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当时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也不断演变出了不同的字体和书写方式,但其本质仍然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

二、汉字的演变历史1. 西周时期:东方金文的形成。

东方金文以象形文字为主,表示物体的外形和功能。

2. 春秋战国时期:小篆的诞生。

小篆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简化的文字,其形态严谨,书写技巧得到进一步改进。

3. 汉朝时期:隶书的出现。

隶书是大篆和小篆的演变,其笔画形状更加规范、平直,成为正式日常文字。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风靡。

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体态端庄优雅、平滑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风格。

三、汉字的表现形式汉字是图像文字,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

常见形式有正楷、行书、草书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草书则是更加自由、简练、灵动的书法形式,是书法艺术中非常独特的部分。

四、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后世各个方面的文化。

除此之外,汉字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演变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因素。

五、汉字之美传递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于语言的表现特征。

它通过书法的形式传递着文化的内涵,形式和意义相互融合,体现着汉字之美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汉字继续激发着人们对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总之,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呈现着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对于人们而言,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演变历史悠久。

正确的顺序应为:
一、汉字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研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表达事物。

这些象形文字最初只是简单的图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汉字。

二、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阶段。

其中,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用于商代的卜辞和祭祀中;金文是商周时期的铜器铭文,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篆文是秦汉时期的官方文字,与印章结合使用;隶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标准书写体,用于官方文件和碑刻;楷书是隶书的演变形式,是现代汉字的书写基础。

三、汉字的传播
汉字不仅在中国本土广泛流传,还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区。

其中,日本的汉字文化影响最大,日本的汉字书法和汉字教育均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

总之,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是一段精彩的历史,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华夏族先民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形状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并发展出了许多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字形复杂,结构繁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点。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出现在青铜器上。

金文字形逐渐简化,结构更加规范,开始出现了一些象形转化为指事字的现象。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篆书是秦朝时期的字体,用于刻制印章和铭文。

篆书字形规整,结构简洁,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汉时期的字体,用于书写官方文书和文件。

隶书字形规范统一,笔画结构清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文稿和书籍。

楷书字形规范美观,笔画结构平衡,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汉字的发展1. 汉字的传播: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还传入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2. 汉字的演变: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各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字形和读音。

例如,日本的汉字发展为“假名”和“片假名”,韩国的汉字发展为“谚文”。

3. 汉字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数字化和电子化,出现了汉字输入法和汉字字库等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

四、汉字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一、古代文字的起源中国文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商代。

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此后,商朝的文字逐渐演变为更加简化和规范的金文,用于铭文和铜器铭文。

二、古代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 东周文字的兴起随着周朝的兴起,东周文字逐渐取代了商代的金文。

东周的文字以篆书为代表,其特点是笔画简洁、方正有力。

篆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后来的隶书和楷书奠定了基础。

2. 隶书的诞生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并制定了小篆作为公共文字。

然而,小篆的笔画繁复,书写速度慢,所以在秦末汉初时期,隶书作为一种简化的文字形式应运而生。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洁、结构清晰,书写速度快,逐渐成为官方文书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

3. 楷书的兴起在东汉时期,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出现,它继承了隶书的规范性和简洁性,同时注重笔画的平稳和流畅。

楷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字书写形式的逐渐统一和规范化,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4. 行书和草书的发展晋朝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其后的草书大家张旭等人开创了行书和草书两种新的书写形式。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过渡形式,字形结构较为规范,但筆劃开始流动,书写速度较快。

而草书则更加激进,筆劃极为简化,注重自由和创造性。

行书和草书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字书写的形式,使书法艺术更加多样化。

三、现代汉字的形成与发展1. 民国时期的文字改革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文字改革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了《新文字方案》,试图简化汉字,使之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然而,由于方案过于激进,遭到了各界的反对,最终未能得以实施。

2. 简化字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字简化成为国家政策之一。

1956年,《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通知》发布,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字简化工作。

通过简化繁体字的形状,减少笔画数量,使汉字更易书写和识读。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为了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开始刻划简单的图形符号。

