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新馆

合集下载

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完工

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完工

产 量 的增长率 始终 保持 在3 % 左右 。而 在2 1 年 ,获得 发 O 0 O 行 许可 证 的 中国动 画 片产 量 已达 3 5 ,总长 度 3 7 / 时 8部 6 5J \
的整体 规模 。 自2 1 年 9 1 O0 月 5日奇 艺 发 布 动 漫频 道 至今 .已拥 有
资讯 I O MT N N R AI F o
经 济 文化 信 息
中 国 腺创 动 漫 视 频 发 布 ww w Yl Q1
个必搜寻瓜游上峪 .尺 息升 址nI:/ 义 t / wWW ay a . P m P J
示 国际国 内非物质 文化 遗产 ,搭建 交易平 台 ,推 进非遗 特 色 文化 商 品交易 将配 套举 行 中国戏剧梅 花奖赛 事活 动 , 在 成都 市各 大剧场 上演 近3 台戏剧 节 目。台湾 地 区将 组 团 O
参 加巡 游 、论 坛 、博 览会等 多项 活动 。0
术 ”、 “ 知 、观看 与 当代 艺术 ” “ 觉 文化研 究与 当代 感 视
为一体 ,全面 展示 都江堰 市辖 内全部 旅游服 务 网点详细 信
息。 通过 该系统 旅 游景点 的真实 场景被 数字化 后全 方位 搬 ”上 网络 ,游 客 可 以借助 3 0 6 度三 维全 景技 术 .提 前 亲临现 场 ” ,还能便 捷地 找到 都江 堰全市 辖 内任 一旅 游
至6 1 日在成 都举 行 。3 1 日 文化 部和 四川省 政府在 月 1 月 0
北 京召 开第 三届 国际非 遗节 部省联 席会 议 .文化部 副部长
场作 品类型 包括 绘画 、雕塑 、摄 影 、装置 、影像 短 片和行 为 表演 等 ,同 时现 场 展 示 了活 跃 在 川 渝 地 区 最 富创 想 1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博物馆介绍## 前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繁荣都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以其卓越的博物馆而闻名。

成都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汇聚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次深度领略古老川文化的机会。

## 一、博物馆概览成都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天府广场附近,占地面积宽广,建筑气派。

其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和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博物馆分为多个展览区域,涵盖了古代文明、艺术品、自然历史等多个领域,使游客在参观中能够全面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千年文化底蕴。

## 二、馆藏精品### 1. 古代文物区成都博物馆的古代文物区展示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包括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代的陶俑、唐宋时期的瓷器等。

这里汇聚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展示了川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魅力。

### 2. 艺术品区博物馆的艺术品区收藏了大量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其中既有古代名家的传世之作,也有当代艺术家的精湛之作。

这一区域通过展览和陈列,展现了成都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 3. 自然历史区成都博物馆致力于向游客展示自然之美,自然历史区集中展示了珍稀动植物标本、矿石、化石等自然奇观。

这里不仅是生物学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孩子们了解自然的好地方。

## 三、特色展览成都博物馆不定期举办各类特色展览,涉及范围广泛,从历史文化到现代艺术,再到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

这些展览旨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同时推动了成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四、教育与互动博物馆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教育的殿堂。

成都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活动、亲子游戏等形式,使参观者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此外,一些互动展览和VR技术的应用,也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厚重。

## 五、文化活动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中坚力量,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传统节庆庆典、主题讲座、文化艺术展演等。

新都古蜀历史文化博物馆介绍

新都古蜀历史文化博物馆介绍

新都古蜀历史文化博物馆介绍
新都古蜀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桂湖中路89号附10号,与桂湖公园相邻,交通便利。

博物馆总投资约12.4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三层,展线自下而上。

新都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古蜀历史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陶器、瓷器、金银器、青铜器、画像砖、书画等精品文物。

