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通信信道1汇总
第03章 信道 58页 0.8M PPT版

• 根据噪声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单频噪声、 脉冲噪声和起伏噪声。
• (1)单频噪声是一种以某一固定频率出现 的连续波噪声,如50Hz的交流电噪声。
• (2)脉冲噪声是一种随机出现的无规律噪 声,如闪电、车辆通过时产生的噪声。
• (3)起伏噪声主要是内部噪声,而且
•
是一种随机噪声,对它的研究必须
运用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知识。元器件本
3.2 信道定义
• 广义信道: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编码器输出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收
传 输 介质
转 换
器 调 制 信道
编 码 信道
图3.1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解
译 码 器输 入
调
器
3.3 信道数学模型
• 调制信道模型 •
• 特性: • 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
多对)输出端
• 2、信道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原理 • 3、信道有一定的迟延时间,有损耗 • 4、即使没有信号输入,输出端仍有一定
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远远大于其它各
种传输介质的带宽,是目前最有发展前 途的有线传输介质。
•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 分组成(如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 分,它由一条或多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 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有它自己 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 的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 在芯线内。环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 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材料层构成, 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止 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外套
绝缘
包层 纤维芯
光纤结构示意图
• 根据光纤传输数据模式的不同,它可分 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多模光纤
意指光在光纤中可能有多条不同角度入 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同时传播,如图 (a) 所示。这种光纤所含纤芯的直径较粗。
通信原理 第3章 信道

■ 随参信道:如果传输媒质特性随时间随机快变化, 则构成的信道通常称为随参信道。
■ 陆地移动信道(超短波) ■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 对流层散射 ■ 流星余迹散射
2020/11/24
第3章 信道
5
3.1 恒参信道
■ 3.1.1 有线电信道 ■ 3.1.2 微波中继信道 ■ 3.1.3 卫星中继信道
■ FCC制定了时间表,将在不晚于2025年12月5日之前转换C频段上280MHz频谱实现灵活 使用。
那么,VHF、UHF频段电波传播有些什么特性呢?
2020/11/24
第3章 信道
222-22
3.2.1陆地移动信道
■ VHF与UHF频段,典型的传播路径
①直射波,它是VHF、UHF频段电波的 主要传播方式
2020/11/24
第3章 信道
6
3.1.trical cable) 是由若干对叫做芯线的 双导线在一根保护套内制造成的。
■ 为了减小各对导线之间的干扰,每一对导线都做成扭绞形 状的,称为双绞线(twist wire) 。
■ 分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和屏 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两种。
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这种加屏蔽层的双绞线称为屏蔽双绞线,
相对于无屏蔽双绞线来说,价格要贵一些。
2020/11/24
第3章 信道
8
3.1.1 有线电信道
■ 主要用于传输音频、150kHZ及以下的模拟 信号和2048kbit/s及以下的数字信号。在 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传输2048kbit/s以 上的数字信号。适用于市内、近郊及局部地 区架空或管道敷设线路中,也可直埋。
3-1、无线移动通信信道解读

i 1 N
式中, ai是第i条路径的衰减系数;τi(t)为第i条路径 的相对延时差。
27
3.5 多普勒频移
• 当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由此引起的附加频
移称为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造成多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则
或
2π (t ) 1 Bc 2 (t )
由此可见,两相邻场强为最小值的频率间隔是与相对多 径时延差Δ(t)成反比的,通常称Bc为多径时散的相关带 宽。 若所传输的信号带宽较宽,以至与 Bc 可比拟时,
则所传输的信号将产生明显的畸变。
35
实际上, 移动信道中的传播路径通常不止两条, 而是多
图
多径时散示例
25
多径效应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假设基站发射一个极短的脉冲信号 Si(t)=a0δ(t), 经过多径信道后, 移动台 接收信号呈现为一串脉冲, 结果使脉冲 宽度被展宽了。 • 这种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 象, 称为多径时散。
26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一般情况下, 接收到的信号为 N 个不同路 径传来的信号之和, 即
