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园公园

合集下载

天津桥园案例分析

天津桥园案例分析

天津桥园案例分析
桥园公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一土堤;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柳树若干。

在天津桥园公园项目中,通过改造地形使城市雨水融入植被适应与群落更替的自然过程中,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了一座低人工养护的城市公园,使其具有雨洪调蓄、净化等多种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功能,改善了公园的盐碱土质,为环境科普教育提供了条件,为游人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景色。

这一在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生态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园以持续进化过程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景观美学——没有规整的形式,没有刻意的种植,洋溢着自然凌乱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观中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特有的美丽。

这个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适应的调色板”已成为了天津人心目中一块珍贵的非凡之地。

公园提升改造在保持原生态的状况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建成了一座生态公园,提供给广大市民一个聚休闲、娱乐、健身、观景的最佳场所。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景观、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等。

因此,城市公园的选址对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功能需求多样化等挑战,城市公园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居民的满意度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选址一直备受关注。

早期,城市公园选址侧重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公平和可达性等因素[1-3],这些因素主要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角度出发,旨在保证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注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还关注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选择城市公园位置会考虑更多因素,如生态保护[4-6]、娱乐休闲[7-8]、社区服务[9]、文化教育[10]、城市防灾功能[11-12]等。

从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角度出发,提升城市公园的综合价值,满足城市居民多元需求。

尽管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已经得到充分重视,但从城市整体环境改善出发研究公园选址相对较少。

公园含有大量绿地,可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缓解洪涝灾害,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的城市公园选址研究多数是从单个公园角度进行,缺乏城市公园选址对区域环境影响和贡献的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在北京市西南地区(房山区)建设公园对大气污染区域传输、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防洪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积极影响。

1房山区基本状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城西南,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河北涿州市和涞水市、易县毗邻,处于我国燕山下降带西山拗褶区一部分。

区域内地形错综复杂,从西北向东南分别是中山、低山、丘陵、冈台地和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西部山区年均降水量674.9mm,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670.4mm。

探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 ——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

探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 ——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

125OCCUPATION2018 07交流平台D ISCUSSION编辑 李 真探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文/董红红摘 要:本文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重点介绍桥园公园的设计理念,并针对公园设计常见的问题,从教育功能方面入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教育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者应当担当的教育使命,论证从教育出发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将可持续思想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潮流,提升教育者的思想教育水平的论点,从当前主流教育中探索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景观设计 天津桥园公园 教育功能21世纪人们开始通过设计装饰自然。

工业污染导致地下水质污染,让人们意识到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追逐与人类、自然相协调的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设计。

在笔者看来,公园设计不仅创造美,更应该体现它的教育功能。

工业发展仍然以环境付出为代价,景观设计应提升自我可持续性生态理念和再生意识,从根源解决问题,建设具有文化教育功能价值的城市生态公园,响应党的号召,规划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场所。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景观设计景观指某地区的自然景色,景观设计把人文与景观相融合,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

景观成为人类与自然联系的有机系统,创造有益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景物。

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教育形态和功能。

从这些可以得出景观设计的目标与教育的目标一致,景观被赋予教育功能,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功能。

同时,景观教育功能的不断提高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创造出来更精致的道路,有助于设计出更高质量的公园景观。

3.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

天津桥园

天津桥园

原为武警部队靶场,地势较高, 上有亭子,作为公园制高点利用
西、北边缘隔离带
原生大树 保留
植被 良好
现有商业 人流主要道路
城市林带
鱼塘 可利用
天津-地理特色
• 天津位于北纬38°34′~40°15′,东经116°43′~118°04′ 之间,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 冲”之称。天津是海退成陆,地形开阔,河道纵 横,洼淀棋布, 海拔仅为3~5m,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 土壤盐碱度高。气 候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 水量平均600mm左右,冬 季干冷,夏季受干热风影响, 因而给植物材料选择、品种驯化 带来了局限性。
(3)公园建成后,其景观多样性将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 化。系统将转变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形成绿化带的立体 层次,在功能上兼顾人及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丰富生境的多 样性并强化边界效应,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条件。


