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积极培养新一代词人,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1【原文】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①,玉盏②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③,空水澄鲜④,俯仰⑤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注释】①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
②玉盏:玉制酒杯。
③行云却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动的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
④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
⑤俯仰:仰观俯察,观赏。
【作品介绍】《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十首《采桑子》联章体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而诗情画意却油然而生。
此词写春天载酒游湖之乐及乘着酒兴所见的西湖美景,尽兴尽欢中,透露出主人公几分豪逸情致。
【白话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致仕后归颍。
又据《西湖念语》知,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将其整理成章。
【赏析】这首词表现的是饮酒游湖之乐。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首句“西湖好”是统领全词的,下面分别渲染这个“好”字;画船载酒,稳泛平波,空水澄澈,别有洞天,使人俯仰,乐而忘返。
写出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这也就是本词所揭示的主题。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与欢乐场面: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词人心情舒畅,与朋友无拘无束,开怀痛饮。
欧阳修《采桑子十三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欧阳修《采桑子十三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采桑子十三首作者: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
聚散匆匆。
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
明月清风。
把酒何人忆谢公。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
莫话衰翁。
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
画鷁牵风。
即去朝天沃舜聪。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以上欧阳修作品《采桑子》共13首【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⑤芰:即菱。
【评解】夕阳西下,余晖满湖。
词人凭槛观赏湖景,花坞蘋汀,一望波平。
其时一轮明月生自西南,清风拂槛,清凉中带来莲菱的芳香,也抹去了词人脸上的酒热。
夏夕湖上风光,被此词摄其神髓。
卜算子采桑子十三首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朝中措滴滴金蝶恋花二二首定风波定风波定风波定风波定风波洞天春洞仙歌令/洞仙歌洞仙歌令/洞仙歌丰乐亭游春感庭秋/撼庭秋鼓笛慢/水龙吟好女儿令/好女儿贺圣朝影/添声杨柳枝鹤冲天恨春迟画眉鸟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蕙香囊/鹊桥仙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解仙佩锦香囊看花回浪淘沙浪淘沙浪淘沙浪淘沙浪淘沙凉州令/梁州令。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请参考!《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1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得小船。
短棹:划船用得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3.绿水:清澈得水。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全词以“西湖好”领意,通过描写西湖景物,及在西湖游玩的心情,表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对西湖的留恋,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残霞夕照1西湖好。
花坞2苹汀3,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4。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5凉生,莲芰6香清,水面风来酒面7醒。
【注释】1、夕照:落日。
2、花坞(wù):四周高起花圃。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3、苹汀(tī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
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亦称“大萍”、“田字草”。
汀,水边的平地。
4、野岸无人舟自横:化用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轩槛:凉亭。
轩,长廊。
槛,栏杆。
6、莲芰(jì):即莲花。
芰,菱。
7、酒面:醉脸。
【作品介绍】《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首句点明是夕阳西下时分,以下全词即捕捉住这一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来写。
上片写游人散去,波平如镜。
然而,一道残霞铺洒湖面,花坞苹汀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艳丽,更富情韵,突出的是一个“静"字。
下片明月初上,暑消凉生,晚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夹带着莲芰的清香,结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颜加倍形容晚风的清爽,突出的是一个“凉”字。
【白话译文】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采桑子①欧阳修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翻译】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
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
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
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
“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
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
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
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采桑子·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翻译:隐娘说: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翻译:隐娘说: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采桑子·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翻译:隐娘说: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采桑子·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翻译:隐娘说: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采桑子·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这首词描写了西湖夜晚的景色,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欧阳修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⑴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⑵。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⑶。
谁羡骖鸾⑷,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⑴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⑵云物:犹言景物。
⑶琼田:传说中的种玉之田。
⑷骖鸾:仙人乘鸾鸟登仙。
骖:驾,乘。
【作品介绍】《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上片着重写颍州西湖的夜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片描写在月白风清的.夜色中,湖水似一片玉田,而由此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
【白话译文】西湖风景真好啊,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
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
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欧阳修晚年。
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采桑子_《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_《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重阳节祝福语】《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请参考!《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1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
北宋皇祐三年(1049年),欧阳修赴颍州任职。
颍州的西湖是当时的游览名胜,欧阳修被那里的旖旎光陶醉了,他把颍州选为晚年居住之所,多次来往其地,并一连写下十首《采桑子》吟咏西湖胜景。
这十首词意境优美,风采各异。
这首《采桑子》是其中的一篇。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从西湖弯斜的堤
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头攒动。
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
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
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花满角巾。
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
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
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目繁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
游者一是多,二是欢。
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
这一句写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
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
最后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击肩摩的游览盛况。
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音响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这样的敝廓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
何以见出游者之欢?从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中,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
这令人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对各种赏月人的生动描写:他们有的浅
斟低唱,有的喝呼嘈杂,装假醉,也有的呼客纵饮、纵舟酣睡。
本词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类似这些景象的联想,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
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
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
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
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斜,一路是花。
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印缘,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
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满地遍野的鲜花汇成一体,气氛是很热烈的。
这使我们想起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写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这一个空字,正是从对立的角度表明了词人对本词中所显示的盛况无比深切的感受,也说明了词人和春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本词即抓住这两方面内容共同表现了颍州西湖的繁盛。
[2]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
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
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
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