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记得第一次观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在高三那年。
偌大的篮球场内坐满了或斗志昂扬,或无精打采,或翘首以待的年轻人,倒也实是应景,高考这个压在我们心头的重担,这把悬于我们头顶的德谟克利斯之剑,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心墙,不是让我们日渐习惯、逐渐依赖的肖申克监狱高墙呢。
但所幸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那样不堪,而我们的自由也未曾远离。
相较之下,主人公的遭遇便坎坷曲折得多。
也正是在他悲惨经历的映衬之下,自由显得更为可贵,希望的讴歌也更为振聋发聩。
如果说主人公入狱是制度的错漏与黑暗,那么他的出逃则是对体制化的一种赤裸打击,是在绝望中丛生出的希望,一抹耀眼的光亮,足以解放被囚禁的灵魂。
安迪的卓然,正是体现于此,在无尽黑暗将其笼罩并紧紧包裹的时候,光明和希望却从未从他心头逝去,自由的渴望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也许真像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对监狱内的每个无罪的囚犯来说。
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
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
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
但直到安迪的出现,直到另一种全新的心态在他们的面前展现,一切曾经的自欺欺人、曾经的麻木不仁仿佛都在一瞬被攻破,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对自由的渴望和那从未熄灭的希望都在这简短有力的话语中得以体现。
说到转变,电影中瑞德关于自由的生动描述,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
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的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这朴素而又动人的话语用一种直白的语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由的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迪对自由的强烈情感,对周围人的思维影响。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3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35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1整部电影看完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为在监狱扩展图书馆而做出的努力和最后的逃亡。
安迪,一个在银行中工作的人,自然满腹经书,学富五车。
他精通所有政治、经济,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数学天才,只要是关于经济的,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倒他。
也因为这样,他得到了监狱长的重用,目的是洗黑钱,他自然而然的成了监狱中的名人。
一次他被调到了图书馆工作,他对同狱的说他要要钱去扩展图书馆,他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就每周一封信写给政府,日复一日,他的信只有寄出去,却没有寄回来的,一年过去了,仍是这样,但他并没有放弃,还是坚持的写,又过了一年,他的努力有了小小的成果,他开始每周写两封信。
他惊人的坚持不懈使我难以相信。
19年的牢狱让他难以忍受,他要离开这鬼地方,他从他挖的19年的通道早逃走了,又穿越了下水道,那恶臭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而且还是长距离……安迪的忍耐力可真难想象,挖了19年的通道,写了三年的信。
这种毅力实在令我佩服,我应像他一样在学习方面刻苦努力,为达目标坚持不懈。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
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
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
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对话了。
其中的安迪向往自由和充满希望。
在他逃出监狱的那一刻,他自由了,他的希望也都达到了。
这一次,如往常一样,安迪算好了账就回到了自己的监狱里,在熄灯的那一刻,也就是安迪走向自由的那一刻,安迪到达下水道,借助雷声把下水道砸开,以免让别人听到声音,这样就走不了了。
雷声很配合,安迪在雷声的合作下成功的在下水道那砸了一个口子,从下水道穿过,安迪终于离开了那个监狱,来到一条小溪里,他摆了一个飞翔的手势,这可充分证明,他自由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一开始的谋杀令人震惊。
喝酒后,安迪想杀死一个有婚外情的妻子。
或者上帝关心这个可爱的天使。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和那个男人被另一个人杀死了。
巧合中的误解是无法辩护的。
安迪被冤枉入狱,被判无期徒刑。
监狱不是一个好地方。
它在家里不舒服,在家里也不自由。
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彻底改变一个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糟糕的误解使安迪成为一次美丽的邂逅,与精彩的生活相遇。
起初,他在监狱里保持沉默,拒绝与人交谈。
直到后来,他慢慢地开始和别人交谈,甚至用智慧为狱友们买了冰啤酒。
他问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
他又找到了一张大海报。
就这样,安迪开始了他20多年的越狱之旅。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当你鼓起勇气去完成这些挑战时,你可能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被嘲笑和嘲笑。
有一次,当安迪说希望这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时,瑞德的解释是这样的:希望?我听过一句老话,希望很危险。
他会让你发疯。
在这样的地方,不要有这个想法。
但安迪不这么认为。
有一天晚上,安迪成功地结束了他20多年的监狱生活。
他成功越狱了!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带走了30多万美元的典狱长。
这让每个人都难以置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奇迹。
只有爱战斗,我们才能赢得成功。
想象一下,当安迪说希望是危险的时候,他选择相信: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他还会有追求海岸日落和航行的自由生活的动力吗?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我一直认为安迪在监狱里的眼睛是不同的。
他沉默寡言似乎是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甚至是多余的。
但他是那个把握全局、胸中有沟壑的天才。
监狱就像一把枷锁,锁住了人们对外面美好事物的憧憬,改变了每个人对希望的看法。
然而,在安迪目睹了监狱里的各种黑暗之后,他仍然有希望,坚信逃跑是摆脱不公正的唯一途径。
《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通用15篇)

《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通用15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篇1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
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视和发现。
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仰,才会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
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清规戒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质。
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电影的逻辑去努力证明自己无罪,而是远走他乡?因为,上帝,就存在于内心。
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视自已,而无需证明!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
其实我过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为我关在这里,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忏悔。
我想告诉过去那个犯罪的年轻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指出了救赎之路。
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如同典狱长诺顿一样,冠冕堂皇地打着某种宗教、主义、法律甚至公平正义的名义,为了个人和集团的私利,为了开脱罪责,巧言令色,百般诡辩,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诚实和品质。
