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共96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 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初期著名理学家,‚关学‛ 学 派创始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中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宋英 宗末年,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 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宋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 职,回乡讲学。后又任同知太常礼 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回乡,在途中 病逝于临潼。著述今存《正蒙》、 《横渠易说》、《经学理窟》、《 语录》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张载集》收录最全。
李觏(1009—1059),字泰伯 ,建昌军南城人。出身于小地 主家庭,少时家境衰落。进士 不第,以教书为生。晚年由范 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 讲。晚年创办旴江书院,人称 旴江先生。北宋庆历初,宋仁 宗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地主 阶级革新派实行改革,史称‚ 庆历新政‛。李觏的政治思想 受此影响,力主改革, 富国强 兵。其著述被后人编为《直讲 李先生文集》,1981年中华书 局汇集出版的《李觏集》最为 完备。
三、文化状况
宋朝时期,文化繁荣灿烂,风格独特鲜明,理学、文学 、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达到了中华 文化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一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为理学思潮的形成 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促使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进 行深入思考,成为理学思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政治状况
鉴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北宋统治者采 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政治体制,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中央集权。 在中央,限制宰相权力。 在军事上,限制高级将领的兵权。
两宋王朝与西夏、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 对峙,战乱不断,边患问题十分严重。 同时,由于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社会阶级矛盾 不断加深。 宋初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虽然取得一时 之效,却最终导致政治弊端严重,国家积贫积弱。

主题四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编辑PPT)

主题四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编辑PPT)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加油小站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后世有哪些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 负面的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 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 祸根。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知识点二 宋代经济的发展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上午9时35分24秒09:35:242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9时35分21.8.3009:35August 30,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9时35分24秒09:35:2430 August 2021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⑦ 江浙 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⑧ 海南岛 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⑨ 汝窑 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还有官窑、哥窑、钧窑等) 北宋兴起的江西⑩ 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 瓷业中心
图解历史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解说:由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描绘市民生 活的风俗画出现。这是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其中北宋大画家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和繁华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 致,再现了北宋商贸的发展,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下是对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结。

政治方面,宋朝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士族和地主组成。

宋朝将士族地主集团收编为官僚,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样一方面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选拔能干的官员。

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政府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

此外,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建立地方县制,强化封建地主的地方行政管理权力,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增加了政府对地方的影响力。

经济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

在宋朝,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宋朝在农业技术和灌溉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了农业,宋朝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兴起。

宋朝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不仅有许多商业中心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还有许多商业贸易活动如盐、铁等对外贸易。

这些经济活动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还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宋朝,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科学技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如沈括、郭守敬等,他们对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艺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如苏东坡和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如周敦颐和程颢等,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政治方面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繁荣发展;文化方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些进展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二宋朝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979年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陈桥兵变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民间传说:第二天,当赵匡胤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忽被一阵“万岁”声惊醒,大将高怀德捧着黄袍,不由分说就批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三军高呼万岁,响彻云霄。

赵匡胤推辞再三,众人以死相胁,最后赵匡胤依刘邦故事约法三章,大军向东京进军。

城内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已恭候多时,此二人都是赵匡胤的心腹。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说的,赵匡胤逼使周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废除宰相坐议礼建隆元年(960)二月,宋废除了宰相坐议之礼。

以往各朝,每逢国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议。

议毕,皇帝赐茶,臣子方可退下。

唐及五代时期,仍沿此制。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质、王薄等后周重臣。

他们曾受周皇重用,这就容易受到猜忌;加上宋太祖猜忌心较重,稍有不慎,便会祸从天降。

他们奏请改变旧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代之以奏札。

宰相有事,可奏呈皇帝,皇帝批阅后,再给宰相下旨。

赵匡胤对此表示同意。

从此,宰相“坐而谈事”的待遇就被取消了。

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应邀参加这次宴会的,有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

宋元的知识点总结

宋元的知识点总结

宋元的知识点总结宋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特点和值得关注的地方。

下面就对宋元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一、政治方面1. 宋朝的兴起和灭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公元960年由赵匡胤所建立,至1279年被蒙古军队灭亡。

宋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而灭亡则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宋朝的兴衰荣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在政治制度上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体系,主要包括官制、考试制度和军事管理等方面。

朝廷官员主要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而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同时,宋朝在边防和治理等方面也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这些都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3. 赵匡胤和秦桧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创建了北宋政权,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削藩和开疆拓土等。

而秦桧则是赵匡胤后期的宰相,他在对抗辽国、金国等外敌时表现出一定的功绩,但在对待内政和贪污腐化等方面也有不少负面的表现。

4. 文治和武功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注重“文治”,即以文官为主导,重视文化教育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而在军事制度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如设立武将和城池,加强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等。

文治和武功的组合成为了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经济方面1. 宋朝的经济状况宋朝在经济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繁荣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而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开展了较多的公共建设和港口贸易,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钱币和金融宋朝的钱币和金融体系也颇具特色。

宋朝创建了官方铸币局和私人钱庄的制度,为货币的流通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同时,宋朝在金融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发行官方票据和设立钱庄等,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历时约两百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

一、政治变革1.宋朝政治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由赵匡胤建立,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科举制度初具规模,官僚制度进一步完善。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的威胁,政治上比较动荡,不过南宋的科举制度相对更加发展,后世影响深远。

2.元朝的崛起元朝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的,取代了宋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元朝时期,实行了蒙古族的政治体制,设立了行省、路、州等行政区划,对当时中国的统一和管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繁荣1.农业发展宋元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民种植技术得到改良,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此外,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和北方地区的农田灌溉等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

2.商业繁荣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渐兴盛。

宋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提升了社会地位的普通百姓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府,富裕起来的文人士大夫们愿意消费奢侈品,进而带动了商品的交易和消费活动。

三、文化繁荣1.文学艺术宋元时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

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才子,如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睿智的笔触,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

2.科技进步宋元时期,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如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颂等人在数学、物理、天文学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并对航海、造纸、火药等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应用。

此外,南宋时期的景德镇瓷器、浙江织造、苏州刺绣等手工艺也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的瑰宝。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政治上,宋朝和元朝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上,农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文化上,文学、科技等方面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和作品。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小结】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二府三司 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元朝:行省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知识拓展】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1. “官”“职”的含义: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 “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 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 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雪夜访普图
太祖数微行过功 臣家,普每退朝, 不敢便衣冠。一 日,大雪问夜, 普意帝不出。久 之,闻叩门声, 普亟出,帝立风 雪中,普惶惧迎 拜,帝曰:‘已 约晋王矣。'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 地坐堂中,炽炭 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史·赵 普本传》
等名号,执行相职,削弱相权 。
(3)唐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六部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4)宋代:中书门下体制发展为二府体制。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 州、知府),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知识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宋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二府三司制宋初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

这样就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君主专制加强。

2.地方(1)军事上,收精兵:剥夺主要将领的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强干弱枝。

(2)行政上,削实权:废除地方上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重文轻武。

(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设转运使监管,一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中央集权加强。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1)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一度扩大。

(2)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2.地方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宋朝的经济1.农业(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

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耕作技术:江南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3)土地制度: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灌溉工具:北宋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的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1)发展概况:商业环境宽松,城市中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商业空前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