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6.固体燃料—煤的燃烧
合集下载
固体燃料燃烧解析

章
➢ 挥发份的燃烧
焦炭含量占55~97%,燃
➢ 焦炭的燃烧
固
烧时间占90%,发热量占 60~95%
体
燃
料
燃
烧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燃烧反应过程
章
✓ 两相反应的特点:物质在相的分界表面上发生反应。 反应的一般步骤:
固
1. 反应分子扩散到表面
体
2. 分子在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燃
3. 被吸附的分子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章
固 体
O2 ,0
* D
* D
K O2
O2 ,
gO2
* D
(
O2
,
O2,0 )
gO2
O2 ,
1 1
K O2 ,
* D
K O2
燃 料
K 1 1 1
表观速度常数
燃
* D
K O2
烧
11 1
多相燃烧反应
K
* D
K O2
阻力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章 固
11 1
➢多相燃烧反应阻力:
固 体
gO2
* D
(
O2
,
O2,0 )
燃
氧在碳表面处的反应的速度(单位碳粒表面、单位时间燃烧掉的
料 燃
氧量)可表示为
K O2 O2 ,0
烧
在稳定燃烧状态时,向碳粒扩散的氧量应等于碳粒燃烧所消耗的
氧量。因此Βιβλιοθήκη * D(O2
,
) O2 ,0
KO2
O2 ,0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煤炭燃烧》PPT课件

(四)煤和空气的混合 具备煤和空气只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充分。二者 必须充分接触和混合,才能保证煤完全燃烧。层燃炉的缺点 是煤和空气不能充分混合。块煤在燃烧过程中,外表面会形 成一定厚度的灰层,阻碍了空气和内层煤可燃质的接触,使 煤很难燃烧完全。另一方面,其燃烧产物(RO2、CO等)一 般因结构关系亦不能及时离开煤表面,这也阻挡周围空气与 煤继续接触,影响完全燃烧。这是层燃炉固体不完全燃烧热 损失较高的原因。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对层燃炉加强拨火、 提高风速,促进燃烧产物的分离和煤块表面灰层的脱落。
(五)燃烧时间 足够的燃烧时间是保证煤燃尽的必要条件 之一。任何燃烧均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否则 就不能燃烧完全。实际操作中,足够的时间 往往是用足够的燃烧空间来实现的。例如煤 粉悬
第二节 煤炭燃烧方式
• 根据煤在燃烧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将其燃 烧方式分为三种:层状燃烧、悬浮燃烧和 流态化燃烧
• 当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时,如果风速 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床层状态:(1) 固定床;(2)流态化;(3)气力输送状 态。
三)氧化剂(空气量)
一定量的煤燃烧需要一定量的空气。空气量不够, 会使有些可燃物得不到氧气而燃烧不完全。反之,过量 则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加。理论所需空气量可由化学计量 法得到。理论上,所供空气中的氧应与煤中可燃质按化 学方程式恰好完全反应。计算中取气体标准状态,认为 所有的气体都与理想气体一样。煤中可燃质分别按C、H、 S进行考虑,同时考虑N不参与燃烧,煤中O的存在使得 空气用量减少。由此计算理论所需空气量。
要保持料层流态化,关
键在于有一个适当的风
量。把布风板面积当作
空气流通面积计算出来
的风速叫做空截面气流
速度。使料层恰能开始
沸腾的空截面气流速度
燃烧理论之固体燃烧

A turnover model for carbon reactivity I. development, Combustion and Flame, 126, 2001,1421
Adel F. Sarofim
Philip Smith Eric Eddings JoAnn Lighty
Presidential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Utah Coal combustion; soot, submicro-particl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近况(过去10年)
Brian S Haynes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resisent of Intl Combustion Institute Fuel N; Submicro-particle; Complex combustion chemistry
1.2 固体燃烧研究的复杂性
由于上述固体燃料的类型及其应用的差异,因 此其燃烧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其具体特性既 有赖于燃料的自然属性,又和其应用特性有关。 例如,要详细介绍煤的燃烧就需要一整本(甚至 几本)书。 因此,我们方法是:首先介绍一些对固体燃烧 非常重要基本概念,然后,应用这些概念建立 固体碳颗粒燃烧的简单模型。
Robert Essenhigh
Fundamental Models of Coal Char Formation and Combustion, Proc. Of combustion institute, 1998
