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案.doc

合集下载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的概念和意义,认识社会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2.了解不同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和比较不同价值观念的优缺点。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社会与社会的构成要素2.不同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3.价值选择与人生规划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展示一段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进入到对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的思考中。

2.知识讲解(30分钟)(1)社会与社会构成要素: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社会以及它由哪些构成要素组成。

并对每个构成要素进行介绍,并且向学生展示这些构成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作情况。

(2)不同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价值观念以及它们有哪些内涵和特点。

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不同价值观念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

3.互动环节(2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进行讨论,并且就以下问题进行回答:①你认为社会对你有什么影响?②你对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持有认同?③你的人生规划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选择?(2)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且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4.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自由发言等方式,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点,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展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评估。

2.自我评估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教学资源1.PPT等多媒体工具2.小组讨论题目3.学生自我评估表格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对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1. 引言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进行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的不同方面,并分享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2. 认识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社会是指学生对社会结构、社会规则、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这对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生活都非常重要。

通过认识社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价值选择的必要性价值选择是指在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来做出选择。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正确的价值选择可以引导他们做出积极的决策,并且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坚定。

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关系认识社会和进行价值选择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价值选择。

通过了解社会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考虑到社会的多元性。

5.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并进行价值选择。

这个教学设计应该兼顾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注重学生对社会各个方面的了解,又要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的能力。

6. 教学目标设定在进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既包括学生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包括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的能力。

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学生能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提出个人观点;- 学生能够在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7. 教学内容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顾社会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选择:-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接纳多元文化的能力。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

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从知识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从能力目标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从生活实践出发,经过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一个中间环节,最后又回到了生活和实践。

这是一个循环上升运动,但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生活、实践的回归,即在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回归。

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案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材用“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课堂探究:(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堂练习: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教学设计

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上,通过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整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提炼出本单元的哲学原理。

2、能力上,通过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能力,对原理进行运用能力。

重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整理难点:原理的运用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单元框架的构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基础知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 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 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1) 它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二)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联系、发展、矛盾 创新)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生 价值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实 现 人 生 价 值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的练习题[例题]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青年性情内敛、思想保守,如今21世纪的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这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材料旨在强调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的个性也在变化即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故答案为D二、社会发展规律(一)基础知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地位、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2-1)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2-1)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课标要求】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学习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人生价值的内涵和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自主学习】一、人的价值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活着?人如何活着才有价值?这既是每一位心理、生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人需要面对的重大严肃话题,也是一个十分经典被无数成年人所思考的话题.阅读课本并据此思考: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什么?2.人的价值主要在哪里?3.怎样理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4.归纳出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5.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影片《第一书记》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原书记沈浩为故事原型,首次在大银幕上还原这位百姓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形象,是继《焦裕禄》、《孔繁森》等之后,又一部以重大先进典型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许柏林从价值观的角度肯定了这部电影的创作。

他认为这部电影所体现的价值观催人奋进,十分可贵。

1.什么是价值观?2.价值观有何导向作用?3.作为青年学生,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4.今天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是什么价值观?如何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这一论断表明()A.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小C.人生价值没有质的差别,但有量的差别D.社会价值是由个人努力程度决定的2.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3.《人民日报》指出,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解放以来洞庭湖面积迅速萎缩,其后果是水灾频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价值的概念和种类。

3.分析社会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能力。

教学内容1. 社会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社会?•社会的特征有哪些?•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2. 价值的概念和种类•什么是价值?•价值的分类和特点。

•人类社会价值的特点和多样性。

3. 社会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社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个人对社会价值的认同与追求。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4. 正确的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辨别正确与错误价值观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社会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2.概念解释:提供定义和特征的简要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含义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存在和影响。

4.总结:共同总结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几个关于社会的问题。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社会现象案例,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并展示结果。

第二课时:价值的种类与特点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社会的概念,引出价值的概念。

2.概念解释:提供定义和种类的简要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和分类。

3.讨论与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各种价值的例子。

4.总结:共同总结价值的分类和特点。

活动设计1.指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种类的价值,并解释其特点。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各种价值观。

第三课时:社会与个人价值观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2.教学讲解:教师讲解社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和原因。

3.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社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具体影响并分析案例。

4.总结:总结个人对社会价值的认同与追求。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因素。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word教案

【考纲导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题: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试内容能力层级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建与实现√【考点解读】(见练案)【考点打破】研究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辩证关系方法技巧:能够联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关系。

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应物质并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社会心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区内物质拥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意识对社会存在拥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别容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使作用,的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使作用;落伍的、反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的、不科学的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挡作用碍作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哪个是第一性问义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划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详细表现研究点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抗衡性矛盾非抗衡性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好经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美加以解决内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挡生产力发展时,只有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美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容经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成立新的生产关系,解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改革是推动中国特点社会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主义各个方面工作的强盛动力思想拓展: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总趋向之间的内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
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
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
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
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3456789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