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知识归纳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电学的知识点总结

电学的知识点总结

电学的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流和电场的运动、分布和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路中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电学知识在现代科技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电磁场、电子学、通信技术、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电学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力系统等方面进行总结。

1. 电学基本概念1.1 电荷:电荷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有正负之分。

同种电荷相互之间呈现排斥作用,异种电荷相互之间呈现吸引作用。

1.2 电流:电荷在导体内部或者电介质中运动形成的现象称为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量及电流通过的横截面积有关。

1.3 电压: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压,通常用V来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压是电路中电能转换的动力源。

1.4 电阻:电阻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用来限制电流大小。

电阻的大小与电路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1.5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电能转换的速率,通常用P来表示,单位为瓦特(W)。

2. 电路理论2.1 电路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电源提供电压源,电阻限制电流,电容存储电荷,电感存储磁能。

2.2 阻抗和复频域分析:阻抗是交流电路中对电流和电压关系的描述,是电流和电压的复数比值。

复频域分析是一种用复数代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

2.3 电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路理论中的重要定律,可以解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问题。

2.4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需要用复数表示,通过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来分析电路性能和功率传输。

2.5 电路变换和等效电路:可以通过电路变换和等效电路的方法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减少计算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3. 电磁场理论3.1 静电场和静磁场: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静磁场是由静止电流产生的磁场,它们分别是电学和磁学的基础。

3.2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的方程,包括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和安培定律,它们成为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所有电学知识点总结

所有电学知识点总结

所有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性质、电场、电流、电磁感应和电路等现象和规律。

电学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家庭用电到工业生产,从通讯设备到航天技术,都离不开电学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对电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电感、交流电、直流电路等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文全面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一、电荷1. 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最小单位是电子电荷e,为1.6×10^-19库仑。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在任意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场是某个电荷或一组电荷产生的力场。

电场由电荷产生,并对其它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电场的强弱用电场强度表示,方向与力作用方向相同。

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电荷量q和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即E=kq/r^2,其中k为电场常数。

二、电势1. 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转化为电势能,当电荷沿着电场方向移动时,电势能转化为动能。

电势能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强度有关,通常用U表示。

2. 电势差电场中的两点之间存在电势差,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B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通常用ΔV表示,其计算公式为ΔV=Vb-Va。

电势差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

三、电流1. 电流的概念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流是电荷通过单位时间的数量,通常用I表示。

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确定,通常约定正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一致。

2.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电荷量和电荷通过导体的时间成正比,即I=Δq/Δt。

其中Δq为电荷量,Δt为时间。

3. 电流密度在导体中,电流通过的面积越大,电流密度越小;电流通过的面积越小,电流密度越大。

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

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

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动势、电磁感应等现象,并研究电学装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

本文将对高中电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一、电荷与电场1. 电荷概念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特性,有正负之分,同样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不变。

3. 电场概念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属性,体现为电荷对空间中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4.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E是一个矢量,大小与方向分别是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的力和力的方向。

5. 电场线电场线是指描绘电场强度方向的曲线。

6. 均匀电场和非均匀电场均匀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非均匀电场的电场强度在不同位置上不同。

二、电动势和电路分析1. 电动势电动势是电源对单位正电荷做功的大小,用符号ε表示。

2. 电动势的特点电动势不受电源内阻的影响;电动势保持恒定时,电流为稳定值。

3. 电路中电阻与电流电路中电流大小和电阻呈反比,与电压成正比。

4.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闭合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上的电流成正比。

5. 构建电路图构建电路图需要标明各个电器元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向。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电阻等效值等于各个电阻的总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等效值等于倒数之和的倒数。

7.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的大小,表示为P。

8.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UI=I²R=U²/R三、磁场与电磁感应1. 磁场概念磁场是物质中具有磁性的物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的场。

2. 磁力线磁力线是磁场中描述磁力作用方向和形态的线条。

3. 磁感线磁感线是单位南北磁极间空间里,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方向的分布。

4. 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磁场中,导线中有变化的磁通量时,导体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 简单电磁感应现象旋转磁场中的螺线管;磁通量增大时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匀速运动导体在磁场中所感应的电动势。