其中,汉代画像砖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展示了古蜀人的生活场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时期的文物,如东汉《石门关》石刻、唐花鸟纹高足金杯、明杨慎行书逢贾岛诗文轴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新都区在各个时期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

新都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古蜀名都、汉风唐韵、人文明清、翰墨丹青、百代人杰五个单元,通过展示各个时期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向观众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古蜀历史文化画卷。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科技文化活动区、书籍收藏阅览区、零碳化园、森林驿站、树梢栈道、林下漫步、音乐花园及晚望塔等配套设施,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新都博物馆作为新都最重要的文化名片和地方形象的塑造者,它不仅是一个展示交流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播中心。

从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近20万人次。

通过参观新都博物馆,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古蜀文化的魅力和新都区的历史底蕴,感受到古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成都博物馆观后感800字

成都博物馆观后感800字

成都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作为一位文化爱好者,个人非常喜欢参观博物馆,这次来到成都博物馆,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观展,我更加了解了成都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传承。

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这次参观的见闻和感受。

一、博物馆概况成都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一座集陈列、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入了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成都传统文化。

馆内展示了大量文物和历史资料,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涵盖了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观众们可以深入了解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参观经历1、展馆环境进入成都博物馆,展馆设计精美,颇具艺术感。

每个展厅的主题非常鲜明,让人一进入展厅便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十二生肖和汉代青铜器展馆,看到了很多珍贵文物和石刻,让我着实震撼了一下。

2、展品介绍成都博物馆的展品涵盖了从远古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生活历程,有很多独特、珍贵的文物,例如远古鸟兽面具等。

汉代青铜器展馆里面的一些青铜器件是非常精美的,还有华丽的金银首饰和精美的陶瓷,这些文物对我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3、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展位的解说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我立即受到启发,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三、感受评价成都博物馆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展品设计和陈列都显得非常精美,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些文化上的共鸣和感触,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成都的历史和文化,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学习和启发通过这次参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在学习和接触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的建筑、音乐、美术和文学,从而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

此外,这也使我认识到了历史文化的价值和必要性,使我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让我带着这份热爱走出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门票优惠政策公布!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门票优惠政策公布!

202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门票优惠政策公布!202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门票优惠政策公布!普通票72元,优惠半价票36元。

票种及价格1、普通票72元/张,凭本人身份证购票2、优惠票票价65元/张,退役军人凭本人身份证和退役军人证购票;3、优惠票36元/张,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购票。

4、游园票5元/张,游园票的参观内容仅限园区,不含陈列馆、修复馆。

__符合免票政策的人员免游园票。

免票政策1、残疾军人:凭本人残疾军人证 (2021年启用的新证件)免票。

2、现役军人:凭本人士兵证、军官证免票。

3、消防救援队员:凭本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干部证、消防员证免票。

4、残疾人:凭本人残疾人证(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签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免票;对盲人和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

5、60周岁(含)以上老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免票。

6、对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免票。

7、革命烈属:凭本人烈属证免票。

8、天府英才卡:凭本人天府英才卡免票。

以上免票观众均需同时出示身份证原件和免票证件原件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门票在哪里买?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网预约购票请提前通过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网预约购票,并按预约时段入馆参观。

三星堆博物馆未授权第三方机构或个人销售门票和讲解票。

在非官方渠道购买的门票存在无法入馆的风险。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看点建筑面积大新馆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

主体建筑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3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蓝色玻璃幕墙构成巨大的“古蜀之眼”,向外远眺遗址、向内凝望历史。

建筑延续原青铜馆经典的螺旋曲线,与现有展馆形成风格统一、形象融合的博物馆群落。

最新展示: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金面具、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青铜着裙立人像……不久前还裹在泥土中半隐半现的三星堆“重器”,如今却可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供观众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成都博物馆,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是一座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始建于1941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四川省级博物馆,是一个集古代陶瓷收藏、保护、研究、展览和教育于一体的重要文化机构。

