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44张)

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44张)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7-
高频考点二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8课标全国Ⅰ,2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
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关闭
B本.题朝考廷查用中中国国古文代化传对统朝文贡化贸和朝易贡贡贸品易加。以图解片读材料中的奇珍异兽是郑和
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以传统文化解释外来物品,并未体现传统观念更 关闭
新B ,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8-
5.(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
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
冲击,故B项正确;明朝时儒家的伦理文化成熟且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
错误;使用玉制器皿的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还有普通人家,且使用玉制器
皿与奢靡风气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关闭
B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9-
6.(2016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朝、清朝前期
第一板块
时空坐标 提纲挈领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通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

通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

高考真题回放
3. (2012年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 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 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 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高考真题回放
5. (2011年浙江,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 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 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 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 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 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 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 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答案:(1)清政府由禁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 逐渐扩大;从非法移民到合法定居、生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解析:第(2)问据材料一、二中“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 状况”“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 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 万’”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等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 发。
解析:C 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 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 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世俗文化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 需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小说并不是宗教,故A项错误;B和D两项均不 是材料中直接体现出的内涵。
——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 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 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 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 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 “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 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 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篇 第3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1-3 知识整合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篇 第3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1-3 知识整合

解析
明太祖废除宰相之后,所有的事务皆由皇帝直
接裁决,皇帝与官员之间缺少了缓冲的空间,导致君臣矛 盾尖锐,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统治阶级腐败的信 息,故A项错误;此时三纲五常是加强的,故 C项错误;商 品经济与君臣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 D项错误。
2.[2017· 洛阳统考]雍正初年设军机房时,仅为处理西 北军务,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 属,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雍正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 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 )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 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 D.已失去其绝密特征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信
息“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 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可知,材料旨在强 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虽然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极其复杂,但并非无法解释, C项 错误。
5.[2017· 广东七校联合体二联 ]黄宗羲言:“惟夫国之 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 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 上言论( )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百姓认为是的,君主与大臣不
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 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所以 C项不符合题 意;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要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 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所以 D项说法错误。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教案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教案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掌握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文化上承古萌新出现新观点,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文学艺术繁荣。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海禁【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知识体系: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明朝:(1)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问题探究】1、比较明朝内阁和西方近代责任内阁:职权、实质、影响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增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2.清朝:(1)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2)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1.明清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

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课件(85张)

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课件(85张)

4.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 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 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解析:B对:由材料“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 知”,但到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 惰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A错:明朝晚期没 有产生资产阶级。C错: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 现象日益严重。D错:明朝时反正统思想处于萌芽状态,还 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答案:B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王阳明“心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 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②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 张个性自由。
(2)科学技术: ①《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 的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 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①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②戏曲:明朝时,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 活内容。 ③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 1.政治 (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 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 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 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第3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重组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

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3)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把握一个趋势,两个联系,三个核心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从而得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结论;三个核心,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误区警示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深化提升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朝军机处实际上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执行机构,两者都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职权受皇帝限制,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⑤.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朝八 股取士,秦代实行文字狱。
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 推断这个朝代是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官营手工业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出现“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A.汉朝 C.宋朝 B.唐朝 D.明朝 (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力。朱元璋减轻商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轮班匠制度的取 消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一条鞭法”的推行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这些都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必 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故A正确。
4.(★★★★)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 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 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歌主要抨 击明朝 A.君主专制加强 C.理学的空疏学风 ( 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D.土地兼并现象 )
7.盘点: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原因。 区别:
中国传统科技重经验轻理论,重实用轻分析,属经验科学; 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方法及理论体系的构建,属实验科学。
原因: 中国:A.科举制重人文轻科学的积弊; B.小农经济对科技创新要求低; C.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新经济弱; D.官营手工业技术封闭不外传; E.儒家思想的官本位理念束缚; F.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创新力; G.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中外交流。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外交上
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 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4.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 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 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 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技术
(1)医学: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 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学: 《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徐光启被 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2)农产品商品化: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 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 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市镇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4)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4.(2016· 全国卷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 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 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 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削弱六部的权限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
[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于找准解题“题眼”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
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 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 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文学艺术
(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 有《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
(2)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 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
(3)戏剧: 明中叶到清中期, 昆曲鼎盛, 被誉为“百戏之祖”; 清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兼容并蓄, 经过不断融合吸收, 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4.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 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 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深化认知]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 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融会贯通]
3.15 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 间的关系
(1)与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 要地位,对近代科技需求较小,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
帝允许宦官参政, 以牵制内阁, 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 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 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 排除 C 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 答案:A
(2)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思想文化: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失去创新发展能力,阻碍了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
(4)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工业文明发展机遇。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 (3)对绘画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 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因此,这 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
(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 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 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
解析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深化认知]
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
(1)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 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 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 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文学、 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 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 技开始传入中国。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权由皇 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 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 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敢创新。 A 项不符合史实; C、 D 两项不符合材料。 故答案为 B。
(
)
答案:B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考题领悟] 3.(2017· 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
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 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 )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历史发展怎么样] 明阶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三条主线定论] 政治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1.农业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棉花,民众 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 设想;主张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顾炎武
王夫之
历史发展怎么样
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 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处,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 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 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 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 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融会贯通]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 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 映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书法呈现平民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课时达标检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结 束
[深化认知]
②转移相权及其机构。 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 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 宦 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 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内朝逐渐 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既是教材主干又是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这是命题人的首选
历史发展怎么样
主要史实有哪些
命题视野在哪里
随堂强化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