高中电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电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指电物质所具有的电性质,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状态。

2. 电场:指电荷所形成的空间内存在的电力作用,可以产生电压和电流。

3. 电势: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单位为伏特V。

4. 电路:指电子器件和元器件组成的集合,可以实现各种电学功能。

5. 电磁感应:指磁场和导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电压或电流的现象。

6. 电磁波:指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在空间中传播的波动现象。

二、电学基本定律1. 奥姆定律: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关系,电阻是固定的,电流可以通过电阻来调节。

2.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呈线性关系,电导率是固定的,电流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调节。

3.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中,节点的电流和电压的总和等于零。

4. 麦克斯韦定律:指电磁场的四个基本方程式,包括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斯托克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三、电路分析方法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元器件以串联方式相互连接,电流在每一元器件中都相等,电压依次相加;并联电路中元器件以并联方式相互连接,电压在每一元器件中都相等,电流依次相加。

2. 网格电路分析:将电路分为若干个网格,根据电路所给定的条件(电源、电阻、电流、电压等),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依次求解各个网格之间的电流和电压,最终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求得整个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四、电感和电容1. 电感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元器件,它可以通过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或者储存电能,根据电感的大小,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调节。

2. 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元器件,它可以通过电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或者储存电能,根据电容的大小,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调节。

五、交流电路分析1. 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区别:交流电压是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可以表示为正玄函数,直流电压是一种恒定的电压。

2.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将电路分为若干个单元,然后依次求解各个单元之间的电流和电压,再根据其相位关系求出整个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高三电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电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电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电流、电势等基本概念、电路、电磁场等内容。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电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高三电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场。

它是描述电荷周围空间中的物理量。

电场的强度公式为 E = 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q 为电荷的大小。

二、电势和电势差电势是衡量电场中该点电场能量大小的物理量,表示为 V。

电势的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是指两个电场点之间电势的差异,通常用ΔV表示。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 = V2 - V1,其中 V2 表示较高电势点的电势值,V1 表示较低电势点的电势值。

三、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用 R 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可以通过电阻率表或者材料的电阻和几何形状计算得到。

四、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形式为 U = I × R,其中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路元件的电压之和,总电流相等,总阻抗等于各个电路元件阻抗之和。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同时通过不同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电路元件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总电导等于各个电路元件电导之和。

六、电容和电容器电容是指物体存储电荷的能力。

它的大小与电容器的面积、电介质介电常数、电容器之间的距离有关。

电容器是用于存储电荷的装置,包括电容元件和电介质。

常见的电容器有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容可以通过公式 C =Q/V 计算得到,其中 C 表示电容,Q 表示电荷量,V 表示电压。

有关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关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关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流的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规律。

电学知识点涵盖了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压、电容、电感等内容,是理解电子学和电路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对电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电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概念1. 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内在特性,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同种电荷互斥,异种电荷相吸。

2.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场是描述电荷作用的物理量。

电场的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势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电势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单位为伏特(V)。

4.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反。

电流的强度与电荷量、电压成正比。

5.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和变阻。

6. 电压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称为电压,也称为电位差,单位为伏特(V)。

7. 电容导体或电介质中存储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单位为法(F)。

8. 电感导体中感应电流的能力称为电感,单位为亨利(H)。

二、电路分析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依次连接在一条路径上的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元件中的流动方向相同。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同时连接在电源的两端的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相同。

3. 交流电路交流电路是指以交流电源为能量源的电路。

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可以采用复数表示法进行分析。

4. 直流电路直流电路是指以直流电源为能量源的电路。

直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恒定不变的。

5. 电路定理电路定理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泰拉伯特定理、诺斯定理等,是分析电路的重要工具。

三、电磁学1. 静电场静电场是指电荷不随时间变化的场,静电场中不存在涡旋电流。

电学大学知识点总结

电学大学知识点总结

电学大学知识点总结1. 电学基本概念1.1 电荷电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电荷。

