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二农二侵二资)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发展阶段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个历史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条发展主线:外国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的历史。

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三大历史使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两次鸦片战争——天朝的危机(1840-1860)战争爆发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挑战古老东方的农业文明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全面落后中国战败结果:被不平等条约勒索--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战败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世界观念变化: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地主阶级洋务派启动现代化(19世纪60-90年代)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一方面,商品倾销和收购农副产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鸦片大量输入,勒索巨额战争赔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命脉,资本输出,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②洋务运动的启动及其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担负这个时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工业化。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器物变革”时期。

3.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的挫折与整体推进(甲午战后--五四运动前)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这个时期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最突出的贡献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外,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日本侵华;列强瓜分中国;半殖民地秩序确立。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程。

近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鸦片战争前的封建闭关时期和鸦片战争之后的开启现代化改革时期。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封建闭关时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被称为封建闭关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清朝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盛行。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封闭政策,与外界断绝联系,重视土地和农业生产,忽视商业发展。

在政治上,朝廷推崇封建思想,实行君主专制,致力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社会上,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遭受压迫,地主和贵族享有特权。

这种封建主义的传统体制,使得中国在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改革思潮,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变革,并试图引领国家的前进方向。

他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倡导自强改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这些改革思潮虽然没有带来重大的变革,却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思想的基石,为后来的开放奠定了基础。

开启现代化改革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极大地打破了中国社会的平衡。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这个时期被视为现代化改革的开端,中国开始了一次向现代国家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变革措施被提出和实施,包括戊戌变法、战国时期制、废科举、新政等。

这些措施旨在摒弃封建专制,借鉴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特别是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工商业的兴起和现代产业的发展。

新教育制度的推行也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支持。

然而,这个时期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内外因素的干扰,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以及社会的动荡局势,导致改革进程的挫折。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事件的爆发,使得近代化的努力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尽管如此,这个时期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真正迈向现代化的标志,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固有弊端,且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近代史讲解

中国近代史讲解

中国近代史讲解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丑条约(1840-1901)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走向了一个悲惨的时期。

18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造成了对社会的极大动荡,太平天国失败后,中国还遭到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此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国力,采取了改革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派遣留学生去欧洲、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884年至1895年,中国与法国的战争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1895-1911)戊戌维新期间,一批官场革新派推出一系列变革,包括设立新式的海陆军、新学堂以及新的行政机构。

然而,由于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戊戌维新最终失败。

此后,慈禧太后又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1905年,清政府发起了维新派的党人招考和立宪讨论,但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终于在1911年爆发,袁世凯执政,随后曾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日本支持之机成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对其进行了背叛。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1911-1937)到了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掌权,开始了着重东北问题和统一中国的政策。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接着于1927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大规模革命行动基本失败,随后中国共产党脱离地下状态,开展进攻性的土地革命。

日本于1931年占领了中国东北,此后中日战争就开始了。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荡而疆界分明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导致灾难性的国际和内部局势,但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

这段历籍也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需要避免的错误和对我们自身的认识,以及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近代史:末代皇帝在长春鸦片战争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关天培——虎门┓2、在鸦片战争中:▕葛云飞——定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n 1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阶段(1919—1949)
1)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
2)对象相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列强的侵略
1 鸦片战争(1840—1842)
1)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发动战争的实质)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道光帝)意义: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未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特点)
《南京条约》内容:a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
c 开设口岸: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目的(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罪行: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b 沙俄侵略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结合书上图表记忆)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中国近代第一次反殖民地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a 金田起义(1851,洪秀全)——定都天京(1853)——北伐西征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洋枪队(头目:每个人华尔,1860)
c 青浦大捷:华尔身负重伤(李秀成领导)
d 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e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汉城,又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顽强抵抗,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双方代表,中方-——李鸿章,日方——伊藤博文。

4)《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割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京津地区,台湾岛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
济价值,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b 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严重破坏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c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扰了中国初步形成民族工业发展,便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d 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掠夺中国最富庶得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一带,掠夺从沿海到内地
《马关条约》得签订,的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得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