College of Engineering Brown University
第6章 可燃固体的燃烧(上课课件)

➢ 6.1.3.1 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
➢引燃条件:
HCGcr Q E LV Gcr Q l
S HC LV Gcr Q E Q l 0
❖ 如果 S<0,固体不能被引燃或只能发生闪燃; ❖ 如果 S>0,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除了能维持持续燃烧,还有多余
部分。这部分热量可以使可燃气的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为固 体持续燃烧创造更好的条件;
❖ S=0 固体能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
10
➢ 对于一定厚度无限大固体,可用下式估算:
Q l
Ti 4
K
TS
T0
tHale Waihona Puke ➢ Gcr与 有如下关系:
Gcr
h c
1
3000
HC
h为火焰和固体间的对流换热系数,c为空气热容量
11
物质名称
一些高聚物的Gcr和值
Gcr g/(m2·s)
物质名称
Gcr g/(m2·s)
❖ (2)热分解温度 ✓ 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 (3)自燃点 ✓ 自燃点越低的固体,越容易燃烧,因而火灾危险性越大。
❖ (4)比表面积 ✓ 相同的可燃固体,比表面积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 ✓ 随着粉尘的比表面积增大,其爆炸下限降低,最小引爆能变小而 最大爆炸压力增大。
dt (A) c dT
A h (T 2T T0 )
T0
T∞
ti
c
h
ln T
T T0 T0 2Ti
15
➢(4)当物体一面受热通量为的辐射加热,另一面绝热时 假设物体吸收率为α,在时间间隔dt内,能量平衡方程可写成
A Q 'r' dt h A T T0 dt AcdT
➢引燃条件:
HCGcr Q E LV Gcr Q l
S HC LV Gcr Q E Q l 0
❖ 如果 S<0,固体不能被引燃或只能发生闪燃; ❖ 如果 S>0,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除了能维持持续燃烧,还有多余
部分。这部分热量可以使可燃气的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为固 体持续燃烧创造更好的条件;
❖ S=0 固体能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
10
➢ 对于一定厚度无限大固体,可用下式估算:
Q l
Ti 4
K
TS
T0
tHale Waihona Puke ➢ Gcr与 有如下关系:
Gcr
h c
1
3000
HC
h为火焰和固体间的对流换热系数,c为空气热容量
11
物质名称
一些高聚物的Gcr和值
Gcr g/(m2·s)
物质名称
Gcr g/(m2·s)
❖ (2)热分解温度 ✓ 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 (3)自燃点 ✓ 自燃点越低的固体,越容易燃烧,因而火灾危险性越大。
❖ (4)比表面积 ✓ 相同的可燃固体,比表面积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 ✓ 随着粉尘的比表面积增大,其爆炸下限降低,最小引爆能变小而 最大爆炸压力增大。
dt (A) c dT
A h (T 2T T0 )
T0
T∞
ti
c
h
ln T
T T0 T0 2Ti
15
➢(4)当物体一面受热通量为的辐射加热,另一面绝热时 假设物体吸收率为α,在时间间隔dt内,能量平衡方程可写成
A Q 'r' dt h A T T0 dt AcdT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课件

基
旋转,增强一二次风的混合及相对运动,有利于燃烧。火焰
础
粗短,易烧窑皮。
及 (e)多风道喷嘴
设
备
多
媒
体
课
件
材 料 工 多风道煤粉燃烧器的原理:如图。 程 基 础 及 设 备
多 媒 体 课 件
材
料 三风道燃烧器的特点:
工
(1)内外净风出口速较大(70~150m/s),有利于提高煤粉的燃
程 烧速度和燃烬程度;
机械通风时更大。
材
料 工
3.4.3 喷燃燃烧
程
喷燃:把块煤磨成煤粉喷入窑炉内进行悬浮燃烧。
基
础
及
设
备
多
媒
回转窑内的
体
喷燃
课
优点:
件
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高、煤耗低、调节方便。
材
料
3.4.3.1 煤粉的制备
工
程
煤粉制备设备
球磨机
基
立式磨
础
及
设
备
多
媒
球磨机
HRM立式磨
体
比较:
课
(1)球磨的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对煤种的适应性好;
多
在燃料层中,发生氧化放热反应:
媒
体
C + O2 ─→ CO2 + 热量
课 件
2C + O2 ─→ 2CO +热量
2CO + O2 ─→ 2CO2 + 热量
材
料
工
直火式层燃的特点 :
程 基
(1)燃料层薄 烟煤——100~200mm 燃料层温度高 无烟煤——60~150mm >1300℃
燃烧学第九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挥发分燃烧
焦炭燃烧
§9.1 煤的燃烧过程
第 九 章 固 体 燃 料 燃 烧
煤的热解过程
