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知识PPT

高中文言文知识PPT

6.之
①人称代词。 A.第三人称,译为“他”、“她”、“它”(包括复数)。 吾得兄事之。《鸿》 B.第一人称,译为“我”。 吾将哀而生之乎。《捕》 C.第二人称,译为“你”。 臣愿得谒之。《荆》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这样”、“这些”。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 ③结构助词。 A.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此帝王之资也。《赤》 B.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 C.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吾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④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不译。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却” )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之)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来)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
道主
(把,介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哪里)
《考试说明》对“能阅读浅易文言 文”所作的具体阐释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也 1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令将军与臣有郤 18)因击沛公于坐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
❖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 ①音同形似。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
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归纳作 者的论述过程。
《送东阳马生序》“思考探究”第一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 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 想表达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送东阳马生序》“积累拓展”第五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
用的学习方法,明确人物的学习
态度。
【针对训练】 黄钺传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 游市肆中,见书,不问古今,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家有田数 十亩在葛泽陂,(钺父)因令督耕其中。钺从其友人家借得书,道 中披览,比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士杨濙①者,尝避雨泊舟钺舍 傍,窥见钺持书倚檐,声琅琅不辍,乃就视之曰:“竖子好学至此 哉,日能读几何。”钺答曰:“苦无书读,过目能不忘也。”濙 曰:“我有书在洋海店,去此不远,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再拜, 即从淡舟至其舍,与数册持去。
人也。”
遇到的困难
克服方法: 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参考答案: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生活之苦。
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 克服这一困难。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文言文实词》课件

《文言文实词》课件

对应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对应词语的含义推断实词的含义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对应词语的含义推断出实词的含义。例如,“足 ”与“足以”中的“足”对应,表示“足够”,因此可以推断出“足”的含义为“足够”。
05
文言文实词的记忆技巧
分类记忆法
总结词
将文言文实词按照词义、用法等特点进行分类,以便于记忆 。
03
02
名词是指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如“人”、 “马”、“山”等。
04
形容词是指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如“ 高”、“美”、“快”等。
数词是指表示数目、次序的词语,如“一 ”、“二”、“先”等。
05
06
量词是指表示计量单位的词语,如“匹” 、“斤”、“升”等。
02
文言文实词的常见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特定的语境 中,被赋予了动词的含义或功能。
反复复习法
总结词
定期复习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实词,以 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
在学习完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后, 定期进行复习,例如每天复习一定数 量的实词,或者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 过的实词,通过反复复习加深记忆。
THANKS
感谢观看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定的出现频率。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的作用,修饰谓词或整个句子。
例如:“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中的“人立”,原为人名 词,表示人类,在该句中用作状语,修饰谓词“啼”,表示猪像人一样
站立着啼叫。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是古 人在表达时灵活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词法
01
02
03
04
实词
指有实际意义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
虚词
指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介词 、连词等。
通假字
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异体 字。
古今异义字
指意义用法不同的字。
文言文句法
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 示判断。
被动句
用“被”、“受”、“ 为”、“所”等表示被
动关系。
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等成分。
THANKS 感谢观看
文言文课件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语法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技巧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定义
01
02
03
定义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 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 文献、历史记录、文学作 品等正式场合。
起源
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 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和 完善。
倒装句
将谓语、宾语等成分前 置或后置。
文言文虚词

用作代词、助词、连词等。

表示代词、副词、语气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篇章结构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 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布局,即开头破题、 承接论述、转折过渡、结尾总结。了解这一结构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的内在联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总结词
掌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意和欣赏其语言之美。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பைடு நூலகம்

2019/9/21
18
阅读文言文
7.掩耳盗铃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
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 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

2019/9/21
19
2.者:个;的人 4.欲:想要 6.甚:很 8.以:用;依据 10.而:连词 12.于:在 14.偶:碰巧 16.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
肯定;表示疑问语气,呢 19.为:成为;是;被 21.亦:也

2019/9/21
4
••
最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22.焉:语气词,无意义
23.将:将要,将会
8.未若:不如
9.故:原来;原因、缘故
10.谓:叫作;告诉;说,用于评论人或事(“此之谓也”)
11.且:将要
12. 非:不是
13.徒:空;白白地
14.何以:怎么
15.咸:全,都
16.莫:不要,不能
17.但:只,仅仅
18.亦:也,也是
19.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语气助词,呢
2ww0w.w.ps.及cn :到,至;比得上
34.以:认为,以为;用
35.此:这
36.至:最,极
37.安:怎么
38.几何:多少
39.辄:总是
40.俱:一起
41.倘:假如
42.庶几:副词,表示可能或期待
43.尔:而已
2019/9/21
8
03 如何阅读文言文 开始学习喽!
如何阅读文言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诵读。 (2)领悟文言文内容。弄清古今异义词,了解常 见虚词用法,注意文中的倒装句和省略句。 (3)了解一些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常识。 (4)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 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19/9/21
14
阅读文言文
3.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阅读文言文
8.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日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019/9/21
20
阅读文言文
9.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
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 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 也。
24.盍:何不
25.颇:很
26.即:立即;就是
27.尚未:还没有
28.惟:只有
29.故:所以
30.哉:啊,表示感叹语气
31.徒:只、仅仅
32.所:表示被动
33.殊:很,非常
34.固:本来
35.复:又
36.适:刚巧
37.尝:曾经
38.自:从
39.此:这里
40.若干:多少
41.昔:过去,从前
42.愈:更加

2019/9/21
21
阅读文言文
10.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
,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

2019/9/21
22
谢谢观赏!
2019/9/21
23
2019/9/21
24
43.毋:别,不要
••

2019/9/21
5
02 次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开始学习喽!
次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1.所:代词,表示……的人”“……的事物”等
2.因:于是
3.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这样
4.遽:急忙;就
5.何如:怎么样
6.盖:大概;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7.耳:语气词,啊

2019/9/21
15
阅读文言文
4.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
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 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 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 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019/9/21
16
阅读文言文
5.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 惑乎?

2019/9/21
17
阅读文言文
6.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
21.乍:忽然 2019/9/21
7
次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22.犹:还,仍然
23.于:比;在
24.何为:为什么
25.若:如果,假如;如;这个
26.是:这,这个
27.为: 做
28.夫:发语词
29.呜呼:叹词
30.固:本来;通“故”,所以 31.弗:不
32.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其中的
33.孰:谁

2019/9/21
10
04 阅读文言文 开始学习喽!
阅读文言文
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 身为宋国笑。

2019/9/21
12
2019/9/21
13
阅读文言文
2.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
文言文常识
2019/9/21
1
CONTENTS
1. 最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2. 次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3. 如何阅读文言文 4. 阅读文言文
01 最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开始学习喽!
最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
1.则:便,那么,就;是,就是 3.之:的;它;他 5.皆:都 7.其:它;他 9.至:到 11.何:什么;为什么 13.乃:于是;这才 15.遂:就 17.及:到、至 18.矣:了 20.乎:疑问或反问语气,呢、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