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幕遮·怀旧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苏幕遮·怀旧》原文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二、《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三、《苏幕遮·怀旧》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苏幕遮·燎沉香》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婉约词《苏幕遮·燎沉香》原文,《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翻译,《苏幕遮·燎沉香》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幕遮·怀旧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范仲淹《苏幕遮》注释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注释翻译范仲淹《苏幕遮》注释翻译《苏幕遮·怀旧》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苏幕遮·怀旧》译文1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苍翠。
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一直铺到斜阳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怀旧》译文2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1)苏幕遮:词牌名。
这首词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这首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阙各五句。
(2)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3)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4)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范仲淹诗词《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

范仲淹诗词《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与赏析犹记殷勤风月事,耳边软语深盟。
一朝离别等闲轻。
我心仍似火,君意已如冰。
陌上春风杨柳色,年时曾许青青。
而今薄性学飘零。
此生缘已误,来世许无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参考~《苏幕遮·怀旧》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鉴赏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
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
范仲淹诗词《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

范仲淹诗词《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范仲淹苏幕遮翻译,欢迎阅读。
苏幕遮·怀旧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指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就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是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苏幕遮·怀旧》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二、《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三、《苏幕遮·怀旧》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
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