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与中国文化

合集下载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通过刻画图形来表达物质和抽象概念。

最早的汉字被称为“甲骨文”,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卦和记录祭祀事宜。

甲骨文的字形简单,多为象形文字,例如象征太阳的“日”字就是一个圆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金文”和“篆文”。

金文是商代和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字体,其字形更加规范和工整。

篆文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字形更加简化和统一,为后来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汉字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文字,并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和使用。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变革和演变。

1. 隶书和楷书时期汉字的发展进入隶书和楷书时期,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

隶书是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其字形工整而规范。

楷书是隶书发展而来,它的字形更加简化和流畅,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字体。

2. 楷书和行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逐渐演变为行书。

行书是一种草书字体,字形流畅而潇洒,书写速度快。

行书的发展使得书法艺术更加多样化,书法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来书写汉字。

3. 现代汉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字逐渐形成。

现代汉字在字形上更加简化和规范,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方便和高效。

同时,现代汉字也融入了外来词汇和新的概念,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三、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承。

以下是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 文字记载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从古代的经典文献到现代的书籍,汉字一直是中国人传递知识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汉字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汉字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汉字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遗产,也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复杂的文字系统之一,汉字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起源于古代的中国黄河流域,据考古学家推断,距今约有5000年的“甲骨文”就是汉字的初代。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贵族用于占卜的文字,以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为特征,形状类似象形图案,虽已是最早的汉字,但读音和现代文字已大不相同。

到了周代,古代汉字逐渐形成了基础,并出现了一些象形、表意图案,例如:日、月、山、水等。

同时,由于文字在广泛使用中难以快速、准确地表述许多复杂的思想和事物,于是又产生了很多造字方法,例如: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即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演变,使汉字的表现力得到不断提高。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汉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由简入繁的汉字演变历程中,经历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和形态,最终形成了现代的中文汉字体系。

二、汉字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作为中国文字的代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力强等优秀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

1. 呈现古老中国文明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和灿烂文化,它不仅是一种通讯和记事工具,更是寓意和智慧的载体,通过汉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 彰显中华文化精髓汉字的书写方式、文化内涵都透露出中华文化的精髓。

例如:一个“降”字,可以玩味出“官位降低”、“天气降温”、“人降格”等含义,丰富多彩地表现出汉字的多重内涵和刻画人性的智慧。

3. 促进国际交流汉字作为一种通用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符号,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渐扩大,汉字也逐渐成为了外国人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进而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沟通。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华夏族先民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形状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并发展出了许多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字形复杂,结构繁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点。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出现在青铜器上。

金文字形逐渐简化,结构更加规范,开始出现了一些象形转化为指事字的现象。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篆书是秦朝时期的字体,用于刻制印章和铭文。

篆书字形规整,结构简洁,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汉时期的字体,用于书写官方文书和文件。

隶书字形规范统一,笔画结构清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文稿和书籍。

楷书字形规范美观,笔画结构平衡,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汉字的发展1. 汉字的传播: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还传入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2. 汉字的演变: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各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字形和读音。

例如,日本的汉字发展为“假名”和“片假名”,韩国的汉字发展为“谚文”。

3. 汉字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数字化和电子化,出现了汉字输入法和汉字字库等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

四、汉字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特点和影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事物。

这些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为了后来的甲骨文,成为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主要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二、汉字的发展1. 篆书时期:篆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笔划刚劲有力,结构简炼。

篆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规范的字体,对后来的字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隶书时期:隶书是汉代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书写速度快,结构工整。

隶书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件和文书,成为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

3. 楷书时期:楷书是唐代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书写规范,结构稳定。

楷书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印刷和教育领域。

4. 行书和草书时期: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草写形式,草书则是书写速度更快、更潦草的字体。

行书和草书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5. 现代汉字:现代汉字是在清朝时期经过改革和规范而形成的。

清朝制定了《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现代汉字的结构和笔划规范化程度更高,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书写的主要形式。

三、汉字的特点1. 形体丰富:汉字的形体丰富多样,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不同类型。

2. 字义深刻:汉字的字义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字形和字义的组合来传递信息。

3. 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笔划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来表达美感和情感。

4.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四、汉字的影响1. 语言交流: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是中国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2. 文化传播: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为了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开始刻划简单的图形符号。

这些符号后来逐渐演化成为象形文字,即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意义。

例如,用“日”来表示太阳,用“月”来表示月亮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象形文字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的部份构造来代表整个词语。