成都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总建筑面积达到2.4万多平方米,分为陈列馆、科研馆和文献馆三个基本部分。

其中陈列馆占据主体,展厅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分为古代陶瓷展厅、陶塑雕塑展厅、古代书画艺术陈列厅和特殊艺术品陈列厅等多个展区,陈列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国的陶瓷艺术千年变迁的精华。

成都博物馆以收藏珍贵的陶瓷文物而闻名,在陶瓷收藏品上具有举世瞩目的地位。

收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秦汉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的成都窑青瓷,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陶瓷作品,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青铜器、书画、玉器、雕塑等,让参观者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成都博物馆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藏品,还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馆内设有科研部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对陶瓷和文物的保护、鉴定和研究。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展览和讲座,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成都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平台。

成都博物馆还注重文化教育工作,致力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博物馆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展览解说、文物鉴赏、手工制作等等。

此外,博物馆还建立了友好学校、文化传媒合作基地,积极推动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服务。

成都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科研和教育活动,为公众呈现了一个展示中国陶瓷艺术和文物的殿堂。

无论是对于专家学者还是广大市民来说,成都博物馆都是一座普及文化、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3项目背景 (3)1.4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5)1.5结论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 (11)第三章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 (13)3.1**博物馆现状 (13)3.2需求分析 (15)3.3需求预测 (17)3.4功能定位 (19)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20)4.1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20)4.2场址位置 (21)4.3场地现状 (21)4.4建设条件 (22)4.5市政配套条件 (26)第五章博物馆工艺设计要求 (27)5.1工艺设计的任务 (27)5.2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27)5.3总体工艺流程 (30)5.4文物藏品的收藏与保护 (31)5.5陈列展览设计要求 (33)5.6传承教育区 (37)5.7文保科研区 (39)5.8配套服务 (39)第六章项目的规模测算和建设内容 (41)6.1建设规模的测算 (41)6.2建设内容 (42)6.3面积分配表 (47)第七章博物馆布展方案设想 (50)7.1布展方案概况 (50)7.2布展具体内容 (50)第八章建筑设计方案 (56)8.1博物馆建筑设计构思 (56)8.2建筑设计目标 (56)8.3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57)8.4设计方案 (60)8.5方案比选 (68)第九章公共基础配套设施 (70)9.1结构 (70)9.2电气 (72)9.3空调通风 (76)9.4给水排水 (80)9.5智能化系统 (83)9.6安全防范监控系统 (88)9.7多媒体环境及展示系统 (91)第十章消防、劳动安全卫生 (93)10.1消防 (93)10.2劳动安全卫生 (9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01)11.1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 (101)11.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保护 (102)第十二章节能、节水措施 (105)12.1节能措施 (105)12.2节水措施 (106)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备 (107)13.1工程建设组织保障 (107)13.2组织机构 (107)13.3人员的培训 (109)13.4人力资源配备 (109)第十四章项目的进度安排及招投标 (110)14.1建设工期 (110)14.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0)14.3项目实施进展表 (111)14.4招投标 (111)14.5招投标基本情况表 (113)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14)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14)15.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14)15.3项目总投资 (118)15.4资金筹措 (120)第十六章经济效益分析 (121)16.1经营效果测算 (121)16.2经营收入测算 (121)16.3营业税金测算 (122)16.4运营成本费用测算 (122)16.5经济分析结果 (124)第十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125)17.1社会效益分析 (125)17.2风险分析 (126)第十八章结论和建议 (127)18.1结论 (127)18.2建议 (128)附件:附件一:地震受损房屋建筑修复加固通知书附件二:关于**博物馆建设地震安评的说明附件三:****博物馆灾后重建选址区域考古勘探工作的基本情况说明附件四:已开展项目前期环评相关工作的证明附图:**博物馆新馆建设建筑设计方案彩图册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

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浅析

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浅析

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浅析作者:魏敏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11期【摘要】现代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迁,使博物馆服务职能日益凸显。

