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协调机制6.7.1.1.2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1.30•【字号】青政办字〔2015〕120号•【施行日期】2015.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5〕120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修订后的《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青政办字〔2010〕161号)同时废止。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1月30日青岛市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51.1编制目的51.2编制依据51.3适用范围51.4工作原则51.5风险评估51.6事件分级62.组织指挥机制72.1市公共场所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72.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82.3成员单位83.监测预测113.1预防113.2监测113.3预测124.预警124.1预警分级124.2预警发布134.3预警响应134.4预警变更与解除155.信息报告155.1报告主体155.2报告时限155.3初报、续报和终报165.4报告内容166.应急处置176.1先期处置176.2分级响应186.3指挥与协调196.4现场指挥部206.5应急处置措施226.6扩大响应246.7社会动员246.8应急联动256.9应急结束25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25 7.1信息发布257.2舆情引导268.恢复与重建268.1善后处理268.2社会救助268.3保险理赔268.4总结评估268.5恢复重建279.应急保障279.1队伍保障279.2物资保障279.3通信保障289.4交通运输保障289.5治安保障289.6卫生保障299.7技术保障299.8生活保障299.9经费保障299.10避难场所保障3010.宣教培训和演练3010.1宣教培训3010.2应急演练3011.责任追究3012.附则3112.1预案制定3112.2预案修订3112.3预案实施311.总则1.1编制目的健全全市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妥善处置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提高全市应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能力,最大程度减轻公共场所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 38315-20192019-12-10发布2020-04-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鲁云龙、董新明、焦培文、王林静、丁宏军、李伟、刘沐炎、宋立巍、蔡锐、丁林海、周聪、胡逖。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程序,主要内容、预案的实施、演练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培调及演练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907.1 消防词汇第1部分:通用术语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043号)3 术语和定义GB590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fire fighting and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n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人员、组织机构和消防设施等基本情况,为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初期灭火和应急疏散,并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和支援所制定的行动方案。
3.2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发生的火灾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3 消防工作归口职能部门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fire protection单位负责拟订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防火检查和巡查、管理消防控制室和专职或兼职消防队等工作的内设机构。
七、医德医风管理

七、医德医风管理6.7。
1执行《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热情、周到、文明为患者服务,严禁推诿、拒诊患者。
6.7.1。
1 医院有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负责医德医风管理与考核。
【C】1。
有医德医风管理组织体系,有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与考评。
2.有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3.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
支撑材料:1、有医院纪检小组组建医德医风管理组织并负责管理与考评(有医院文件)2、有职能部门与各科室协调机制3、具体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记录材料【B】符合“C”,并有完整规范的医德考评档案。
支撑材料;1、完整规范的医德考评档案【A】符合“B”,并通过考评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支撑材料;1、通过考评推动医德医风建设(督查表)2、改善服务质量.6.7.1.2 将医德医风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
【C】1。
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有医德医风要求。
2.有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3。
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支撑材料;1、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由纪检小组制定医德医风要求。
2、有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记录材料。
3、相关人员熟记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有各级各类人员履职督查和考核。
支撑材料;1、有各级各类人员履职督查和考核(原始材料)【A】符合“B”,并根据监督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支撑材料;1、有根据监督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记录材料6。
7。
1。
3 文明行医,严禁推诿、拒诊患者.【C】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和转诊转院等核心制度,文明行医,严禁推诿、拒诊病人.2.医务人员熟悉相关核心制度与规范要求.支撑材料;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和转诊转院等核心制度,文明行医,严禁推诿、拒诊病人。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应急协调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科室之间需要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和解决应急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制度。
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各部门科室之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协调机制和流程。
以下是各部门科室间应急协调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应急协调机构的建立各部门科室应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应急协调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该机构应由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急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协调高效、信息畅通的团队。
二、应急协调流程的建立1.接报阶段: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部门科室应立即接到相关通知,并迅速行动。
通知应包含事件的具体情况、所需资源等信息,以便各部门科室有针对性地应对。
2.信息共享阶段:各部门科室应及时将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向其他部门科室进行通报。
信息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进展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资源调配情况等,以便各部门科室共同分析和决策。
3.资源调配阶段:各部门科室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共同决定资源的调配和分配。
资源可以包括人员、物资、专业设备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需求。
4.行动落实阶段:各部门科室根据协调决策,及时行动并落实具体任务。
各部门科室之间应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向协调机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交流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5.评估总结阶段:突发事件结束后,各部门科室应进行相关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评估内容包括工作效果、协调机制的运行情况等,以便在下一次应急事件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协调制度。
