查,如需法律协助,则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综上所述,招标投标采购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常规业务,其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和问题。

企业必须要对其中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规避和解决,使其招标投标采购过程更加合规、标准化、科学和透明,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0-03-22T18:59:34.357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磊;荆崇戌;高殿森
[导读]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盲目追求低价中标
张磊①② Zhang Lei;荆崇戌② Jing Chongxu;高殿森① Gao Diansen
(①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②解放军68206部队后勤部,临夏 731100)
摘要:目前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盲目追求低价中标。

基于这种客观情况,目前出现了一种的名叫“无标底”招投标的新式招标实施方案。

本文分析了无标底招标的内涵,并通过对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的剖析,提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42-02
0 引言
无标底招标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而是将项目合同授予投标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且具有最低评标价格的投标人。

这种招投标方式采用最新的经济学理念,量、价分离,既科学又合理,而且极为高效,贴近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所以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市场和建筑商的欢迎。

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有优点就会有缺点,这是相辅相成的,以下我们对“无标底”招标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逐一的分析。

1 实施无标底招标所面临的风险
任何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都是建立在某一特定市场基础上的,所以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其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所囿,无论是建筑商还是建筑市场的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在不少方面还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如果不以审慎的态度加以辨析和筛选,贸然的照搬国际上通用的模式,很可能会在国内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1.1 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任何改革都是对某一群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甚至是剥夺,因此毫无疑问,那些在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总不愿意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改革进行抵触,或者持观望心理,这是阻碍新制度推行的最根本原因,具体到国内的建筑市场上,则会大大地制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的顺利推行[1]。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

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

缺少一套完整的无标底招标管理办法,无标底招标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许多的漏洞。

比如手续不全开工,要求垫资,拖欠工程款等。

1.3 违法违规问题严重。

主要是承包商与投资人互相串通,沆瀣一气,做出很多违法违规的事情来,长此以往,整个建筑市场都会受到严重损害[2]。

1.4 招投标价格虚高。

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无法合理的确定基准价,从而造成招标价格超过合理水平,甚至会出现最低价格也高于基准价的现象。

2 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无底招标的宣传力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率先更新观念,转变管理职能,为无标底招标的采用、发展积极营造条件;建筑市场主体观念转变,投资商应遵循市场规则,消除买方市场意识,依法办事。

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和解决自身竞争能力,寻求适应WTO规则的途径,以崭新的观念意识适应和挑战建筑市场。

2.2 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无标底招标要求有成熟、开放的建筑市场,需有法可依,为此应加快市场完善步伐,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确保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清出机制,确保规范、统一、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标行为。

通过调整和完善己颁布法规中与现行要求不相适应的条款以及完善工程担保法和工程保险制度,搞好市场监管。

同时应培育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守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罚机制[2]。

2.3 强化施工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机构应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约动态,力争在工程招标活动过程中加大施工合同在评标中的作用,增加重合同、守信誉的分值,使重合同守信誉的承包商在招投标活动中占优势地位[4]。

2.4 加快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在无标底招标中,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基础,使承包商能够独立计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价格机制,实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放开价格控制,实行由当事人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的原则。

2.5 业主风险的防范措施招标文件应保留业主认为投标报价全部异常时,重新进行招标的权力。

业主应在开标前编制一个标底,以合理的幅度作为报价上限,依次判断投标价格是否异常,投标文件需包含施工图预算,供业主分析报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另外保证评标方法的严谨、公正、可靠。

确定评价办法前应预测开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测算经济标和技术标的适宜权重,建立技术标每项评审内容相应造价的数学模型。

3 无标底招标工作中如何防范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为保证公平竞争,防范供应商低于成本报价,经多方面多层次研究可采取以下策略:
3.1 坚持无标底招标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的配套使用,完善投标制度,避免低信誉行为的发生。

3.2 严格投标商资质审查制度,对投标商的资质进行三连审(招标代理机构初审、招标管理部门复审、评标专家决审)和共同签名确认(审查人签字,存档备查),这样可以确保邀请投标商的资信和实力。

3.3 严格把好技术评审关,评委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商的投标项目的质量、性能、技术方案做认真的评审,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凡是不实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废标。

3.4 仔细做好商务评审,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要认真核实,有分项报价的要逐项审查,保证投标报价的正确性、完整性,公正性,排
除投标商有意或大意漏报、误报现象,保证公平竞争[6]。

4 结束语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和参与各方的行为,逐渐建立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新机制,从而克服弊端,发挥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走改革之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从发展趋势来看,无标底招标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红立,任宏.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2]卢志刚,邢忠锋.浅议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1).
[3]耿鸿宾.试论无标底招标与低价中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春来.无标底招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初探[J].建筑施工,2003,(3):229-230.
[5]牛波,李晓钏.建设项目中无标底招标的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9).
[6]贾建平,徐江.无标底招标的前景展望[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