这些符号后来逐渐演化成为象形文字,即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意义。

例如,用“日”来表示太阳,用“月”来表示月亮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象形文字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的部份构造来代表整个词语。

这种演化过程被称为指事文字。

例如,用“口”来表示嘴,用“手”来表示手等。

到了商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会意文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或者指事文字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这种方法使得文字的表达更加灵便和丰富。

例如,用“木”和“林”组合在一起表示“森林”。

二、汉字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逐渐简化,同时字形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需要表达的概念也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开始创造新的字形,这些字形称为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通过形声字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字形来猜测字的意义,通过声旁来确定字的读音。

例如,用“木”作为形旁,用“林”作为声旁,组成的字“森”表示“森林”,读音为“sen”。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的数量和形状不断增加,人们开始使用拼音系统来标注字的读音。

拼音系统的浮现使得汉字的学习更加简便,也方便了文字的传播和交流。

三、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革,形成为了不同的字体和书写风格。

古代的汉字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

篆书是最早的字体之一,它的特点是笔划繁复而且结构复杂。

隶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笔划简洁而且结构规整。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简化字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在兽皮、骨头等上面刻画出象形图案,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而“人”字则代表人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象形文字进行简化,以便更方便地书写。

这就是象形文字向指事字的转变。

指事字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示事物的特征,例如“上”字用一条竖线表示高度,表示在上方。

这种简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象形文字的演变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会意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木”和“子”组合在一起就表示“林”,表示多棵树木的集合。

这种方式使得汉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摒弃了象形文字的形状,而是将其简化成更加易于书写的形式。

这就是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

例如,“马”字的早期形态是一个马的全身图案,而现代的“马”字则只保留了马的头部特征。

2. 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和字音三个方面。

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特征,字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字音是指汉字所对应的发音。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完整表达。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结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汉字的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汉字的简化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字的繁体字被简化为简体字,大大减少了书写的繁琐程度。

然而,汉字的简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传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简化字提高了汉字的实用性和普及程度。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使用的文字系统之一,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包括起源、演变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1. 起源与初期发展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这些刻文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祭祀、卜辞、官方文书等内容,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汉字的演变与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不同的字体和书写方式。

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如楚文字、魏文字等。

到了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制定了小篆作为统一的书写形式,这也是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3. 汉字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汉字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经典著作。

例如,唐代的《字林》是一部汉字字典,收录了当时流行的字形和字义,对后世的文字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宋代的《康熙字典》也是一部汉字字典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4. 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还在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使用和传播。

例如,日本的汉字(即“汉字”)是从中国引进的,韩国的汉字(即“汉字”)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汉字的传播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5. 汉字的现代应用与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媒体,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为了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汉字文化节、推广汉字书法等,以促进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总结: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拥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代的楷书和行书,汉字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影响也不仅限于中国,它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推广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划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为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提要]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的演进过程中找出它的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

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发生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

中国的汉文字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生过程。

我们应当把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从其结构中追溯它的历史发生、整合的情况。

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文字起源发生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

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演进过程中找出它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

我们在研究、探讨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时,可以从一些古代岩画遗迹和石器上考察到一些汉字的意向和形迹。

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但这时汉文字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汉文字起源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我们的远古祖先在不断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且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始
终。

关于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刻契说,八卦(牺氏:即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又戏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中人类的始祖。

《易.系词上》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背负“河画”而出,伏羲据之以作八卦。

)说等。

这些在早期文字中都可以找到痕迹,但都没有形成一种符号系统。

但从战国开始,又在民间流传一种“仓颉造字”的说法;汉代在谶讳迷信流行的情况下,这一说法更为流行,并加以神话性的润饰。

这种说法虽不可信,但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个别英雄人物对长期流传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进行整理、润色,推动原始文字的发展,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迷,主要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文字方面的资料掌握挖掘甚少。

尽管如此,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辛勤探索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关于汉文字的起源发生理论,已为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历史性课题奠定了基础。

史前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

)中的某些符号已近似于文字,在中原和沿海地区也有不少重要的发现。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