三、应急协调的原则1.高效性原则:应急协调的目标是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各部门科室之间应及时响应,并迅速行动。
同时,协调机构应确保信息畅通、信息快速传递,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
2.公平公正原则:各部门科室应在资源调配过程中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事件的特点和需要,平等地分配和利用资源。
各部门科室不得因个人利益或其他不当因素影响资源的分配和调配。
协调办公室规章制度

协调办公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协调办公室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协调办公室的管理体系,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协调办公室所有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由协调办公室主任负责。
第三条协调办公室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工作秘密,忠诚职守,服从管理。
第四条协调办公室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为各方提供公正协调服务。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协调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作进展和完成任务。
第六条协调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协调部门工作。
第七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协助主任开展工作,协助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章工作规范第八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准时上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擅离岗位。
第九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请假。
第十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不得在办公室内吸烟、喧哗。
第十一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尊重领导和同事,不得互相攻击、诋毁。
第十二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和转交文件,应按照规定进行办理。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协调办公室工作流程分为日常办公和重要事务处理。
第十四条日常办公主要包括:接待来访人员,接听电话,处理文件和邮件,协助主任进行工作。
第十五条重要事务处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作进展。
第五章工作安全第十六条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认真执行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七条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做好用电、用水、用气等工作,保障工作安全。
第十八条工作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给主任,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六章工作奖惩第十九条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于工作不力、疏忽职守的工作人员,将受到批评和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协调办公室主任批准。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19.12.19•【字号】青建办字〔2019〕89号•【施行日期】2019.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城市建设局,各有关单位: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机构改革情况和《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编内容,我局在广泛征求采纳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编,现予以发布,望遵照执行。
附件: 青岛市在建房屋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12月19日附件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 51.1编制目的 51.2编制依据 51.3适用范围 51.4工作原则 51.5风险评估 51.6事件分级72 组织指挥机制82.1市专项应急指挥部82.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92.3成员单位103 监测预测123.1预防123.2监测133.3预测134 预警134.1预警分级134.2预警发布144.3预警响应144.4预警变更解除165 信息报告166 应急处置176.1先期处置176.2分级响应176.3指挥与协调196.4现场指挥部206.5应急处置措施226.6扩大响应266.7应急联动266.8社会动员266.9应急结束267 恢复与重建267.1善后处置267.2社会救助277.3保险277.4总结评估277.5恢复重建278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289 应急保障289.1队伍物资保障289.2通信保障299.3交通运输保障309.4治安保障309.5卫生保障309.6生活保障309.7经费保障319.8 避难场所保障3110 宣教培训和演练3110.1宣教培训3110.2演练3211 责任追究3212 附则3212.1预案制定3212.2预案修订3312.3预案实施33青岛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组织架构管理制度

公司组织架构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公司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在内部机构设置、机构调整、职能调整、机构更名和机构撤销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适用于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活动。
3.定义3.1本制度所称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整体的结构,是在公司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公司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也是公司内部明确管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一般可用组织机构图来简单地表示。
3.2本制度所称组织架构设计,亦称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架构的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联接方式的设计,它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的特点,划分管理层次,确定组织系统, 选择合理的组织架构形式的过程。
4.原那么4.11目标一致原那么。
公司及各组织机构的目标必须和决策层确定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4.2职责清楚原那么。
组织中的职权必须明确。
使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能落实到一个执行机构。
职责既不能过于分散, 又不能呈现多头领导,造成互相扯皮推诿。
4.3责权对等原那么。
组织职能与权限必须对等,任何组织都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力,以保证这个组织能够合法有效地履行职责。
4.4控制幅度原那么。
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时,应尽量地减少管理层级。
适当的组织扁平化可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到达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
4.5分工协作和专业化原那么。
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管理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发挥整体效益。
公司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益,取决于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与相互协调程度。
5.6效率优先、兼顾本钱的原那么。
企业组织设计时,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管理本钱因素。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中涉及的机制

医院评审各项机制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
(第4页、1.2.6.1框内【C】的第1项)2.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第6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3.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第7页、1.4.1.1框内【C】的第5项)4.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第8页、1.4.2框内)5.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第8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6.有奖惩措施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率。
