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虚词为的读音和意义

文言虚词为的读音和意义

为的用法“为”字怎么读?辅导课上,学生问我“为”的读音,他们说,老师的读音都不一样。

我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有时就是要咬文嚼字的。

“为”的读音确实不是很好把握,经过查《现代汉语词典》,我发现还是很好区分的。

1、wéi,做第二声的时候,有3种情况:1、动词。

所有做动词的“为”都是读第二声,这是大家都明白的。

2、做介词而且仅仅相当于“被”(跟“所”合用)的意思的时候读第二声。

这是古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

比如:士卒多为用者。

3、其他附于某些形容词、副词后的情况,比如:大为高兴、极为重要等。

2、wèi,介词,1、给,替的意思,如:为你庆幸。

2、表示目的,如:为---而奋斗。

3、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4、因为。

综上所述:作为介词时,只有作为“被”的意义时是第二声,其他作为介词的“为”都读第四声。

“为”字怎么用?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

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⑤李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

(1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

(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言虚词因、为、乃总结

文言虚词因、为、乃总结

1、使唤、驱使。人皆得以吏使之。 2、主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3、派,命令。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使
4、出使。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5、让,命令。又可使天下之民斫直 6、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1、阻塞不通。岂效穷途之哭。 到尽头。欲穷其源。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用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文言虚词总结
2008-11
黎艳平
“因”意义和用法总结
(一)动词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顺着。 因其固然。 接着。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馑。 沿袭。因遗策。 (二)副词。1、于是。相如因持璧却立 2、趁,趁着。因击沛公于坐 (三)介词。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
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一、通“燃” 二、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不以为然。成然之。 三、代词。“这样,如此” 不然,籍何以至此?河东凶亦然。糅使之然也
四、连词。“可是”,“但是”。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五、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作介词用法总结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
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 据”“按照”“用(凭借)…的身份”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以时入山林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 译为“和”“跟”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指的是在句子中没有具体意义的词语,主要用于连接、标识语法关系、表示程度、语气等功能。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下:1. 连接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和状语。

它们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组,构建语法关系,以确保句子的完整和逻辑性。

例如:"and"、"or"、"but"等连词;"in"、"on"、"at"等介词;"is"、"was"等助词;"very"、"quite"等状语。

2. 标识语法关系的虚词:包括冠词、代词、疑问词和关系词。

它们用于标识名词或代词的性质、数量、指代关系等,起到限定、代替或引导的作用。

例如:"a"、"an"、"the"等冠词;"he"、"she"等代词;"what"、"who"等疑问词;"that"、"which"等关系词。

3. 表示程度、语气的虚词:包括副词、助词和语气词。

它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或用于表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

例如:"very"、"too"、"quite"等副词;"not"、"no"等助词;"perhaps"、"maybe"等语气词。

需要注意的是,虚词的意义较为抽象和泛化,不能独立成句,需要依附于其他实词才能构成完整的语言表达。

文言虚词为的用法举例 (2)

文言虚词为的用法举例 (2)

文言虚词为的用法举例文言虚词“为”的用法举例一、虚词“为”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为”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它可以作介词使用,表示目的、结果或客观情况;也可以作助词使用,起到补充说明、强调或加强语气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举例说明虚词“为”的常见用法。

二、表示目的和结果的用法1. 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目的【例1】《孟子·告子下》:“侧闻君于夹县之北有宝刀者三千里,愿为臣赐之。

”这句话中,“为臣赐之”表示希望成为臣子并得到那把宝刀。

【例2】《战国策·燕策》:“韩康子问尹文子曰:‘晋余何如人也?’对曰:‘黄段耳生杀专之物也;太公何足法焉!然其志深而去功终安矣,无敢以此事蔽於正也。

’”在这段对话中,“黄段耳生杀专之物”的意思是指黄段耳这个人以杀戮称霸,而后文的“为此蔽於正”表示为了这个目的而隐瞒实情。

2. 表示结果或程度【例3】《庄子·养生主》:“温其九窍之汤,血脉流和,皮肤致理,使老人形坚强壮。

则可以无为也。

”这里的“可以无为也”是说经过保养后,老人们的身体变得坚强健康,从而达到了不需要过多劳作的程度。

【例4】《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逐北籁、越巂五丈余吾?”许慎注文中解释道:“畏以杀也,夷不服则以敌我。