当煤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煤先变成塑性状态, 失去棱角而使其形状变得更接近于球形,同时开始释 放挥发份。
H 2O、CO2、C2 H 6、C2 H 4、CH 4、焦油、 CO、H2
挥发份释放后留下的是一多孔的炭。热解过程中不 同的煤有着不同程度的膨胀。
§9.0 煤的热分解过程
第 九 章 固 体 燃 料 燃 烧
一般说来,煤在被加热时,其中水分首先被蒸发逸出, 然后有机质开始热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析出一部分被 称为挥发物的可燃气态物质,最后剩下的基本上是碳和灰 分组成的固体残物,称为焦碳。析出的挥发物如遇有一定 量的具有足够高温度的热空气,就会着火燃烧起来,并形 成明亮的火焰。如果初期析出的挥发物较多,则氧气消耗 于挥发物的燃烧而不能达到焦碳的表面。但另一方面,挥 发物的燃烧又加热了焦碳,于是在其基本燃尽后,焦碳就 开始剧烈的燃烧起来。 煤的碳化程度愈浅,挥发物含量就愈多,开始析出的 温度也愈低,因而就容易着火。挥发物着火后,焦碳的温 度也逐渐上升,在焦碳燃烧阶段,仍有少量挥发物在继续 析出,但这时它对燃烧过程已不起决定作用。
第 九 章 固 体 燃 料 燃 烧
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挥发物和焦碳同时燃烬的论点 比较合理。当然,煤粒的热分解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物理 化学过程,分解速度还与煤中和加热温度有关,不能一概 而论。而对于颗粒直径很小的煤粉燃烧来说,假设大部分 挥发物在燃烧过程初期很快析出和燃烬,在估算煤粒燃烧 时间时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努塞尔(Husselt)收缩热解模型 假设图7-3是一个正处于热解状态的球型煤粒。初始 温度是 T0 ,在某一时刻t0,煤粒表面突然升温到T ,并且 颗粒表面一直保持在 T 的温度,那么由于向球形煤粒内 部导热,因而其内部各点也要升温,升温规律由下式给出:
煤的燃烧(第三组)

❖ 2.挥发分: 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 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 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 行。如原设计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 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 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 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 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 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 煤燃烧时煤中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而 产生热能。煤中主要成分为碳、氢元素以及 两者的化合物,另有少量硫元素也参与燃烧。 其主要反应为
❖ C+O2 = CO2 ——32750kJ/kg 放热 ❖ H2+1/2O2 = H2O ——141694Kj/kg 放热 ❖ S+O2 = SO2 ——9292kJ/kg 放热
二、火力发电用煤对媒质的要求
❖ 1.发热量 ❖ 2.挥发分 ❖ 3.水分 ❖ 4.灰分 ❖ 5.煤灰熔融性 ❖ 6.硫分 ❖ 7.粒度
火电厂 锅炉设备2 - 视频 - 优 酷视频 - 在线观看
❖ 1.发热量: 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
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 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 3、水分: 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 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煤 及煤粉中适量含水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煤粉过于干 燥,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温度过高,煤粉有爆炸 的危险。一般说来,在制粉系统尾部(即排粉机前) 的气粉混合物中,水蒸气的饱和度保持在70%左右 比较适宜
❖ 6、煤的硫分: 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 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 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 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
煤的燃烧理论ppt课件

强迫对流条件下碳粒燃烧速率 的分析方法
• 在实际的燃烧过程中,煤焦(碳粒)往往是
处于对流的环境之中,此时,碳粒燃烧速率
的计算就无法在球对称条件下进行分析,在
自然对流条件下,球形颗粒燃煤的情形,采
用边界层近似假设及边界层厚设比颗粒半径
小得多的假设,建立方程后采用的是数值的
求解方法,在强迫对流条件下球形颗粒燃烧
2-58
Sn 19-4250 10-825
.