S0 (t ) Si (t )(1 re
j (t )
)
31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双射线信道等效网络
32
双射线信道等效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S0 (t ) j ( t ) H e ( , t ) 1 re Si (t )
信道的幅频特性为
A(, t ) 1 r cos(t ) jr sin (t )
移动通信信道1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特定物理介质。
移动通信信道承载着方式信号的传输和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送。
通常,移动通信信道可以分为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下行信道是指从基站(基站可以理解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向方式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下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接收呼叫、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基站到方式的单向通信信道。
下行信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用于向所有方式广播公告、系统信息等。
2. 公告信道(Paging Channel):用于向特定方式发送来电通知、短信等。
3. 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多个方式共享使用的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数据等。
4. 寻呼信道(Pilot Channel):用于基站向方式发送信号,帮助方式进行寻呼监听。
5. 同步信道(Sync Channel):用于同步方式时钟和基站时钟。
6. 邻区信道(Neighbour Channel):用于与周边基站进行通信。
上行信道上行信道是指从方式向基站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上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发出呼叫、发送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方式到基站的单向通信信道。
上行信道也有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接入信道(Access Channel):用于方式与基站建立连接和发送呼叫等。
2. 数据信道(Traffic Channel):传输方式发出的语音、数据等。
3. 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传输方式与基站之间的控制信息,如网络注册、身份验证等。
4. 反馈信道(Feedback Channel):用于方式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机接入:移动通信系统要支持大量的用户接入,信道必须具备随机接入的能力,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
2. 可靠传输:信道要具备传输信号和数据的可靠性,在无线环境中,信道受到噪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干扰,通信系统需要采用相应的纠错技术,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通信信道

第3章信道与信道复用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
因此,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通信网的规模和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系统容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原来只传输一路信号的链路上,现在可能要求传输多路信号;另一方面,通常一条链路的频带很宽,足以容纳多路信号传输。
所以,多路独立信号在一条链路上传输,即多路通信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重点介绍信道和信道复用的基本概念。
3.1 通信信道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
信道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并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完成点对点通信。
在现代通信网中,信道作为传输链路可连接网络结点的交换设备,从而构成多个用户连接的网络。
信号必须依靠传输媒介进行传输。
按传输媒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有线信道指利用人造的传输媒介来传输信号,如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以及光缆等。
无线信道指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来传输信号,包括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等。
3.1.1 有线信道在有线信道传输方式中,电磁波沿着有线介质传播并构成信息直接流通的通路。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1畅明线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如图31所示。
它本身是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
其传输损耗低,但是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并且很难沿一条路径架设大量的(成百对)线路,故目前已经逐渐被电缆所代替。
0112畅对称电缆对称电缆是由若干对称为芯线的双导线放在一根保护套内制成的。
为了减小各对导线之间的干扰,每一对导线都做成扭绞形状,称为双绞线。
保护套则是由几层金属屏蔽层和绝缘层组成的,它有增大电缆机械强度的作用。
对称电缆的芯线比明线细,直径在0.4~1.4mm,故其损耗较明线大,但是性能较稳定。
