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名词术语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名词术语1.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PTS))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是指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具有生物累积性、难以降解、可远距离传输、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的一类物质。
这些化合物所引起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UNEP制订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目前包括27种有毒化学污染物:1.艾氏剂(Aldrin);2.氯丹(Chlordane);3.滴滴涕(DDT);4.狄氏剂(Dieldrin);5.异狄氏剂(Endrin);6.七氯(Heptachlor);7.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8. 灭蚁灵(Mirex);9.毒杀芬(Toxaphene);10.多氯联苯(PCBs);11.二恶英(Dioxins);12.多氯代苯并呋喃(Furans);13.十氯酮(Chlordecone);14.六溴代二苯(Hexabromobiphenyl);15.六六六(HCH);16.多环芳烃(PAHs);17.多溴代二苯醚(PBDE);18.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19.硫丹(Endosulphan);20.阿特拉津(Atrazine);21.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22.有机汞(Organic Mercury compounds);23.有机锡(Organic Tin compounds);24.有机铅(Organic Lead compounds);25.酞酸酯(Phthalates);26.辛基酚(Octylphenols);27.壬基酚(Nonylphenols)。
2.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指正常状态下(20 ℃,760 mmHg),蒸汽压大于0.1 mmHg以上的氯取代烃类化合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制革、电子等行业。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主要介绍了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等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要求了解这些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地球环境是一个由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和生物等圈层组成的多介质体系,建立描述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弄清化学污染物在这些介质中的浓度、持久性、反应活性以及分配的倾向,是研究污染物转归与效应的重要内容。
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水/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水中的挥发、大气复氧以及污染物在水体表面微层的富集行为。
(2)土壤/大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土壤的挥发和干、湿沉降污染物由大气向土壤的传输两部分。
(3)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在多介质环境问题研究中,水/沉积物界面是比水/气界面更为复杂的界面,它是水体中水相与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底栖生物栖息的地带。
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不仅涉及污染物的传输,而且还涉及水和沉积物本身的传输。
因此,污染物在该区域的积累和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行为。
概括说来,水/沉积物界面的化学物质传输是通过沉降、扩散、弥散、吸附、解吸、化学反应和底栖生物的作用等过程完成的。
第一节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且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元素在环境污染领域中其概念与范围并不是很严格。
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钡、锑等,从毒性这一角度通常把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体内的许多器官产
生影响 。
2020/10/27
砷 中 毒 肾 病
砷中毒皮肤组织增殖细胞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大量的有机化学品以各种形式进入 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直接 或间接地危及人体健康。其中以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难降解的、 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的环境行 为最受人们关注。
2020/10/27
பைடு நூலகம்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被某些细菌
降解而转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 原为金属汞。
CH3Hg+ +2H
Hg+CH4+H+
HgCl2+2H
Hg+2HCl
2020/10/27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 合,如-COOH、 - NH2、 - SH、 - C S - C - 、 - OH等。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 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 分解半衰期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 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020/10/27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卤代烃的转化
对流层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
2020/10/27
平流层
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多氯联苯(PCBs)
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 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 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 烃类化合物。
由于PCBs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 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有机氯 化合物。他们是两个系列的多氯 化物。其结构式为: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引言污染物是指那些不断通过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典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中的农药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
大气中的典型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石油等燃烧过程,通过大气向土壤和水体传播。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易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强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此外,二氧化硫还参与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大气和水质均有影响。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形成臭氧,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
此外,氮氧化物还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水华的产生,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重金属如铅、镉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它们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蓄积性,易被生物富集,加重水体污染。
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各类化学品,如农药、兽药和工业化学品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有些有机物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在水体中转移速度较慢,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引起食物链中毒现象。
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农药农药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
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易残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和河流中造成污染。