样泡
湿 地 湖 泊 带
疏林草地-高台带
主要特色.风格

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创造并开启了植物适应性与群落进化的自然过程。 混合植物种类的种子最初用来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乡土植物则宜地 栽种。随着季节更替,每一块植物种植区将大大小小、有水无水、 pH值不一的坑洞串联在了一起。 这一在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生态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园以持续进化过 程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景观美学——没有规整的形式,没 有刻意的种植,洋溢着自然凌乱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观中能够充分体 现其自身特有的美丽。


高台 沉床
主要特色.功能

群落取样区 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可称为样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 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 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每个样泡内 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观赏的机会。林 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 土树种。林网内是自然的游步道,粗沙铺地。 西、北边缘隔离带 西-北侧濒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而且远离社区 居民,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 ,为公园做了一个弧状绿屏。 服务设施 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它们以水为明堂,半围合 布局,互相桥园公园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建筑两层为主, 轻盈而亲切,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 吧、书吧等服务。

topos相关信息

topos相关信息
该地块距离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像整个发展中的黄 河三角洲一样,这块冲刷平原为农业用地。九座高约 100米的花岗岩山,被证实为这片景观的旧岩床。其 中一座被囊括入辰山植物园里,作为中国园林的三个 传统元素(山、水、植)之一。辰山河(River Chenshan)与辰山运河(Chenshan Canal)横贯整块 场地,以水体、池塘的形式出现。城市的边界以每年 一公里的速度推进着,房屋的轮廓在远处已能看到。 五年之内,植物园将被城市包围。设计师拥有206公 顷的土地来实践他们的梦想。
德国的风景园林事务所 Valentien+Valentien 和 Straub+Thurmayr 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被设计师提前决定了 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他们的目标是构建 一套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建筑施工到花 园的运作。掩体建筑、主动式与被动式太 阳能使用、地下水热能,以及广泛的自然 通风等概念将提升生命周期的评估。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Brooklyn Bridge Park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作为新一代的滨河公园,最近向 公众开放了。这个新滨水公园,实现了体验的多样性 和材料的再生使用,同时保有着一种充满生机的历史 感。其中的设计颇让人兴奋。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是由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MVVA)设计的。最近出现了许多重 新定义的滨水空间、将工业厂区转变为休闲天堂的新 公共空间,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便属于其中之一。
座椅和长道
·里奥马德里 ——作为政治手段的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虽然经常牵扯到社会、经济、 生态、艺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似乎总是与 政治无关。 在欧洲,风景规划也好,风景设计也好都是 与政治有关的。但是设计师本身不会有政治 倾向。

天津桥园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天津桥园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样泡边角处颜色明快的乡土花卉,区别 绿色草本植物的底景
4.2湿地样泡
湿地样泡则旨在恢复再现天津湿地景观。湿地发挥着巨大的生态 效益,保持物种的多样,涵蓄水源,调节旱涝……作为湿地公园,桥 园公园内的水生湿地植物20余种。
湿地样泡取样 于天津沿海地区的 湿地生态群落。植 物布置以对盐碱性 适应力较强的本地 常见品种芦苇、菖 蒲为主,主要用以 反映天津地区沿海 湿地植物景观特色。
城市林带: 临街一侧为林荫带,将城市道路上的噪音隔离和吸收。 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 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即取样 天津乡土树种。沉床园以乡土禾草植物为主,即取样天津乡土野草。 湿地-湖泊带:包括带状湖泊和两侧的湿地。外围为临湖亲水带,丰 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 在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 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疏林草地-高台带:与高台-沉床园带相呼应,基底是开放的草地,林 子是自然式的疏林,台地不再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的绿色矩阵。 群落取样区:由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标 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 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初始的群落在天津地域内 挖取同样海拔和水分条件的地块,连同土壤和植被,完整移植到公园 的样泡内。 西、北边缘隔离带:公园西北侧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 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为公园做 了一个弧状绿屏。 创意产业园区:一组服务性建筑群,以水为明堂,半围合布局。水际 植物掩映在亲水平台之间。
疏林 草地
高起的自然台地
4. 群落取样区
从空间位置和面积上来 说,群落取样区是公园的核 心区域。由林网围合成一个 个泡状空间(样泡)。样泡 内的群落 取样天津地域性的 植物景观特色。海拔高差变 化以10cm为单位,每个样泡 都是不同的标高,因而会有 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 群落的生长。 大体上分为旱地样泡和 湿地样泡,分别真实地反映 了天津旱生植物和湿地植物 的景观特色。