图32所示为对称电缆实例图。
3.1.13.1信道概述学习资料

数据通信的质量不仅与传送的信号、发/收两端 设备的特性有关,而且还要受到传输信道的质量 及传输信道沿途不可避免的噪声干扰的直接影响, 所以传输信道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章
3.1 传输信道
1. 信道概述
广义信道 指将传输介质和完成各种形式的变 换功能的设备都包含在内的信道。如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等。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解决数据传输的信道问题
设计并构成专门传输数据的信道 利用现有信道(如电话信道)来传输数据
2. 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对于给定的信道环境,在传输差错率(即误 码率)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 量或所能传输的最大速率。
· 香农公式
· B 是信道带宽(单位为Hz) · S/N 是平均信号噪声功率比, S 为信号功率,N 为噪声功率(指正态分布的加
狭义信道 指能够传输信号的任何抽象或具体 的通路。
信道概述
信道功能的两面性:既为信号提供传输通路,又对信号造 成损害。
按照信道上传输信号的类型
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
按照信道上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单工信道 数字信道 全双工信道
按照使用信道的方法
专用(租用)信道 共用交换信道
按照信道采用传输介质的不同
性高斯白噪声)。
香农公式的重要结论
任何一条信道都有其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与带宽和信噪比有关。
噪声功率N 与带宽B 有关。
如果考虑信道容量C 是传输的信息量I与传输时间T 之比,则香农公式
可改写为
。说明B 和T 之间也存在某种互换关系。
· 奈奎斯特公式 · 此式表明,对于给定的带宽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取值的状态数来提高信道容量。
移动通信信道1简版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通道,在信道上进行的数据传输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类型、特点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信道类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不同的传输特点,信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控制信道控制信道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息传输,包括呼叫建立、保持、释放等过程中的信令传输。
控制信道的传输过程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信道类型,用于传输用户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
物理信道的特点是传输速率较高,同时信道容量也较大,能够满足用户对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
2.3. 广播信道广播信道是用于向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广播信息的信道。
广播信道的传输距离较远,覆盖范围较大,能够实现对广大用户的信息传输。
3. 信道特点不同类型的信道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类型信道的特点:3.1. 控制信道特点- 控制信道具有较低的传输速率,主要传输控制信息和信令。
- 控制信道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传输过程要求高可靠性和低延迟。
- 控制信道的容量通常较小,需要严格控制通信量。
3.2. 物理信道特点- 物理信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大的信道容量。
- 物理信道的传输质量直接影响通信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质量。
- 物理信道需要通过调制解调、编解码等技术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解析。
3.3. 广播信道特点- 广播信道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大的覆盖范围。
- 广播信道能够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输,适用于向大量用户广播信息。
- 广播信道的信号传输需要考虑信号衰减、干扰等因素。
4. 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将介绍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4.1. 控制信道应用- 控制信道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建立、保持、释放等过程中的信令传输。
信道知识点总结

信道知识点总结一、信道的定义与分类1. 信道的定义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在通信系统中起到传输信息的作用。
它可以是电磁波、光波、声波等形式的媒介,用来传输信号或数据。
2. 信道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信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传输方式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2)按传输方向分类:单向信道和双向信道。
(3)按传输介质分类:光纤信道、微波信道、声波信道等。
二、信道的特性与参数1. 信道的特性信道的特性包括带宽、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信噪比、误码率等。
- 带宽:信道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带宽越大,传输速率越高。