”这里,“夷不服则以敌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外族未被征服,则会成为对我族的威胁。

三、表示客观情况和方式的用法1. 表示具体状态或心理活动【例5】《尚书·尧典》:“先民至圣朕言之。

”解释为“比喻自谦奉太甲贤明之旨”,即比喻自己很愿意向圣明的君主效劳。

【例6】《论语·宰予篇》:“彼闻”解释为“当是时他就听见了”,用来描述具体情况。

2. 表示做某种事情的方式或手段【例7】《道德经·四十二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这里的“善为道”指追求道德的人,而“微妙玄通”的意思则表示他们的行为充满智慧和巧妙。

【例8】《四书集注·孟子纪传》:“公曰:‘吾生而知之者,惟仲尼也。

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在汉语中,“为”是一种常见的虚词,它具有多种用法和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为”的用法和意义,包括作动词、作介词以及修饰动词短语等。

1. 作动词(1)表示做某事的行为,相当于“干”或“做”。

例如,“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这句话中,“为”表示通过付出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表示起专门的作用或效果。

例如,“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这句话中,“为”表明会议目的是解决问题。

(3)表示替代、代理或担任职务等。

例如,“他暂时为我工作,帮助我完成了很多工作任务。

”这句话中,“为”表示代替或充当某人的角色。

2. 作介词(1)表示目标、对象或受益者,并引导名词短语。

例如,“他们集资捐款,为贫困地区修建学校。

”这句话中,“为”表示捐款者所关注的对象或受益者。

(2)表示目的、原因或理由。

例如,“他们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努力学习。

”这句话中,“为”表示学习的目的。

(3)表示比较。

例如,“人类是为自然界中最聪明的生物之一。

”这句话中,“为”表示与其他事物相比较。

二、虚词“为”的意义除了上述用法,虚词“为”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和常用搭配,我们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1. 表示帮助、保护或服务“为”可以表达帮助、保护或服务他人的意思。

常见搭配有:“照顾为人”、“关怀为民”、“服务于人民”等。

“为”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对他人尽心尽力的付出。

2. 提供条件或前提“为”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供条件或前提。

例如,“创造良好环境以便孩子们能够成长。

”这句话中,“为”表示确保孩子们有良好成长环境的前提条件。

3. 排列次序或确定位置“为”在描述次序或位置时也经常使用。

“前者为A,后者为B。

”这句话中,“为”表示将A和B分别排列在前后位置上。

4. 表示原因“为”有时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原因。

例如,“他突然离开,应该是为了逃避问题。

”这句话中,“为”表明了他离开的原因。

总结起来,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多种多样。

古汉语文言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古汉语文言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常用文言文虚词之九:为.《说文》:“为,母猴也。

”虚词“为”与本义无关,是假借字。

可用作介词、连词、语气词。

先秦已有用例,连词和语气词的用法沿用于文言中;介词中表示行为对象的和表示行为目的的一直沿用至今,其他义项则只沿用于文言中。

连词和语气词读wéi,介词中表示行为对象和表示行为目的的读wèi,其他义项读wéi。

介词“为”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作状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

可译为“给”“替”等。

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为“为了”“为”等。

例: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触龙说赵太后》)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为”等。

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四、表示在动作行为发出的同时所旁及的对象。

可译为“跟”“对”“向”等。

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五、用于被动句,介绍出施动者。

可译为“被”。

例: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吕氏春秋·慎大》)连词一、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

可译为“如果”。

例:是楚与三国谋出兵矣。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战国策·秦策四》)二、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选择。

可译为“还是”。

例: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

可译为“了”“呢”等。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虚词为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为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为的用法和例句一、虚词“为”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汉语中,虚词“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

作为一个多功能的虚词,它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下面将从基本用法、表示目的、表示原因和表示结果四个方面来解释并提供相关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一虚词。

1. 虚词“为”的基本用法在句子中,虚词“为”通常被用作介词或动词。

作为介词时,“为”的主要意思是表示关系,“作为”、“充当”等;作为动词时,“为”的主要意思是行动或服务于某种目的。

例句1:他是我们班级的团支书,他经常为大家组织各种活动。

例句2:我父亲去年开始学习画画,并且很快就成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2. 表示目的虚词“为”在表达目的或理由时,强调一个行动或决策是出于某种原因或目标。