桥园公园:天津市内首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

桥园公园:天津市内首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

桥园公园: 天津市内首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2006年天津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中提到”建成北辰区宜白公园、河东区桥园等大型公园和绿地”。

其中, 桥园公园自今年6月开工以来, 工程进度已过半, 这座占地22公顷的大型景观公园建成后, 将成为天津市内首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 也将为快速路沿线再添一景。

因地造景再现湿地景观桥园公园在设计方面因地制宜, 利用原有的靶山和若干鱼塘, 修建成人工湿地公园。

据桥园公园项目部副经理杨立强说, 按照规划, 靠近卫国道立交桥的靶山将堆高到15米, 鱼塘将被重新组合, 形成带状湖泊、点状小湖和自然湖泊相结合的景观。

带状湖泊由东北至西南蜿蜒贯穿整座公园, 14个点状小湖点缀园内。

园内水系的水源来源于附近的月牙河, 带状湖泊与月牙河相连, 点状小湖与大湖相连, 而自然湖泊则是靠降水, 雨水多则有湖、雨水少则无湖。

整个公园的水域面积将占到总面积的2/3.手绘效果图千花百草堪称湿地植物博物馆既然是湿地景观, 就少不了各种湿地植物的装点。

桥园公园内共有水生植物20种, 栽植总量达125267丛, 这其中既包括芦苇、蒲苇、荷花等乡土植物, 也有首次在天津大面积种植的凤眼莲、梭鱼草、黄花菖蒲等品种, 构成了一条湿地植物科普走廊。

除湿地植物外, 园内还有乔灌木43种, 共计26453株, 宿根植物40种, 面积22000平方米, 草坪面积84503平方米。

公园的西、北侧毗临卫国道立交桥, 那里过往车辆较多, 对游客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干扰比较大。

因此, 公园结合地形设计了一个弧状绿化隔离带, 隔离带中密植了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 这样既遮挡了过往车辆, 又将道路上的噪音隔离吸收, 营造了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高台和长廊概念图公园的东、南两侧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式庭院。

高台高达五米, 中间有一个小广场和荫棚, 其上有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 每个高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幼苗。

