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附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训练——山水画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山水画选文阅读短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下列各题。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含答案(2022秋·浙江·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到唐代的富丽堂皇,从宋代的清新淡雅到明清的炉火纯青,众多艺术创作者留下了极具艺术魅力的图画和文化诗篇。
山水画的描写对象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和物,画作蕴含的意境美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与自然领悟通过传统艺术手法的有效呈现,展示了东方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滴笔墨绘就出形神饱满的形象,尺幅空间描绘着意蕴无尽的风景,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正如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言:“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中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山水画体系就与传统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诗歌与绘画的融合是山水画的核心特征。
任何山水画营造的意境美都离不开诗意美,文人骚客不仅擅长诗歌创作,同样热衷于用绘画表情达意。
当山水画发展至唐宋较为成熟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中题诗,这不仅能赋予画作典雅的文化韵致,还能更充分地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
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浮于冷清的江水之上,渔翁独坐小舟之中,表现出空旷萧条的意境之美,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角度看,山水画与诗词很难分开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营造的意境美会带给观赏者亦诗亦画的审美体验。
除了诗意美,空灵美同样是山水画意境美的突出表现,这与道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道家文化认为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和生命。
画家用笔墨描绘山水,对空白自然景物同画面主体之间的层次做优化处理,营造出饱满美妙的深远意境。
山水画一旦缺乏空灵之美,将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无力感,难成经典。
空灵之美通常采用“虚实交融”的描绘手法来表现,如将云雾、天空、水汽、河流以空白形式呈现,经过创作者的巧妙设计成为艺术化留白,科学有效地营造出富有空灵美的艺术观感,为山水画意境美的传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__________。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__________。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__________。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______)真zhì(______)浮光掠.影(______)暮ǎi(______)渲.染(______)朝.朝暮暮(______)二、选择题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阅读题答案

《中国山水画》—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提。
〔12题〕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缘由,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
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
后来中国艺术中涌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论的进一步进展与详细实现。
说究竟,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断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
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查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
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
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
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悟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冲突。
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文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做这一思想的表达。
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事实上着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概括。
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山水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
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题之外的自然、可观外物。
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题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定要影响生活,有余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
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伤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伤的。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山水画的意境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十一

【解析】: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镜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
B、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C、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D、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健,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答案】:
【解析】: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首。
【答案】:
【解析】:
仔细阅读课文《山水画的意境》第二段,说一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可以被取代?
【答案】:
【解析】:
【典型技法】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段论述的思路。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正确吗?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
理解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篇一: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山水画的意境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曾有关于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
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
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意.这一概念,并说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
元代山水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
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 一词。
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景.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境.范畴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开始正式提出。
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无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动与静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都要彰显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术在立体方面的延伸,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他们似乎更多的继承了唐宋的传统,虽说风格不同,但就意境表现的主要倾向来说,则是一致的;在融汇富有个性和情致的笔墨与物象上,更多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典型的代表。
把时间的坐标定格在明代,文徵明、沈周仍是元四家正续,唐寅、仇英虽然取法宋画,但整体意境倾向,也趋于主观。
从明末的董其昌到清代的四王.,包括极富创造性的朱耷、石涛等仍趋于这种类型。
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文人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附答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6分)
1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
答案:
16.(6分)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
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
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8.(6分)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
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
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