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叙繁体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许慎《说文解字序》 注释与翻译

许慎《说文解字序》 注释与翻译

许慎《说文解字序》注释与翻译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法象,现象)于地,视鸟兽之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与地(一说为“舆地”,即“与”之繁体“舆”通"舆”,“与地”即“舆地”。

“舆地”,以车喻地,即大地之意)之宜(通“仪”,仪象,或法度),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示也;《康熙字典》:又布也;留传,留传后世)宪象(观测推算天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众多)业其繁,饰(假托、掩饰)伪(作伪、虚假)(饰伪,即巧饰伪诈)生。

黄帝之史(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远(hang,兽迹也)之迹,知分理(即文理)之可相别异也(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初造书契(即文字)。

“百工以义(yi,治理),万品以察(分辨、明察),盖取诸夫(guai,《说文》分决也,即断决、分辨)“夫扬(扬:传播)于王庭”(这句意思是万物分辨明晰了,然后在王者朝廷上予以传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说的是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君子(王臣百官)所以施禄及下(下层民),居德(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挚乳(乳:繁殖泛指派生)而(一作,渐也)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如:《貌文》从随也。

一日若也,同也)也。

以迄五帝(指黄帝、帝颖项(zhuan xu)高阳、帝誉(ku)高辛、帝尧、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武)之世,改易(改变)殊体(不同的形体)。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无)有同焉.《周礼》: 八岁入小学,保氏(官名) 教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先以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日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日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请进 (jiequ,弯曲),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喻也)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比合、组合)类(字类、字群)台谊(义之本字,义乃谊之假借字) ,以见指 (指向) (二句言组合字群而会合其义,以表现所指向之物事也。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1、写出与下列10个繁体汉字相对应的简体楷书汉字。

叢憂確逹獻護戀晝礎構2、写出与下列10个简体汉字词组相对应的繁体楷书汉字。

适应学习后来运动选择认识读书头发阳历论语3、写出与下列10个甲、金文或小篆字形相对应的楷书字形。

二、填空(5分。

共10空,每空0.5分)1、和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又称两大系统。

2、从造字法来看,“追”字是字,“逐”字是字。

3、“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中的“诸”是的合音词,“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中的“叵”是的合音词。

4、《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5、“小国寡民”中“小”是用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是用法。

三、选择(20分。

共15小题。

1~10为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1~15为双项选择,每小题2分)1、《故训汇纂》全面系统地汇辑了先秦至晚清古籍中的故训资料,是一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历时十八年编成。

它的作者是()A.王力郭锡良何九盈B.王力蒋绍愚严学宭C.宗福邦萧海波陈世铙D.郭锡良王海棻洪诚2、下列四个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盆成括见杀。

(孟子·尽心下)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C.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项羽本纪)D.卻克伤于矢。

(左传·成公二年)3、《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的作者依序分别是()A.刘淇王引之杨树达B.段玉裁王念孙杨伯峻C.刘淇王念孙黄侃D.戴震俞樾王筠4、下面四句,没有句子成分倒装现象的一句是()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小雅·车舝)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周南·桃夭)C.责毕收乎?(战国策·齐策)D.臣死且不避。

(史记·项羽本纪)5、下面四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鳥及天亡B.更木字刃C.鹿馬羊甘D.魚豆貝口6、下面四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兵戒采析B.武步牧暮C.莫亦初及D.伐休寇彬7、下面四组汉字,全是形声字且声符又相同的一组是()A.肚徒杜B.穎潁顛C.衷依裹D.佃畋界8、《尚书正义》的作者是()A.唐·陆德明B.晋·杜预C.唐·孔颖达D.汉·高诱9、《说文解字》部首数和正文所收字数依序分别为()A.540;1163B.214;9353C.210;1163D.540;935310、根据词语之间的组成方式,“都城过百雉”是()A.连动词组B.联合词组C.主谓词组D.偏正词组11、汉字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楷书的形旁来推求它的本义范畴。

说文解字序注译

说文解字序注译

• 【譯文】第二種叫做象形。所謂象形,就是畫成那個東
西,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這樣。
• 【原文】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 •
• • •