每两个高地中间是一个200平方米的下沉式庭院, 庭院内以种植乡土植物为主, 人们可以在依地势布置台阶上休憩, 享受宁静。

融合地域特色塑造宜人环境——天津桥园公园建设

融合地域特色塑造宜人环境——天津桥园公园建设

融合地域特色塑造宜人环境——天津桥园公园建设
王信权;汪四旺
【期刊名称】《天津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9(019)002
【摘要】@@ 建设背景rn桥园公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盘山道以北、天山路以西,卫国道立交桥的东南隅.用地呈扇形,占地22 hm2.用地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土堤为昔日靶挡;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柳树少许.周边兴建了恋日风景、太阳城、百合春天等多个现代化的小区,加之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大型居住区--万新村,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人口密度大,缺少大型公共园林绿地.【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王信权;汪四旺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城建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
【相关文献】
1.天津市公园景观生态教育调查与研究——以天津堆山公园和桥园为例 [J], 高倩倩;冀媛媛;李嘉欣;朱叶青;李美洁;邢双静;董黎俊
2.整体意象地域特色宜人环境--以南郑县青树镇规划设计为例 [J], 谢洪;田黎强
3.植根于山地地域环境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 [J], 邢忠;丁素红;王琦
4.融合与升华--论环境雕塑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 [J], 张祖平
5.天津桥园公园建设的地域性探索 [J], 王信权;王凯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桥园公园作品名称:天津桥园公园设计单位:土人设计作品地点:天津设计师:土人设计设计时间:2005年3月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完成时间:2006年4月设计规模:22公顷所在国家:中国作品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甲方:天津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案例简介:项目概况桥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占地40平方公里,人口63万。

公园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公顷。

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

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一土堤;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柳树若干。

因为是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个大型绿地,故名桥园。

设计目标与定位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希望通过公园建设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并要求有一个桥文化博物馆和至少1000平米的商业面积;同时,由于地处天津市的重要门户,公园应有自己的特色,期望成为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公园。

设计概念基于以上的功能要求、地域及场地特征,提出桥园设计有以下两个概念:(1)“城市-自然”谱系: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舷,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2)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来放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

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观体验。

景观构成(1)城市林带:临街一侧为林荫带,密植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林,形成城市林带,划出一条鲜明的城市边缘线,并将城市步行道置于林中,提升城市意象、改善城市体验,并使公园有一个鲜明的缓冲带,将道城市路上的噪音隔离和吸收,营造一个城市中的桃花源。

(2)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

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同时表明对社会上盛行的大树移植之风的反对立场,告诉人们幼苗也是很美的;每一幼苗绿块之中为一宜人尺度的小广场和荫棚,各具特色;台地的边坡由金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石铺成,是对天津作为工业和港口城市的反应,也即取样天津工业材料。

在每两个台地之间是一个20X10米见方的下沉式小花园,依地势布置台阶可以席坐,是大尺度的环境中的一个个亲人空间。

沉床园设计精细,以乡土禾草植物为主,也即取样天津乡土野草。

除高台和下沉庭院以外,是树荫下的城市广场区域,以硬质地面为主。

高台和连廊构成了一个个窗景,让公园的绿色流露到城市,也给造访者营造了一个个诱人的豁口。

(3)湿地-湖泊带:包括带状湖泊和两侧的湿地。

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

两个滨水湿地都是湿地植物的科普走廊,也即取样天津湿地植物。

(4)疏林草地-高台带:本区域与湖对岸的高台-沉床园带遥相呼应,但在元素构成上则更自然化了:基底是开放的草地,林子是自然式的疏林,台地不再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的绿块阵,而有不同的朝向,规则中又有自由,边坡处理也是用草而非矿石。

(5)群落取样区:从空间位置和面积上来说,这是公园的核心区域。

由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可称为样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

初始的群落在天津地域内挖取同样海拔和水分条件的地块,连同土壤和植被,完整移植到公园的样泡内。

取样过程本身要求有环保意识,即采用小斑块或窄条带的取样,以保证不破坏原生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每个样泡内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观赏的机会。

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

林网内是自然的游步道,粗沙铺地。

(6)西、北边缘隔离带:公园西-北侧濒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而且远离社区居民,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为公园做了一个弧状绿屏。

(7)一条对角线,三个节点:这条对角线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它是城市街道的视觉延伸;第二,它与已经建成的立交桥广场以及其中的一个高塔形成对景;第三,它是公园主要入口的延伸。

这条轴线横跨上述城市-自然的多个带谱,串联三个节点,包括入口广场,桥博物馆和一个户外剧场。

(8)一组服务设施: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它们以水为明堂,半围合布局,互相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