例句1:我每天早起跑步,是为了保持健康。

例句2:他努力学习,为的是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3. 表示原因虚词“为”在表示原因时,可以指明某个行动或结果的出处或来源。

例句1:天空变得阴暗,是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所准备。

例句2:他决定辞去工作,是为了追求更自由和有意义的人生。

4. 表示结果虚词“为”也可以用于表示结果。

它指示某个行动或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例句1:她用功读书,为的是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例句2: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可,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成功。

二、虚词“为”的用法扩展和深化除了以上基本用法外,虚词“为”的用法还具有一些特殊性。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见的扩展和深化用法:表示委托和表示目标。

1. 表示委托当使用虚词“为”时,它还可以表达代替他人执行某项任务或责任的含义。

例句1:请你代我向老师请假,我有事不能去学校。

例句2:他为他的团队做出了重要决策,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

2. 表示目标虚词“为”也可以表达一种目标或愿望。

例句1:她努力工作,为的是能够买到自己梦想中的房子。

例句2:我们努力创新,为的是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虚词“为”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运用虚词“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具体含义。

文言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
1. “为”可以表示“做”呀!比如说“为学”,就是做学问的意思嘛!这不是很简单吗?你想想,我们平时说“我要为梦想努力奋斗”,这里的“为”不就是“做”“致力于”的意思嘛!
2. 嘿,“为”还能表示“是”呢!就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里的后一个“为”不就是说“是”嘛!这多形象啊,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说“这是为哪般呀”!
3. 哎呀呀,“为”有时候还表示“因为”哟!比如“为之奈何”,不就是因为这个怎么办嘛!好像我们会说“我为了你才这样做的”,这里的“为”就是“因为”呀,是不是很有意思?
4. 哈哈哈,“为”能表示“替”“给”呢!像“为人民服务”,就是替人民、给人民服务嘛!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身边那些帮助你的人,不就是在为你做事嘛!
5. 哇塞,“为”还可以用来表示“成为”呢!“化而为鸟”,就是变化成为鸟呀!我们不也常说“我要努力为一个优秀的人”,这里的“为”就是“成为”呀!
6. 注意啦注意啦!“为”还可以表示“被”呢!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茅屋被秋风给破坏啦!这多生动呀,就好像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为生活所迫”一样呢!总之呀,“为”的意义用法可多着呢,好好去发现吧!
我的观点结论:文言虚词“为”真的是非常神奇且富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呀,了解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
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
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 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
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 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
(7)皆为(8)利也。故为 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
➢2.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以为,认为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判断词,是。
(二)介词(wèi):(1、2、4、5、8、9、10)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表被动,有时跟“所” 结合,构成“为 所”“为……所”,译为“被”。(在“为 ➢所慎”勿“为为…妇…死所,”贵中贱读轻wé何i)薄《孔雀东南飞》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动词,划为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动词,治理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动词,有。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介词,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动词,做。
铸以为金人十二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动词,成为。
作为。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介词,表目的,“为了”。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替, 给”。
作业:
1、完成资料“虚词”一节的课内 习题。
2、养成阅读时“字字落实”的习 惯。虚词也不例外。
(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
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 (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
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
(11)?
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为”的意义和用法总结
(一)动词 (wéi)(3、6、7)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虚词“为”的用法
请大家一起读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 (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 (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 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 为(7)皆为(8)利也。故为(9) 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 何辞为(11)?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译文:“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
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为之奈何?《鸿门宴》
对。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等。
(三)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相当于“呢”。(wéi):(11)
胡虏未灭,何以家为?
(2)桀亡。”此为(3)至理,当 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 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就 说灭 它亡,了千万。不”要这让是他真理们,被巫应当师对迷世惑人。说巫 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 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
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 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
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课堂练习
介词,替、给。
为虎作伥
动词,做。做好事而不能坚持到底。
为德不卒
动词,做,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为介国词戍轮,台替。、——给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彰 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
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 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
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
“ 天 行 有 常 , 不 为 ( 1 ) 尧 存 ,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不为(2)桀亡。”此为(3) 相当于“因为”。(3)动词,是。(4)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