(第15页、2.2.2.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7.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第15页、2.2.3.1框内【C】的第3项)8.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16页、2.2.3.2框内)9.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第17页、2.3.1.2框内【A】符合“B”,并框内项)10.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第18页、2.4.1.1框内【C】的第2项)11.有完善的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置机制。
(第22页、2.6.5.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2.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第23页、2.7.1.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13.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
(第34页、3.9.2.1框内【C】的第1项)1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第35页、3.9.3框内)15.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第36页、4.1.1.2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xx医院
关于印发《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为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各部门工作出现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协调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成都xx医院《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
(此页无正文)
成都xx医院
《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
医院职能部门是在院长的领导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医院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为了医院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各职能科室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正常运转和工作全面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协调职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职能。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有时一项工作按职责应由两个或以上部门来共同完成的,同时,在工作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而现有职能又不能完全涵盖等现象经常发生,往往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如果不及时排除协调这些矛盾,将影响医院的发展。
因此,建立职能部门长效的协调机制十分重要。
二、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院协调机制领导小组。
组长:谢军
副组长:陈灿、刘旻
成员:杨忠、郭淑荣、石英明、高德华、朗剑青、刘小明、钟健、张平
协调机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
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是:
1、负责对职能科室之间内部工作的协调和医院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
2、负责院级领导、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3、负责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督促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确保医院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三、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在医院工作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在协调范围之内,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院级领导,临床与医技各科室、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二、同级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各职能科室之间、职能科室与业务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职工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三、区域公众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医院相邻的单位、部门、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外部业务往来与医院部门科室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
协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思想认识,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职权关系,协调政策措施,协调人际关系,协调责任奖惩等等。
保证医院工作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协调的方式方法
1、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内部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岗有职、权责分明。
2、在内部的协调工作中,各职能科室负责搞好科室工作人员的协调,按照职能职责办事,不得互相推诿或者拖而不办;也不得大包大揽,越职争办。
3、当职能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事情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负责时,或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现有职能涵盖不了时,为首的职能部门应牵头与其它部门共同协办,必要时由综合职能部门的院办公室负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4、在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分管领导出面协调,必要时通过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5、在外部的协调工作中,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情况,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地向综合职能部门或院领导通报情况。
五、协调工作职责基本分工
1、医院办公室为医院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院领导与职能科室、院领导与职工、职能科室与职能科室、院外医疗单位与本院和外来单位或个人等之间工作关系协调。
2、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的协调,科室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医务人员之间工作协调,医患的协调,医疗纠纷的协调,以及外部业务关系的工作协调。
3、后勤负责与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协调,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后勤工作之间的工作关系协调,与外单位的业务往来工作协调。
4、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工作关系的协调,包括医院内部、外部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协调。
六、协调工作纪律要求与奖惩
1、按照工作协调基本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树立大局意识、整体观念,通力牵头、全力配合、相互支持,各负其责、各司其责,不推诿、不懈怠,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在工作过程中,如遇难以协调完成的工作任务,必须及时向院长或分管领导汇报与沟通。
不得坐视不管,推诿扯皮。
3、如工作不协调,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依据影响医院工作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1)对政出多门,互相扯皮,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新任务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经过协调和批评教育仍不改的,除扣减1—5%当月绩效工资外,取消年终评先争优资格。
(2)对因扯皮推诿、拒不办理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医院整体计划目标实现,严重影响医院形象的,撤消该科室负责人的职务,调整当事人的工作岗位,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取消当年评先争优资格或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遇有违法行为的,按司法程序处理。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