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字文化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汉字文化专题PPT免费(2024)

2024/1/25
8
象形、指事、会意等构造方法探讨
01
02
03
象形字解析
通过具体例子展示象形字 如何通过描绘实物形态来 构造汉字。
2024/1/25
指事字解析
解释指事字如何通过象征 性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 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构 造方法。
会意字解析
探讨会意字如何通过将两 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 组合起来,以表示一个新 的意义的构造方式。
汉字文化专题PPT免 费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汉字起源与发展 • 汉字构造与内涵 • 汉字在历史文化传承中作用 • 现代汉语中汉字运用及变革 • 汉字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地位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2
01
汉字起源与发展
2024/1/25
3
汉字起源传说
01 仓颉造字
03
中国政府及民间机构积极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如孔子学院、汉
语桥等项目的实施。
20
孔子学院等推广机构介绍
孔子学院
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 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汉语桥
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旨在激发各国青年学生学习汉语 的积极性,增进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
2024/1/25
6
02
汉字构造与内涵
2024/1/25
7
六书理论解析
六书定义及起源
六书理论与汉字构造关系
阐述六书作为汉字构造基本理论的概 念、起源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分析六书理论在指导汉字构造、解析 汉字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
《汉字的文化内涵》PPT课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 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 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自在恬 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 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 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 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 的息息相通的世界。
“济”之水有善泽之能,“济”之齐 含有万物均等受到恩泽,益利之义。“济 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视他急为己之急,有仁 爱之心,宽广的胸怀。当有人遇困窘时, 常常有善心人士周济。
常言道:“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济 人的力量,除物力、财力、人力外,还有 更高的成人之美、导人向善的智慧,《易 书》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从修身做起,善化他人,共同向道向善。
“明”
“明”为日月并照之会意字。其义为:光曰明, 如日光、月光;昼曰明,日间之称;晓,天亮曰 明;大智曰明,如诸葛亮《前出师表》中“高帝 明并日月”;明了、通晓曰明,如明理、明经; 分辨、区分曰明;明白、清楚曰明;彰明,显示 曰明,如《易书》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 之报”。
“明”是日月生辉,光照世界。世界如果没有 日月的照耀,将陷入一片黑暗;人生如果没有智 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仰望天空,日月 之光古今照耀,带给人类以光明。
诚如,万物有向光的本性;人们也有迎
向光明的至德。但如何才能走好自己人生 的光明大道,可见,在一切境界面前,懂 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活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在邪思杂念的污染中,在大是 大非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理 行事,心地光明磊落,切莫迷失方向,踏 上险道而不自知,因为,只要有纤毫对事 理的不明,就易踏上人生错误的第一步。
汉字文化圈

二 “汉字文化圈”的演变和发展
• 正当越、朝、日三国使用汉字进入巩固期 时,进入“汉字文化圈”的民族和国家有 所增加,“汉字文化圈”出现了扩大的迹 象。
• 这种迹象的重要标志就是契丹字、女真字 和西夏字等仿汉字文字的面世。
契丹字
•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属东胡的一支。公元907年,契丹族首 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族未定。契 丹族建国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建国以后才仿效汉字创造了契丹文 字。 契丹文字可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辽太祖神册)五年, 始创契丹大字,诏颁行之。”“汉人之陷蕃者,以隶书之半加减, 撰为胡书。”即指此文字。 契丹大字系表意性汉字式词符文字,其中有些直接借自汉字,字形、 字音、字义完全相同,如“皇帝”、“太后”、“太子”、“太傅” 等等。还有一些仅借用汉字字形和字名,而字音采用契丹语的读音, 如“一”、“二”、“三”、“四”、“五”、“十”、“日”、 “月”等等。 契丹小字是表音文字,表音受回鹘语影响,其方法由模仿汉字反切 而得。契丹族自此始实行双文制度。总的说来,契丹字系“借意” 于汉字,属于再生文字。
•
•
朝鲜人使用汉字的历史
• 汉字是朝鲜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朝鲜人使用汉字的历史稍微 晚于越南人。远在纪元以前(约相当于中国西汉末期),朝 鲜人就接触了汉字。 • 到了公元4-5世纪时,汉文已经成为朝鲜的书面语,通用于 高句丽的贵族阶层中; • 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利用汉字的音或义来标记朝鲜语的书写 形式,叫作“吏读”(亦作“吏道”、“吏头”、“吏 吐”)。一方面,这种书写形式服从朝鲜语的词序;另一方 面,它对实词后有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仍然用汉字进行标记。 •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朝鲜人使用汉字的数量几乎与《康熙 字典》(约四万九千多字)所收辑的字数相等,由此可见汉 字在朝鲜半岛流传之广。这是朝鲜进入“汉字文化圈”的前 期。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PPT课件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图片
图片
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三:
意蕴隽永的汉字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趣楷味体汉3字2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 汉字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添加标题文字内汉容字楷文体化3圈2号
图汉片字不仅是维系中图华文片明的重要纽带,图也片
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汉字很早就传入朝鲜 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中国 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
添加文字内容
要作图用。片中国周边也逐渐形楷成体了24以号汉,字添为媒介
的“汉字文化圈”。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刷没有本质区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
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
用“光与电”续写汉字的辉煌,也为信息添时代加文字内容
图片 汉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楷条件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王选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
图片想一想,随着科图技的片进步,古老的汉图字片
还会焕发出怎样的活力?
活动二: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文字内有容趣楷的古体代32汉号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古汉字中的“虎”字, 像不像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呢?
汉字 知识 ppt课件