当一个人习惯于表演并毫不自省时,已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就不要再谈什么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篇2从前,我们都是看动画电影,再慢慢的就到了励志电影,再慢慢的,就又到了我们这个星期五看的真人电影——《肖克申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38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38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1我不是一个影迷,但对《肖申克的救赎》却近似疯狂般的迷恋,那是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他非凡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
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安全的逃税,帮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囚犯、对自己轻微的宽松。
他为争取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杀了那个知情人,只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
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天时地利,安迪成功的穿过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来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来到大学,常会有迷茫,有时看到身边同学潇洒的生活着,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意上课,随意玩耍,没有对自己的约束。
而自己虽然严于律己,每天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却没有成就感。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从安迪的故事中,坚定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57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57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57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1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
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在这仿佛天昏地暗的监狱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长“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在监狱艰难的环境中,他并没有像他的监狱朋友瑞德说的一样,像所有的狱友一样,被监狱的生活慢慢磨灭的没有希望与信念。
为了给予同伴们生的希望,他教狱友们读书,学习,甚至不厌其烦地给政府写信,并在得到了回应——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
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准备之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成功的穿过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没有回忆的小镇。
我深刻的记得,当他收到政府赠送给肖申克监狱的唱片后他欣喜的心情。
他不惜被关禁闭一个月,将唱片通过广播传达给了所有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是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狱友被这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凡间的气息带着自由的向往。
哪怕只是刹那的爆发,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却似乎唤醒了狱友们心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
我也深刻的记得安迪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那便是希望。
是的,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有希望在,还有未来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强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头大小的石锤,一点点,一点点的挖通道,然后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倾倒在场子上,这样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半青春,他也苍老了不少,但唯一从未动摇过的便是希望。
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六篇)

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因妻子与其情人被杀而被冤枉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囚禁,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中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他在那里碰上了瑞德,只要你给他报酬,他就能帮你要到一切东西的人。
安迪用___年的时间凿出了需要___年时间的逃生通道,我想,在他爬出下水道的那一刻,在他与暴风雨拥抱的那一个镜头中,他心中一定对自由怀着无限的敬意。
其中最可怜的是被囚禁了___年的布鲁克斯了吧,他待了半个世纪之久后终于被解释,但已经适应了监狱生活的他只能被“体制化”,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最终只能上吊自杀。
我想,这是因为这位老人心中已经没有了希望,对自由也毫无感觉,他试着接纳被人管束的生活,而后成为习惯,便再也无法改去。
而安迪却恰恰相反,他与所有人都不同,他从来都不曾真正地屈服,心中不断描述着一个在墨西哥的地方。
正式这种信念,一直沉淀下来,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被谋杀,自己被典狱长威胁后爆发了出来,以至于他的逃狱了。
而瑞德,全影片中一直像一位哲人一样,讲述着整篇故事,他给我的映象最为深刻。
若没有他,安迪也一定不可能成功出逃。
他是安迪的挚友,影片最后两人在海滩边想用,什么话也没说,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友情早已用言语来表达的了。
看过这部接近两小时的影片,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一次洗涤,这是一__关于自由、友情、正义的电影!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二)《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剧情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该片于1994年上映,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观后感的撰写,以此来分享我的观影体验和对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与情感的理解。
首先,该片的故事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以肖申克监狱为背景,讲述了被错误定罪的银行家安迪在监狱中坚韧不拔地争取自己自由的故事。
故事紧凑而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
影片通过安迪不断寻找自由的过程,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给观众带来一种寄托希望的力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逃税,为狱友带来几桶啤酒,享受感觉是在修葺自家屋顶的自由,就在那时“安迪的脸上有些笑容”……《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3《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用我一位网友的话来说,看了它,甚至会让人觉得重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当晚那场明亮的雷雨,它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最后那声著名的“FREEDOM——”一样振聋发聩。
是的,自由。
之前的那些最精彩的桥段,比如安迪脸上挂着奇异的微笑请大家喝酒,比如安迪一手建起全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比如安迪不计后果地让高亢的女声穿透云遮雾掩的层层封锁响彻云端,都是对自由的由衷礼赞,即使身陷囹圄,但“只要这里(心里)有音乐,就有自由”——这也是《欢乐颂》盛名不败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在德文中,“欢乐”和“自由”的发音很接近。
“Getbusyliving。
orgetbusydie。
”我们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
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梦想的启明星在天空闪烁,希望的晨曦就照耀着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4他被杀妻凶手诬陷入狱,从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到无奈的阶下囚,他变得狼狈不堪,一无所有。