40
.
41
有CO空间反应时碳球燃烧速率 的计算
• 存在有二次反应时碳燃烧速率的计算是 十分复杂的,考虑到二次反应结果是CO2 被C还原成CO,而一次反应本身也会产生 CO,如果我们已能确定所产生CO的总数 量,则对燃烧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这些CO 在碳球附近空间燃烧形成一个包复火焰 的影响。
.
42
- 0.11
0.2-4 0.132
- 3.016
P2O3 (%)
-
-
褐煤 6-40 4-26 1-34 0.0- 12.4- 2.8- 0.2-28 0.1- 8.3- -
0.8 52 14
1.3 32
.
63
B煤灰中痕量元素的范围(PPm
,以灰分为基础)
元素 无烟煤 Ag 1
高挥发份烟 低挥发份烟煤
• 由于挥发物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析出和燃烧,使煤粒周
围温度迅速提高,为煤焦的着火与燃烧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在挥发物析出过程。使煤焦膨胀。增大了内部
孔隙及外都反应表面积。有如上述,也有利于提高煤焦
的燃烧速度。挥发物是煤中可燃物的一部分,挥发物的
燃烧也是煤的一部份的燃烧,而这一切都有利于整个燃
料燃烧速度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挥发物在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柴
15
20
泥煤
30
40.5
褐煤
55
烟煤
57~88
66 59.6~83.5
无烟煤
96.5
95
江苏大学
煤的化学组成
可燃质 惰性质
碳(C) : 煤的主要可燃元素,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H): 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可燃氢 、化合氢 )。
氧(O): 煤中一种有害物质。和碳、氢构成氧化物 。
氮(N): 一般不参加燃烧反应,是燃料中的惰性元素。
江苏大学
烟煤 表面呈灰黑色,有光泽,质松软 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 与褐煤相比,它的挥发分较 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 含碳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 减少; 烟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粘结 性,这是其他固体燃料所没 有的,因此它是炼焦的主要 原料,是冶金工业和动力工 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近 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定义:1kg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燃烧热称为发热量, 单位千卡/千克。
用途:评价燃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计算燃烧温度 和燃料消耗量时不可缺少的依据。
表示方法:
高发热量Q高: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 中的水蒸气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发热量Q低:指的是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 水蒸气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
些焦油和气体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由可燃气体混合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其中
可燃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氢、气态烃类和少量酚醛。 煤加热时释放出的挥发分的重量和成分取决于加热升
温速度、加热最终温度和在此温度下的持续时间。根 据升温速度不同,将热解过程分为慢速热解和快速热 解:
慢速热解:加热煤粒的升温速度小于2℃/s; 快速热解:加热煤粒的升温速度大于104℃/s; 居于慢速热解和快速热解之间的热解过程为中速热解。
2020
燃烧学-6.固体燃料—煤的燃烧
•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褐煤 褐煤是泥煤经过进一步变化后 生成的,由于能将热碱水染成 褐色而得名; 与泥煤相比,密度较大,含碳 量较高,氢和氧的含量较小, 挥发分较低; 褐煤的使用性能是粘结性弱, 极易氧化和自燃,吸水性较强。 新开采出来的褐煤机械强度较 大,但在空气中极易风化和破碎; 地方性燃料。
江苏大学