成,江河是也。 【注釋】‚名‛指表示事類的字;‚譬‛指比 擬讀音的字。意思說:形聲,是以表事類的字爲 形,取比擬讀音的字爲聲,相互結合起來構成新 字。段注曰:‚名者自其有音言之,文者自其有 形言之,字者自其滋生言之。‛ 《說文》凡形聲字,則曰‚从某,某聲‛。 ‚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 聲。‛——江:见母东部;工:见母东部 ‚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 可聲。‛——河:匣母歌部;可:溪母歌部。 【譯文】第三種叫做形聲。所謂形聲,就是根 據事物造字,再取一個近似的聲符配合而成,江、 河二字就是這樣。
• 【原文】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①,
日月是也②。
• 【注釋】 ①詰詘,屈曲,彎曲。谓畫出那個字形,是按
照物體的實際形狀曲折如實地描畫出來的。《說文》凡象 形字,則曰‚象形‛或‚象某某之形‛。 • ②‚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甲文作 ‚ 、 、 ‛,金文作‚ 、 ‛等形。羅振玉《增訂殷 虛書契考釋》曰:‚日體正圓。卜辭中諸形,或為多角形, 或為正方者,非日象如此,由刀筆能為方、不能為圓故 也。‛ • ‚月,闕也。大陰之精。象形。‛ 《釋名· 釋天》曰: ‚月,闕也。滿則闕也。‛甲文作‚ 、 、 ‛,金文 作‚ 、 ‛諸形。徐灝《注箋》:‚古文鐘鼎文象上下 弦之形。日象圜形,故月象其闕也。‛
• 【原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
①,以垂憲象②。
• 【注釋】
• ①於是始作易八卦:《易· 系辭》作‚於是始作八
卦‛,無‚易‛字。八卦即乾、坤、震、艮、離、 坎、兌、巽。說《易》者認為八卦分別代表天、 地、雷、山、火、水、澤、風八種自然現象,而 乾、坤兩卦又最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 切現象的最初根源。許慎認為八卦始於伏羲氏, 是人對自然萬物認識的開始。 ②垂,示也。憲, 法也;憲象,法定的圖像。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汉语专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二、1、“六书”的类别名目是()提出的。

(2101)三、 A、《汉书·艺文志》 B、《说文解字》 C、《周礼》答案:《汉书·艺文志》2、汉字“伐”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3、汉字“北”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4、“画成其物,随体洁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所下的定义。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象形5、《说文解字·叙》说“上、下”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指事6、《说文解字·叙》说“考、老”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形声B、转注C、会意答案:转注7、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转注8、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假借9、现在常见的六书排列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确定下来的。

(2101)10、 A、班固《汉书·艺文志》 B、许慎《说文解字·叙》 C、张参《五经文字·叙》答案:张参《五经文字·叙》11、下列字形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2101)12、 A、哀、问 B、牧、取 C、安、吻答案:牧、取13、下列字形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2101)14、 A、辨、基 B、赌、松 C、从、降答案:从、降15、下列现代人书写的书法条幅中,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出现错误的是()。

(2101)16、答案:17、下列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2101、2107)18、 A、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B、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C、汉字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答案: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19、关于小篆的论述,错误的是()。

许慎《说文解字叙》全文及翻译

许慎《说文解字叙》全文及翻译

許慎《說文解字敘》全文及翻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題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

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往古的時侯,伏犧氏治理天下,(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形象和大地的脈理,近的取法自身,遠的取於它物,在這個基礎上,才創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農氏的時代,使用結繩記事的辦法治理社會,管理當時的事務,社會上的行業和雜事日益繁多,掩飾作偽的事兒也發生了。

(到了黃帝的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因而開始創造文字。

(文字用於社會之後,)百業有定,萬類具明。

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於《夬卦》,《夬卦》說,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

這就是說,倉頡創造文字是為了宣揚教令、倡導風範,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君王運用文字工具,更便於向臣民施予恩澤,而臣民應以立德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撈取爵祿。

&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

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文」,隨後又造出合體的會意字、形聲字,以擴充文字的數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為「字」,是說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數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簡、絲帛上,叫做「書」。

「書」意味著寫事像其事。

说文解字序(繁体)

说文解字序(繁体)

许慎《說文解字序》(繁体)说文解字序弟十五上漢太尉祭酒許慎記宋右散騎常侍徐鉉等校定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爲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其後諸矦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爲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艸書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爲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巳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羣書所載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爲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隷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尙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矦張倉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爲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郷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諸生競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爲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爲長人持十爲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俗儒啚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爲祕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也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哀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羣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萬物咸覩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諭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篇一:及其翻译〔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說文解字叙》
許慎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爲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日形聲。

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

其後諸侯力政,不統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爲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
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漢興有艸書。

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吏;又以八體試之。

郡移太史幷課,最者以爲尚書史。

書或不正,輒舉劾之。

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凉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時,征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爲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

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

自以爲應制作,頗改定古文。

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又北平侯張倉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雖叵複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爲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諸生竟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爲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爲“長”,“人持十”爲“斗”,“虫”者“屈中”也。

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

若此者甚衆,皆不合孔氏古文,
謬于史籀。

俗儒啚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爲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恉。

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焉。

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

”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也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衺辭,使天下學者疑。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

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

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萬物鹹覩,靡不兼載。

厥宜不昭,爰明以諭。

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其于所不知,蓋闕如也。

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其建首也,立一爲耑。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

畢終於亥,知化窮冥。

于時大漢,聖德熙明,承天稽唐,敷崇殷中,遐邇被澤,渥衍沛滂,廣業甄微,學士知方。

探嘖索隱,厥義可傳。

粵在永元,困頓之秊,孟陬之月,朔日甲申,曾曾小子,祖自炎神。

縉雲相黃,共承高辛。

太岳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世祚遺靈。

自彼徂召,宅此汝瀕。

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
南山,欲罷不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微辭。

知此者稀,倘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