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悼亡诗》原文、诗意及赏析

《悼亡诗》原文、诗意及赏析【原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俛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周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译意】:冬去春来时间渐渐过去,寒冷酷暑忽然更替。
妻子已经归赴黄泉,被层层土壤阻隔在幽深的地下。
我的情怀能与谁说?久留家中又有什么好处。
努力自勉听从朝廷的任命,回心转意返回任所去做事。
望着房子思念她的模样,进入房间想起往日的生活情景。
帏屏间连她隐约的身影都看不见,桌上还残留着她的墨迹。
她的衣物余香还没飘散,墙上仍挂着她的遗物。
恍惚中她似乎还活着,回神后不禁感到惶恐不安。
像那林中的鸟儿,双双栖息一朝却只有一只了。
像那河中的比目鱼,游着游着半途却分开了。
春风沿着门窗的缝隙吹来,清晨房檐上的水沿着屋檐往下滴。
安歇睡觉时又何曾忘却,深沉的忧伤日益增多。
但愿有时能减弱一些思念,像庄子一样,击缶而歌,自我宽怀。
【点评】:潘岳的《悼亡诗》共三首,都是为悼念其妻而作的。
本篇是原诗的第一首,写光阴荏苒,时过一年,人亡物存,自己即将离家赴任,触物伤怀,沉浸在无限的悲哀之中。
诗前八句为第一层,首四句写时光流转,生死永隔,次四句写情怀难诉,久留无益;中八句是第二层,写即将离开之际往事牵动思绪,留恋亡妻往日踪迹,此段将恍惚之中的无限惆怅悲伤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十句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忧伤堆积,希望自己的哀伤可以淡薄些,能学庄子的达观,更让人觉其哀伤之难以忍受。
全诗真情实感流注于笔端,动人心弦。
悼亡诗其一

悼亡诗其一《悼亡诗(其一)》潘岳荏苒冬春谢①,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②,重壤永幽隔③。
私怀谁克从④,淹留亦何益⑤?僶俛恭朝命⑥,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⑦,翰墨有余迹⑧;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⑨,周遑忡惊惕⑩。
如彼翰林鸟(11),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12)。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13)。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14),庄缶犹可击(15)。
【注释】①荏苒(ren ra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
②之子:那人,指亡妻。
穷泉:即泉下,指埋葬死人之处。
③重(chong 虫)壤:犹黄泉,指地下。
④克从:能够跟从、相伴。
克,能够。
⑤淹留:停留、久留。
⑥僶俛(min mian敏免):勤勉、努力。
⑦髣髴:即“仿佛”,相似而不真的形象。
⑧翰墨:笔墨。
⑨怅怳:即“怅恍”,恍惚。
⑩周遑:一作“回惶”,惶恐。
忡(chong 充):忧虑不安的样子。
惊惕:失常不定。
(11)翰林鸟:指长林鸟。
(12)析:离散。
(13)霤(liu六):屋檐滴下的水。
(14)庶几:差不多。
(15)庄缶(fou否):庄子击缶而歌。
缶,瓦器,大肚小口。
【诗大意】时光荏苒,冬春代谢,寒暑流易,一年过去。
你不幸谢世,幽明永分离,再不能相聚,我久留何益?想回朝赴命,勤奋听役。
望庐思亲人,入室想那过去。
帏屏不见倩影,尚有笔墨遗迹。
房中散着芳香,遗物挂在墙壁。
恍恍惚惚好像还活着,惶恐不安又忧虑。
如那双栖的长林之鸟,一朝单飞;如那游川之鱼,比目离异。
春风吹拂,檐水滴沥。
寝息何时忘记? 沉忧日夜盈积。
不日将要衰老,何如庄周击击,唱歌自娱。
【赏析】此篇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之作。
杨氏是荆州刺史杨肇之女,元康八年(298) 秋天,卒于洛阳德宫里。
潘岳悲痛欲绝,在安葬妻子时写了《哀永逝文》。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潘岳服丧完毕,须按规定复职。
临行前他依依不舍地留连虚室,徘徊坟茔。
行迹所历,触目所见,无不引起他的悲伤、怀念,于是写了《悼亡诗》三首,此篇是第一首。
悼亡诗潘岳其一原文注音