岩画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舞蹈、战争、房屋、车辆、生殖、手印、图案、符号等,其中有些符号已近
似于文字。

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被首岭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有的在口沿上刻有符号,约有二百七十多例,五十多种不同符号,有的重复出现几次,有的集中发现于某一遗址,有的相同的符合出现在各个不同的遗址,部分文学家或专家学者认为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其中已包含汉文字的雏形)。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则发现用黑色颜料图绘的符号,仅柳湾墓地就出有一百三十余种。

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如陵阳河出土的刻符陶尊上的符号,好象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也有人认为是草丛或海水;有的专家学者把这个符号考释为“旦”字或“炅”字,这已经反映了一种通过形象组合表示抽象含义的表意性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属良渚文化)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有数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化影响。

这些考古发现的遗迹证明,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多元的。

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鬼甲上有一个“曰”字形的符号。

贾湖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文化,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证明刻甲占卜活动(这是甲骨文产生的重要条件)早到新石器时代,但这个刻符的性质至少是和陶器刻文一样可以佐证文字的起源。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发现的刻文陶片(属于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公元前21世纪),上面有11个清晰的刻文。

1993年在江
苏高邮龙虬庄出土的一块陶片上也有四行清晰的刻文,推测有单体字10个以上。

这两个实例中的刻文都已具有相当的抽象性,有较为明确的行笔顺序,部分字形和殷墟甲骨文非常近似,可以视为原始文字。

由于龙山文化对大汶口文化的承续关系,这些刻文与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应该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它们是否是为甲骨文的前身,则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探索和研究。

夏代作为中国文明社会(封建社会)的开端,应该具有初成体系的文字,但夏代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至今还未被挖掘发现,暂属汉文字起源发展过程当中的一页空白或一段短暂不明的断代史,但被学术界认为属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和铜器上未见有任何铭文。

所以,在原始社会晚期的记事符号及原始文字与商代甲骨文之间还存在着缺环。

商代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布局),已逐渐趋于成熟。

商代出现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属于商代后半期)。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汉文字的研究也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据考古收藏出土的刻文甲骨15万片,单字总计约五千多个,有象形,指事,假借,形声,会意和转注字,东汉许慎所说的“六书”已经具备,为后世的汉文字奠定了基础。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汉文字已经有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在与夏代并行的先商文化中就有了文字。

除了甲骨文,在商代的陶片、玉石和青铜器上都发现过文字,以青铜器上的铸刻文字(称为金文)最为重要。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究,商代文字是现代汉
文字的直系先祖。

中国汉文字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原始社会是中国汉文字的原始积累过程阶段。

由于汉文字的起源发生表现为漫长的历史发生过程,也就是说,它必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依先后顺序才能把各种因素、元素组合,建造整合起来。

因此,我们应把汉文字的起源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从其结构中追溯它的历史发生,以及整合的情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汉文字的起源发生问题。

所以,首先我们得放弃那种在汉文字起源发生过程中寻找绝对起点和界限的企图。

瑞士心理学家、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名学者皮亚杰说:“从研究起源引出来的重要教训是: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开端。

……起源是无限地往回延伸的,因为一些最原始的阶段本身也总是以多少属于机体发生的一些阶段为其先导的。

”汉文字的发生过程也是一样,它每一因素的发生都得以先在因素的存在为条件和先导。

比如从汉文字最早形态因素的起源发生往前回溯,它们的先行因素和必备条件是创造主体的诞生,劳动实践方式的诞生,而主体及其实践方式的发生又必须以自然界的生命进化为前提。

同时,从一种因素的发生向另一种因素的发生,转换,整合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同样表现为一系列的过渡和中介。

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只能根据汉文字起源发生过程中大的阶段来确定它的起源(或相对起点)和界限。

但是,其起源发生过程中大的阶段的存在还仅只是重构这一过程的历史依据。

我们还得由此更进一步,为汉文字发生过程中起源(起点和界限)阶段性质的判断提出理论上的依据。

所以,
这里所研究的起源(起点和界限)是汉文字发生意义上的。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4、《易. 系辞上传》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