这种演化过程被称为指事文字。

例如,用“口”来表示嘴,用“手”来表示手等。

到了商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会意文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或者指事文字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这种方法使得文字的表达更加灵便和丰富。

例如,用“木”和“林”组合在一起表示“森林”。

二、汉字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逐渐简化,同时字形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需要表达的概念也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开始创造新的字形,这些字形称为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通过形声字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字形来猜测字的意义,通过声旁来确定字的读音。

例如,用“木”作为形旁,用“林”作为声旁,组成的字“森”表示“森林”,读音为“sen”。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的数量和形状不断增加,人们开始使用拼音系统来标注字的读音。

拼音系统的浮现使得汉字的学习更加简便,也方便了文字的传播和交流。

三、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革,形成为了不同的字体和书写风格。

古代的汉字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

篆书是最早的字体之一,它的特点是笔划繁复而且结构复杂。

隶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笔划简洁而且结构规整。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简化字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在兽皮、骨头等上面刻画出象形图案,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而“人”字则代表人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象形文字进行简化,以便更方便地书写。

这就是象形文字向指事字的转变。

指事字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示事物的特征,例如“上”字用一条竖线表示高度,表示在上方。

这种简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象形文字的演变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会意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木”和“子”组合在一起就表示“林”,表示多棵树木的集合。

这种方式使得汉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摒弃了象形文字的形状,而是将其简化成更加易于书写的形式。

这就是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

例如,“马”字的早期形态是一个马的全身图案,而现代的“马”字则只保留了马的头部特征。

2. 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和字音三个方面。

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特征,字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字音是指汉字所对应的发音。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完整表达。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结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汉字的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汉字的简化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字的繁体字被简化为简体字,大大减少了书写的繁琐程度。

然而,汉字的简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传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简化字提高了汉字的实用性和普及程度。

汉字文化的起源和文化底蕴

汉字文化的起源和文化底蕴

汉字文化的起源和文化底蕴汉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表达方式,也是全球文化史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汉字文化的起源和文化底蕴。

一、汉字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汉字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这些骨头和龟甲上刻划着古代王朝的征战、祭祀、纳贡等历史重大事件,其中涉及到了许多汉字。

此后,汉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不断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了一种全面的、复杂的文化符号。

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具有极大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每个汉字都是由单个或多个基本构件组成的,它们既可以直接表达词义,又可以组成更复杂的词汇和语句。

其次,汉字的语言形态紧凑、简洁、清晰,不仅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更可以极大地节约空间。

最后,汉字的书写方式优美、独特,可以表达出丰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二、汉字文化的底蕴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充满哲学思考的意境和优美的艺术形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几个汉字文化的典型代表。

1. 文化:这个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字传统和文化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文化一直被看做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2. 和谐:这个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伦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和谐是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 仁:这个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标准。

在中国文化中,仁被视为是一种美德和高尚的品格,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

4. 福:这个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文化中,福被视为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追求,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幸福的关键。

结语:汉字文化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化传统和人类的文化遗产,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于人文精神和儒家思想的强烈追求。

在21世纪的今天,汉字文化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尊重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汉字的瑰丽魅力。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汉字的构造
2.1汉字的“六书”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考老 6)假借:莫非
象形:人、大、女、刀、木、日、口、门、衣
独体字(
汉字文)
指事:天、立、母、刃、本、旦、曰、闩、卒
夫、亦

合体字 会意:休、走、美、初、杳、明、品、间、裁
(字)
永、奔、每 杲 闲
形声:伍、轪、奶、到、杨、莫、扣、们、哀
3、汉字的文化信息
3.1汉字家族的发展
汉字是个大家族,其汉字形成的历史非常悠久。 从成系统的汉字从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3000 年左右。更早的陕西半坡村和山东大汶口的陶 文已有6000年以上历史。已发现的陶文只有6 个。而甲骨文已是成熟而成系统的汉字,包括 已辨认和未辨认的共有4500左右。到东汉,在 许慎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里已收录9353个汉 字!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已达47035个! 汉字的家族成员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增长,既说 明中华文明的高速发展,也说明汉字具有强大 的生命力。
图: 苏美尔图画文字:公元前32世纪出现在 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杉勇: 楔形文字入门)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1)苏美尔图画文字
图:古埃兰文字:公元前30世纪左右用在苏 美尔之东埃兰地区(现属伊朗)。未读解( Gelb)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2)古埃及象形文字
图: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3100年前后 古代埃及的圣书铭刻文字(E.A. Wallis Budge:Egyptian Language)。