- 传输速率:信道能够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表示。
- 传输距离:信道能够传输数据的最远距离。
- 信噪比: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反映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 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比率。
2. 信道的参数信道的参数有很多,主要包括衰减、延迟、频谱容量、多径效应等。
- 衰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的现象。
- 延迟:信号在传输中所需要的时间。
- 频谱容量:信道传输数据的最大能力。
- 多径效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多条路径,产生干扰和衰减。
三、信道传输技术1.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提高信道传输质量而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汉明码、卷积码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3. 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信道传输的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4. 故障检测与纠正在信道传输中,常常会出现传输错误的情况,故障检测与纠正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传输错误,提高传输可靠性。
四、信道建模与传输性能分析1. 信道建模信道建模是指对信道进行描述和抽象,以便对信道进行分析和仿真。
常用的信道建模方式包括概率模型、时域模型、频域模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t)=1/2sin ωt
(a)输入信号波形
(b)输出信号波形
3.3.4 信号相位频率失真—群延迟失真
由于信号的各次谐波通过信道后的相位 关系发生改变,叠加后波形就产生了失真, 称为相位频率失真。由于相位频率特性的非 线性性转化为时延不一致而导致的失真,以 称为群时延频率失真。
Ψ() ≠-td ,产生相位畸变。
3.1.2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
如果信道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相对于 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的变化极为缓慢,那么,从工程 角度及研究问题方面来看,这些变化均可以忽略。 这种信道就称为恒(定)参(量)信道。反之,则 称为随(机)参(量)信道(又称变参信道)。
信道分类表
信道
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两根彼此绝缘的铜线组成,这两根线 按照规则的螺线状绞合在一起。每一对线作为一根 通信链路使用。通常,将许多这样的线结捆扎在一 起,并用坚硬的、起保护作用的护皮包裹成一根电 缆。将线对绞合起来是为了减轻同一根电缆内的相 邻线对之间的串扰,且相邻线对通常具有不同的绞 合长度。
对称电缆
对称电缆是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 的双导线的传输介质。导线材料是铝或铜,直径为 0.4~1.4mm。为了减少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 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由于这些结构上的特点, 故电缆的传输损耗比明线大得多,但其传输特性比 较稳定。
信道的频率特性及噪声和干扰将影响信息传 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1.1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是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之间用以传 输信号的传输介质(媒介,媒质)。狭义信 道是直观的,习惯于把它按传输介质是否是 导线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广义信道将传输介质和各种信号形式的转换、 耦合等设备都归纳在一起,凡信号经过的一 切通道统称为广义信道。
离地面60~600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实际观察表明,电离层 可分为D、E、F1、F2四层。F2是反射层,其高度为 250~300km,故一次反射的最大距离约为4000km,如果 通过两次反射,通信距离可达8000km。
各种无线传输方式的频率分布
类别
频率
无线电,中波 300~3000kHz
无线电,短波
委员会(CCITT)建 议采用300~3400Hz 的频带范围,也即单 路音频电话信道有效 带宽为3100Hz。
30 20 10
0 0.1 0.2 0.4 0.8 1.6 3.2 6.4 kHz
例3.3.2 只对基波衰减的信道产生的失真
vi(t+)=1/s2insωint3+ω1t/ 2sin3ωt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 个圆柱形的空管(在可弯曲的同轴电缆中,它可以 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内导体是金属线(芯线)。 它们之间填充着绝缘介质,可能是塑料,也可能是 空气。在采用空气绝缘的情况下,内导体依靠有一 定间距的绝缘子来定位。
光导纤维(光纤)
光纤是一种纤细(2~125μm)柔韧能够传导 光线的介质。有多种玻璃和塑料可用于制造光纤, 使用超高纯二氧化硅熔丝的光纤可得到最低损耗。 光纤的外形是圆柱体,由三个同轴部分组成:芯、 覆层以及防护罩。
同集合的元素时,这类信道称为对称信道。如:
p(0/0)
1
0
x p(1/0) 1
0 p(0/1) y
1
0
x
1
0 y
1
p(1/1)
1
转移概率矩阵:
p(yj / xi)= p(0/0) p(1/0) p(0/1) p(1/1)
p(yj / xi)= 1-ε ε ε 1-ε
输出的总的错误概率: pe=p(0)×p(1/0)+p(1)×p(0/1)
模拟通信: 频域均衡,使信道、均衡器联 合频率特性在信号频率范围类无畸变。
数字通信:·合理设计收、发滤波器,消除 信道产生的码间串扰。
·信道特性缓慢变化时,用时域均衡器,使 码间串扰降到最小且可自适应信道特性变化。
3.4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电离层反射
