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意思-赏析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查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西洲曲》原文,《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一、《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二、《西洲曲》原文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三、《西洲曲》作者介绍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吹梦到西州》翻译

《吹梦到西洲》翻译最近听得一曲《吹梦到西洲》,有人说词是整首歌最大的败笔完全在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囧,可怜我一个臭单身狗都能读懂歌词的意思,您能稍稍花点心思看看文言文,读一读唐诗宋词吗,少点心浮气躁吧,来点古文静心宁神吧。
吹梦到西洲,源于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意为如若南风知晓我的情意,就将我对公子的相思带到西洲。
西洲是哪呢,有说是新塘镇,今属广东,其实是哪不重要,就当是一种念想吧,一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无何化有感物知春秋秋毫濡沫欲绸缪搦管相留——男主在西洲感知到天下大势,意欲出西洲与天下有识之士共商救国,写信告知女主自己的计划。
(无何有:虚幻梦境,代指西洲。
春秋:西洲外的形势。
秋毫:秋天的毫毛,有词明察秋毫,不是百度文库里的秋雨啊。
本词中指男主自己的谦称,亦可指天下苍生。
濡沫:有词相濡以沫,困境中互相扶持,共御外敌。
绸缪:有词未雨绸缪,谋划计划。
搦管:提笔,指男主写信告知女主自己要出西洲的打算)留骨攒峰留容映水秀留观四时曾邂逅佳人西洲——女主得知男主计划,决定自己留在西洲,照顾好自己,等男主凯旋归来。
(留骨攒峰:人死后,尸骨会堆成一个骨堆,指女主等男主归来的决心。
留容映水秀:即留容貌映秀水,指女主表达自己并不会因相思憔悴,让男主放心。
留观四时曾邂逅佳人西洲:佳人除了美女也有才子的意思,所以佳人指男主,女主留在曾与男主邂逅的西洲,观四季,翘首盼归)西洲何有远树平高丘云闲方外雨不收稚子牵牛闹市无声百态阴晴栩栩侔藤衣半卷苔衣皱岁月自无忧——西洲在哪呢,自那山峦叠嶂的深山处,这里下着绵绵细雨,牧童牵着牛归家,市井并无嘈杂叫骂声,这里的人都互相平等尊重,半卷的麻衣挂在有些许青苔的墙上,生活无忧无虑(闹市无声:声应该是指叫骂声,有市井流氓的说法。
百态阴晴:指西洲居民。
栩栩侔:栩栩指生动精神,侔平等)驾马驱车尚几程扶摇入画中咫尺——男主驾着马车离开了西洲(尚:还有。
扶摇:螺旋状上升。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洲曲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西洲曲原文翻译

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请看下面的西洲曲原文翻译。
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及注释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吹梦到西州》翻译

《吹梦到西洲》翻译最近听得一曲《吹梦到西洲》,有人说词是整首歌最大的败笔完全在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囧,可怜我一个臭单身狗都能读懂歌词的意思,您能稍稍花点心思看看文言文,读一读唐诗宋词吗,少点心浮气躁吧,来点古文静心宁神吧。
吹梦到西洲,源于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意为如若南风知晓我的情意,就将我对公子的相思带到西洲。
西洲是哪呢,有说是新塘镇,今属广东,其实是哪不重要,就当是一种念想吧,一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无何化有感物知春秋秋毫濡沫欲绸缪搦管相留——男主在西洲感知到天下大势,意欲出西洲与天下有识之士共商救国,写信告知女主自己的计划。
(无何有:虚幻梦境,代指西洲。
春秋:西洲外的形势。
秋毫:秋天的毫毛,有词明察秋毫,不是百度文库里的秋雨啊。
本词中指男主自己的谦称,亦可指天下苍生。
濡沫:有词相濡以沫,困境中互相扶持,共御外敌。
绸缪:有词未雨绸缪,谋划计划。
搦管:提笔,指男主写信告知女主自己要出西洲的打算)留骨攒峰留容映水秀留观四时曾邂逅佳人西洲——女主得知男主计划,决定自己留在西洲,照顾好自己,等男主凯旋归来。
(留骨攒峰:人死后,尸骨会堆成一个骨堆,指女主等男主归来的决心。
留容映水秀:即留容貌映秀水,指女主表达自己并不会因相思憔悴,让男主放心。
留观四时曾邂逅佳人西洲:佳人除了美女也有才子的意思,所以佳人指男主,女主留在曾与男主邂逅的西洲,观四季,翘首盼归)西洲何有远树平高丘云闲方外雨不收稚子牵牛闹市无声百态阴晴栩栩侔藤衣半卷苔衣皱岁月自无忧——西洲在哪呢,自那山峦叠嶂的深山处,这里下着绵绵细雨,牧童牵着牛归家,市井并无嘈杂叫骂声,这里的人都互相平等尊重,半卷的麻衣挂在有些许青苔的墙上,生活无忧无虑(闹市无声:声应该是指叫骂声,有市井流氓的说法。
百态阴晴:指西洲居民。
栩栩侔:栩栩指生动精神,侔平等)驾马驱车尚几程扶摇入画中咫尺——男主驾着马车离开了西洲(尚:还有。
扶摇:螺旋状上升。
西洲曲原文翻译

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请看下面的西洲曲原文翻译。
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及注释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原文: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及翻译一、《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二、《西洲曲》原文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三、《西洲曲》作者介绍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意思|
赏析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思念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鉴赏
作者:佚名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
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
《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
及对情人的思念。
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接下来是几幅场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5]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
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
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
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
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
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
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
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