丸பைடு நூலகம்


图9 同形异义的部分
2.2.4异形同义的部件
• 手(挚、提;戎、戒;与、、擧;左、右、有; 又、友、叔;學(斅)、盥)
• 人(介;休;尸;比、北;走、去;病、永; 久)
• 止(足。走;行、征、徙;步、陟、降;多、 舛、舞)
• 水(泳、益;川、粼;洲、臨) • 衣(依、裳;被;表、袁、衷;襍(雜))
语言从传播学角度看的几大特征:
1)有声性; 2)有向性(四散传播和定向接收); 3)互换性; 4)分离性; 5)替代性; 6)孳生性(也称开放性); 7)模式二重性。
1.2文字的始祖
1.2.1文字起源的假说 实物说 结绳说 契刻说 八卦说 图画说 标记说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1)苏美尔图画文字
耷、囡、劈

“四书”示意图
图7a
“四书”示意图
图7a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每”
图8
2.2 汉字形体的魔术
2.2.1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籀文(大 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2.2声符的文化涵义
•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绿 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靓、 倩 [纯而美]
•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迳、 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2.2.3 同形异义的部件
• 刀(到、契;危、负) • 一(天、立、夫、曰、闩、卒、) • 口(围、品、甘;束、困;杏、呆;石、嵒) • 火(熊、然、熟、羔、;魚、燕、馬、) • 草(莽、暮;弄、共) • 尸(屋、层、殿、属;尾、屁、居、尼) • 田(鱼、鬼、雷、果、佃、甸、畎) • 月(肺、胡;朝、朦胧)
• 手、止、水
图10
2.3结语
汉字的一笔一画有着独特的文化蕴涵,它 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录。因此,我 们书写汉字不能掉以轻心。“市”表示 人们抱布入市交易,《诗经·七月》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记载;“巿 ” 表示古人遮掩于身前的围巾,两字如此 近似,却意义迥别。把“上海市”写成 “上海巿 ”,那可要到地球外去找了!
“来”是麦子的象形字,麦子是从西域引进来的作物
图12
• 3.3.异体字中透露的文化信息
每个汉字从它的诞生起,它的形体和它的演变, 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史,也凝结着我们 的祖先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2)古埃及象形文字
图:古埃及僧侣体文字:象形文字的行书 体,是古代埃及王朝的僧侣文字( Gilyarevsky)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3)巴比伦楔形文字
图:巴比伦楔形文字:古代巴比伦帝国 的文字。图为有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的一 节(杉勇:楔形文字入门)。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3)巴比伦楔形文字
1.2.2 汉字起源假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孳乳 而浸多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原始记事的几种方式: 实物说(如景颇族) 结绳说(如高山族) 契刻说
八卦记事
图6
图画记事
图画记事
图画记事是很重大的发明。连云港市 郊西南九公里锦屏山马耳峰南麓的将 军崖发现的岩画,就是图画记事,已 经接近于原始文字,距今约 7000 年。 近年发现的纳西族《白蝙蝠经》就是 典型的图画文字了,它完整叙述了纳 西族人民流传的创世神话。
汉字与中国文化
1、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1.1.言语的起源 在19世纪这一直被视为徒劳无益、想入非非的问
题。20世纪初巴黎语言学会上正式指定了一项永久 性的条文:规定会议论文不许论及言语起源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始终在探索着。一是期望发现“半 人”或类人猿,从“活着的化石”证实人类的进化 过程。另一种途径,从语言的亲属关系,或某些原 始性戳记,通过比较来推断言语的起源。
3.2字族中的文化信息 人女母乃身孕包每毓
图11 汉字生育示意图
厂、尸、广(庶民)、穴(窝窮窹竊窛); 宀、家;宇、宙;宗、室、安、定、字、宿 皿、血、益、盥;臨、監、鉴(镜) 女……
《说文解字》收录了104个“马”字部的字。駒、 馼、騏、駁、騅、骄、笃、駫、驳、骄、笃、 骇、驚等。
《说文解字》收录102个“禾”旁的字,说明我 国远古时期就有发达的种植业,生物学史也证 明了我国是稻米的故乡。如秀、私、秋、税、 稳;香、兼等。
图3b 亚述楔形文字:古亚述帝国的文字, 与巴比伦帝国的文字相同(筑摩书房:《世 界历史2》)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4)中国甲骨文字
图:甲骨文字:又称殷文、卜辞。出现于公 元前14世纪。(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纳西族图画文字
图:纳西图画文字:云南纳西族过去使用 的象形文字。(李纯声:麽些族的洪水故 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