悼亡诗潘岳其一原文注音摘要:一、潘岳及悼亡诗背景介绍二、悼亡诗潘岳其一原文注音内容概述三、潘岳悼亡诗的文化价值及影响正文:一、潘岳及悼亡诗背景介绍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与陆机、左思、刘琨等并称“洛阳四友”。
潘岳一生著作丰富,其中以《悼亡诗》最为著名。
潘岳的悼亡诗共有三首,分别描写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悲痛惋惜之情。
这三首悼亡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代表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悼亡诗潘岳其一原文注音内容概述《悼亡诗潘岳其一》原文注音如下:qī mén dì,bái huā yān。
jīn yuè hé shuǐ,shí zhōng guī。
yún shì jiān yù,shuǐ xīn qīng yān。
zhī chūn fēi jì,rén shēn yuán。
这首诗以“七门地,白花嫣”开篇,描绘了诗人家乡的景象。
接着诗人写道:“金岳和水,实钟归。
云是家焉,水心清焉。
”诗人借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知春非迹,人心愿。
”诗人表示虽然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但仍然希望亡妻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三、潘岳悼亡诗的文化价值及影响潘岳的悼亡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词句、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典范。
诗中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使读者产生共鸣。
同时,诗中对春天、金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潘岳的悼亡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许多诗人纷纷仿效潘岳,创作了许多悼亡诗,使得悼亡诗这一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悼亡诗-潘安

《悼亡诗》三首晋·潘岳(潘安)其一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
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其二皎皎窗中月。
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
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
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
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
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
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
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
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
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
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
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
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
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
长戚自令鄙。
其三曜灵运天机。
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
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
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
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
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
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
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
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
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
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
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
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
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
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
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
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
路极悲有余。
悼亡诗三首(潘安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悼亡诗三首魏晋:潘安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标签悼亡、组诗译文注释荏苒:逐渐。
谢:去。
流易:消逝、变换。
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
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
这首诗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之子:那个人,指妻子。
穷泉:深泉,指地下。
重壤:层层土壤。
永:长。
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
克:能。
从:随。
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
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僶俛:勉力。
朝命:朝廷的命令。
回心:转念。
初役:原任官职。
庐:房屋。
其人:那个人,指亡妻。
室:里屋。
历:经过。
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
帏屏:帐帏和屏风。
髣髴:相似的形影。
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
经典悼亡诗——用一生换一首诗,令人潸然泪下

悼亡诗——情真语挚,感人至深悼亡诗古已有之,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
西晋潘安曾写《悼亡诗》缅怀妻子,后来“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感情,情不外露,夫妻感情更是如此。
当诗人们饱含感情,写下深情怀念妻子的悼亡诗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以下诗人,他们的妻子也许不知名,可因为一首诗,却让人深深地记住了她们。
(一)《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这是妻子奠祭亡夫的悼词,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
后来像潘岳、苏轼等有名的悼念亡妻的诗词,很可能在写法上受到此诗的影响。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
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
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二)《悼亡诗三首·其一》西晋·潘安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历史上,潘安是一个美丽的少年郎,走在路上,还有人“投水果”,一时传为佳话。
可他对妻子的感情始终如一,二十四岁结婚,与妻子和睦相随二十六载。
潘安五十岁时,妻子去世,他十分悲痛,服丧一年后,作《悼亡诗》三首。
古诗悼亡诗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悼亡诗三首翻译赏析《悼亡诗三首》作者为魏晋文学家潘安。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其二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前言】《赠白马王彪》是中国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
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写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的复杂心情,感情非常沉痛凄婉。
全诗分七章,其一写离洛阳,渡洛水,抒眷恋之情;其二抒写路途艰难的苍凉之情;其三写兄弟被迫分别,怒斥小人离间;其四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清孤寂之情;其五悲悼任城王曹彰,慨叹人生命短暂,抒发悼念之情;其六强自宽解,以豪言壮语和白马王曹彪互相慰勉;其七申诉苦辛之怀,抒发和白马王的离别之情。
【注释】⑴荏苒:逐渐。
谢:去。
流易:消逝、变换。
西晋诗歌潘岳左思

两汉汉代古诗部分作品原著与翻译1、潘岳《悼亡诗》——其一原文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译文:漫长的冬春渐渐过去,寒暑交替光阴匆匆不息.我亲爱的妻子已命归黄泉,厚实的土层把我们永远的隔离.谁又能理解我心中的悲凄,久滞于妻子的墓地又有何益?勉强服从朝廷的任命我要离开这里,回心转意我重返旧职.见房思念我恩爱的人,进屋忆起共同的生活经历.纱帐间难寻你的倩影,只有文章笔墨的点点余迹.你用过的胭脂香味尤存,遗留下的衣物还挂在墙壁.恍惚中你仍在我的生活里,无限的惆怅又令我销魂失意.你我如那林中离飞的双栖鸟,双双相伴今却影单剩我自己.如那水中畅游的比目鱼,对对并随中途分离.春风沿着门缝徐徐吹进,清晨寒露顺檐滴坠.长夜难眠何时能忘亡妻,优绪绵绵心中日益沉积.多么希望这哀思有时淡薄或衰减,也效那庄周鼓盆而歌把哀伤排遣.赏析: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
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
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
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
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
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
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
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
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
‛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潘安悼亡诗赏析
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
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
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
”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
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
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
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
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
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
此诗也不例外。
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
”(《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
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
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