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逝者追思的诗句

逝者追思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逝者追思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悼念逝者,劝慰存者”的诗句有哪些1、《江城子·乙卯正月210日夜记梦》宋:苏轼10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白话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10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装扮梳妆。
你我2人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2、《青衫湿·悼亡》清:纳兰性德近来无限难过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会,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白话释义:最近有太多的难过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1切听从命运的支配,早春季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当年与你观赏美景,如今却丢失了,辜负了往日的1片深情。
突然1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3、《遣悲怀3首·其1》唐: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10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白话释义: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1样;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发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1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视。
如今俸钱超过10万,你却不能共享;我只得为你超度,预备好斋饭供尝。
4、《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1念1伤神。
寄情深处意无穷——浅析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作 为清代第 一词人 , 纳兰性 德与朱 彝尊 、 陈维崧 并称 “ 词
家 三绝 ” 他是 中 国词 坛 上一 朵凄 婉 哀 怨 的 花 朵 , 。 是一 位 至 情
至 性 的痴 情 词 人 。他 在 短 暂 的 一 生 中 , 作 了 3 8首 词 . 成 创 4 形 了 清新 隽 秀 、 怨 动人 的词 风 。尤 其 是 他 的 悼 亡 词 . 是 真 情 哀 更 意切 , 哀感 动人 , 绵 悱 恻 , 受 后 人 的 赏 识 与 推 重 。 缠 倍
三 句 , 渲 染 出 悼亡 的悲 伤 氛 围 。正 如 苏 轼 的 悼 亡 词 之 “ 更 十年 生死两茫茫 , 思量 。 不 自难 忘 ” 纳 兰 性 德 在 词 中表 达 了对 妻 子 ,
的思 念 , 及 阴 阳两 隔 的 悲 痛 情 感 和挚 爱 深 情 。 以
活是苦是乐 , 与谁相伴 ?我们 不禁想到 , 二人生前一定恩爱无
艳 ” 风 格 更 是 令 人 称 道 。 我 们 分析 纳 兰性 德 《 缕 曲 ・ 妇 忌 日有 感 》 首 词 , 以此 作 为切 入 点 进 行 深 入 探 究 , 的 金 亡 这 并 就 不 难发 现 纳 兰性 德 词 在 貌似 自然 清 丽 的 背 后 , 含 着 凄 婉缠 绵 而 又诚 挚 深切 的 动人 真 情 。 饱 关键 词 : 兰 性德 : 纳 真情 ; 情 ; 情 痴 重
一
语调写 出, 是对 自己 眼 睁 睁 看 着 爱 妻 死 去 , 自己却 束 手 无 策 的 无 奈 无 助 之 感 的抒 发 。 兰 性 德 这 种 至情 至性 的真 实 情 感 。 纳 没
有 任何 的雕 琢 与 修 饰 , 仅 以朴 素 平 淡 的话 语 , 使 词 作 洋 溢 仅 就
古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翻译赏析

古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翻译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前言】《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悼亡诗。
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其妻卢氏三周年忌日。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注释】①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②夜台:指坟墓。
③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及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
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
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
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
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
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
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注释金缕曲:词牌名。
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夜台:指坟墓。
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
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其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1.沁园春: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容若《沁园春》纳兰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哭着的。
丁巳年即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卢氏逝世这—年。
妻子逝世不久,纳兰时时思念,幻想能与其再续前缘。
这一年重阳节前三天,纳兰竟真的在梦中与亡妻相会,两人相对哽咽,说了许多思念之语,临别之时,妻子赠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与词人。
梦境真美。
终究是一场空幻。
这才有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
悼亡词,一向是纳兰词的最强音。
失去的悲恸,宛如一把利剑逼出纳兰的全部心血。
天上人间,生死相隔,但尘缘并不会就此割断。
只是,春花秋叶成为余生触动感伤的琴弦,拨出令人肠断的伤心曲。
2.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五月三十,正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暮春季节。
黛玉葬花的好时节!屋外雨声连连,容若的心情更加沉重凄清。
和着血泪悼亡妻