2007年,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博物馆评估中将博物馆公共服务纳入评审内容,与观众服务相关的评估标准也成为指导各级博物馆观众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帮助各个博物馆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

然而,随着博物馆服务工作的发展,评估标准也应随之作出合理调整。

相比较而言,以博物馆观众研究为基础,建立在严格的数据分析之上的西方博物馆评估,在评估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具有可借鉴性。

现有的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体系以指导性为主,其评估标准在目的性、可比性和系统性方面有待调整。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浅析【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2000年以来,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的窗口与标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城市发展起来。

据2008年末的统计数据,中国博物馆总数已接近3000座,预计到2015年,将有1000余座新博物馆拔地而起,基本实现每个中等城市以上具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

成都作为一个拥有30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其文化建设进度与力度引起国内同行瞩目。

2009年底,成都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是成都文化事业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截至2012年7月,成都地区共有博物馆101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6座,民办博物馆65座。

但是,博物馆建设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免费开放后,以往博物馆“说教”和“灌输”式的社会服务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博物馆若想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意识到博物馆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博物馆工作者,包括博物馆管理者,必须将自己放在足够低的位置上去理解观众,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需求。

——这一角色转换,对现代博物馆的观众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的现状及问题现代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迁,促使博物馆朝着更加社会化、公众化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博物馆新馆
建筑设计:Sutherland Hussey Harris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
建筑面积:650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6
占地近9万平方米的天府广场历来是成都市中心心脏地带,广场北侧为自然博物馆(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广场中央矗立着30米高的毛泽东雕像,两者构成了整座城市的中轴线。

广场东侧,一座新的音乐厅正在规划中。

新的成都博物馆座落在广场西侧,正立面的宏大设计与建筑体量相称相均衡,亦与广场形成领会与对话,简单的封闭直线外形更为两者建立了一种“正式”的联系。

博物馆还以更多的方式悠享与展示这种联系,比如向外部延展的公共门厅,比如正立面后方大幅展开的步行通道。

利用狭长的地块特征,所有的公共区域都被用来加强与广场的戏剧性联系,结果正立面之外的立面包裹着大部分呈密封状态的展厅,呈现出的效果就如同——一件庞大的手工艺品,遮掩在造型精密的铜合金表皮之下,这层表皮不仅符合通风格栅的技术要求,也制造出一种游戏性的光、影与质地表现。

除了东侧部分,从街道水平面上看来,表皮发出的釉光令其如同“消散”了一般,增进了人们与建筑内部的亲密感。

建筑形态下遮盖着一处新的户外公共空间——一个雄伟的、贯通前后的通道,人们可以聚集于此举办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引入成都闻名遐迩的街边小吃。

这个雄伟的通道同样创造了一个重要纽带,沟通了博物馆身前的广场与后身那个始建于16世纪的皇城清真寺。

主入口、剧场、博物馆的办公室皆与这条通道联系紧密。

成都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经过扩充,最终达到6.5万平方米,包括自然史、民俗史的展览空间以及800座的中国皮影戏剧场,另有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

此项目的巨大挑战在于如何能够展厅30米净跨径的同时保证结构坚固度足以抵抗里氏八级地震。

此外,城市地铁线从建筑北半部分下方穿过,使得这半部分实际建在隧道悬臂上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占地434亩,包含遗迹馆,文物陈列馆和文物保护中心等配套设施,文物陈列馆是其建筑主体。

工程设计的难点
金沙遗址博物馆作为城市建成区的遗迹博物馆,周边有大量的城市街区和建筑,故而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规划层面,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遗存的影响同时满足保护、展示需要及持续发展的平衡;二是建筑层面,即建筑形式如何体现金沙文明同时融入城市环境。