建筑两层为主,轻盈而亲切,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吧、书吧等服务。

基于以上的功能要求、地域及场地特征,提出桥园设计有以下两个概念:①城市——自然”谱系: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舷,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②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来放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

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 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观体验。

绿地内部景观疏林草地-高台带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

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

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

在每两个台地之间是一个20X10米见方的下沉式小花园,依地势布置台阶可以席坐,是大尺度的环境中的一个个亲人空间。

湿地-湖泊带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

天津桥园公园天津桥园公园天津桥园公园天津桥园公园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地址:中国天津市项目面积:22公顷项目委托:天津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设计团队:石春、林里、贾军、王浩、王云峰、王俊、祈胜、胡含宇、张波、苏兴兰、封显俊、臧学年设计时间:2005年10月~2008年5月建成时间:2008年获奖情况:2010年ASLA专业奖之设计荣誉奖2009年第2届世界建筑节世界景观奖2008年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相关信息参见: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整座城市和周边市民创造一个有多种自然服务机能的公园绿地,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自然过程中改善盐碱土质;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改良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

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创造并开启了植物适应性与群落进化的自然过程。

混合植物种类的种子最初用来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乡土植物则宜地栽种。

随着季节更替,每一块植物种植区将大大小小、有水无水、pH 值不一的坑洞串联在了一起。

这一在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s)中扮演着生态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园以持续进化过程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景观美学——没有规整的形式,没有刻意的种植,洋溢着自然凌乱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观中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特有的美丽。

在天津桥园公园项目中,土人景观通过改造地形使城市雨水融入植被适应与群落更替的自然过程中,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了一座低人工养护的城市公园,使其具有雨洪调蓄、净化等多种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功能,改善了公园的盐碱土质,为环境科普教育提供了条件,为游人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景色。

艰巨工作势在必行该场地位于中国北部海滨城市——天津,占地22公顷。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原打靶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盐碱化,在项目被委托之前,场地上还存在着破败临建。

其南部和东部为人口稠密地带,西侧和北侧则紧邻公路和立交桥。

2006年初,为实现市民期望提高该场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天津市政府与景观设计师达成一致:抢救这块退化土地的艰巨工作势在必行。

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整座城市和周边市民创造一个有多种自然服务机能的公园绿地,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自然过程中改善盐碱土质;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改良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

斑块式的景观该地区一度有着湿地、盐沼景观,但因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消失殆尽。

虽然这种盐碱土壤不适宜树木生长,但地被和湿生植物却在这片水位与pH值变化不定的水域里繁茂丛生。

适应性植物群落灵巧地装点着这块区域的景观,这种简单淳朴的、名为“适应的调色板”的设计方案旨在利用自然、利用开挖的21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洞——直径幅度从10~40米,凿挖深度从0.5~2米——解决场地垃圾问题。

由于雨季和地下水位浅的原因,这些坑洞或成为了水塘,或成为了湿地,或成为了季节性水池,或保持原状成为一些无水的坑穴。

经过雨水的冲刷过滤,那些无水坑穴内的土壤由此得到改善,在汇集雨水径流的深坑中营养逐步沉积。

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创造并开启了植物适应性与群落进化的自然过程。

混合植物种类的种子最初用来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乡土植物则宜地栽种。

随着季节更替,每一块植物种植区将大大小小、有水无水、pH 值不一的坑洞串联在了一起。

这种斑块式的景观也是将该区域中水敏感植物、碱敏感植物纳入精心考量的设计成果之中。

我们在一些坑池上还架起了木质平台,供游人坐在植物块丛中观赏。

连通整个调色板的道路网络,可使参观者在其红色的沥青路面上漫步,游赏于各景观斑块之间,聆听自然模式进程和乡土植物绘声绘色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自然凌乱的野趣桥园公园仅用两年就实现了其设计目标。

水池内蓄存的雨水为多种多样的水敏感植物群落提供了演替条件。

植被的季节性变化与野趣的本土景观美感结合在了一起,每天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