无烟煤 呈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燃烧时 没有煤烟,仅有很短的青蓝色火 焰,焦碳也没有粘结性。 矿物化程度最高的煤,也是年龄 最老的煤。 特点是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 分极少,组织致密而坚硬,吸水 性小,适于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 主要缺点是受热时容易爆裂成碎 片,可燃性较差,不易着火。 由于其发热量大,灰分少,含硫量低,而且分布较 广,因此受到重视。可以用于气化,或在小高炉和 化铁炉中代替焦碳使用。
煤的可燃性:燃料中的碳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 速度,即燃烧速度。
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则反应性和可燃性就越差。
江苏大学
6.2 碳的燃烧化学反应
煤的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5步:
干燥。100℃左右,析出水分; 热解。约300℃以后,燃料热分解析出挥发分,为气态
的碳氢化合物,同时生成焦和半焦; 着火。约500℃,挥发分首先着火,然后焦开始
从析出到基本燃尽所用时间约占煤全部燃烧时间的10%; 挥发分的燃烧过程为气-气同相化学反应,焦炭的燃烧 为气-固异相化学反应; 燃尽。焦炭继续燃烧,直到燃尽。这一过程燃烧速度 慢,燃尽时间长。
江苏大学
煤的热分解
煤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热分解阶段。 热分解阶段释放出焦油和气体,并形成剩余焦炭,这
温度较高时,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相对速度,能侵入石墨晶格 表面层基面间的空间内,把基面的空间距离撑大,和碳原子形 成新的键。碳和氧会形成固溶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能会由于其 他具有一定能量的氧分子碰撞而结合成CO和CO2。
温度很高时,单纯物理吸附不存在,晶体周界对氧分子的化学 吸附能力增加,吸附后形成的碳氧络合物会受热分解成为CO和 CO2气体,或被其他分子碰撞而离解,离开晶体而形成自由分 子。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碳的晶格结构
金刚石晶格结构——对燃烧技术没有意义 石墨晶格结构:
由六角形组成的基面叠结
而成。晶体内部每个碳原子三
个价电子在基面内形成稳定化 学键,第四个价电子则分布在 基面之间的空间内,键的结合 力较弱。
江苏大学
常温下,碳晶格表面和周界上能吸附气体分子,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江苏大学
泥煤
碳化 密度 吸水 挥发 机械 运输 氢氧 可燃 发热
程度
性 分 性能 储存 含量 性 量
低小 强高差 难 高 好 低
粘结 性
褐煤
弱
烟煤
最好
无烟煤 高 大 弱 低 好 易 低 差 高
不同种类煤的特点
江苏大学
常见固体燃料可燃质情况
燃料种类 可燃质中焦炭的质量份额% 焦炭热值占总热值的份额%
硫(S) :
有机硫 (S机) 黄铁矿硫 (S矿)
硫酸盐硫 (S盐)
可燃硫或挥发硫
灰分 (A) :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主要是碳酸盐、粘
土矿物质、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等) 。
水分(W) : 外部水分( 也叫做湿分或机械附着水)
内部水分
江苏大学
二、煤的使用性能
煤的工业分析值
煤的工业分析内容: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的百分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将一定重量 的煤加热到110℃,使其水分蒸发,以测出水分 的含量,再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850℃, 并测出挥发分的含量,然后通以空气使固定碳 全部燃烧,以测出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值的应用:确定煤的用途和制定 工艺制度时不可缺少的原始依据。
江苏大学
煤的发热量(与炭化程度有关,含碳量87%时发热 量到最大值)
江苏大学
比热、导热系数
煤的比热随炭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小。与水分和 灰分含量成线性关系。 泥煤:0.33;褐煤:0.29;烟煤:0.24
煤的导热系数随炭化程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煤:0.2~0.3千卡/米·小时·℃
江苏大学
反应性和可燃性
煤的反应性:煤的反应能力,即燃料中的碳与 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进行还原反应的速度。反应 性的好坏是用反应产物中CO的生成量和氧化 层的最高温度来表示。CO的生成量越多,氧 化层的温度越低,则反应性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