在这样的命运下,如果他就此垮下,在狱中草草一生,我想没人会指责他。
然而他的做法却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典狱长自己的小利,在贪图财富的典狱长的眼皮下,弄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与工具,最终越狱重获自由。
然而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能证明他清白的知情人,也是通过他辅导最终取得文凭的年轻小伙,由于典狱长不希望安迪离开而惨遭杀害,然而他的内心却依然不屈服。
他在狱中为狱友们弄到啤酒,为监狱建造图书馆,为吹口琴的朋友买到口琴,使这个冰冷的监狱也有了一丝温暖。
《十二公民》中的5号曾经说过:在监狱中的日子,那是用指甲盖在墙上划着道儿数着过。
而安迪却经历了20年,用一把小到可以用来做精细雕刻的鹤嘴锄挖通了监狱的墙壁,逃离,重获自由,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仅如此,他凭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对典狱长的复仇,也看的大快人心他的命运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悲惨,他却选择迎难而上,打破了命运的枷锁,可以说,他的确比命运更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赵欢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它的伟大源自它对人性、对生活的诠释。
《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于1995年,这一年是电影界伟大的一年,许多经典电影都在这一年产生,这其中就包括当年囊括奥斯卡六项大奖的《阿甘正传》。
正因为如此,《肖申克的救赎》完败于《阿甘正传》,未获得奥斯卡一项大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逐渐提高,在IBMD的评分达9.2分,是唯一一部上九分的影片,至今无人超越。
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没有投资巨大的场面,没有扣人心弦的动作,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明星,也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有的只是一个叫安迪的人在监狱里对自由、对信念、对良知、对友情的忠贞和执着。
而正是这种忠贞和执着打动了每一个观众心灵中最真最美最纯的地方。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冲动所作出的行为被指控谋杀了与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决为无期徒刑,关在肖申克监狱。
安迪刚开始默默承受这一切,后来认识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
并熟悉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
这其间安迪被姐妹花欺负,安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监狱里的看管和军官们报税,后被监狱长看上,为他洗黑钱,成为他的附庸。
安迪还用自己的执着每星期给州政府写信,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图书馆。
后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却被监狱长暗杀。
安迪终于决定越狱,爬过那个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
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监狱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
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监狱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监狱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
他的智慧也洞悉了监狱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监狱,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
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
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监狱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监狱的规则以求自保。
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监狱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监狱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
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监狱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
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
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
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
在监狱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监狱扼杀,所以他在面对自己要被假释的时候,他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希望自己能继续呆在监狱里。
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同样感觉和“被制度化”感觉的瑞德却没有走布鲁克斯的老路——悬梁自尽,因为瑞德知道,还有样东西再等着他,所以他在房梁上写着“so is Red”之后就走了。
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而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瑞德可以说是一个“坚强”的人,而安迪则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
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监狱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
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监狱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
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
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监狱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感动千万人: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安迪坚持这样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终于把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并没有急于出逃,他在等待,他还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最终公正的结果。
但安迪所等来的是典狱长无情的贪婪和谋杀。
同时安迪也是执着的。
他每星期写一封信坚持几年之久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
他还帮助汤米学习,从最基本的字母学起,最终被一所学习所录取。
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顾典狱长的恐吓,为监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
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阳光散在了每一个“被拘禁”人的心里,飘荡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
人们为这种声音所陶醉,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意义。
但它代表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心,飞越肖申克监狱,奔向远方。
安迪还为朋友赚得一箱冰凉的啤酒,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
他的行为,救赎了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因为他的到来,朋友们有了欢乐,有了对自由,信念的向往。
因为他的越狱,朋友们有了他无尽的开心的话题。
在监狱冤屈20之久,安迪没有抱怨,依然如我的过话。
此外他觉得对不起她的妻子,尽管他并没有谋杀她,但安迪一直觉得是他间接害死了他的妻子,所以他内疚,不能原谅自己,当20年的监狱生涯到来时,他觉得自己该偿还的都已经偿还了,在最后时刻,安迪还惦念着他的好友瑞德,告诉了瑞德他关于未来生活的构想。
“那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
”这样一
个地方,对于每一个曾经痛苦过的人都是非常向往的。
当瑞德出狱后,找到他的好友安迪,两人会心一笑,该是何种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