电荷是原子和分子中的基本粒子,带正电荷的为质子,带负电荷的为电子。

电荷是电场的来源,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电荷的相互作用。

1.2 电场电荷周围会产生电场,电场是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力场。

电场可以用电场强度来描述,它是在空间中某一点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1.3 电势电势是描述电场能量分布的物理量,电场中的电荷会受到电势的作用而产生电场能量。

电势是用来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能量状态。

1.4 电流电荷在空间中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的物理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它表示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1.5 电压电压是描述电路两点之间电势差的物理量,两点间存在电压差时会产生电场力使得电荷移动形成电流。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它表示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2.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学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分析等内容。

2.1 直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直流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等内容。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描述了电路中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之间的关系。

2.2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交流电路分析包括交流电路基本知识、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元件等内容。

2.3 数字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是指信号以数字形式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电路,数字电路分析包括数字逻辑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设计等内容。

3. 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是电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3.1 静电场静电场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静电场理论包括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电势和电场能量等内容。

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和电势能,高斯定律描述了电场与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

3.2 静磁场静磁场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静磁场理论包括洛伦兹力、安培环定律、磁感应强度等内容。

电学简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电学简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电学简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荷和电场1. 电荷:基本电荷单位是电子的电荷,即负电荷e=-1.602×10^-19 C,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e=1.602×10^-19 C。

2. 电场:电荷所处的空间内会形成电场,电场的方向是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电场强度E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F和正电荷的大小q之比E=F/q。

二、电压和电势1. 电压:电场对电荷的推动能力,电压的大小与电荷所受的力和电荷的大小有关,电压U=能量W/电荷q。

2. 电势:点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状态,电势差ΔV=电势能的变化量/dq。

三、电流和电阻1.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电流I=Q/t。

2.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R=电压U/电流I。

四、电路和电路元件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闭合的电路系统。

2. 电源:提供电路所需的电能,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3. 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通常用导体的导电能力来衡量。

4. 电容:电路中用来储存电能的元件,电容量C=电荷Q/电压U。

5. 电感:电路中用来储存磁能的元件,电感L=磁通量Φ/电流I。

五、交流电和直流电1.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电压不变的电流。

2. 交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改变的电流,通常为正弦波。

六、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电磁感应:由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2.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电磁波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载体,具有电磁波长和频率。

七、电子学和半导体1. 电子学:研究电子的产生、流动和输运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场效应管、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

2. 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主要包括硅、锗等材料,是电子学中的重要材料。

八、电力系统和电能利用1.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等环节,是现代工业和生活用电的基础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学知识归纳总结归纳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电路专题
专题一:电路相关内容
知识点:电路(基本内容)
1、电路构成: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发电机,电厂,电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脑)、开关(控制电路)、导线(连接电路)。

2、串联电路:用电器依次连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用电器的两端分别并列连在一起接入电路,叫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两个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

3、电路的状态:通路、断路(也叫开路)、短路(有两种情况:电源短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局部短路,被短路用电器不工作)。

4、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开关在电路中任何位置都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2)、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若其中一个用电器形成断路,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5、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有两条及两条以上的路径。

(2)、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电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3)、各支路的用电器相互不影响,其中一条支路的用电器形成断路不会影响其他支路上用电器工作。

6、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1)、定义法:各个元件顺次连接,为串联电路;各个元件并列连接,为并联电路。

(2)、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沿着一条路径中途不分流,流回电源的负极,则为串联电路;若有多条路径则为并联电路。

(3)、拆除法:(针对较难判断电路)拆除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则为串联电路,反之则为并联电路。

【对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判断一般采用电流法,电流只用一条路径即为串联电路;若有多条路径则为并联,同时注意短路】。

7、画电路图(或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步骤:(1)、观察电路中有哪些元件(2)、这些元件如何连接(连接方式串联还是并联的)。