设计理念
1以积极姿态保护历史遗存实现教化公众、传承文化、经营城市。

2以有限的建造最低程度扰动遗迹,尽可能消解建筑体量融入整个遗址公园的环境。

3以中性的手段应答时空的矛盾,不追求对应具体历史时段的建筑形象
规划方案以横贯用地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入口广场为序幕,遗迹馆为发展、文物陈列馆为高潮。

设计中还致力于使博物馆超越原有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更成为公众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使博物馆在市民生活中更加鲜活。

同时为了减少博物馆建成后的财政负担,设计考虑了陈列馆内部公共空间的多种利用可能,如新闻发布会、时装走秀甚至企业酒会等多种方式,使公共空间的利用在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尽可能创造收益,使以馆养馆成为可能。

通过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我们尝试了一种不同于纯粹的郊野遗址博物馆或城市建成环境博物馆的设计策略,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建筑建成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文物界和建筑界的好评。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即选择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领导、省市领导以及成都广大市民对博物馆给予了高度评价,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成都市新的名片。

经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金沙遗址博物馆经各方面检验,安然无恙,甚至外墙石材都无一脱落,成为金沙文物的安全庇护所,而整个园区在地震当日即开放临时收容受灾市民,很多市民在园区内支起帐篷,度过余震不断的日日夜夜,直至安全返家。

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但成为了文物的庇护所,还成为广大市民躲避地震灾害的避难所。

建筑超越了原设计的意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文关怀。

建筑创新
一是规划层面的,作为城市建成区的遗迹公园,采用恰当的建筑布局和结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遗存的影响,同时又不阻碍城市的正常生活,取得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二是建筑层面的,跳出了遗址类博物馆大多采用民族或传统风格的思路,即建筑形式既满足使用功能又体现金沙文化,同时还要融入城市建成环境。

3000年前的古蜀文化建筑形象现在无从求证,我们提出以一种中性的手段,即不强调具体历史时间段或具象建筑特征的形象来应答时空的矛盾,强调当下,追求建筑空间的本原。

功能创新
设计中还致力于使博物馆超越原有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更成为公众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使博物馆在市民生活中更加鲜活。

同时为了减少博物馆建成后的财政负担,设计考虑了陈列馆内部公共空间的多种利用可能,如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时装发布会、企业酒会等多种方式,使公共空间的利用在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尽可能创造收益,使以馆养馆成为可能。

2006年6月10日,中国的首个文化遗产日庆典在金沙博物馆成功举行;2008年,金沙遗址现场发掘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举国关注。

设计中的多功能考虑使得博物馆成为公众事件中的重要场所和角色。

构造创新
陈列馆外墙为开放式石材幕墙的设计,在石材和土建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间层,通过石材缝隙与室外大气相通,满足了采风和排烟需要。

在陈列馆倾斜外墙维护材料和保温防水材料和构造方面,设计中也作了较为大胆的尝试。

国内很多倾斜外墙建筑的墙体都是混凝土直接浇筑,但是陈列馆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混凝土外墙与钢梁钢柱难以交接,且因为膨胀系数的不同,很难整合。

设计中我们对比了预制混凝土挂板、成都当地的秸秆板等多种材料,最终选择了与钢结构配合较好的夹心钢板。

同时,为了解决倾斜墙体和屋面的一体化防水问题,设计中选取了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作为外墙面的保温防水层,这种材料能够较好地实现保温防水的整体性,好比给整个博物馆穿上了一层防护服,既保暖,又防水,一举两得。

结构创新
金沙遗址博物馆结构,巧妙运用建筑空间,以节能、环保及高可靠性为设计标准,将表达建筑造型艺术的维护次结构与展厅主结构集成为一体,共同工作,形成大斜屋面、不规则、大跨度钢框架结构体系。

内部柱网10m×10m,展厅部分为30米以上的无柱大空间,以满足大型遗址保护博物馆场景复原展示的需要,并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极强的灵活性与操作性。

周边及中庭为斜柱、斜梁,中庭斜面玻璃屋顶为直径为23.5m的轮辐式双层索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