涵和表达方式。
06
汉字趣谈
汉字中的趣味故事
01
02
03
汉字的起源
讲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 程,包括甲骨文、金文、 小篆等不同字体的特点和 发展历程。
汉字的构造
解析汉字的构造原理,介 绍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等造字方法,以及汉字 部首的含义和作用。
汉字的简化
介绍汉字简化过程和简化 方法,包括形声简化、同 音异形简化等,以及简化 汉字的优缺点。
详细描述
汉字读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组合以及声调的变化可 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此外,汉字读音还受到方言、历史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有些汉字存在多音字的现象。
汉字的字形
总结词
汉字字形是汉字知识的核心,了解汉字的字形有助于更好地 理解和记忆汉字。
详细描述
汉字字形由笔画组成,不同的笔画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汉字。 此外,汉字字形还受到书写规范、字体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有些汉字的字形可能略有差异。
甲骨文和金文的发现
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形成了甲骨文;而金文 则出现在铜器上。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到小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从图画文字演变为线条文字,形成了 甲骨文和金文,最终演变为小篆。
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
小篆逐渐简化,形成了隶书;隶书进一步简化,形成了楷书。
用汉字。
异体字与规范字
异体字指的是音义相同但字形不 同的字,而规范字则是指被官方 认定为标准的字体。了解异体字 与规范字的关系,有助于避免书
写混乱。
错别字与正字
错别字是指书写错误的字,而正 字则是指正确的标准字体。纠正 错别字,使用正字,是汉字规范
汉字文化圈

马可· 波罗与中国
汉字文化圈
• 汉字是中国古代人民 创制的表意文字。7世 纪前后传入日本。 AD751年,日本出现 了第一部汉诗集《怀 风藻》。后来日本还 出现万叶假名的形式 记录日语。《源氏物 语》开始用假名和汉 字混用记录日语。
汉字文化圈
假名分平假名和片假 名。平假名由汉字草 书演化而来,如“安” -ぁ;“衣”-ぃ; “加”-か等。片假 名由汉字偏旁构成, 如“亻”-ィ;“丷” -ソ;“七”-ヒ; “乂”-メ;“儿” -ル;“冫”-ン等。
汉字文化圈
• 汉语和越南的京语(越语)都属于单音语系。 据统计,越语词汇中所保存的中国词或发源于 中国语的词,占总数的一半。汉字,越南人称 “儒字”,约于BC100传入越南。 • 大约13世纪,越南人创造字喃。Nam(年)写 作“南年”-象声法;co(有)写作“固”-假 借法;troi(天)写作“天止”-会意法。
汉字的传播
• 高句丽自建国初期起, 就利用汉字专修本国 史籍,有人用汉字记 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 名曰《留记》。 • 百济也广泛吸收汉文 化,346年到373年, 近肖古王在位期间, 博士高兴以汉文撰修 百济国史《书记》。
汉字的传播
545年,居柒夫等以汉文撰
写新罗国史。 朝鲜现行的拼音文字,是以 李朝(1392-1919)王室学 术研究机构集贤殿的学士成 三问、申叔周等为中心,于 1443年制定出来的,国王 世宗积极参与其事,这个拼 音方案定名为《训民正音》, 在此之前的三国鼎立时期, 曾出现利用汉字的音或意表 达意思的“吏读”文字。
汉字文化圈
朝鲜在15世纪前一直使用汉字。1443 年,王室学术机构集贤殿的成三问、申 叔周等撰成 《训民正音》。
马可· 波罗与中国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反映了古代畜牧业的情况,例如会意字
“牧(
)”,就形象地描绘了人拿树
枝牧牛(羊)的情景。而会意字“牢”则是一
幅畜养动物的图画——
2021/3/25
8
动物是关在“牢”(圈栏)中畜养的。成 语“亡羊补牢”的“牢”,指的就是畜 养动物的圈栏。说明牛、羊、马在当时 已经是家畜了。考古工作者在商代遗址 发现了很多地窖,非常像甲骨文的“牢” 字中的圈栏,他们说,这些地窖就是古 代畜养动物的圈栏——牢。
• 四忌涮筷:用筷搅汤,左右捞物。
• 五忌舐筷:放筷于口,吮、吸、舐、舔。
• 六忌剔筷:用筷作签,入嘴剔牙。
• 七忌响筷:用筷敲盆,叮珰作响。
• 八忌插筷:筷如双柱,直插碗中。
• 尤其是“插筷”最受忌讳,因为很多地方,
这种插法只有在祭祀上供时才使用。
2021/3/25
32
•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 于地团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 远古先民通常用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愿 望,特别是通过歌舞来和祖先神灵沟通,希 望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那时候在祭祀或 巫术活动中总是要有歌舞的。
2021/3/25
37
• 广西花山岩壁上画着1900个人共同舞蹈的 场面,气势十分宏大。花山岩画是祭祀山神 和河神的多次巫术活动的记录。在古代,人 们为了风调雨顺,拜龙求雨时也常常要跳舞 的。看来,古代早期的乐舞还不完全是为了 娱乐,劳动生活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 金文 : (竹,筷子) (者,即 “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 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 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ppt课件