和着血泪悼亡妻——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赏析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所谓血书者,其实是悲剧性文字,是伤心人的伤心词。
悼亡诗词可谓是真正的血书者。
从《诗经》中的《葛生》、《绿衣》,到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再到北宋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诞生了一些奇葩——悼亡诗词。
到了清代,产生了一位写作悼亡词的大词人——纳兰性德。
至纳兰氏,悼亡诗词的写作达到巅峰。
纳兰性德从其发妻去世后,写作了十多首悼亡词。
如果说,他之前悼亡诗词的写作还是涓涓细流的话(总体数量较少,每位作者的写作量也极少),那么到他手里则蔚为大观。
纳兰悼亡词几乎篇篇精品,都是和着血泪写成的,他可谓古今伤心第一人。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其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死时年仅21岁。
夫妻共同生活三年,两人恩爱缠绵,感情甚笃。
卢氏死后,纳兰几乎每年都有悼亡词问世,如死之当年,就写了《青衫湿遍·悼亡》和《沁园春·瞬间浮生》。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写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是亡妻死后三年的忌日。
人们常说时间是医治创伤的良药,可是时间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似乎丝毫不起作用。
整整三年了,纳兰依然没有走出爱妻死亡的阴影(其实,纳兰直到31岁死,一直就没有走出这个阴影)。
这个王公贵族对人间真情刻骨铭心,这种生离死别,人何以堪?纵使时间这付良药也不能跨越和抚平。
金缕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缕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金缕曲词二首》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为求纳兰性德搭救好友吴兆骞创作的组词作品。
第一首重在写吴兆骞的苦恨,第二首重在写作者与良友的交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金缕曲词二首》原文清代:顾贞观其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首以前令人悲债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
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
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
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戌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还有。
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
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
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其二我也漂泊他乡很久。
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
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
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
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
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
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
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词作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
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
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
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
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
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
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
夜台,即墓穴。
埋愁地,亦指墓地。
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
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痛苦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
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
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
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
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至,自然无可厚非。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
双鱼,指书信。
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
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
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
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
湘弦,原指湘妃之琴。
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
妇常在东厢理琴。
理琴,即弹琴。
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
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
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
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
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
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
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1]
名人点评
严迪昌点评:词人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词中有不是人间富贵花之句,这一令人惊悚的心音,可说是不自在、不安宁的灵魂的集中发露。
卢氏这位帏内红粉知己的逝去,加深着他对人间的厌弃和逆反感。
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觉、人间无味上。
说也觉,是指亡妻认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识,这绝对是知己感,从而益坚缘结他生的心愿。
纳兰的苦心驱笔,思路从梦与醒的对
应点的转化切入。
三载魂杳,是梦还是醒?是梦久应醒矣!上片从不及夜台起转出对亡妻的怜爱,钗钿约抛,自怨怨人,乃痴苦莫名难解语。
于是启起下片的心祭。
他生缘悭句,语痴入骨,情伤肠断,超时空的血泪交溢的内心独白,诚属惊心动魄又令人不忍卒读。
清泪尽时纸灰起,是否是亡妇年年犹得向郎圆的知己之心的暗示或显灵?嘉庆年间词人杨芳灿在《纳兰词序》中说:其词韵淡疑仙,思幽近鬼,这阕词可谓是后一句范本。
所谓思幽,实系词人将追求与失落相交融而又毫不涂饰地痛楚抽理。
王步高鉴赏: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这一天是其妻卢氏死亡三周年的忌日。
这时纳兰性德二十六岁。
据徐乾学所撰《纳兰君墓志铭》载,性德之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
据1977年出土的《皇清纳腊氏卢氏墓志铭》载:卢氏年十八归成德。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
卢氏与纳兰性德结婚时,性德二十岁,婚后三年她便去世了,但其夫妻感情深厚,今存《饮水词》,悼亡之作便占很大篇幅。
纳兰性德生长富贵之家,为承平少年,乌衣公子,丧妻使他尝到人生的苦涩。
这首《金缕曲》是诸悼亡之作中的代表作。
(/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