对流层散射
3.4.1 信号在随参信道中传输的特点
3.2.1调制信道模型
ei1(t)
eo1(t)
ei(t)
时变线 性网络
eo(t)
ei2(t)
时变 线性 网络
… …
eo2(t)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其输 出与输入的关系:
eim(t) (m对输入)
e0n(t) (n对输出)
e0(t)=f[ei(t)]+n(t)=k(t)*ei(t)+n(t) 式中 ei(t) —输入的已调信号; eo(t) —信道总输出波形;
(1)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明线 双绞线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光导纤维 波导
★无线信道
超短波及微波接力 卫星通信 光波视距传播 中长波地表面波传播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 超短波超视距绕射
明线
明线是指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与 电缆相比,它的优点是传输损耗低。但它易爱气候 和天气的影响,并且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
(4)即使信道输入端无信号输入,在输出端仍有一定 的功率输出。这是因为信道内存在着各种噪声。
3.2.2 编码信道模型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因而,是一种数字信道 或离散信道;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失真情况, 但误码是由调制信道造成的,输入、输出数字序列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转移概率来表征。
如下图所示,当输入序列数目与输出序列数目相 等时,称为对称信道;当每个输出符号只取决于当 前的输入符号,而与前后其他的输入符号无关时, 这种信道又称为无记忆信道;
n(t) —加性噪声(加性干扰)。
k(t)固定或缓慢变化:恒参信道;否则,随参信道。
调制信道具有的特性:
(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 端;
(2)在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内,信道是线性的,即满 足叠加性和齐次性;
(3)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均被衰减和时延,具有随频 率变化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
3~30MHz
无线电,超短波 30~1000MHz
微波
1~300GHz
亚毫米波
300~3000GHz
红外波
750~4×105GHz
可见光
4×105 ~ 7.5 ×105 GHz
波长
100~1000m 10~100m 0.3~10m 30~0.1cm 1~0.1mm
0.4~7.5×10-4 mm
7.5×10-4 ~4 ×10-4 mm
第三章 通信信道
3.1信道概述 3.2信道数学模型 3.3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信道的加性噪声 3.6信道容量
3.1信道概述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信道是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一般来说,实际信道都不是理想的。首先,
这些信道具有非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另外 还有噪声和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搀杂进去的 其他干扰。
1
率。p(1/0)又称为虚报概率,p(0/1)
又称为漏报概率。由概率的性质
知:
p(0/0)=1-p(1/0)
p(1/1)=1-p(0/1)
P(0/0) 0
P(0/1)
P(1/1)
P(1/0) 1
例3.2.2 四进制无记忆信道
0
0
1
1
2
2
3
3
(2)对称信道
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中的各行和各列分别具有相
vi(t) H(ω)
vo(t)=K0vi(t-td)
无失真的频率响应特性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不失真的条件是该系统的传输函数 H(ω)= H(ω) e j φ (ω)满足下述条件
H(ω) = K0
φ (ω) = -ωtd
H(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ω
φ (ω) =-ωtd
3.3.3 信号幅度—频率失真
恒参信道相频特性及群延迟频率特性
td(ω)=-dφ(ω)/dω
例3.3.3 通过对基波相移π、对三次谐波相移2π的信道 产生的失真
vi(t)=sinωt+1/ 2sin3ωt +1/2sin3ω(t-T/3)
vo(t)=sin ω(t-T/2)
(a)输入信号波形
(b)输出信号波形
例3.3.4限带脉冲波形通过电话信道
pe=ε×[p(0)+p(1)]
3.3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3.1 恒参信道模型
ei(t)
H(ω)
H(ω)= H(ω) e j φ (ω) eo(t)=ei(t) h(t) +n(t)
eo(t) n(t)
3.3.2 信号无失真传输(理想的恒参信道)
信号无失真传输是一种理想情况,所谓 无失真传输是指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 比,只有信号幅度大小和出现时间先后的不 同,而波形上没有变化。即:
P(y1/x2) p(y2/x2) … p(yM/x2)
…
…
…
P(y1/xL) p(y2/xL) … p(yM/xL)
例3.2.1 二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
转移概率矩阵:
0
p(yj / xi)= p(0/0) p(1/0)
p(0/1) p(1/1)
其中,P(0/0)、p(1/1),是正确转移 概率,p(1/0)、p(0/1)是错误转移概
在信道有效的传输带宽内, H(ω) 不是 恒定不变的,而是随频率的变化有所波动。 这种振幅频率特性的不理想导致信号通过信 道时波形发生失真,称为幅度频率失真。
∣H()∣≠k(常数), 产生幅频畸变,也称 频率失真,属于线性 失真。
例3.3.1语音信号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