(3)、用规定符号把电路连接情况画出来。

【画电路图需要注意问题】(1)准确使用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2)、导线交叉处,若是相连应以圆点表示。

尽量避免相交不相连的导线。

(3)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各元件位置要安排得当,分布均匀,整个电路呈长方形,导线横平竖直,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4)电路图中各元件连接顺序与实物图中顺序一一对应。

8、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1)、观察电路图,看看有哪些电路元件符号,弄清各符号的意义及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电路)(2)、从电源的一极出发(一般从正极),按顺序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直到电源另一极。

(3)、检查,个别地方进行修正。

常见的关于电路题型:
题型1:给出电路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

题型2:给出用电器或电流表或电压表和谁串联或并联,可以用串联和并联电路判断方法进行判断。

题型3:画电路图或根据实物连接画电路图。

题型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题型5: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考查。

题型6:电路故障的判断(利用电流和电压有无示数进行判断)
注意:电路是电学基础,需要通过大量题型进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专题二:串联和并联电路有关规律
知识点一:电流:
1、电流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正、负电荷其中之一或两者同时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电荷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
反。

3、电流形成的条件:(1)有电源(或电压)(2)电路是通路。

4、电流的定义:表示电流强弱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
5、电流的单位:安培(A)(单位换算考查)
6、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三个接线柱,一
般黑代表负接线柱,红代表正接线柱)
7、电流表使用:(1)、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必须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
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会使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3)、必须选择正确量程,被测电流不能选择超过量程,否则可能烧坏电流表。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否则电流表将被损坏。

(5)、先看量程,再确定分度值,最后看表针偏转几个格。

8、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实验探究过程需要改变电流,使用
改变灯泡的规格实现)(实验探究过程需掌握)
9、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实验探究过程需要改
变电流,使用改变灯泡的规格实现)(实验探究过程需掌握)
常见的题型
题型1、电流的形成,哪种电荷定向移动引起的。

题型2、电流的方向。

题型3、电流单位换算(一般在计算题中考查)
题型4、电流表的使用(一般考查量程的选择,利用欧姆定律;电流接法;电流表的读数等考查)
题型5、电流表如果不正确使用会导致的结果。

题型6、利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点二:电压
1、电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一段电路的电压,不能说一点的电压。

2、电压的单位换算(在计算过程中考查较多)
3、常见的电压值掌握: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00V;干电池电压:1.5V。

4、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5、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应与被测电路或用电器并联。

(2)、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
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根据被测的电压选择合适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电源的两极。

6、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实验探究过程需掌握)
7、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实验
探究过程需掌握)
常见题型:
题型1、电压表的使用。

(与电流表类似考查)
题型2、利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相关计算
题型3、电压单位换算和常见的电压值考查
知识点三、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


2、电阻单位换算关系(在计算题型中考查)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实验探究过程需清楚)
4、电阻串联的大小: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5、电阻并联的大小:总电阻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6、变阻器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7、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变阻器的接法: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用的电阻是下接线柱接入电路的部分。

且开关闭合之前必须将滑片置于最大值。

常见的题型:
题型1、电阻物理量的含义
题型2、电阻单位的换算关系
题型3、电阻的大小影响及探究过程
题型4、在电阻串联、并联时大小如何计算。

题型5、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
题型6、变阻器使用规则。

知识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及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路两端的电压;【实验结论】:(1)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注意绘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两个图像,知道各个图像的物理量含义,看懂图像。

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 I R
=(有关欧姆定律计算是重要内容)
4、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分压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1212::U U R R =
5、并联电路中通过用电器的分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各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常见题型:
题型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过程和图像分析
题型2、欧姆定律的计算。

题型3、利用分压和分流规律进行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用此方法)
专题三:电学计算知识
知识点一:基本计算
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计算
2、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3、欧姆定律相关计算
4、电功的计算:W=UIt 及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的计算
5、电功率的计算:P=W t
及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的计算 6、焦耳定律的计算:Q=2I Rt (非纯电阻电路和纯电阻电路都适用)及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的计算(纯电阻电路都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