农药对土壤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总结与展望不同环境圈层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转归和效应,但它们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以上是关于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循环

H3AsO4 + 2H+ + 2e
H3AsO3 + H2O
H3AsO3
甲基钴胺素
甲基钴胺素
CH3AsO(OH)2
(CH3)2AsO(OH)
CH3AsO(OH)2
(CH3)2AsO(OH) + 4H+ + 4e
(CH3)2AsH- 2H2O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溶解砷毒性高于不溶解 性砷; 性砷;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与蛋白质 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线粒体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线粒体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生物体内的许多器官产生影响。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生物体内的许多器官产生影响。
空气中的汞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 空气中的汞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气相 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水中汞与悬浮微粒相结合, 水中汞与悬浮微粒相结合,最终沉降进入 水底沉积物。 水底沉积物。
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氧化还原电位E值高 氧化还原电位E • 能够以零价形态存在 • 汞及其化合物特别容易挥发 • 单质汞常温下呈液态,具流动性和溶解多种金属 单质汞常温下呈液态, 形成汞齐的能力 • 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具有较大的迁移和分配能力。 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具有较大的迁移和分配能力。
• 各种形态溶解度差别较大 • 易于配位体形成配合物 • 存在和转化与环境中的E和pH值有关 存在和转化与环境中的E pH值有关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
汞的甲基化
CH3CoB12 +Hg2+ +H2O → H2OCoB12 +2CH3Hg+ 2CH3CoB12 +Hg2+ +H2O → H2OCoB12 +(CH3) + 2 Hg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一、引言污染物的释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各种污染物经过排放后会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圈层,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转移和效应,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二、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大气是典型污染物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等问题。
三、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水体是另一个容易受到污染物侵袭的环境圈层,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损害水生态系统,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四、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土壤是污染物的另一主要殖身之所,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会经过降解或迁移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转移至水体和植物中造成进一步危害。
五、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部分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向上转移,最终积累到高级食物链中,造成食物链中生物的富集,例如水中生物体内富集的汞会对食肉动物和人类造成毒害。
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综合而复杂的,除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外,还可能破坏物种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应对污染物的措施为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污染源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等举措,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八、结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传播和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应对污染物,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NSAttributedString以上是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概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二、填空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3、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OH-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β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6、水中PCBs浓度为10-100ug/L时,便会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浓度为0.1-1.0ug/L时,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少。
7、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三、多项选择1、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D 。
A、联苯B、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2、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3、氟利昂主要来源于ABCD 。
A、制冷剂B、飞机推动剂C、塑料发泡剂D、火山爆发四、简答题1.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2.为什么Hg2+能在人体内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3.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4.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5.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6.试述PCDD是一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课件

④PCBs在环境中的转化
在动物体内通过代谢作用的转化
–转化速率随分子中氯原子的增多而降低。 –含4个氯以下的低氯代PCBs几乎都可被代谢为 相应的单酚,或二酚。 –含5氯或六氯PCBs同样可被氧化为单酚,但速 度相当慢。 –含7个氯以上的高氯PCBs则几乎不被代谢转化。
23(Βιβλιοθήκη )PCBs的毒性与效应– 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和沿岸水体; – 从密封系统渗漏或在垃圾场堆放; –在使用和处理(焚化含PCBs的物质)过程中, 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 泊和海洋。
13
(3) 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①概况 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成为沉积物。 近年来PCBs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除一氯、二氯代物外,均为不可燃物质
低蒸气压、高介电常数和高绝缘性等优点。
7
PCBs的溶解性
PCBs难溶于水
随氯原子数的增加,溶解度降低
8
PCBs的蒸气压
常温下PCBs的蒸汽压很小,属难挥发物质。 PCBs的蒸汽压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分子中氯含量越高,PCBs蒸汽压越小,其挥发量越小
PCBs仍然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 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它 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 化。 PCBs污染最初是在赤道到中纬度地区,目前在 北极地区都发现了 PCBs的“足迹” 。
14
①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
大气中PCBs的存在形态
– PCBs在大气中主要以气态和吸附态两种形式 存在。 – Poster等人研究表明: 雨水中只有9% 的PCBs 处于真正溶解状态,80%是束缚在亚微粒上的 吸附态。
③焚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