际的。以日本为例,从公元607年初次派 “遣隋使”到中国,其后250年间,遣使不
断。通过使节和来华的留学生、还学生、 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
5
本。天皇名称、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 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 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奈良、京都受大唐 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京的建筑多
6
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作为“汉字文化圈”
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无 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 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 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28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
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粉
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
据统计,现有1千多种汉字输入
29
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
41
而神奇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 心,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汉字文化圈” 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日 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汉字文化圈 3
”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 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 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 的价值标准。这些看法大体是符合实 4
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 字。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 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在 30
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
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文字。目前,世界上 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 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
31
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 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 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 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
”等文字,都是利用汉字元素创制而成的。 这里还需要对西嶋定生的观点有所补充, 就是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也是形成“汉字 文化圈”的重要因素和途径。,也 不属于中国的藩属国,而是近代中国由于 落后挨打,民不聊生,东南沿海人民纷纷 “下南洋”谋生,逐渐形成的移民型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际的。以日本为例,从公元607年初次派 “遣隋使”到中国,其后250年间,遣使不
断。通过使节和来华的留学生、还学生、 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
5
本。天皇名称、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 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 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奈良、京都受大唐 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京的建筑多
6
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作为“汉字文化圈”
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如 果把这个象形字“力”与另一个象形字 “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 “力着于田是为男”。由此推衍,“ 24
女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都 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 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
25
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 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沿用至今,他
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
26
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由于汉字具有规律 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 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 27
的进士题名碑,看到孔子塑像后方悬挂的 与曲阜孔庙一模一样的康熙题写的“至圣 先师”匾额,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便油然 而生,这难道不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 20
奇魅力的有力佐证吗?! 第二,汉字的内涵 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 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
汉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创造,凝结着 我们祖先非凡而卓越的智慧。汉字是中华 文化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 1
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 的旗帜。”我理解,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 汉字,二者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汉字 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古老
2
或侨民型“汉字文化圈”,是汉字的特点和 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 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 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14
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 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 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
”等文字,都是利用汉字元素创制而成的。 这里还需要对西嶋定生的观点有所补充, 就是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也是形成“汉字 文化圈”的重要因素和途径。如东 12
南亚的某些地区,不仅远离中国大陆,也 不属于中国的藩属国,而是近代中国由于 落后挨打,民不聊生,东南沿海人民纷纷 “下南洋”谋生,逐渐形成的移民型 13
而神奇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 心,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汉字文化圈” 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日 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汉字文化圈 3
”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 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 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 的价值标准。这些看法大体是符合实 4
15
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 们都是已经死去了的文字。而汉字作为人 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 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 16
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 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 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 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
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 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 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 的各种文字:日本有假名,朝鲜有吏 10
读、乡札、口诀和谚文,越南有喃字。这 种情况甚至也出现在中国本土,如历史上 称之为“四夷”而今叫做少数民族的地区, 就有“契丹”、“女真”、“西夏 11
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无 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 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 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28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
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粉
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
据统计,现有1千多种汉字输入
29
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
21
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 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 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 22
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 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 “冬季”和“冬天”的含义。再如,力量 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 23
17
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 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而汉字则恰恰 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 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 18
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今天, 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皆是方块汉字, 在越南河内参观文庙,看到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
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 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33
。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 汉字(繁体字)。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 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 34
另外两个重要成员的朝鲜(韩国)和越南,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深。这两个国家在政 治体制、儒家思想、宗教信仰、
7
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
响。现存的韩国首尔故宫和越南顺化故宫,
就都是北京故宫的翻版,由此便可见一斑。
当然,“汉字文化圈”最明显
8
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 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 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 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 9
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 字。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 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在 30
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
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文字。目前,世界上 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 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
31
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 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 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 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